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期刊出版研究论点选摘

2016-01-26 05:48
中国期刊年鉴 2016年0期
关键词:平衡性选题期刊

2015年期刊出版研究论点选摘

2014年中国期刊现象观察/张泽青//编辑之友,2015.2.10~13

期刊现象 观察 大数据时代

2014年的期刊观察发现:

1.大数据时代来得太快,传统期刊疲于应对。目前传统媒体面临不容回避的三大难题:(1)机制倒逼。和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在经营机制、激励机制、人才聚集等方面越来越显现出劣势。(2)内容倒灌。过去是传统媒体首发新闻,网络媒体转载;现在往往出现新媒体首发,传统媒体反过来需要转载网络新闻。(3)实力倒置。无论是从资产规模、覆盖人群,还是传播深度、广度,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实力位置颠倒,总体上不仅存在巨大差距,且这种差距还在不断扩大。

2.期刊市场分化趋势更为明显。少数具备前瞻力、决策力和经济实力的大众化期刊在不断扩展自己的发展空间,而其余更多的期刊则顺应市场发展规律,不得不黯然退出。

3.学术期刊乱象仍然存在。真正高质量的社科学术期刊数量少,更多的是质量平庸而收取版面费时却一点不含糊的社科学术期刊。

4.企业重新打造期刊。

5.《国际新闻界》首次发出论文抄袭公告,开学术期刊公开抵制学术不端之先河。

6.第二届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举办。

7.文字作品稿酬提高对期刊市场起到的洗牌作用。稿酬标准的提高,让市场规律来主宰期刊的优胜劣汰,比用行政手段要有力、有效。同时文摘类期刊越来越多地违法转载图书内容,反映出报纸期刊的内容质量在下降。这是传统媒体走向衰落的信号。

8.期刊优秀采编人才的流失。期刊编辑部转企改制,使得一批不愿转为企业身份的办刊人才转移到了有保障的事业单位;新媒体的高薪酬挖走了一批年轻有为的期刊采编人员。

9.邮政部门为期刊发行助力。

10.期刊研究成果:科技优于社科。

把握时政类期刊选题新闻性与思想性的平衡/周秀清//出版参考,2015.6.39~40

关键词:期刊 时政类 选题 平衡性

时政类期刊是新闻性、时效性相对较强的期刊,做好时政类期刊选题策划,关键是要把握选题的新闻性和思想性、时效性与深入性的有机统一和内在平衡,提高选题的质量和效果,增强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传播力。

1.时政类期刊选题应努力增强新闻性和时效性。(1)善于捕捉新闻点。(2)巧妙运用周期性。时政类期刊可以通过选题策划,在信息的优选、综合和预判上做足文章。进行优选信息、梳理综合、前瞻预判。(3)充分体现独特性。时政类期刊选题策划须紧紧围绕其功能定位、目标读者来进行,努力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要科学把握、合理统筹“共性新闻”与“个性新闻”,要有针对性地选取符合本刊定位的特色新闻信息,充分体现期刊的个性色彩。

2.时政类期刊选题应当着重突出思想性和厚重度。(1)着力向深度挖掘。时政类期刊通过精心策划、深耕细作,完全可以后发制人、以静制动、以专胜博,使自身动态性报道的劣势转化为重大选题策划和深度报道的优势。(2)善于策划组合文章。围绕重大选题策划推出具有系列性、组合性的专题报道,是时政类期刊的一个优势。(3)切实增强思想内蕴。一份期刊的生命力、竞争力和对读者的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期刊的思想内容和文化内涵,取决于观点的高度和新意。

布达佩斯先导计划对科技期刊开放获取的影响/宋启凡//今传媒,2015.3.5

关键词:开放获取 数字出版 版权

布达佩斯先导计划让用户在使用该文献时不受财力、法律或技术限制,使科研成果可以以低成本在互联网传播,带来双赢。

1.BOAI成员机构的发展:由2001年计划的提出,有16家机构签署该文件到2013年底,签署文件的机构已达676家。

2.开发获取的两类传播途径。开放获取期刊及作者自存档,前者被称为金色通道,后者为绿色通道。然后是对这两个途径的各种尝试:(1)开放获取期刊,是论文在通过同行评议,并达到发表水平的前提下,由期刊网站向外发布的一种方式。(2)作者自存档。被称为开放存档,是指作者将预印版论文存储在一个公共平台,因此作者自存档平台更具专业性。

3.BOAI的发展机制。(1)版权归属。版权属于作者,新出版模式只提供文献传播平台,促进文献的无障碍传播,而不发生版权转移。(2)OA模式下的利益分配。出版商将盈利对象由读者转向作者,即作者付费,读者免费。推动OA出版发展同时,而不加重科研人员经济负担,出版商会提供基金支持。(3)文献完整性约束。

4.中国开放获取科技期刊的短期发展方向。具体到我国现状,做好传统出版业向多媒体出版转型,完善相关行业规定及标准,提升科技期刊办刊人的意识与理念,强化出版单位的软硬件配套,为开放获取在中国的发展营造出良好的成长环境,是目前行业发展的重点。

传统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向飒//新闻前哨,2015.6.88~89

关键词:传统期刊 数字化 转型

必须尽快建立起持续有效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通过创新传播内容、媒介平台、终端形态和服务意识,加快与新媒介融会贯通,积极参与数字出版实践,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立体化服务,实现多内容,跨平台、多渠道的传播效应,才能最终实现期刊的数字化转型突围。

1.期刊数字化经营模式多元化。包括:与大型在线数据库合作、自建期刊网站、开放存取期刊、手机杂志、电子阅读器、二维码扫描、行业网站模式、优先数字出版、与国际大型出版集团合作。

2.期刊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路径。新媒体环境下期刊数字化转型的突围路径包括三个方面:实现传媒形态的丰富化;实现传播工具的多样化;实现运营模式的平台化。

3.期刊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点。在数字化时代中,内容、平台、终端和服务“四位一体”的协同创新发展是期刊数字化转型突围的关键。必须创新传播内容;创新平台模式;创新终端渠道;创新服务意识。

从《城市画报》的“三次售卖”看期刊品牌塑造路径/王玉洁//出版发行研究,2015.5.55~57

关键词:期刊 品牌塑造 三次售卖 《城市画报》

《城市画报》在受众的阅读方式由传统媒介转向新媒介的背景之下,其结合新媒体平台完成期刊的“三次售卖”,成为提升其品牌竞争力的关键。

1.立足先锐生活理念,精心策划内容生产。(1)期刊口号到内容上也一直以生活理念带动生活体验、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的传播。(2)从专题策划上看,《城市画报》在宣扬理念和价值标准的同时,也在努力寻找着“趣味公众”。(3)从栏目架构上看,《城市画报》包括咨询情报、生活美学、影音文化。为呼应期刊全媒体发展策略,内容中加人了大数据分析、微博话题互动、线上活动反馈等。(4)从视觉表现上看,封面上利用焦点人物提升受众兴趣度。

2.在结合期刊受众定位,丰富广告表现形式。在广告投放中,《城市画报》更倾向于无痕化策略,将广告与期刊内容结合,优化广告信息传达,提升广告美感。(1)贴近期刊定位;(2)多种方式隐身。主要通过专题策划、人物专访、活动报道、时尚推荐、拍摄大片等方式进行表现。

3.利用自身媒体阵地,强力推广衍生品牌。(1)期刊广告投放:从自身媒体到其他媒体;(2)品牌个性维护:从纸质媒介到移动终端;(3)媒介产品扩张:从媒体到实体。从内容生产到媒介产品再到产业同盟,《城市画报》在期刊每一次的售卖中都在不断完善品牌形象的塑造,能够实现二次售卖,并且携手新媒体完成品牌的二次营销,以此完成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从学术期刊的世界传播与影响探讨中国学术期刊“走出去”——以中国文史类学术期刊为例/何明星//出版广角,2015.4.45~47

关键词:中国学术期刊 世界影响力 文史类

1.中国文史类学术期刊的世界影响现状:数据表明,中国学术期刊的世界影响力与时代发展环境、创办时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中国学术界常常引以为豪的是中国文化和历史源远流长,但就学术制度的渊源而言,中国的大学、学会、学刊的历史却又远远不及西方延绵悠久。稳定的政治制度、社会环境等时代背景对于学术期刊出版而言,就好比一棵大树所需要的土壤、空气和水一样重要。

