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两宋古都和明州的茶文化特色及意义

2016-01-24 22:27陈伟权
中国茶叶 2016年12期
关键词:古都宁波茶文化

陈伟权

(浙江省宁波市茶文化促进会)

中原地区和东南沿海的茶和茶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互动中到了两宋时期,积淀的茶文化底蕴深厚,尤以古都汴京(开封)、临安(杭州)和明州(宁波)(以下通称现代城市名)为代表,经宁波港传播到东亚地区及世界其他国家。探索中原和沿海地区及代表城市的茶文化特色,建设“一带一路”可作借鉴。本文试作以下论述。

一、源远流长的两地茶文化互动呼应

茶叶多产在长江流域和江南,纵然我国北方地区不宜植茶,但人们生活总是和茶休戚相关。河南产茶闻名古今,陆羽《茶经》所述我国八大茶区之一淮南就在河南:“淮南,以光州上,义阳郡、舒州次……”即今信阳、光山一带,所产信阳毛尖,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上世纪50年代末,已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

唐代之前,浙江已有四大名茶,汉仙人丹丘子在四明山上示余姚人虞洪以大茗。到两宋时期,茶叶产区向南扩展到福建建瓯。古都开封与杭州的茶和茶文化又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并通过明州港口,向海外拓展,形成的宁波海上丝绸之路始发节点,以海上茶路为特色。

2015年7月,全国20多家新闻媒体,竞相发布茶界考古成果:同属河姆渡文化系列的宁波田螺山遗址,发现六千年前的人工栽培茶树,消息震惊世界。中国是茶的故乡,源头可谓多元。

二、两宋古都和明州的茶文化特色及意义

凡有人群之地,几乎都有茶事,形成多种形式茶文化,而两宋古都开封、杭州和明州在互动互补中,融入茶与茶文化集中又生动。我国“六大古都”,分别是西安、开封、洛阳、北京、南京和杭州。古都是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且看宋代茶文化鼎盛时期的特色。

1.从皇帝到庶民大兴饮茶之风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文韬武略。公元960年诏设茶库,茶被定为军用物资,开以茶易马之先河,对于补充战马,满足军需,改善少数民族生活、推动和促进少数民族和汉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都有积极作用。赵宋皇帝多有饮茶癖好,徽宗还著就《大观茶论》经典。宫廷大兴饮茶,进贡朝廷的贡茶产地多达30余郡,占全国产茶70个州郡之半。到北宋末,贡茶名目多达41种5万余片,精品也在5千片左右。

当时开封的市井风貌,多有茶事,王安石说过:“茶之为民,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南宋杭州茶坊林立,茶馆兴隆,茶具精美,普遍兴起斗茶之风。斗茶时,各人献出珍藏佳茗,烹水煮茶,依次品评,定其高下。

2.茶税为国家重要财源

宋代茶叶实施专卖制度,通称榷茶。史料记载,北宋初年,茶的税率多为千分之十六至二十五,比唐朝税负低得多,但茶叶产量宋朝是唐朝的三倍,因此,能保证充足财源。公元1074年,神宗颁布茶马法,与周边少数民族开展茶叶贸易,“胡马常从万里来”,加深了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也增加了朝廷收入。“国家根本,仰给茶盐”。广袤的茶叶产区,精湛的制茶工艺,使宋代茶叶处于良性发展态势,朝廷财源源源不绝。

3.特定年代人文茶事交融

北宋经历164年后,与金对峙中遭到“靖康之耻”。宋室南迁,定都临安(杭州)。除金人统治下的开封仍保留一定的茶风茶俗之外,北宋人文、茶事南移,茶和茶文化也向东南沿海地区发展。开封宣阳里进士陈协,随宋高宗赵构南下,建炎初年,出任浙东茶盐公事又兼负监察举刺州县一级官员的职能,职权相当于如今宁波、绍兴、台州三地财税局长兼监察局长。其时中源陆路因战事隔绝,浙东成为交通要塞,又是通过茶盐提供朝廷财源的重地。欲予取之,必先予之。陈协积极扶持浙东茶业发展,开拓南宋财源。陈协又和岳飞交好,曾任岳家军监军,却在朝廷受到奸侫排挤,贬官金华县令,后隐居诸暨紫岩(店口)。

南宋与金长期对峙中,内部主战和主和两派斗争激烈。主战派内又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主张为一手抓茶盐财源,一手做主战准备,让百姓在休养生息中安定社会,伺机雪靖康之耻,并以丞相史浩为代表。他亲自主持平反岳飞冤案,又认为收复中原时机不成熟,即使收复一些失地,南宋力量不足也很难守住,当时急着要做的是加强内政与军事力量,不宜立刻挥师北伐。史浩之后,先后又有其子史弥远、其族孙史嵩之主持南宋朝政,出任丞相,曾有“满朝紫衣贵,尽是四明人”之说。史浩之后的两任丞相,也基本上按史浩理政的韬光养晦思路。史弥远墓地在东钱湖著名的福泉山茶场,史嵩之墓地在贡茶产地车厩岙。

4.茶禅一味,名播中外

千年儒释道,万古山水茶。宋代比起唐代来更高一筹。“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明州又多名山古刹,有“东南佛国”之称。日本、高丽等僧人来华学佛事茶,活动频频,阿育王寺、天童寺等都是他们向往之地。北宋初年,高丽王子义通在明州研读佛经20余年;后来又有王子义天,两度来华,到明州依托茶禅、弘扬佛法。日本往来明州的僧人更多,南宋时荣西两度泊岸明州,在天童寺熟谙茶禅,回国时带去茶籽茶树,并写成著名的《吃茶养生记》,开篇就记叙“茶者,养生之仙术也!延寿之妙术也!”荣西有日本茶祖之称。茶禅一味,泽披后世。2010年4月在宁波举行第五届世界禅茶文化大会,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纯一大和尚在大会上讲话认定:“宁波的禅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座丰碑。”至今大会碑记勒石立于宁波七塔寺内。

