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编辑的信息化能力培养

2016-01-26 05:48纪宪禹常学莉
中国期刊年鉴 2016年0期
关键词:学术期刊稿件学术

纪宪禹 常学莉

学术期刊编辑的信息化能力培养

纪宪禹 常学莉

在信息化环境下,学术期刊编辑承担着较之以往更多的信息加工处理工作。编辑具备“信息”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所编辑内容的学术质量和期刊的长远建设发展。所以期刊编辑要调整工作思路,加快实施编辑工作的信息化,要不断探索信息化环境下学术期刊编辑能力的需求,切实提高编辑的信息应用能力、信息甄别能力和信息拓展能力,以实现传统期刊媒体与现代化信息网络媒体的融合,从而形成自己新的办刊特色,创新和构筑自身新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期刊编辑的信息素养也日益成为编辑素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期刊作为一种传播媒体,具有其特有的社会功能,它对传播各种信息,交流大众思想,起着宣传和导向作用。而编辑工作者承担着对大量信息加工处理的工作,对其编辑能力的要求较之以往更为强调“信息”能力。学术期刊编辑的“信息”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所编辑内容的学术质量的高低,以至于期刊的长远建设发展的好坏。[1]期刊的编辑过程实为对稿件的处理过程。因此,必须不断探索信息化环境下学术期刊编辑能力的需求,寻求全面提高编辑信息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一、培养编辑的信息应用能力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报纸、网络杂志纷纷亮相,并以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信息量大得到大家的青睐。许多期刊已入选各类数据库,实现了电子期刊发行或网上交流,有利于扩大期刊的社会影响和学术价值的更好利用。许多编辑部已开通远程投稿系统,便于作者投稿、专家审稿,缩短用稿周期,以最短的时差刊发最新科研成果。

因此,期刊编辑应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掌握丰富的网络知识,如计算机的使用、网络信息发布与下载技术等。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工具传输文件,通过网络途径发布选题、约稿及组稿的相关信息,随时与作者和读者联系与沟通,了解作者与读者的需求,利用网络的交互性特点,及时掌握和反馈各方面的信息。还可通过专业网站获知相关专业领域专家的信息及其最新研究情况,可以向这些专家约稿,请他们审稿,从而使得组稿、审稿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减少盲目性和无效劳动,从而提高编辑的工作效率。

(二)信息的安全保障能力

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是指编辑对网络平台运行、编辑程序运用、各类信息处理中所产生的安全问题或安全隐患、应具有防范意识和采取应急措施的能力。

编辑要做反映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的稿件,就要对稿件内容的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做出正确地评价,这样才能实现对稿件论文的准确把关,才能使稿件编辑加工更完美,使刊出的稿件具有学术价值、创新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以免刊登低层次的论文。

同时,要避免刊登重复的论文。随着我国科研发展不断深入,杜绝抄袭成为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之必需。而抄袭行为现在却仍是学术期刊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编辑作为打击抄袭现象的先锋,需要承担起学术“守门人”的责任。[2]所以编辑要善于利用现代化的网络和数据库技术去检索论文的抄袭行为,并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防范于未然。

二、培养编辑的信息甄别能力

(一)信息辨识力

1.具备敏锐的信息意识

编辑的信息意识是指编辑对信息的敏感度,尤其是对与职业相关信息的敏感度,承认信息的重大作用,感受到自己对信息的需求,并有将有效信息融合于期刊编辑中的意识。

编辑人员是期刊编辑活动全过程的直接责任人,对保证和维护期刊质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术期刊的选稿、定稿需要编辑人员具有较高的学术意识,对审稿更应具备敏锐的学术眼光,对学术论文的编辑加工更离不开学术眼光。学术期刊编辑必须具备学术鉴赏力、学术判断的知识力,因此学术期刊的编辑人员应从提高学术素养、掌握学术动态、强化责任意识等方面来培养敏锐的学术眼光。

2.具备高尚的信息伦理道德

信息伦理道德是指在获取、使用、生成和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应遵循的伦理道德规范,包括不危害社会,尊重他人信息产权等合法权益等。这就要求期刊编辑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信息获得的过程中,应对良莠不齐的信息进行选择,对负面信息加以抵制。[3]

——近日,针对中国医学学生的培养问题,以及“60万医学生仅10万从医”这样的新闻,浙江大学医学院康复研究中心主任陈作兵在《光明日报》上发文说

编辑的伦理道德建设对于提高学术期刊质量至关重要。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职业素质是学术期刊编辑伦理道德建设的重要标准,良好的编辑人员的伦理决策能力、熟练的信息化编辑技能、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是编辑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3.具备娴熟的信息选择能力

编辑的信息选择能力是指编辑的信息判断、搜集、批判能力。信息判断能力是指编辑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选择判断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的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是指编辑根据自身的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获取信息的能力;信息批判能力是指编辑客观地了解信息的生成过程,并探讨信息的信度与效度。