2.《文物》获得世界学术影响的成功经验:《文物》杂志的学术影响获得与中国文史类学科所具有的相对优势密切相关,中国悠久的历史给中国文物、考古以及历史领域带来难得的优势。另外,学术刊物紧随学术发展新动向,并紧紧抓住一大批学者队伍,使《文物》杂志成为学术发现的第一阵地。

3.中国学术期刊提升世界影响力的途径:第一,要加大相关领域、学科的一流学者队伍组织工作,使期刊成为相关学科领域最新发现、学术研究成果的第一阵地,这一点至关重要。第二,中国学术期刊必须在世界范围内展开学术活动,这是中国学术期刊进行世界话语权建设的前提。

大数据时代老年期刊的发展之路/李光//青年记者,2015.4.66~67

关键词:大数据 老年期刊 挑战与发展

期刊大数据的价值和应用主要表现在:(1)海量数据的聚合和挖掘。(2)传统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当前,大数据时代老年期刊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老年期刊数字化程度不高,二是老年期刊市场化不足。

大数据时代老年期刊的发展之路:(1)内容为王:产品生产革命。依据大数据提供的便利,一方面做到内容精品化;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的审核分析技术,对期刊内容的质量进行评估控制。(2)编创共建:生产模式革命。老年期刊应积极与新媒体展开媒介融合,更精准地满足受众的心理诉求。(3)融合营梢:盈利模式革命。老年期刊融合营销的第一个层面是建立多层次的产品发布平台,守住传统期刊,拓宽电子出版市场,挖掘手机移动多媒体平台,把精致专业化的产品精准地投放到受众最容易获取的平台。融合营销的第二个层面是创新盈利模式,为受众提供与其相关的其它精神产品和实物产品。

大数据时代专业期刊的经营策略/张艳萍//青年记者,2015.3.30

关键词:大数据 专业期刊 网络

1.大数据的特征。大数据具有三种特征:具有海量信息、高渗透性、精准传播。

2.专业期刊的发展。目前专业期刊体制面临的问题有:(1)以专业性较强的学术论文为主且受众范围较集中,市场化程度较低。(2)数字出版已成为专业期刊的重要出版方式,一些专业期刊已不再依赖传统出版模式。(3)内容传播方式单一。

3.大数据时代专业期刊的读者。专业期刊针对的目标受众是分众人群,了解读者需求,读者需要的是学术信息,不一定是具体刊物。大数据时代,应根据相关研究者的研究方向,专业领域的热点,主动推送相关资讯给目标人群。

4.专业期刊的大数据经营策略。首先,是期刊编辑策咯,选题策划需保持前沿性且需获得稳定的专业稿源,建立作者与研究机构数据库。其次,应重视受控发行模式,数字出版是专业期刊最主要的出版和发行方式。再次,应重视大数据的品牌营销策略,专业期刊的跨媒介经营是大势所趋,需要发挥公关策划优势,同时要利用大数据开发衍生产品,提高专业期刊的经济利益。

大数据推动期刊体制机制创新/蓝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11~10.006

关键词:编辑流程 媒体化 学术热点 外部边界 社交网站

大数据必将推进期刊编辑流程的优化、期刊出版业态的多媒体化和期刊评价规则的多元化。

1.基于大数据的选题和组稿。运用大数据,可以通过监测搜索引擎中的热词、社交网站中的评论、博客中的发帖和跟帖等,了解并预测读者的需求,把握学术热点。

2.基于大数据的审稿。利用大数据对作者以往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影响力进行综合分析,从研究视角、理论基础、变量设计、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等方面对稿件进行数据分析,准确判断来稿的理论意义、应用价值和创新性。

3.基于大数据的精准传播。大数据将关注并精确分析读者的身份信息和阅读行为,准确把握读者兴趣,筛选出读者关注的议题,准确定位读者群,进行精准个性化的内容推送。

《大学杂志》与台湾20世纪70年代初的革新与偏安之争/韩毅勇//台湾研究集刊,2015.4.37~46

关键词:《大学杂志》市民心声 革新 偏安

1.《大学杂志》的“开放学生运动”呼吁。借着保钓运动,青年教师陈鼓应发表了支持学生运动的专题演讲,引起广泛共鸣。会后演讲稿被整理出来,以《开放学生运动》为名发表在 1972 年元月号的《大学杂志》上。学生运动兴起后,《大学杂志》一直跟踪报道和表达支持,为学生鼓与呼。

2.《中央日报》发表“一个小市民的心声”。《开放学生运动》引起社会反响,要求政治和社会改革的呼声日渐高涨,国民党不便赤裸裸以政治力强制硬着陆,只能通过柔性途径尽量软着陆。1972年4月4日开始,一篇为《一个小市民的心声》的文章在《中央日报》节选连载,针对陈鼓应提出的开放学生运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逐条展开反驳。

3.《大学杂志》对“市民心声”的回应。《大学杂志》于 1968 年由邓维桢独资创刊,开始只是刊登一些文化、思想类文章的刊物,到 1971年正式改组完成风格才一转而成政论性的刊物。其转型的成功与 70 年代初的两次“青年国是”座谈会有关,绝大部分参加座谈会的青年都加入了《大学杂志》。除此之外,《大学杂志》还网罗了当时台湾的许多社会青年精英,杂志社务委员最多时达到一百多人,基本可以代表当时民间社会期望改革的一派。改组后的《大学杂志》刊登的保钓专题文章、《国是诤言》《国是九论》等都表达了其欲介入政治,要求台湾社会改革的呼声。《大学杂志》集中发表了反对“市民心声”的各类文章。

4.论争结局。“开放学运”与“市民心声”的冲突,实际上是革新与偏安两种指向的对立。

打造期刊学术共同体的路径/刘金波//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11.17.006

关键词:期刊学术共同体 学术期刊 现实困境 打造路径

学术共同体是有相同或者相近的文化生活、精神气质、行业规范和专业技能,能遵循一定的学术规范的学者,为了共同的生活兴趣、学术理念和价值追求组成的一个临时性社会群体。

1.学术期刊在外部办刊环境和内在办刊机制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存在诸多现实困境。(1)体制困境。在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资源分配方面,行政主导占据绝对统治地位。(2)评价困境。我国卓有影响的期刊学术共同体偏少,高质量学术成果不足,学术成果的国际影响力偏低。(3)机制困境。多头管理导致的管理不善,期刊边缘化倾向导致的投入不多,传统办刊方式在新媒体冲击下导致的创新不足,资源分配的不可理喻导致的运转不灵,等等。(4)传播困境。数字化的快速推进,导致以“重型”信息生产、传播为主的传统期刊在生存与发展问题上呈现出“时空压缩”的方式,导致固守在传统运行体制中的学术期刊日益面临深层次的发展危机,跟不上时代精神、社会运行的节拍,从而加重了其传播和发展的困境。

2.加快融合、创新与发展,促进期刊学术共同体的实质性建设,是学术期刊走出现阶段困境、迎接数字化挑战的重要路径。(1)加快融合,引领期刊学术共同体的发展。(2)促进创新,提升期刊学术共同体的活力。(3)期刊学术共同体应以追求真理、理性为宗旨,在学术活动中贯穿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4)构建新的平台,促进期刊学术共同体的构建。

电子期刊中动态元素设计创新研究/杨晶晶//出版广角,2015.10.64~65

关键词:电子期刊 动态元素 设计创新

电子期刊由于其丰富的多媒体形式和交互体验,受到越来越多受众的追捧。

1.电子期刊的动态视觉设计理念:电子期刊中的动态元素最终服务于关键的内容信息,目的在于借助动态空间表现力完成多维信息传递,提升信息传播效果。其视觉设计依托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2.电子期刊中动态元素的设计原则:(1)内容针对性。电子期刊的动态视觉形式应充分考虑到每种期刊的内容信息、风格类型、受众特征以及版面要求等等,每个动态元素应服务于期刊的整体。(2)细节人性化。包括美观性、互动性、实时性和直观性等方面。(3)视觉艺术化。

