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溪县现代茶产业发展主要成效和做法

2016-01-24 22:27吴学荣叶昌博
中国茶叶 2016年12期
关键词:茶业茶园茶叶

吴学荣 叶昌博

(福建省松溪县茶叶研究所)

松溪县位于福建省北部,闽浙交界处,武夷山麓东南侧,闽江上游,县境东与浙江省庆元县交界,南连政和县,西南邻建阳市,北接浦城县。区域面积1043平方公里,辖1街2镇6乡109个村居,人口16.8万。松溪县是国家生态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县、中国名茶之乡,也是福建省重点茶区之一、最大的蒸青绿茶、炒青绿茶出口基地。茶叶是松溪县特色和优势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作物,同时是建设美丽新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载体。

松溪县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福建茶业乃至中国茶业都有一定的贡献。宋朝时松溪河畔的北苑贡茶,是全国制茶中心。清康熙庚辰版《松溪县志》记载:“茶,叶以谷雨前采制者为松萝”。1973年8月,松溪郑国营郑墩茶场引进安装日本进口赛尔康300型绿茶蒸青机(全国当时两条生产线之一,另一条在杭州),当年试制蒸青茶7750公斤运销日本。1975年,全县平均亩产50.5公斤,成为全省首个实现亩产上百斤的产茶县。1981年10月,全省茶叶工作现场会在松溪召开,时任福建省委书记项南赞誉松溪县为“福建茶叶状元县”。

一、松溪发展茶产业的成效

近年来,通过连续实施现代茶业项目,调整品种结构、品牌建设、生态茶园建设、加工厂清洁化改造等一系列措施,茶产业得到持续、快速发展。

1.茶叶生产、贸易快速增长

近年来,松溪县茶叶科技取得显著进步,茶叶优质丰产栽培水平不断提高,茶叶加工技术取得新的突破;在稳面积增效益的要求下,茶叶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成为福建省绿茶、工夫红茶加工集中区。2016年全县可采茶园面积6.873万亩,产量7700吨、产值3.5亿元,茶叶平均单价43.94元/公斤。当年茶叶精制加工达13000吨,出口4500吨,其中非洲4200吨,欧美日本等国家地区300吨。

2.生态茶园建设得到很大改善与提高

通过连续实施现代茶业项目,极大地改善了松溪县茶园生产、生态环境。连片面积达100亩以上茶山都建设了机耕路,并且村庄通向茶园的主要道路都已硬化,茶农告别了过去的肩挑手提,大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蓄水池的建设,极大地方便了茶农浇灌;近3000亩茶山放置灭虫灯,茶园防病虫能力得到很大提高;茶园套种绿化草木,既涵养了水土,提高了土壤肥力,改善了生态环境,又绿化美化了茶园,提高了旅游观赏价值。

3.茶叶品牌多样化

开发出一大批在国内市场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市场影响力显著扩大。“松溪绿茶”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2013年“松溪红茶”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4年“黄金缕”注册为集体商标;2015年5月,“松溪绿茶”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中国驰名商标。经统计,松溪县现已注册茶叶商标300多枚,其中两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松溪绿茶、松溪红茶);一枚集体商标(黄金缕);一枚为中国驰名商标(松溪绿茶);三枚省著名商标(松溪绿茶、绿龙、湛峰);九枚认定为闽北知名商标(绿龙、湛峰、一品状元、天上仙园、夷山茗樽、湛龙茗韵、湛卢春、畲乡红、松溪红茶);三个省名牌产品:日丰、湛峰、湛龙茗韵。

4.茶叶产业链不断延伸

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茶叶产业链,茶产业涉及良种繁育、栽培管理、加工包装、营销贸易、茶机制造、茶具加工、农资供应、交通运输、餐饮旅游、休闲文化等众多领域。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末茶园面积稳定在7万亩,毛茶产量8400吨,茶叶产值3.94亿元。茶叶精制加工达14000吨,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茶叶企业2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建立1个渭田镇茶叶集中加工区,茶叶初制加工厂清洁化改造30家,SC认证企业40家。建设高标准生态茶园示范基地10个,生态休闲茶庄园5个。完成“松溪绿茶”“松溪红茶”地方标准制定。