编辑工作的重点是鉴别稿件的优劣,在稿件中捕捉到有用的值得提倡的观点,也就是说选取的稿件应具有价值性和实用性。学术期刊编辑的职责就是要在众多的稿件中,根据自己刊物的特点和刊物的个性特色准确地组织选择,恰当地取舍,采用那些能反映学术科研水平和最新研究成果的稿件,剔除那些一般的、无特色的甚至平庸的稿件,这样的编辑所编辑的刊物才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水平。因此,有人形象地把编辑比作心灵手巧的裁缝不无道理,编辑凭借敏锐的洞察力,严密的逻辑思维和娴熟的文笔,通过审读、删削、正误调理、润色手段等,将一块块瑕瑜互见的“璞玉”雕琢成流光溢彩的语言文字艺术品。简言之,学术期刊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稿的质量。由此看来,对作者的作品进行编辑、整理、加工、修改的编辑,其水平应该高于作者,这个结论当然不能绝对化,但起码编辑应该有高过作者的地方。比如,编辑在学识水平上往往不一定高过专家学者,但在信息把握的水平上却常常具有高于作者的优势。

(二)信息理解力

1.具备积极的信息情感

信息情感是指使用信息技术获得信息的愿望,这种愿望的迫切程度反应了信息情感的强度。期刊编辑应具备获取信息的积极态度,努力寻求自己所要利用的信息。

编辑作为社会人,必然带有社会人的共性特征和自我的个性色彩,在思想、行为上难免将自己的情感成分带入编辑活动。正确地引导编辑的这种情感参与不仅不与客观公正地处理稿件绝对矛盾,还会使其成为编辑活动中的一种积极因素。

2.具备较强的信息加工能力

在信息生成的过程中,编辑应自觉对正面的、积极的信息加以加工、合成,生成有益于大众的信息。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编辑应将不良信息加以过滤,同时具备信息判断能力。

编辑的工作是期刊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编辑的素质和能力对期刊的质量至关重要。当前新形势下,学术期刊工作对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名高素质的学术期刊编辑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要有把握论文稿件质量的水平,包括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做好稿件的加工工作,要有较强的编辑加工业务能力,确保高质量的学术期刊按时、按量出版。编辑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学术期刊工作的需要,以增强期刊的竞争力。

3.具备基本的信息科学常识

出版业中编辑加工、排版、校对一体化,以及编辑工作流程无纸化,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期刊编辑应掌握基本的信息科学常识。

学术期刊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种期刊的科研实力与学术水平。而学术期刊编辑作为学术期刊的活动主体,他们的编辑活动对学术期刊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名优秀的学术期刊编辑在具备基础的尝试与知识之后,还应对自身工作有着清醒而准确的认识,并有足够的见识与胆识,挑选、审阅、编辑出既有学术价值又有思现实意义的优秀稿件。也就是说, 学术期刊编辑应该具备“五识”,即常识、认识、知识、胆识和见识。

4.具备熟练的信息编辑能力

编辑的信息编辑能力是指编辑的信息处理、生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是指编辑对获得的信息加工、合成的能力;信息生成能力是编辑在信息搜集的基础上,能准确地概述、综合、改造所需要的信息,并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产生新信息的生长点,从而创造新信息的能力。

三、培养编辑的信息拓展能力

优秀的学术期刊编辑不能仅停留在对信息选择、整理的低级层面上,而应追求能对信息进行优化、再生、增值的高级目标,由传播信息上升为生产智慧。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不断产生,知识更新速度在不断加快。要适应这一形势要求,编辑应进行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以达到知识结构的及时更新和优化,全面提升编辑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4]

在信息时代,网络中蕴含着无穷的学习资源,显现出巨大的学习优势,在网络环境中开发、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进行终身学习的观念将成为新时代的主流学习观。因此,编辑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达到终身学习、不断发展的目的。

作为学术期刊编辑,仅仅成为“杂家”还远远不够,还要具备一定的科研学术能力,努力达到既“精”又“专”,了解本学科发展历史与现状,了解本学科解决了哪些方面问题,还存在何种质疑与焦点问题,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并有自己的认识与观点,能做到立文建言。在学术研究上,不仅讲究科学性,更要追求创新性、前瞻性。学术期刊编辑要坚持在一定学术水准的基础上,不满足于现状,在保证对过去和现在编辑经验总结和对创新点的保持敏感的前提下,以创新的意识进行对作者所表达信息内容的审读和优化,准确把握读者的新需求,达到编辑信息拓展能力的突破和提高。

总之,信息化、知识化已经在现代社会各个领域触角无所不及,信息化环境下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信息工作不再仅仅是编辑活动中一项单一的工作,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它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已经贯穿于编辑活动的始终,对各种信息的辨析、判断、选择、获取、利用、加工和传播,便构成了编辑工作的全部流程。编辑部是生产信息、传播信息的部门,[5]要利用好优势条件,把握住信息化机遇,突破已有的工作模式,有效改进工作流程,实现全方位创新,从而形成自己新的办刊特色,创造和提升自身新的核心竞争力。

[1]唐基苏.学术期刊编辑职业素养三论[J].桂海论丛,2005(2):92-94.

[2]王立欣.当好学术“守门人”:论学报编辑在防范学术论文抄袭剽窃中的作为[J].编辑学报,2007,19(2):139-140.

[3]吕淑珍.论学术期刊编辑的信息素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5):150-151.

[4]张积玉.编辑学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6-28.

[5]张觉明.现代杂志编辑学[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7:39-45.

(本文作者纪宪禹系辽宁北方期刊出版集团《中国数学教育》编辑;常学莉系辽宁北方期刊出版集团《中国数学教育》编辑)

猜你喜欢
学术期刊稿件学术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学术动态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