3.电子期刊中动态元素的表现方法:(1)文字的动态视觉表现:不同作用的文字应采用不同的表现效果。动态视觉设计它本质上是为内容主题和版面设计所服务的,增加电子期刊的可读性。(2)图片的动态视觉表现:要遵循精炼的原则,图片的动态效果应出现在恰当的位置和恰当的时机。(3)视频的动态视觉表现:视频往往只能作为电子期刊内容信息的一种补充。

对197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学两种权威期刊涉及传媒论文的考察/刘兢//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2.39~52,127

关键词:社会学 传媒研究 美国

1970年代至今《美国社会学评论》和《美国社会学杂志》中涉及传媒的论文,以期反映这段时期美国主流社会学界涉及传媒研究的概貌。

1.作为社会中介、社会指针或社会组织的传媒:美国主流社会学界涉及传媒研究的三大话题维度。其一,这两大期刊中的多篇论文视传媒为社会运动和社会问题的中介,关心传媒与美国的重大社会运动及突出社会问题之间的关联。其二,这两大期刊中的另一些论文则视传媒为社会现象的指针,企图通过传媒内容洞悉社会中的某类议题文化风潮。其三,这两大期刊中也有数篇论文的作者尝试打开黑箱,一窥作为社会组织的传媒运作内幕。

2.多变量型、诠释型还是历史型:美国主流社会学界涉及传媒研究的范式失衡。自从库恩(T.Kuhn)的《科学革命的结构》问世以来,“范式”(paradigm)理论渐成许多知识生产者找准自己在学术谱系中的坐标方位的重要指南。

多变量型研究在上述两大期刊中涉及传媒论文中占据了绝对多数;涉及传媒论文中的历史型研究更加屈指可数。

3.结论与讨论:“向传媒自身提问”的传媒研究被美国主流社会学界抛弃。

对学术期刊编辑队伍建设的思考/刘杰//科技与出版,2015.4.115~117

关键词:学术期刊 编辑队伍 素质 途径

学术期刊编辑队伍建设关系到学术期刊的生存和发展。

1.学术期刊编辑应具备的素质:(1)思想素质:具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具有与时俱进、积极创新的意识。(2)业务素质:掌握多学科知识,掌握甄选、修改稿件的能力以及与作者沟通的能力,具备清醒的法律意识。(3)道德素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坚持德才并重,全面发展。

2.加强学术期刊编辑队伍建设的途径:(1)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奖惩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编辑的积极性:制定月评与日常业务工作考核相结合的制度,合理制定奖惩标准;将月评和日常业务工作考核结果与年终考核结合。(2)科学合理地配置人员,激发编辑的内在创造性。(3)坚持岗位培训,提升编辑业务水平:加强政治学习,强化法律意识;加强业务学习,提升业务水平。(4)强化职业道德,培养德才双馨的编辑人才:一方面,在相关法律法规中对编辑职业道德有相关规定,各出版单位应加以强调并采取相应措施,另一方面,编辑要能通过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五问”,即问责、问过、问果、问心、问计。

多元化经营理念下日本传统文学期刊的转型与出路/刘静//出版广角,2015.10.58~59

关键词:日本传统文学期刊 多元化经营理念 转型

日本期刊的利润额往往比图书高,刊登广告获利是其主要盈利模式。然而随着互联网蓬勃发展,大部分客户讲宣传费用投向互联网,日本期刊社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日本出版业整体市场状况不佳。

1.多元化经营理念下日本传统文学期刊的转型途径:(1)拓展文学边界,实现期刊内容多元化。(2)加强新技术的运用,实现传播形式多样化。(3)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实现多元化经营。(4)加强转企改制,实现管理体制现代化。

2.日本传统文学期刊的出路:(1)对日本传统文学期刊而言,除了改变以往陈旧的经营理念,进行多元化经营,将传统内容做精做细也十分重要。(2)日本传统文学期刊历史悠久,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想要满足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潜在需求,必须对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进行良好的运用,并将之融入日本传统文学期刊的运营中。

二维码在科技类学术期刊中应用的思考/董子源//出版与印刷,2015.3.7~9.

关键词:二维码 科技类学术期刊

二维码是最近几年大规模发展的一种机读编码,可广泛应用于产品防伪、广告推送、质量追溯、网络链接、数据下载、商品交易等生活的各方各面,通过对对象赋予唯一的二维码编码,我们甚至可以标定每一个人。二维码的加入,并未改变学术期刊的版面结构,也未对学术期刊的权威性形象有所影响。尤其是将二维码放于文末,对版面感观的影响更小。

1.二维码在科技类学术期刊中应用是必要的。信息时代,现代人的阅读模式,越来越碎片化、随意化。读者会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来进行阅读。所谓的时间、地点、方式,在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已经成为我们无法穷举的组合。在这样的情况下,二维码成为了最优的选择。尤其是如果期刊可以为每一幅图片及每一个其他多媒体素材分别建立一个二维码,读者就可以完全按需随时随地以随意方式进行相关的素材的阅读。

2.二维码在科技类学术期刊中应用是必然的。二维码在理论上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因此,我们无需担心二维码资源会被用光。(1)对于所有期刊而言,向数字媒体的靠拢,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在我们需要将读者的阅读扩展到数字平台时,就目前的科技发展而言,唯有二维码是最优的选择。(2)对于已经拥有网站的科技类学术期刊而言,增加二维码印刷不会增加太多成本,却可以更好地在数字化发展的道路上,拓展期刊的信息传播路径。

分众传播时代的新闻编辑理念浅析——以新闻时政类杂志《凤凰周刊》为例/林雯//采写编,2015.4.22~23

关键词:分众传播 新闻编辑新闻时政类杂志《凤凰周刊》

1.分众传播与精英定位。新闻时政类杂志在实践分众传播的过程中有其特殊优势,主要集中在力度、深度和远度三个层面。由于其在信息传播中有明确的目标人群定位,因此其传播效用也就直接作用于这部分受众群体,做到相同传播效果下“力度大”; 同时,相比广播、电视等其他媒介来说,新闻杂志的媒介形态和刊载内容也使其在社会文化和生活中的影响力更加持久,兼具深度和远度。

2.《凤凰周刊》 封面与版式分析。封面是吸引消费者的核心,它宣告了杂志的个性特征、 对读者的允诺,同时也宣告了它的目标读者,封面像招贴画一样吸引着读者。 因此只有在这方面有所开拓,才能赢得竞争,可以说封面己经发展成为全方位的营销工具。《凤凰周刊》封面设计简洁明了:封面图片一般采用“设计式”的制作,将新闻图片抽象化,采用摄影与电脑制作结合的方法,使得图片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内涵。内页的版式采用的是四栏的分栏方式,栏间距较宽,同时字体较小。使杂志可以承载更多信息量,看上去也更加专业。符合杂志本社本身定位和受众定位。

3.《凤凰周刊》的栏目与内容分析。“封面故事 ”是杂志的灵魂栏目,多为时事深度报道,主要采用专题报道的方式,以一系列文章探讨一个主题,关注社会热点,具有典型性。该栏目是杂志吸引读者最关键的因素。

高校科技学术期刊科学发展的3个维度/陈景春//编辑学报,2015.2.5~8

关键词:高校 科技期刊3个维度 科学发展

高校科技期刊科学发展的多维度可以体现在“高度”“长度”“宽度”这 3 个方面,其内涵分别为期刊的特色性、持久性和协调性。

1.高校科技期刊发展的“高度”:特色发展。高校的科技期刊要成为一流期刊,科学而准确的定位是其中的关键。(1)定位。高校科技期刊要有特色,首先要定位。(2)找点。高校科技期刊有 2 个条件构成特色点。一个是其明显的先进性,就是能较为准确地预知科技发展的未来方向。二是其有强烈的牵引性。要寻找到高校科技期刊的特色道路,要求“新”“前”“实”。

2.高校科技期刊发展的“长度”:持久发展。高校科技期刊持久发展是考虑长远、面向未来的一种发展,这种发展可以持久保持和增加期刊的“高度”,并且起到保护和增强特色发展的作用。(1)勘定基石: 原创。首先是理念的原创。其次是论文的原创。第三是制度的原创。(2)选定目标: 精品。一是精彩的内容。二是精美的设计。三是精准的编排。(3)确定措施: 队伍。必须依靠一个优秀的编辑团队,打造一群优良的作者队伍,培养一支专业的读者群体,切实提高三者素质。

3.高校科技期刊发展的“宽度”:协调发展。高校科技期刊的协调发展,是“以点带线”的发展,形成有“宽度”的纵深发展。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处理和协调好系统内部各个方面的关系。主要协调三个方面:(1)稿源的协调;(2)出版的协调;(3)国际化协调。

高校学报提升影响力的途径选择——以专栏建设为例/刘波,何婧,张莉,邓婧,田江//传播与版权,2015.3.44~46.

