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栽培技术优化管理的措施

2016-01-24 15:38张红
种子科技 2016年12期
关键词:农作物激素作物

张红

(射阳县海通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苏 盐城 224000)

农作物栽培技术优化管理的措施

张红

(射阳县海通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苏 盐城 224000)

农作物栽培技术在管理上应当不断优化,这样才能够带来更好的收成,这也是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一股积极力量,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农作物;栽培技术;优化;措施

农作物栽培技术在管理上应当不断优化,这样才能够带来更好的收成,这也是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一股积极力量。我国的农业生产相对来说还有较大的进步与提升的空间,尤其是在农作物的栽培技术上还有许多需要优化管理的方面。

1 农作物栽培技术管理的原则

1.1 把农作物的生理机制作为基础

“源”、“库”比例的不和谐,是造成农作物超高产的主要原由。“库”的增长速率低于“源”,应根据种植生态因子调控角度,制定相应的种植技能。在农作物种植管理技能中“,库”是限定高产乃至超产的紧张因素。在高产的有利条件下,随着密度的增长,功劳指数就下降了。提高探究农作物的生理机制,从而造成农作物的超高产,需要根据农作物的光合制定合理计划。

1.2 农作物栽培中要以优质技术的发展为向导

随着绿色环保理念在农作物培植中的倡导,越来越多的绿色培植技术也随之产生。绿色培植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利用现有资源,并且在农作物的培植中让其和谐地和周围的环境相处,是一种更能凸显生态理念的培植技术[1]。

1.3 农作物的培植管理应当按照标准化与规范化的模式展开

这一点在我国的农作物技术优化管理中必须加强。在很多西方国家,农作物早就实现了统一供种,作物培植中涉及的质量尺度也非常明晰,农作物能够按照非常严谨的标准进行培植,最后的收成也十分理想。这些都是需要我国不断学习借鉴的积极经验,只有多吸收这些好的方法,才能让我国的农作物栽培技术真正得到优化[2,3]。

2 对于培养材料的正确选择

2.1 种子的合理选择

很多农作物种植中之所以会产生病虫害问题,这和播种期间种子身上带有的各种细菌或者病毒有直接关系。在农作物栽培初期,首先很有必要对种子进行合理选择,要透过层层筛查,将那些不符合标准的种子剔除在外,并且利用各种物理、化学乃至生物的方式来去除种子上可能残留的细菌,这样才能够预防栽培过程中病虫害的产生。

2.2 播种区的合理选择

在农作物的培植过程中,对于播种区进行合理选择也很重要,这是保障作物良好生长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不同农作物适宜的种植环境对于土壤、周围环境的要求会有所差异,在播种前要弄清楚每一种农作物的播种条件,并且尽可能选取最适宜其生长的播种区域。比如有的农作物就需要在无病区或者是断绝区进行播种,在其他区域这些作物很难良好生长,即使长成收获也不理想。因此,选择适宜农作物生长条件的播种区很有必要。

2.3 农作物的贮藏

不同作物适宜的贮藏环境会有所差异,有的作物需要在干燥阴凉的环境中贮藏,一旦在潮湿环境会立刻导致作物腐烂变质,造成极大损伤。另外,有的作物中存在的病虫害在长期贮藏过程中还会发生持续生长,如果不及时处理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来年的病害进一步加重,带来更加惨重的损失。因此,农作物一定要选择适宜的贮藏环境,并且做好贮藏过程中的一些保障工作与措施,这样才能够保障农作物的收成[4]。

3 农作物栽培的技术创新

3.1 植物激素的使用

植物激素的合理使用能够给农作物的培植带来很多促进效果,可以让农作物更加健康地成长,不仅能够预防各种病虫害,还能够有效增加产量。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发挥积极效用的植物激素越来越多。除了传统农业技术中一些非常典型的植物激素的使用,比如利用植物激素抑制作物的顶端效应,或者是利用植物激素来培植无子果实等,还有一些新的科技含量更高的植物激素的使用不断产生,这些都会带来农作物栽培技术的革新。

3.2 生物防治技术的使用

生物防治技术在目前的农作物栽培优化管理中使用得越来越普遍。生物防治技术发挥的最本质的作用就是让农作物的生态系统形成良好的循环,其中的一些典型技术如黑光灯、利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效应来消除害虫或者是利用昆虫激素来实现对于害虫的抑制作用等。这些技术都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在农作物的培植中起到的效果也较为理想。

3.3 农作物繁殖控制技术的使用

农作物的繁殖控制技术也是培植过程中一种很好的手段,常见的有嫁接扦插法或者是一些其他的营养生殖法,利用这样的技术手段来实现作物后代的繁殖。繁殖控制技术可以实现特殊的效果,在一些有特定要求的农作物培养过程中发挥的效果十分明显。

3.4 发挥创新优势

利用先辈的作育精良作物生物育种技能所作育改进的农作物品种,不但大幅度提高了农作物的质量以及产量,更是实现了农作物的高产量、高风致以及高效益,并且具备了天然作物中极少数生物才有的固氮作用,既达到了增产的目的,而利用转基因技能作育出的农作物,又有效地控制了化肥造成的环境污染。

3.5 对于农作物生长期的有效管理

首先需要对农作物进行合理灌溉。水分可以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活动提供原料,是生物体内各种生化反应的介质,有助于矿质养料的吸收,水分的散失有助于水分的吸收、水分及矿质养料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以及散热等[5]。同时,要对农作物合理施肥。不同植物对各种必需的矿质元素的需要量不同,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对各种必需的矿质元素的需要量也不同。

[1]吴国强.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创新与发展思路探讨[J].种子科技,2016(10):45,47.

[2]何树林.农作物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6 (11):66-67.

[3]刘万才.农作物栽培中的辩证法[J].成人教育,1998(10):27.

[4]吴楠.浅析农作物栽培无公害栽培的管理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5(02):129.

[5]李绍荣.灯光照明与农作物栽培[J].中国照明电器,2003(5):21-22.

1005-2690(2016)12-0022-02

S31

A

猜你喜欢
农作物激素作物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直面激素,正视它的好与坏
宁波第二激素厂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绝经治疗,该怎么选择激素药物
作物遭受霜冻该如何补救
四种作物 北方种植有前景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