超越

2016-01-22 03:40薛培政
小小说月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老店对面小店

薛培政

肖家胡辣汤老店的生意很火,每早来喝胡辣汤的人络绎不绝,餐桌上客人用过的空碗剩筷,往往不用收拾,后边等位的人就会抢着帮忙端走,好占住空出来的位置。

这胡辣汤辣味醇厚、汤香扑鼻,尤其适合北方人的口味,中原人都好这一口。每逢来客,无论是官方迎宾,还是私家待客,都免不了推荐品尝胡辣汤。

每天早上,一碗热腾腾的胡辣汤,再配上一根油条或者几个水煎包,便成了众多中原人的首选早餐。因而,在商都市的餐饮界,开胡辣汤的早餐店家家生意兴隆,且不论春夏秋冬,从未出现过淡季。

有道是人一阔脸就变。处于市中心的肖家胡辣汤老店生意火爆后,老板、厨师、服务员脾气也随之大长。先是老板肖土娃嫌名字太土气,找到省会一取名公司,将名字改为“肖一圭”,喻为锋芒所向,天下无敌;他觉得让人称呼“老板”不过瘾,自己又在肖姓后面加上了“总”字,命员工见面必称肖总,并蓄起了长发,戴上了金戒,穿起了洋服,配上了秘书,从此不再下厨,俨然一副阔佬儿模样。铺面经过装修之后,甚是排场,两边悬挂的一副用黄花梨板材精雕细刻的对联,上书“从来未超越,经常被模仿”,显得古色古香,煞有派头。上行下效,没有了老板的监督,厨师的心思也不在做汤上了。也许是觉得快了萝卜不洗泥,往后做出的胡辣汤便或稀或稠、忽辣忽咸,全然没有了当初的味道;服务员个个也像受宠的花孔雀,把头扬得老高,对顾客带理不睬,粗言相待……

忽一日,对面新开的一家胡辣汤店,装修完毕也要开张了。起初,肖家老店从老板到员工压根就没把对方放在眼里。接到前台打来的电话,老板肖一圭正在陪麻友搓麻。听了电话里的报告,他连眼皮都没抬:“大路朝天,一人半边,不理他……”心的话:鲁班门前弄大斧──自不量力,俺家是百年老店,从俺爷爷的爷爷那辈就在此开店没挪过窝,哪来的无名小辈竟然想跟俺过招?

次日,对面那家胡辣汤店果然开张了,取名“无名小店”。由于店铺不大,没有请军乐队奏乐,也没有鸣放炸晌的鞭炮助威,只是简单地举行了剪彩仪式,宣布开业前五天免费品尝,就请顾客进店落座了。

店内设施虽说不上高档,但干净整洁。开店的是一对小夫妻,年龄三十岁上下,雇佣的员工,除大厨外,一溜都是小年轻,看样子像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个个不仅干净利落,眼明手快,而且谦虚和蔼,彬彬有礼。只见他们每人兜里装着个小笔记本,在服务的空间,每见顾客把胡辣汤喝完,就迎上前去道一声:“先生(或女士),不知我们店的胡辣汤是否符合您的口味,我们的服务您是否满意?您不妨说一下您的感受,我们会最大限度地满足您的需求”等之类的征询话语,对顾客提出的意见,他们总是仔细地听、认真地记。次日顾客再来,就会发现有新的变化,觉得来此喝胡辣汤就成了一种享受。

好事也会传千里。一传十,十传百,人们奔走相告,“无名小店”就有了美名,顾客慕名而来,满意而去,人气越积越旺。尽管如此,小店上下依然还是如初,对顾客热情有加,服务更加周到。

没几天,肖家胡辣汤店的生意就冷落下来。眼看着顾客都往对面店里去,老板肖一圭头摇得就像拨浪鼓,打心眼里不服:乖乖,一不留神,小小蛤蟆也成精了嘛!是什么魔法让对面的“无名小店”声名鹊起?

他不声不响就去对面店里当了回顾客。品着人家做出的胡辣汤,倒没觉得有稀奇的感觉,但看着这帮年轻人全新的经营方式,打理干净整洁的就餐环境,顾客至上、周到细致的服务态度,他自愧地低下了头。

回到店里后,他当即卸下了那身价值不菲的行头,又重新穿上了干净朴素的工作服。正当全店的厨师、服务员望着他,满是疑惑的时候,肖老板宣布了一项决定:从明天开始,每三人一组轮流去对面店里喝胡辣汤,回来后每人都要说个一二三……

很快,人们便发现肖家胡辣汤老店的就餐环境发生了变化,不仅做的胡辣汤恢复了原味,对顾客的态度也好了许多。从此,两家胡辣汤店就不分伯仲了。

选自《百花园》endprint

猜你喜欢
老店对面小店
完美小店
老店的生命
年味小店
暖和一下
“百年老店就像一栋大楼”
如今这招牌
不要在车前乱跑
大声
怀念百年老店
钱藏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