关键词:高校学报 专栏建设 途径选择

高质量的特色栏目,容易引起相关领域内的专家学者的关注和支持,从而产生相应范围内的读者群体,也为办刊获得了必需的稳定稿源,特别是专家的参与,为高质量的稿件产出提供了有力保障。这往往能够“以点带面”,提升整个学报的学术影响力。

1.建设特色栏目的路径分析。《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在2011年推出了“公共管理”专栏和“应急管理”专栏。采用了以下做法:邀请国内著名学者担任专栏主持人、栏目主持人负责组稿、栏目文章专家点评、通过国际会议进行组稿。经过分析发现,读者对专栏的关注度较高,有一定程度的学术影响力,但理论水平高、创新价值突出的文章还较少。

2.专栏持续发展的保障措施:一是多途径邀约高质量稿件;二是有效改善专栏评价指标,如被引频次、下载频次、被引广度。

高校学报在高校发展中作用的再认识/韩国良//传播与版权,2015.6.51~52

关键词:高校学报 高校 作用

1.高校学报作用的再认识。(1)学报是展示学校学术实力的窗口,宣传科学研究进展的重要载体。(2)学报是促进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桥梁,起到推广及转化等作用。(3)学报搭建了学术交流平台,促进科研工作开展和学术交流。(4)学报促进教学、科研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5)学报是学校发展的史书,记载着学校科研、教学发展的历史。(6)学报的阵地作用。

2.充分发挥高校学报作用的建议。(1)采取多种渠道拓宽学报的稿源渠道,吸纳优质稿件,提升学报质量,产生更大学术影响力。(2)做好宣传工作,搭建更广范围的交流平台,提高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引导学术争鸣。(3)整合学术资源,主动服务学科建设,合理设置栏目,办好特色栏目,推动品牌专业发展,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先进的理论支撑。(4)提高编辑素养和服务意识,培养作者严谨科学态度,助推学术新人的成长。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学术期刊质量保障体系/段乐川//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6.3.B06

关键词:学术期刊 学术出版 中国特色 出版规范 编辑队伍

1.确立和提高学术期刊出版标准。(1)学术期刊是以学术论文传播交流为本位的出版平台,在概念、功能和性质上与其他类型的期刊有着本质区别。(2)学术期刊的出版标准,是对学术期刊出版资质和出版门槛的基本要求,是学术期刊和非学术期刊相互区别的重要特征。(3)学术期刊出版标准,应该主要围绕期刊办刊宗旨、编辑队伍建设、出版规范和稿件编审机制等方面展开。

2.建立和完善学术期刊质量评估体系。(1)学术期刊质量评估是学术期刊管理的重中之重。质量评估的本质是对期刊学术论文传播质量和效益的评价,是对办刊质量和水平的综合评定。(2)学术期刊编创是一种高度专业化又充满创造性和特色化的学术创新、传播活动。(3)学术期刊的质量评估,必须遵循学术期刊的办刊规律,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

3.加强和优化学术期刊扶持激励和保障体系。学术期刊是一种“非大众化”产品,其运营模式不能完全按照市场化机制展开。要提升我国学术期刊整体质量,一方面要开展学术期刊出版秩序整顿,加强质量监管评估,强化期刊质量管理,根治刊号混乱、经营无序、学术不端和学术失范等“乱象”;另一方面则要加大和优化扶持激励政策,大力实施学术期刊质量工程,对那些长期以来办刊学术水平较高、专业特色突出的学术期刊进行资助,强化发挥国家资助扶持的示范引导作用,逐步改善和优化学术期刊发展环境,推动学术期刊向着正确方向发展。

关于大学学报使命的理性反思/尹玉吉,石学军,杨爽//编辑之友,2015.5.43~47

关键词:大学学报 学报使命 四化

大学学报应当回归本位,依据其依附学术平台的高低,各就各位,依据使命各司其职,依赖于国内最高学术平台上的学报理应成为国际名刊,而不应该成为“走出去”的绊脚石。

1.科研本末不能倒置。(1)明确学报编辑在学术中的准确位置;(2)学术有自己的规律,不以学报编辑意志为转移。

2.稿源争夺实属朝三暮四。目前学报编辑界一些人鼓噪的所谓“四化”论及其所谓的“名栏”“名刊”“核刊”建设,归根到底,就是不择手段地争夺优质稿源,是计划经济思维的后遗症。

3.大学学报应当回归本位。(1)必须明确大学学报的根本使命。高等学校学报是展示高校学术水平的重要窗口,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桥梁,是发现培养学术人才的重要园地,是塑造学校形象、创造学校品牌的重要途径,在推动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和繁荣发展学术的神圣职责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必须改革考评大学学报的参照系。从根本上改变评估学报的“参照系”,把处在不同层次平台的所有学报用一把尺子衡量的做法,转变为考察其办刊水平与其所在平台高低对称度。把国内处在不同平台上的学报按照其平台的不同,分门别类进行考察、评价,这样既科学又符合中国国情;(3)大学学报应当回归本位。高层次大学学报应成为中国学术期刊、中国期刊“走出去”的先锋和引路人。

关于我国学术期刊现状的研究综述/杨丹丹//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5.6.40~47

关键词:学术期刊 体制改革 学术期刊质量 学术期刊评价体系 国际化

国内外关于我国学术期刊出版的研究主题集中在五个领域: 1.涉及学术期刊宏观发展趋势的学术期刊体制改革问题;2.学术期刊质量研究,包括同行评审机制与学术不端问题研究;3.现有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研究;4.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现状和趋势研究;5.海外学术期刊及国内学术期刊国际化问题研究。已有研究缺少对学术期刊面向市场、立足产业发展角度的研究视野,关于我国学术期刊出版及其价值转化的研究处于空缺状态。

关于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存在与使用的几点思考/赵均//现代传播,2015.12.40~45

关键词:期刊评价 学术评价 科研管理

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基于众多现实需要而存在,尽管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效应,但依然具有不可替代性。

1.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存在具有必要性。一是学术期刊界自身发展的需要。包括指导学术期刊的发展,具体规范学术期刊的竞争内容的需要。专业机构、转摘数据统计机构、电子期刊数据库研制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主要考察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学术影响。而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学会建立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注重全面评估。二是图书馆藏机构订购学术期刊的需要。三是读者选择科研用刊和作者选择投稿方向的需要。四是科研管理机构评价论文成果的需要。

2.多个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并存发展具有必要性。一是不存在绝对科学、绝对权威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二是这是促进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整体进步的需要。三是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评价目的和评价内容并不同一。期刊评价体系的研制与建立主要由专业机构、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学会、转摘数据统计机构和电子期刊数据库等完成。

3.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选用和使用:一是评价结果仅为具体使用提供参考。二是在具体使用时,使用方应立足自身需求自主选择评价体系;使用方可以参考评价结果自主建立评价体系;“以刊评文”宜应用于具体使用的初选阶段。

国际开放获取期刊出版商Hindawi经营策略研究/刘雅轩,易丹//科技与出版,2015.5.30~35

关键词:开放存取 期刊出版商 发表费 Hindawi

Hindawi 是出版同行评议期刊的商业公司,其总部设在埃及开罗。旗下438种期刊覆盖医学、工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综合类多个领域。Hindawi 是一个完全商业化的出版商。创办之初采取的是出版会议论文集的策略,在2007年完全转型为OA出版的商业模式。截至2015年2月,Hindawi网站可以下载全文的文章超过13万篇,2014年出版的文章超过3万篇,其致谢的审稿人超过22万人。Hindawi 得到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和认可。这对我国科技期刊的改革与发展有一定的启发。

