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推进凤庆茶产业跨越发展

2016-01-24 22:27云南省凤庆县人民政府茶叶办公室
中国茶叶 2016年12期
关键词:红茶茶园茶叶

□ 云南省凤庆县人民政府茶叶办公室

凤庆素有茶乡之称,是驰名中外“滇红”茶的故乡,是大叶种茶的发源地,是茶马古道重镇之一,是世界茶树和茶文化的重要起源中心,境内的古濮人3200多年前种植遗存的世界最粗大最古老的古茶树——锦秀茶祖和5.6万多亩的古茶园便是最有力的证明。凤庆“四季如春”的宜茶环境和“高山云雾”的独特地形,孕育了丰富的茶资源,奥妙天然的自然条件勘称“世界一流的宜茶区”。“滇红茶”是冯绍裘先生在抗战时期在凤庆采用凤庆优质大叶种创制定名的,凤庆成为“滇红茶”的诞生地。滇红茶延用至今名扬四海,凤庆被誉为“滇红之乡”“中国红茶之都”。

一、凤庆茶叶产业发展现状

2015年,全县茶园面积达30.6万亩,其中采摘面积29.8万亩,认证的有机茶园3.9万亩。毛茶总产量3.3万吨,农业产值达7亿多元,茶农人均茶叶收入1874元。精制茶产量2.6万吨,工业产值达15.2亿元,茶叶产业化效益日渐突显。现已建成以茶叶为主题的“云南凤庆滇红生态产业园”,园区现已入驻茶叶加工企业17户,逐步形成优势互补的茶叶集聚型产业集群。开发建设了中国凤庆红茶城,提升了茶叶交易市场管理水平,推进茶叶市场向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全县现有茶叶精制加工企业48户,茶叶初制所252个,茶叶精深加工能力达5万吨以上。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户,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户,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户。茶企已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核心竞争力强的名优产品。“凤”“凤发”“三宁”“王子冠”“龙泉”等一批产品荣获云南省著名商标称号,“凤”“三宁”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获准注册了“凤庆滇红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于2014年1月启用。凤庆成为了全国最大的红茶生产基地县和全国十大产茶县之一,先后被列为“全国优质茶叶基地县”“全国出口商品茶叶基地县”“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

二、凤庆茶叶产业发展策略

1.抓实四项工作

凤庆在新一轮的产业发展中,深入推进“优质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区域品牌打造、市场营销开拓”四项工作,举全县之力推进茶叶产业跨越发展。到2020年,全县茶园面积稳定在30万亩,其中建成生态茶园12万亩,建设高香型红茶等特色茶叶基地4万亩,茶叶产量达4万吨,建成精品茶叶生态文化产业园16个,茶业综合产值达到40亿元以上,实现茶叶税收(全产业链)1亿元以上。培育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1家,5亿元以上10亿元以下1家,1亿元以上5亿元以下企业2家,力争培育1户茶叶企业上市融资。力争打造2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有20个以上品牌获有机食品或绿色食品认证。

(1)实施优质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好凤庆得天独厚的光照、水分、热量和土壤条件,把凤庆茶园基地建设战略目标定位为打造最优质的茶园基地,把凤庆茶园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大茶园。一是建设生态茶园、高香红茶基地和名山茶基地,推进基地建设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机械化和水利化,打造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环境优美,优质、安全、高效的绿色生态景观茶园。二是加大老茶园改造力度,加强茶园修剪、施肥、除草等管理,提升茶园管理水平。开展有机茶园、良好农业规范(GAP)、雨林联盟认证等认证。发展有机茶、绿色食品、无公害茶,把凤庆茶打造成世界公认的“放心茶”“生态茶”。三是充分发挥古茶树资源的巨大科技文化经济价值,做好古茶树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实行古茶树挂牌保护,禁止移栽百年以上古茶树。四是落实“洁净茶园”工作任务,采取“123”行动措施,即“一优化:优化茶园自然生态环境;二清洁:清洁茶园废弃物、清洁茶园水源;三推行:推行茶园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措施、推行物理机械除草技术措施”,实现茶园“清洁、优美、生态、和谐”的行动目标。

(2)实施龙头企业培育。以滇红生态产业园区,特别是建设中国凤庆红茶城为发展契机,建立健全完备的中国红茶交易平台、加工枢纽、物流中心,着力将红茶城建设成为集茶叶出口、物流、仓储、茶叶检测、评级、生产、加工为一体的大型集散中心,全面推动茶叶深加工、综合利用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把滇红生态产业园区打造成中国一流的红茶产业聚集区,生态滇红、品牌滇红、文化滇红集中展示区,把凤庆打造成全国重要的茶叶深加工基地,力争实现年销售额达十亿级的强势龙头企业。

(3)实施区域品牌打造。全县围绕“凤庆滇红茶”品牌,企业在全力配合做好公共品牌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打造自有品牌,形成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功能互补,企业品牌推动公共品牌发展,公共品牌引领企业品牌腾飞的良好局面。全面开展凤茶公共品牌策划营销,多种形式宣传“凤庆滇红茶”的产品品质和商标标识扩大“凤庆滇红茶”的认知范围,将凤庆滇红茶变成富民扬县的品牌。

