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养教育关乎素质,更关乎能力
——关于大学出版专业教育的一点思考

2016-01-26 05:48聂震宁
中国期刊年鉴 2016年0期
关键词:编辑出版社会科学应用型

聂震宁

人文素养教育关乎素质,更关乎能力
——关于大学出版专业教育的一点思考

聂震宁

高等教育需要强化大学生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这是我国几乎所有大学的重要目标和基本要求。大学生需要加强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和学习研究等方面的修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心理素质、职业素质。无论是学术型学科还是应用型学科,大学生们都要强化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不断提高人文、科学等方面素质。在世界许多精英高校里,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是一项代代相传的传统,认为这是基于个人成长以及社会个体参与公众事务的先决条件,学生在完成专业学习的同时,需要具备社会的常识和对人类历史的了解,养成分辨是非的能力。

一、人文素养是必备素质

应用型学科的大学生,往往进入大学校门,就会接受这样一个明确的信息,那就是自己所学的专业是一个应用型学科,是培养某一行业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在这样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的指导下,作为应用型学科的出版专业大学生,被告知的学习预期乃至成长预期就是学好专业课,争取成为合格的出版业应用型高级人才;同时要加强素质培养和提高,方能成为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其中,对于出版业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传播学、出版学、编辑学、中国编辑出版史、出版法规、选题策划、出版社经营管理、出版物市场营销、出版物成本核算、版权贸易、出版应用写作、校对实务、多媒体信息采集与处理、网络出版技术、计算机排版系统、读者学、公共关系学等,是必修的专业课程。作为所有大学生应有的素质培养,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通识课,也是必须开设的。前者,被当成出版专业大学生走上出版专业岗位之前必须掌握的知识;后者,则是所有学科的大学生走上社会和职业岗位必须具备的素质。

二、人文素养更关乎专业能力

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通识课程,对于许多应用型专业的大学生,特别是理工农医等学科专业的大学生,其目的主要是加强相应方面的素质培养与提高,并不一定是针对某种特定职业进行的能力教育。可是,对于与人文、社会科学等知识密切相关的应用型学科专业大学生,则不应当认为只是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还应当认识到,这也是专业能力培养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譬如市场营销、工商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媒体创意、广告、公共关系、国际贸易、信息管理、数字媒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种类甚多的艺术、外语等应用型学科专业,往往涉及人本身或与个体的精神直接相关的文化世界的学问,涉及人的情感、心态、理想、信仰、文化、价值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在这些方面学习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在操持这些专业工作时水平的高低。

不能想象,一个对于人的情感、心态、理想、信仰、文化、价值等方面的知识懵然无知的市场营销专业人士,能够成为一个营销高手。同样不能想象,那些外语专业的学生或者艺术类的学生,倘若对于历史、文化、社会知识缺少学习,他们能够成为各自专业的优秀专门人才。

对于应用型的出版专业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等课程教育则更是不能被认为只是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毫无疑问,更是专业能力培养不可缺少的核心部分。试想,对于一名新编辑而言,应用于编辑出版的专门知识具备了,选题策划的程序学会了,可是选题内容他便能够把握吗?出版法规了然于胸了,可是具体作品内容的侵权界限他能够辨别清楚吗?出版应用写作的章法要求理解了,可是他写作的内容能够文从句顺、条分缕析吗?网络出版技术学会了,网络上的内容能够与人媲美吗?凡此种种,我们要说,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对于出版专业的学生,不仅是一些素质的培养问题,也是一些能力的提高问题,更是是否具备从业能力的核心问题。

三、应加大人文课程的比重

编辑出版,从来就是一种具体内容的编辑出版,对于具体内容的认知能力、评价能力、把握能力,是从事编辑出版哪怕是从事出版营销售卖岗位的专业人员必备的能力。一个从事出版物售卖的人员,倘若能够把所出售出版物的内容说得头头是道,其销售业绩一定会比起那种一问三不知的人员出色许多。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书业电商主持人的微信和跟帖绝对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出版专业学生对内容的把握能力,主要就来自于编辑出版涉及比较多的哲学、文学、史学、艺术学、法学、伦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等学科知识的学习领会,学生如果掌握了这些知识,哪怕只是较好地掌握了这些学科知识中的某一二种,那么,他也就掌握了作为内容产业的出版专业的核心能力。

由此可见,出版专业的高等教育,应当努力提高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地位,加大这些课程的比重,而决不能把这些学科的课程当成可有可无的安排。学生不仅在这一系列的课程中要有选修,而且是必须选修,选修成绩必须合格。就是说,可以选哲学,那就把哲学学到一定程度;可以选文学,那就要成为具有相当文学水平的学生;可以选史学,那就要成为能够谈古论今的专门人才。如此等等,必须对学生这方面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要求。至于编辑出版专业的大学生,希望他们自觉地把出版专业当成人文专业、社科专业来学习,强化自己在这些方面的学习能力,如此坚持下去,方可能解决以往有过的某些尴尬,亦即出版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不如其他人文学科、社科专业的同等学历大学生更受出版单位欢迎的尴尬。按照这个思路长期坚持下去,我国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编辑出版专业高等院校,是能够为出版业培养出更多既懂编辑出版理论知识,又具备编辑出版技术,且能够深入把握出版物内容的复合型编辑出版人才的。

(作者系中国韬奋基金会理事长、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院长;本文摘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6年2月29日)

猜你喜欢
编辑出版社会科学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新媒体时代编辑出版工作创新路径分析
图书编辑出版中技术手段升级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人工智能与学术期刊编辑出版的未来研究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