1.网络出版模式和作者缴费盈利模式的OA期刊是新创办期刊的重要出路。一方面,科研人员的交流越来越依靠网络,纸质期刊几乎对科研人员没有任何吸引力。另一方面,目前期刊数量和种类庞大繁多,声誉良好的传统期刊已经占据了图书馆和科研机构的订购单,传统的订阅模式对于新创办期刊越来越不适用。

2.综合、交叉学科期刊是趋势。一方面,科学研究的发展越来越趋于不同的学科融合交叉,很多研究属于多个学科领域;另一方面,各个传统学科都有本领域最优秀的期刊,也已经有了大量的相应期刊存在,新的传统期刊,难吸引科研人员投稿的热情。

3.网络平台已经成为当今学术期刊运作的基本条件。建议国家期刊管理部门在推进期刊运行机制和体制改革的同时,从实现现有期刊的集群化入手,建立适应现代学术交流的网络平台。

4.尝试把我国部分期刊转为“金色OA”出版模式。对于我国的科研人员来说,自愿支付高昂的出版费用,首先期刊需要被SCI收录,另外审稿和发表周期也是科研人员看重的因素。建议我国一些被SCI收录的期刊尝试逐渐转变为完全OA出版模式。

国际权威经济类期刊近期发展对中国的启示/孙亦军,邱小花//中国编辑,2015.5.66~71

关键词:经济类期刊 文献计量HistCite

1.国外经济类期刊的发展特点有以下几点:第一,国外经济类期刊为保证发文质量,多采用双月刊或季刊,每期的发文量也较少。第二,期刊发文及时,原文获取方便。第三,不同的分析指标,不同的结论。

2.国外经济类期刊的发展建议:第一,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严格控制发文数量,提升期刊的学术质量。第二,加快国内经济学领域期刊开放获取平台的建设,加强国内经济类期刊编辑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鼓励作者将已录用的文献及时共享到开放平台中,方便及时与同行交流探讨学术问题。第三,建立学术追踪体系,加强对重点作者、重点科研成果的学术追踪。第四,在国内更多地尝试开办经济学领域的英文期刊,为经济类期刊的国际化道路奠定一定的基础。

国际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创新模式的思考与启示/徐铭瞳,吴星/科技与出版,2015.4.83~85

关键词:国际学术期刊 数字化出版 创新模式 先发后审 出版转型

国外一些期刊实行先发后审的制度,打破了传统的论文三审制度,可以使作者免除等候漫长的专家复审周期,提供快速新颖的出版流程。然而,先发后审出版模式在我国并不实际。学术的权威性是学术期刊最基本的前提属性。无论以何种形态出版,无论出版前的审理流程如何,保证学术论文的高质量都是必不可少的工作。这种出版模式一般不会对论文的学术质量优劣、是否涉及抄袭等做任何评估,使得读者在阅读这类论文时不得不需要多加慎重。

想要加快我国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进程,有必要从以下两点进行考量:第一,要确保论文的学术质量。对待数字出版应与传统出版一样,严格执行三审制和同行评议制度,在每一个审稿流程中做好把关工作,坚决把质量低劣的稿件剔除,刊发优秀稿件,提高影响因子,在学界树立数字出版的口碑。第二,要在政策上加以扶持。学术期刊本身对于数字出版工作的严谨和高标准,以及上级部门给予的政策支持,都是促使其数字出版工作开展突飞猛进的重要动力。

国内科技期刊学术评价反思/贺晓利,樊华//出版广角,2015.5.82~84

关键词:学术期刊 期刊评价 评价机制

中国学术研究优秀论文产出数量多,但优质学术论文大多发表在国外刊物上。除国内科技期刊出版严重滞后外,学术评价机制的指挥棒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1.对国内学术论文的发表以 SCI、EI 刊为学术判断标准的不同看法。我国科技期刊评价的标准非常重视是否进入SCI、EI等,同时也有人认为进入SCI的期刊也有很多不如我国“百杰期刊”里的刊物。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国杰提出“用SCI来衡量国内学术研究水平是非常错误的。”

2.国内期刊学术评价指挥棒顾此失彼。期刊评价应以质量为主,影响因子只能反映期刊学术质量的一个方面。而如今科技期刊学术评价都过度地依赖量化评价的专业机构,期刊评价变成各种量化排名。专业评价机构成为科技期刊学术评价的指挥棒。长此以往,国内科技期刊越没有优秀文章发表,更没有发表优秀论文的优先权,这对国内科技期刊的发展非常不利。

3.国内科技期刊面临的困境:(1)期刊数量虽大,但优秀期刊和精品期刊数量不多;(2)评价政策导向的偏差,科研人员对SCI刊物狂热追捧;(3)大量优质稿源外流,国内优质稿源缺乏,导致刊物学术质量下降;(4)出版严重滞后,学术传播时效性差,不能满足大多数作者的需求。

4.改革与设想。(1)扶持优质期刊走出国门,与国际接轨;(2)缩短学术论文传播时滞,加速科技信息传播;(3)提高国内期刊学术评价的权威性。

国外民间艺术期刊的发展模式及启示——以《ASIAN MUSIC》为例/胡亮,田雅丽//出版发行研究,2015.3.15

关键词:民间艺术期刊出版模式发展趋势《ASIAN MUSIC》

1.专业化的品牌营销战略。品牌是国外民间艺术期刊办刊的生命线,民间艺术期刊承载的专业术语、独特版面设计内容已经成为与其他期刊竞争市场的有效手段。专业化的品牌营销战略不但降低了与读者的互动成本,而且真正做到了依靠现代传媒技术来进行期刊的征订与采编业务。

2.规模化经营到专业化经营的华丽转身。期刊的编辑与运营成为两个独立的系统,这样做能使期刊摆脱对经营的困扰,专心办刊,形成自己的办刊特色,从而减少市场竞争内耗,实现编辑与运营的双赢。

3.依托成熟化的行业组织管理。依托成熟化的行业组织管理,不仅可避免政府过多干预期刊市场而出现的种种弊端,而且还可以规范出版业的内部行为,维护期刊及出版社的利益,为出版商、期刊编辑部、读者群、政府管理机构之间搭建桥梁,促进沟通与共赢。

4.对我国民间艺术期刊发展的启示。首先建立现代出版制度,再来需加强与专业读者的沟通,共同推动了民间艺术保护、传承、开发的进程。同时需重视编辑工作的数字化进程。为适应期刊数字化进程,开发一套能够兼容各种资料、数据的专业化编辑系统则尤为重要。

海峡两岸共办期刊的实践与建议——以《两岸传媒》杂志为例/叶秀月,林耀,黄玉明/传媒,2015.11.35~37

关键词:海峡两岸 共办期刊 《两岸传媒》

以专业性取胜的期刊是最容易深入影响读者的媒介,因此两岸共办期刊成为一种具有实验性的合作方式。20多年,两岸媒体交流进展滞缓,没有新的突破。因此,共同探讨新闻业务和媒体经营管理成为一个突破交流停滞的新重点。以两岸首份合作期刊《两岸传媒》作为样本。

1.两岸编辑部的组建与编辑流程:跨越两岸进行联合办刊,人才是第一门槛。《两岸传媒》编辑委员会,由双方人员按50%的比例共同组成,探索出独特的两岸组稿、各自编校、各自终审、两地印刷、两个版本同步发行的模式。

2.期刊文本对比:透过对比两岸版面,发现两岸的编辑部在具体的编辑工作中的特征可以归纳分为四类:(1)标题改动,根据两岸阅读习惯以及语言习惯对标题进行改动;(2)文章改动,大陆版尽量避免或是调整内容以符合当地法规后才刊登;(3)跳月使用;(4)文图配比,台湾版图片较多。

3.结论与建议:共建两岸主题库;打通两岸作者库;两岸出版零时差;共建两岸读者反馈平台。

行业期刊须在融合中坚守与革新/王松宝/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5.11.18.004

关键词:行业期刊 融合 坚守 创新

行业期刊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在新形势下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发展空间,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增强自己的影响力、公信力、竞争力和传播力,必须在与新媒体的融合过程中转变观念,坚守优势,理顺机制,开拓创新。

1.行业期刊的特有优势:(1)政策导向性强,行业公信力高;(2)熟悉行业发展状况,宣传内容真实权威;(3)拥有自己的专业采编队伍;(4)行业期刊在本行业具有品牌影响力和认知度;(5)行业期刊拥有自己忠诚的客户群。