5.古都厚重的茶文化提升宁波港地位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终端入海口就在宁波。大运河水系连接开封、杭州、宁波,宁波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以东南沿海地区的特产外运,为主的是茶叶、瓷器(茶具)和棉花,因此,宁波又有“甬为茶港”“海上茶路”“海上陶瓷之路”的美称。两宋古都为宁波开拓海洋、拓宽丝绸之路提供了有利条件。宋徽宗早为四明山题额“丹山赤水洞天”,开封古都也离不开茶事外联。皮日休《汴河怀古》诗称开封交通:“千里江河一旦开”,宁波航运发达,造船的技术水平凌驾于全国之上。北宋由皇帝赐名的两大神舟出使高丽,“巍如山岳,浮动波上……震摄夷人,超冠古今。”北宋时期,明州与杭州、广州为对外贸易三港。端拱年间,须经两浙市舶司陈牒方可出海,违者没收其货。当时,杭州、明州各置市舶司。元丰年间,神宗垂令“非明州市舶司而发过日本、高丽者,以违制论。”古都杭州与宁波近距离,“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南宋建都之后,杭州对宁波的辐射作用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更为彰显,并且成了南宋的门户,拱卫京师海防要塞,与其他城市的地位完全不同。

开封、杭州两大古都为明州港物资运输、人文交流扩大了腹地,在宋金对峙,山东“密州港止”后,明州港为北上、南下的境内外重要商埠,又是发泊日本、高丽的特定港口,来港商船除日本、高丽之外,沿有南洋阇婆(爪哇)、真里富(柬埔寨)、暹逻(泰国)、勃泥(加里曼丹北)、麻逸(菲律宾)、三佛齐(苏可答腊东南部)及波斯(伊朗)。

至今,波斯商人入住的驿馆所在地仍留有波斯巷地名。北宋政和年间,明州城内建有高丽使馆,如今遗址尚存。

三、传承历史优势,助力“一带一路”

历史启示现实,历史又昭示未来。

茶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形成的文化软实力,其他无可替代。虽在当代社会所占的经济份额不大,有识之士却看到茶文化潜在的正能量,在助力“一带一路”中,可与沿线国家把情感拉近,让心灵交融,增进互信,凝聚共识。茶文化遇上建设“一带一路”的大好历史时机。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得到国际社会广泛的支持和响应,在已取得建设成就的基础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口总量约为44亿,占全球63%;经济总量约为22万亿美元,占全球30%;人力自然资源丰富,产业结构互补。“一带一路”正在向更高水平、更广阔空间迈进,其中有一个重要因素,沿线国家汇聚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需要交流、沟通,互学互鉴,才能和平合作,互利共赢,茶和天下,茶和茶文化可发挥独特的优势。

一千多年前,两宋古都连接明州,依靠中国大运河水路,通过入海口明州港,远渡重洋,通过茶和茶文化把东方文明传播到东亚地区及世界各地。现代海陆空交通的快速便捷,为茶和茶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宁波舟山港对内陆腹地的辐射将最大化,宁波海铁联运线路达20多条,提出了拓展甬(宁波)新(新疆)欧(欧洲)大通道,交通运输部发布宁波为我国第一批海铁公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据宁波港集团数据显示,目前宁波港已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开通了233条航线,宁波已与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

助力“一带一路”,天时地利人和,茶源于自然,融于人文,茶和茶文化将起着文化大使的作用,历史昭示有以下亮点。

1.经贸纽带,力推经济发展

茶叶作为经济作物,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多元文化融洽中提升茶叶贸易。茶界人士要为提升出口茶叶附加值,创新出口茶叶品种,从品种和质地着手下功夫,在互通互联中,使茶叶成为经贸纽带,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共赢,以利茶农致富。

2.健康饮料,带给世人福祉

现代科学的发展越来越证实,茶叶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元素,科学饮茶有利身体健康。现在世界卫生组织营养专家推荐,绿茶是世界六种健康饮料之首。饮茶还有利于心理健康。英国首相格莱斯顿有诗:“当你寒冷时,茶会温暖你;当你燥热时,茶会清凉你;当你得意时,茶会平静你;当你失意时,茶会鼓舞你。”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认识茶和茶文化,茶和茶文化会带给人们健康福音。

3.友谊桥梁,促进人类文明

自古以来,我国茶和丝绸、瓷器历经沧桑,与许多国家携手同行,共结和平、友谊、合作桥梁,茶叶自唐代开始向西域及朝鲜半岛和日本传播。1610年,茶叶第一次由荷兰人通过海上通道带到欧洲,拉开了中国与欧洲海上贸易的序幕;1893年,宁波茶叶引种到格鲁吉亚成功等。中国茶叶在传播世界的历史进程中,在各地演绎成茶文化形态,如韩国的茶礼、日本的茶道、英国的下午茶,还有以摩洛哥为代表的阿拉伯世界的茶饮文化。

今年5月,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文化院和宁波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茶文化高峰论坛”,论坛以“茶文化与‘一带一路’”为主旨,深化了茶和茶文化在承担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上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它将助力“一带一路”更好地成为经济繁荣之路、和平友谊之路。

我们相信,社会各界人士会与茶界精英携起手来,发挥茶和茶文化的优势,必将担当起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的伟大使命。

猜你喜欢
古都宁波茶文化
奇特的沙漠古都——统万城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图读懂宁波
重现水清岸绿的古都风景线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喜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