三、主要措施

1.完善茶叶技术体系建设,提高产业整体素质

完善县、乡、村三级茶叶技术推广服务服务体系。在茶叶主产乡镇配备茶叶专业技术推广人员,增强技术推广服务功能,为企业和茶农提供技术指导、市场信息、技术培训等社会化服务。把茶叶科技人才引进纳入县区人才引进计划,吸引涉茶专业大中专学生到生产一线工作,着力研究解决制约茶叶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

支持企业建设茶叶科技研发中心。加强对茶树病虫害防治、茶叶连续化加工、茶叶现代化生产管理模式等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力度,加大茶树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加快优新品种推广。加强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茶学系、武夷学院、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省茶科所等单位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对产业发展的贡献率。加快培育茶叶专业大户,组织实施茶农培训工程,着力提高茶农科技素质和先进实用技术到位率。

2.培育龙头企业

围绕建设龙头企业和标准化清洁化初制厂的目标,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提高茶产品加工转化率。扶持引导茶厂清洁化改造,建设标准化厂房,配置先进制茶机械,达到SC认证标准。

福建湛峰茶业、福建日丰茶业、福建龙坛茶业、福建松溪瑞茗茶业、松溪龙源茶厂、百佳茶厂、武夷美佳食品等是松溪县规模型茶叶加工企业,对稳定农村经济有重要作用。加大茶叶龙头企业扶持已成为推动松溪县茶叶产业化进程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要依靠国家与地方扶强扶优的倾斜政策,着力优先培育扶持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带动力的加工型和外向型茶叶龙头企业,积极推进农工贸一体化经营。一是扶持福建龙坛茶业有限公司、福建日丰生态茶业有限公司成长为外向型省级、市龙头企业;二是扶持湛峰茶业省级龙头企业建设;三是扶持日丰、龙源茶厂等市级龙头企业建设;四是扶持茶平乡所在地的湛峰、武夷美佳、百佳、海芳等大型茶叶初加工企业(年加工量达200吨以上)茶厂清洁化改造;五是扶持小型证照齐全的茶叶加工厂,成为家庭作坊的典范。

鼓励龙头企业建立一批与茶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专用原料生产基地和加工、出口基地,扩大产业覆盖面和带动力。要以全面推进标准化进程为依托,积极实施品牌战略。

3.抓好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根据茶旅结合、区域现有基础、资源条件需求情况,依托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茶业)生产发展项目,每个乡镇建立2~3个核心茶叶标准示范园,示范片面积500亩以上。

(1)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

茶园生态环境改良。种植茶园防护林,在茶园主干道、支道或茶园周围空闲地种植行道树,做到“山顶戴帽,山腰结带,山脚穿鞋”。每5~6m种植一株,亩植6~8株,使茶园遮荫率达30%左右;种植茶园护梯植物,提高茶园植被覆盖度、牢固梯壁,提高茶园保土、保肥、保水能力;进行行间铺草,套种具有固氮作用的豆科作物及绿肥。

茶园配套设施建设。硬化茶园主干道与支干道,达到晴雨畅通的标准。在茶园建设蓄水池或蓄水坑,每10亩茶园建立一个约10立方的蓄水池;园地内侧修筑竹节沟,一般坡地茶园每隔10行或在茶园内侧开一条横沟,沟深20cm,宽度30cm,每隔3~4m筑一小土埂或挖一个小坑,积蓄部分雨水。

茶园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强化对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市场监管,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使用生物有机肥,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和生物农药。建设茶叶病虫害测报点,定点定期进行茶园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测报,并及时提供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案,重点示范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的混用、轮用技术。推广使用防虫板,普及频振式杀虫灯,每20~30亩配备一个。

茶园测土配方施肥。开展园地调查、采样测试、肥效试验、配方设计等工作,建立当地主要茶树施肥指标体系;建设茶叶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片,展示茶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效果,并发放建议卡,引导茶农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2)规范申报现代茶业项目程序。

现代茶业业项目是中央、省级最大支持茶业发展财政项目,每年安排松溪县财政资金约500万元。主要用于生态茶园建设、茶叶初制加工厂改造、茶叶加工能力提升、茶叶质量安全保障等。根据松溪县茶叶产业现状,茶园以分散经营为主,生态茶园建设项目主要是进行以公益建设,为民办实事为主,项目突出茶旅结合,并结合县委、县政府“七个一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促进茶园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促进茶树品种结构更加合理。