2.行业期刊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必须坚守:(1)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2)严守内容质量,提升行业期刊的核心竞争力;(3)遵守新闻传播规律。变革方能长远发展。

3.行业期刊急需借力新媒体技术和手段,改进自己的传播方式,拓宽自己的发展形态,在与新媒体的融合中不断创新与发展。(1)思维上变单向思维为互联网思维;(2)传播方式上变定期传播为实时传播;(3)内容制作上变单一产品为多维产品;(4)在发展战略上变单一经营为融合发展;(5)在队伍建设上变专业人才为复合型人才。

“互联网+”时代的学术期刊移动出版——“域出版3521提升工程”的探析与思考/李祖平//技术与创新管理,2015.6.604~608

关键词:移动出版 学术期刊 互联网+ 制高点移动出版“域出版3521提升工程”

移动出版产业作为提升出版业创新能力和发展效率的主要手段,不仅要突破现有传统的数字化、网络化出版格局、规模与水平,更要站在一定的制高点,才有机会在国际学术期刊移动出版界也发挥“中国军团”的战略领航、市场主导作用。

1.站在政策执行与战略创新的制高点。第一,国家政策利好不断,贯彻落实到位就能取得大红利。第二,全面实施“域出版3521提升工程”,超星以移动出版战略创新拥抱学术期刊“互联网+”。

2.站在内容生产与技术支撑的制高点。第一,构建“以智带栏”的子平台服务群激活采编优势,实现内容生产模式的大升级。第二,以超星“学习通”移动服务终端为技术支撑,域出版让编辑真正成为产品的主体人。

3.站在能力建设与市场引领的制高点。第一,构建社长主编和责任编辑组成的“名家专家智库”,实现移动出版能力建设的最优化。第二,移动出版赢利模式清晰,域出版要成为学术期刊“互联网+”的市场引领者。

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学学术期刊国际化路径——基于CSSCI来源期刊的分析/郑建丽//中国出版,2015.12.3~7

关键词:新闻传播学 海外发行 开放存取 SSCI

1.期刊出版国际化现状:无论国际权威学术检索数据库的收录数量,还是国际性学术期刊上成果的刊发情况,抑或是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的引证频次,新闻传播学学术期刊在国内人文社科学术期刊中都位居低位,这种现实是严峻的。

2.期刊出版国际化短期策略:一是期刊出版语言的国际化,二是在线编辑系统的数字化与编排体例的规范化,三是评审队伍的国际化。

3.新闻传播学学术期刊要真正具有和国际学术界进行有效对话与交流的能力,必须抓住历史性机遇,制定长远目标并不懈努力。一是期刊出版运营的国际化。二是学术论文质量与期刊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三是开放存取模式带来的国际化机遇。

“互联网+学术期刊”:学术期刊众筹路径研究/王佳//编辑之友,2015.11.31~33

关键词:“互联网+” 众筹出版 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存在自身造血机制薄弱、被数字出版所裹挟、公众交互性低等的问题。学术期刊的众筹过程实际上就是“互联网+学术期刊”的过程,具体表现在:

1.“互联网+营销”:策划有创意的出版营销方案和项目回报。应注重采用微信、微博等自媒体进行宣传。在项目描述页面,应采用生动、有趣的词汇将枯燥的学术内容加以呈现。同时,还须设计具有实用性且富有创意的项目回报。

2.“互联网+宣传”:鼓励学术期刊主编担任项目发起人。由主编个人发起,其优势在于:第一,基于个人身份的交流比基于团队身份的交流更能使参与者产生亲切、坦诚的感觉;第二,学术期刊主编大多由知名学者担任,其公信力较强,并有学术期刊编辑部作后盾,支持者无需担心项目回报无法履行的问题;第三,在学术期刊众筹过程中,无论是前期的推广、中期的筹资还是后期的售后服务,发起者都需在社交网络推广,由主编发起的众筹可借助其影响力,在粉丝、朋友圈、家人和自己的社交网络里进行宣传。

3.“互联网+选题”:在“想要”和“该要”之间寻求平衡。应发挥学术期刊编辑“把关人”的职责,利用议程设置理论,在“内容为王”的基础上,在受众“想要”和“该要”之间寻求平衡。

4.“互联网+发行”:线上线下互动发行。在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中开设微店菜单,出售已出版的学术期刊。

基于CNKI的我国数字期刊研究状况分析/唐凯芹,张志强//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6.626~633

关键词:数字期刊 文献计量 研究进展 趋势

1.以“期刊”与“杂志”为核心词的研究有明显差异。一方面映射出当前人们心目中关于“期刊”与“杂志”固有印象的区分:不少学者认为“期刊”往往是指学术性较强的杂志,而“杂志”的内容则体现了五花八门的“杂”,所以常用来指那些易被普通大众阅读的消费类期刊。另一方面,这种现象反映在数字期刊研究领域,含“期刊”二字的研究论文数量远远多于含“杂志”二字的研究论文数量。可见,国内对学术期刊的数字化研究相比于大众类期刊来说,成果更为丰富,研究行为更加积极。

2.数字期刊的研究日益深化,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现有的数字期刊领域的研究成果,无论在“质”还是“量”上都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兼顾了研究层次上宏观的指导和微观的实践,观照了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创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推动数字期刊的进一步发展。(1)主题和内容上已经形成了类别研究的脉络,研究具有纵深拓展性。(2)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关注数字期刊的建设与盈利模式探讨。

3.研究中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有:(1)研究人员的构成失衡,亟需构建合理的研究队伍。(2)出版流程研究的着力点不够均衡,需要强化出版前、中端工作的研究。(3)研究视角广阔性和前瞻性不足,应加强研究的指导性以促进。

基于国家、学科合作网络和期刊分布的中国科研国际合作研究/牛奉高,邱均平//情报科学,2015.5.111~118

关键词:合作网络 国际合作 学科领域 学科领域 期刊分布

以WoS中检索到的2002—2011十年21万多篇(整理后)中国科研国际合作学术论文为计量对象,研究了合作规模、增长,在国家、学科、期刊等方面的分布特点和变化,以及国际和学科的合作网络,分析发现:

1.合作的规模增长较快但强度增长不大;

2.中国与科技先进国家的合作非常密切;

3.主要合作学科领域差异较大;

4.刊载合作论文的期刊分布的集中离散特征明显;

5.主要合作国家与合作学科网络结构清晰。

基于移动互联背景的学术期刊微信传播/蒋学东//出版科学,2015.3.15

关键词:移动互联 学术期刊 微信传播

1.移动互联背景下专业学术期刊微信传播平台搭建的前提。在移动互联背景下,数据掌握的状况已成为衡量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的制高点,也是各类传播手段共有的前提。学术期刊想迅速改变被动局面,扩大影响力,非常有必要建立自己的特色数据库,创建微信传播平台。

2.移动互联背景下学术期刊微信传播平台搭建的基本模式:(1)核心:微信传播平台内容的加工。学术期刊微信传播平台的内容必须做到精准加工,以适应多元化、碎片化的阅读需求。作为强社交模式的微信传播平台,它集资讯、通讯、社交等多功能为一体。提高微信传播平台运用效果的核心依然是数据的攫取和内容的加工。(2)手段:微信传播平台的利用。微信传播平台中,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发生巨大变化,更希望根据个人喜好主动筛选信息。学术期刊要想高效利用微信传播平台,必须认真分析研判受众需求,把握推送的热点和时机。

3.移动互联背景下学术期刊微信传播平台搭建的实施途径:(1)认清形势,变革理念,为学术期刊微信传播平台的搭建把握前进方向。(2)抓住机遇,变革技术,为学术期刊微信平台的搭建提供前进动力 。第一,抓住机遇,紧随时代步伐,做好硬件与软件的必要准备。第二,充分利用移动互联背景所提供的各种平台,扭转被动等待受众阅读的状态。第三,充分挖掘移动互联概念中的各类真实有效数据带来的价值,注重数据的分析与复用,改善学术期刊口前上涨势头不足,参与而极度受限的现状。