(4)抓实市场营销。一是走出去。积极组织茶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参与全国各地茶文化节、茶博会、茶产业论坛等重大茶事节会,组织开展展示展销、品茶斗茶等活动,学习成功经验,加强合作交流,以茶为媒、以茶结缘、以茶会友,实现互利共赢。二是请进来。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拥有自建或共建的研发机构和稳定的研发队伍,建立稳定的研发投入机制,加大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研发。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开展重大课题合作研究,促进科技创新、产品创新,提升核心科技竞争力。建立健全滇红生态产业园和红茶交易中心发展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资金、引进企业,加强合作交流,推进茶叶市场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把凤庆打造成全国重要的茶叶深加工基地及中国红茶之都核心区。

2.全面加快“四个转型”

转型升级是茶业面临的战略选择,全转型升级就是要创建现代茶产业。

(1)加快行业转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粗放型生产向标准化生产转变,多管齐下严控农残和重金属超标问题,将质量意识与措施落实贯彻到种植、加工、流通三个环节中来提升茶叶质量安全和产品品质。鼓励茶企建立企业稳定的、可控的初制所,实行“企业+初制所+基地”的经营模式。全面推行《凤庆滇红茶生产加工技术规范》和执行参照凤庆滇红茶实物样为定级标准,做到一个标准生产、一个标准加工、一个标准定级,切实助推茶叶提质增效。

(2)加快企业转型。实施项目重点倾斜、资金捆绑使用,重点培育扶持规模型、带动型、外向型、科技型茶业龙头企业,大力支持企业壮大规模;扶持有潜力、示范带动能力强的茶叶专业合作社发展,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茶产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鼓励支持茶企业、茶叶专业合作社组团发展。

(3)加快产品转型。利用地域特点和高山资源优势,抓好地方特色茶开发,挖掘生态茶、有机茶、野生茶等开发潜力,积极培植特色茶基地,做足特色茶文章。在开发好现有各类红茶的基础上,提升红茶档次,打造红茶品牌,不断丰富红茶系列产品。把茶产品开发与旅游紧密结合,研发制作适合旅游销售的茶叶产品及相关纪念品,带动茶食品、茶饮料、茶具生产、包装机械、包装材料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宽茶产业链条。

(4)加快营销转型。扶持乡镇茶叶市场、茶叶销售网点建设,加强市场监管,健全茶叶流通体系。设立凤庆茶叶网站,借助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及时发布权威、可靠的市场信息,引导茶叶企业开展订单式生产。鼓励经营者在国内大中城市设立品牌形象店,在机场、车站等汇聚人气的场所设立直营店、专卖店,在超市、商场设立专柜,让凤庆茶叶走进超市、宾馆、茶馆等终端消费场所,提高市场占有率。打造电子商务和供应链战略,开启体验模式和物流配送,“线下+线上”结合的互联网新营销渠道。

3.创新提升“四个服务”

(1)提升职能综合服务。茶叶产业发展领导组发挥好综合管理、宏观调控,协调、指导生产、加工、销售、监管、执法等职能职责。成立茶叶产业品牌战略工程推进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品牌战略工程。理顺茶产业生产环节各种关系,关闭不达标企业,取缔不合格产品,逐步取缔家庭加工红茶的小作坊,全面、快速、有力地规范凤庆茶产业市场。指导企业逐步建立健全企业标准,对茶叶生产实行全过程监管,建立从茶园到茶杯的茶叶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立联动机制,加强对茶叶市场的监管,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要强化对已获生产许可证企业的监管,确保质量安全管理措施到位;强化农资流通市场监管,依法查处禁用、限用农药。要鼓励企业开展质量认证,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和食品安全控制体系,提高产品(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和食品安全控制水平。

(2)加强投融资服务。整合资源,加大政策扶持,进一步整合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扶贫、水利、交通、科技等相关政策,支持茶叶产业发展。加大投入,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县财政将茶叶产业发展资金纳入年度预算。拓宽渠道,为企业提供融资保障。金融部门充分运用现代融资工具和手段,开发金融资源,拓展融资渠道,用足用好金融政策,建立互利共赢的银企合作机制,创新方式,简化手续,畅通库存产品质押、林权证质押担保等融资渠道,最大限度提供金融支持。组建茶叶企业融资贷款担保公司,为中小茶叶企业融资贷款提供担保。

(3)开展技术培训服务。开展茶叶技能培训,职能部门开展茶艺师、评茶员、营销员、农产品经纪人等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职业技能层次和水平,让广大茶叶行业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开展茶农技术培训,定期组织有关专家,对茶农进行全方位、多层面培训,全面提高茶农素质能力和标准化生产意识。

(4)着力抓好文化服务。挖掘创新民族茶文化,打造内涵丰富、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产业文化、产地文化、产品文化、企业文化和消费文化,不断提升产业文化的竞争力和渗透力,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支持。一是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继续举办好红茶节,搭建相互交流合作平台,集中宣传攻势,提升凤庆和凤庆滇红茶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二是利用好“锦秀茶王”胜地的地域特色茶文化、茶历史、茶资源,开展富有凤庆特色的茶王、茶歌、茶舞、茶诗歌、茶故事、茶艺、茶道等大赛和评奖活动展示形象,宣传凤庆。三是推进茶文化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把香竹箐古茶树、野生古茶树群落、鲁史茶马古道等资源纳入凤庆旅游产品开发重要项目,确定为茶文化宣传教育的传播基地,促进产业相互推动,互利共赢。四是加大对茶文化、茶叶相关知识的宣传,开辟茶知识专栏,举办茶知识专题讲座、茶知识竞赛、茶文化教育等活动,举全县之力支持茶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
红茶茶园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茶园飘香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蜜香红茶
Happy Afternoon Tea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香喷喷的茶叶
泰安无性系引种品种的红茶适制性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