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农业县委副书记和分管农业副县长为副组长,财政局局长、茶叶总站长为成员的项目立项审批领导小组。成立以县财政局局长为组长,茶叶总站站长为副组长,相关茶叶技术人员组成的项目评审小组。对乡镇(街道)上报的项目进行评审,并形成项目安排建议报告,呈报给项目立项审批领导小组。项目申报及实施的要求按照省财政厅、省农业厅关于现代茶业申报的通知精神,按时完成。

4.完善茶叶企业登记,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

松溪县有各种茶叶加工企业300多家,工商、税务两证齐全企业只有100多家。在近5年内完成茶叶加工企业、农民茶叶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及茶楼等企业登记备案。加大扶持与培育力度,积极稳妥地引导和发展在区域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的茶叶加工企业、电商企业、茶叶专业合作社和产销联合体。加快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指导与加强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规范化运作,制度化管理,促进形成“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农户”的农工贸一体化经营新机制,促使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从分散的小农经济向法人农户经济转变,提高茶产业整体竞争力。

5.完成松溪绿茶、松溪红茶地方标准制定

要以提高质量为目标,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一是广泛宣传,强化标准意识,把标准化生产变化为生产者、经营者的自觉行动。二是完成松溪绿茶、松溪红茶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地方标准,形成与全球市场接轨的全套标准体系;严格依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并结合当地实际制定配套标准,形成国家、地方、企业不同层次的完善的标准体系。三是完成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加强过程控制和质量监督,做到有标可依,有标必依,违标必究。

6.做好休闲茶叶示范点建设

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休闲业的茶业,初步建成湛卢茶旅文化综合体、刘源茶庄、林下凤凰山庄、湛松农场、溪东寺源微风农场、新甫茶旅等一批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旅游茶园、观光茶园和休闲茶园。以茶产业为中心,以“生态、休闲、文化”为主题,围绕茶叶基地、美丽茶园、清洁生产、质量管理、品牌建设、文化弘扬等方面,把休闲点建成具备有楼园融合的独立空间布局,茶旅一体化休闲茶叶示范点。

7.加强九龙大白茶、松溪菜茶等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九龙大白茶、松溪菜茶列入省级优异种质资源保护名录,是松溪县茶树种质资源的宝贵财富。松溪县已在龙源茶场、郑墩双源九龙岗设立保护区,开展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对原生有性群体种、野生型、半野生型和优异茶树资源进行普查、认证,并对其开展保护工作,以利开发利用,同时建立茶树种质资源圃。此外,在茶平乡建设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发挥地方优势,加强苗木管理,繁育优良品种,确保茶业发展和品种更新换代的需求。

8.茶叶品牌培育和扶持

(1)松溪绿茶、松溪红茶公共品牌推广使用。

提高绿茶、工夫红茶、白茶工艺发展,制定地方标准,加大宣传推介等方式提高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推动松溪县茶经济发展、茶业增收和农民增收。重点推广保护品牌是松溪绿茶、松溪红茶、黄金缕、金毛猴。

(2)培育茶叶企业品牌。

一是通过扶持茶叶产业化龙头企业,着眼发展产业化经营,以龙头企业规模的扩大、数量的增长和带动辐射能力的增强,提高品牌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二是扩大松溪县绿龙、湛峰、一品状元、湛卢、湛龙茗韵、百佳、闵新红等茶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发挥品牌效益。对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省级名牌和著名商标的企业将给予相应的奖励。三是鼓励企业在重点茶叶销区开展茶叶商品推介活动,重点推荐龙头企业的名优产品。

9.建设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

随着茶叶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特别是对茶叶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必须采取新的措施,积极应对。引导认证企业建立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扶持企业认证GAP、有机认证等,每年引导2家,共10家规模型茶叶企业,在“三品”认证的基础上率先建立质量可追溯体系,建立生产过程记录,以及各卫生安全监控点记录,对各个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对影响品质安全环节进行跟踪,建立质量管理可追溯系统。

10.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县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6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茶产业发展。财政资金重点用于茶树种质资源保护、新品种选育与推广、生态茶园基地和茶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茶叶检测中心建设、茶叶机械化生产与清洁化加工、品牌创建宣传(包括茶博会)、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等方面。

猜你喜欢
茶业茶园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茶园飘香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返乡,闯出茶业一片天
林秀娟 茶业“双师”
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湄潭茶园
贵州茶业大事记
茶园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