借助审稿拓展优质稿源的探索——以《浙江农业学报》为例/张韵,袁醉敏,陈华平//编辑学报,2015.4.163~166

关键词:稿件送审 审稿专家 征稿 《浙江农业学报》

《浙江农业学报》进行各种尝试,探索出一种较为便捷、有效的征稿方式:

1.审稿专家队伍的建设。(1)建立初具规模的审稿专家数据库;(2)完善专家库的个人信息;(3)专家库的动态管理;(4)专家潜在投稿意愿的分析。

2.利用专家资源开拓稿源。(1)充分重视送审稿件的学术质量。首先在稿件送审之前即对其真实性、创新性、学科领域和专业方向以及写作水平等进行审查,确保经过初审的稿件在真实性、专业方向等方面符合要求,同时使稿件在创新程度上符合本刊总体学术水平的定位。(2)尽量选择有新意或者可能有实际参考价值的文章送审。(3)积极宣传期刊,吸引专家投稿在利用稿件送审宣传期刊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4)充分重视与专家的沟通及服务工作。

经济学期刊选题的重要取向/王佳宁//光明日报,2015.5.21.016

关键词:传播力 《改革》 理论经济 中国经济转型重点选题

经济学期刊的选题取向与其传播力、竞争力、影响力密切关联,其核心议题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选题从哪里来”是提升经济学期刊传播力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选题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从经济学学科关注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中来。二是从党和国家重要文献与重大政策取向中来。重要文献和重大政策往往会释放出大量信号,如党的全会、党代会、中央政治局会议、全国两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等,经济学期刊对此应保持足够的敏感,从中发掘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选题。三是从一个阶段或一个时期的经济热点中来。

2.“选题在哪里停留”是经济学期刊竞争力的核心,也是决定选题质量的重要关口。经济学期刊竞争力是诸多因素的综合体现,但最根本的还在于学术论文的质量,而论文质量的首要衡量标准就是选题的“运行”。“运行”主要有三个环节:一是在作者手里停留。二是在期刊编辑部停留。三是在主编手里停留

3.“选题到哪里去”解决的是选题落地的问题,直接关系到经济学期刊的影响力。优秀的经济学期刊,不应将自身影响力囿于狭窄的学术圈子,而应有更广泛的视野,追求政策层面的影响力。选题一是要落到学术期刊栏目设置和专家笔谈里去。二是要落到国际国内研讨会或征文里去。三是要落到官方认可和采信的决策建议里去。

近现代女性期刊的编辑策略与性别偏向/杜若松//编辑学刊,2015.3.15

关键词:近现代女性期刊 性别偏向 编辑策略

1.女性期刊的历史分期与重要女性期刊。(1)1898年到20世纪20年代。近代女性期刊的产生是伴随着近代中国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产生的,因此它具有极其鲜明的时代特征。(2)五四时期女性期刊发展情况。伴着辛亥革命的失败,在袁世凯复辟的专制统治下,女性期刊的发展进入过萧条期,自1914到1917年,据统计仅有14种妇女报刊创办。(3)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爱国救亡的女性期刊与都市女性生活类期刊。20世纪30年代引领女性时尚的权威性杂志是《玲珑》。

2.女性期刊的性别分析。女性自身的条件所限,是少有机会在刊物上发表见解和观点的。在近代女性期刊的发展中,出现了由男性建构——女性响应——身份认同的典型男性启蒙现象。

3.女性期刊的办刊策略。女性期刊,在办刊策略上首先都选择了综合期刊的定位。综合期刊的设置体制第一是符合当时妇女发展的实际状况,单以期刊消费层次计,内容丰富、多元的实用性刊物就能吸引更多女性读者。

Kobo:电子杂志市场的开拓者/王钰,徐丽芳//出版参考,2015.2.24~25

关键词:电子杂志 云编辑技术 电子杂志商店

短短数年内,电子书发展十分迅速,已经占据了图书市场30%左右的份额。相较之下,电子杂志的发展则相对滞后。kobo看到了电子杂志市场的潜力,在分析了出版商面临的困境之后,决定从生产、分销流程的各个环节突破限制,开拓电子杂志市场,目前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

1.云编辑技术消除杂志数字化障碍。杂志数字化存在很多障碍。首先电子书格式并不完全适用于杂志,目前电子杂志也没有相应的通用格式。其次,杂志与图书相比,转换成电子版所需要的工作量更大。2013 年,Aquafadas 发布了一个基于云的“云编辑”出版系统。出版商可以非常容易地将PDF 文件直接转换成数字格式,并发送到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或网络上。此外,云编辑技术让Kobo 商店无处不在,读者可以随时进入自己的图书馆。

2.构建分销平台Kobo 电子杂志商店。该平台为消费者创建了一个一站式在线杂志商店。读者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订阅电子杂志,每期新杂志将会自动发送到读者的设备中。这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有利于出版商从杂志订阅中获利。

3.升级硬件,专注提升阅读体验。为了能更直接地构建读者的阅读体验,Kobo公司致力于开发自己的电子阅读器和平板电脑设备,并不断升级。

开放获取对国际期刊学术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及启示/付中静//科技与出版,2015.11.114~117

关键词:SCI 开放获取 OA出版 建议

1.开放获取期刊发展现状:(1)期刊数量:六年间OA期刊数量增长了近一倍,高质量OA期刊持续涌现。(2)学术质量:总体来看,十大学科领域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呈逐年增长趋势。不同学科OA期刊的IF存在差距。各学科即年指标的年度变化趋势并不明显,但学科间存在差异。各学科被引半衰期变化不明显,学术影响力稳定。各学科期刊的特征因子逐年增长。

2.OA出版对论文的影响:(1)总体来看,OA提升了大部分学科期刊的文献计量学指标;(2)各学科OA期刊发展不平衡,存在学科差异,不同学科OA期刊的引证指标的变化趋势不同;(3)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内,OA被接受和认可的程度差异较大;(4)OA出版还处于摸索阶段,参与程度参差不齐、模式各异。

3.推动OA出版的建议:(1)需要从国家层面对OA期刊给予经费支持;(2)有关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制度,鼓励科研论文采用OA模式;(3)OA期刊应该重视期刊的内容建设,还应提高信息发布质量;(4)提高期刊网站建设和元数据组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期刊的网络显示度,从而提高学术影响力。

科技期刊办刊中的“全策划”理念及实践/张扬//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11.1223~1226

关键词:科技期刊 策划 广告经营 选题 创新思维

科技期刊“全策划”理念,包括全局策划、全元素策划、全流程策划、全员策划、全媒体策划和全视角策划。《煤炭科学技术》综合运用“全策划”理念,在专题、经营、宣传等方面进行策划,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获得了以下经验:第一,强化策划意识,融入创新思维。注重培养团队积极主动的策划意识,激发每个人创新思维,这就有可能会将看似普通的素材加工为成功的策划。第二,策划需紧密联系实际。策划需紧密联系实际,不可过于主观,在策划初期就应充分调研并对其可行性进行评估,注重与相关部门和单位沟通协调,争取各方面对策划的认可。第三,大数据将是策划中的关键一环。只有对相关的信息数据有了广泛而深度的掌握,才能更好地解决客户诉求,进而在策划中得心应手,不仅具有说服力,而且大大增加了策划的可操作性和成功率。

科技期刊尝试优质论文二次发表的思考/张海东,孙继华,古小玲,叶庆亮//编辑学报,2015.4.198~201

关键词:科技期刊 优质论文 二次发表 集群

“二次发表”的出版方式在对科技期刊自身的运营模式进行大胆突破与创新的同时,还将为实现优质论文传播和期刊发展的双赢做出贡献。

1.科技期刊尝试优质稿件二次发表的价值。(1)以点带面,形成栏目特色;(2)画龙点睛,增强刊物传播力;(3)资源统筹,整合集群竞争力

2.科技期刊尝试优质稿件二次发表的做法。主要包括:(1)中文刊、英文刊协同二次发表;(2)核心刊、普通刊协同二次发表;(3)跨学科优质论文协同二次发表;(4)集群信息集成库优秀论文二次发表.

3.优质稿件二次发表的注意事项。(1)明确二次发表的条件;(20突出优质论文的发展性;(3)把握二次发表的时机;(4)要理清著作权关系

科技期刊多元化发展路径探析/刘义平,王海云//编辑之友,2015.6.35~37

关键词:科技期刊 编辑出版 数字化 发展路径

1.科技期刊审稿的多元化。在多元审稿中,审稿意见在编辑工作中的利用与管理逐步受到编辑同人的重视。让专家的审稿意见及编辑的意见在该稿件的评审专家之间共享并择优将审稿意见在刊物或刊物网站上公开发表,成为审稿流程的延伸。

2.科技期刊出版流程管理的多元化。科学地设置机构,精准地分工合作,以市场模式或商业模式办刊势在必行。建立起科技期刊编辑出版既专业分工又密切协作的工作体系,同时,针对出版流程的每个环节制订出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质量考核体系,以确保整个编辑出版流程的高效运行。

3.科技期刊出版发行的多元化。以网络平台为主,以纸质期刊和电子期刊为辅,形成“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的多元化格局,更有利于新的科技观点的及时交流与传播。

4.科技期刊造势经营的多元化。部分科技期刊由于领域的特殊性和独享的人群效应,其许多资源颇具商业价值,积极主动地探索开发和利用好这些既有资源,应是网络时代科技期刊得以生存和发展壮大的一条不可小觑的途径。另外,科技期刊应大力创新发展思路、拓宽多元化经营渠道。同时,在我国期刊业快速发展的今天,科技期刊更应捷足先登,依托技术优势和媒体资源,开办独立期刊网站和电子期刊。

科技期刊青年编辑成长过程中要做到有“心”有“意”/陆宜新//编辑学报,2015.2.92~93

关键词:科技期刊 青年编辑 编辑成长 素质

青年编辑,只有做到有“心”有“意”,才能快速成长,与老编辑一起,共同办好期刊。

1.青年编辑的“心”。(1)有心。第一,在搜集信息方面做一个有心人。第二,要有意识地、及时总结审稿、编辑加工以及校对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以便在今后的编辑工作中不重犯类似的错误。第三,注意出版后的反馈意见,通过对反馈意见的整理,能够清楚哪些工作可以进一步完善,哪些工作以后需要注意,理清编辑工作的侧重点。第四,在审稿以及写退修意见方面做有心人。(2)用心。青年编辑是否用心做事,主要体现在编辑的责任意识和工作态度上。(3)细心。细心是每一位编辑工作者应有的工作态度和基本素养,无论是审稿、编辑加工,还是校对,都必须精力集中,全身心投入,做到细致周到。

2.青年编辑的“意”。(1)学习意识。第一,要学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以及行业性的法律法规。第二,要学习专业知识。第三,要学习其他知识。(2)沟通意识。青年编辑首先必须具有一定的沟通意识,再学习并掌握沟通知识与技能,与作者、审稿人、主编以及读者沟通,使各方消除误解,达成共识。(3)协作意识。一是编辑部内部的协作。二是编辑与外部的协作,包括编辑与审稿专家的协作、与作者的协作以及与数据库的协作等,从中也要体现出青年编辑的特点与活力。(4)服务意识。主要包括为作者服务,为审稿专家服务,为主编服务,为读者服务。(5)经营意识。

科技期刊众筹出版风险规避及可行性探究/王炎龙,李兵兵//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5.455~459

关键词:科技期刊 众筹出版风险规避可行性

1.科技期刊众筹出版的风险挑战及规避。(1)开放获取(OA)的用户惯性亟待转型;(2)众筹思维提升期刊的社交化平台用户黏度;(3)引入打赏体系,规避法律风险。

2.科技期刊众筹出版的可行性路径。(1)众筹平台主导的众筹出版。科技期刊在众筹平台上运营,可得益于自众筹平台开创以来培养的大批受众,扩大项目的传播范围,这就拓展了科技期刊的资金来源,也可使期刊社长期以来依赖国家经费的情况得到缓解;(2)单一期刊社主导的众筹出版。单一期刊社主导的众筹出版是指单一的科技期刊社在自建网站上设置众筹出版栏目。这种方式以社交化为基础,在同行评议方面可保证开放期刊质量,但难以调动起学者的积极性;(3)刊群联动的众筹出版。刊群联动的众筹出版是指同一或相近领域内的期刊采用刊群集合的方式建立专门的众筹。一方面,出版集团领导下有专业的出版人才来运营期刊众筹项目,保证众筹项目在上线初期的质量;另一方面,科技期刊集群网站具备运营网站的技术,可缩短论文的发表时滞。

老年期刊编辑仍需强化五种意识/林冬冬//新闻传播,2015.4.59~61

关键词:老年期刊 期刊编辑 编辑意识

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老年期刊编辑在遵从期刊运作的一般规律的同时,在新时代仍需注重并强化五种意识。

1.敬老意识。编辑要更多去了解老年心理,了解他们的需求,多从老年人这座“图书馆”中汲取营养。

2.服务导向意识。引领老年人跟上时代,为他们打开一扇与社会进步同步的窗口。

3.读者需求意识。编辑要多从老年的视角组织编辑思路,满足广大老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4.专家意识。在选题策划、文章的结构、语言的风格上,编辑要格外下功夫。

5.与时俱进意识。积极向老年人普及现代知识,主动承担起老年人与现代生活方式相衔接的桥梁纽带作用。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向老年读者传播更多元、更迅捷、更有效的信息。

“冷”“热”结合是王道——以《读者》和《读者文摘》为例对比中美期刊的幽默栏目/王敏//中国出版,2015.6.24~27

关键词:幽默栏目 文化差异 《读者》 《读者文摘》中美期刊

1.幽默及幽默理论。定义主要分为外延和内涵两方面。外延载体主要是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分别对应的是段子、幽默小品文、漫画、趣图、相声、情景小品和喜剧;内涵的定义在国内较全面的为,幽默是人类自觉或不自觉地违背或打破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惯性系统,而令人失笑、耐人寻味的谈话、写作或行为。

2.《读者》幽默栏目特征。有五点:(1)小品多是翻译而成的小品文,以小说、故事类为主。(2)以虚构的幽默小说为主。(3)幽默效果多来自于讽刺。(4)幽默又时源自机智、智慧。(5)幽默藏在滑稽背后。

3.《读者文摘》幽默栏目分析。在形式上,幽默呈现出段子化、短句化、谈资化的特征。在内容的特征上“政治娱乐化,正经事不正经说。”。直面现状与矛盾,发出尖锐声音。

4.中美期刊幽默栏目的异同极其原因。同:两者幽默栏目相同,形式上具有段子化、卡通化、漫画化的特征,内容上均有学习、工作、家庭生活等方面内容,漫画和译文多具有讽刺性,且多为西方幽默。异:从形式上说,尽管两者幽默媒介类似,但有趣和幽默是《读者文摘》整体风格,贯穿了各类栏目始终,而对《读者》集中在《漫画与幽默》和《幽默小品》。从栏目插图上看,前者插图有鲜明标志,后者人物插图都以肖像为主。从内容上看,前者会政治娱乐化,后者幽默栏目更现实性、贴近性。

略论微信在学术期刊中的运用/徐小敏//中国编辑,2015.6.13~16

关键词:微信 学术期刊 媒介融合

微信具有互动及时、分享无限、内容集约、成本低廉等传播优势,学术期刊应充分发挥微信的传播优势,改善编辑流程,促进编读互动,提升影响力,有效推广学术期刊品牌。

1.把握关键点,促进学术期刊与微信有机融合。(1)将编辑流程融入微信技术,提升关注度。学术期刊可借助微信平台在手机上拓展期刊的约稿、组稿、审稿、反馈等功能,开拓新的交流空间,提升效率。同时关注读者需求,促进平台发展;(2)运用微信传播优势,增强学术影响力。注重微信平台建设,呈现形式多样化。把握即时互动特性,促进高效传播。注重双向互动,及时传播,关注用户体验。(3)借助微信推广模式,扩大读者群。

2.重视微信平台建设与维护,推广学术品牌。(1)为期刊的微信拓展定位,实现效用最大化;(2)讲究运营策略,树立良好形象;(3)打造高品质微信平台,助力期刊发展。

论科技论文的可视化发表与科技期刊的可视化出版/郭柏寿//编辑学报,2015.2.67~70

关键词:科技论文 科技期刊 可视化

如何使科技论文所蕴含的信息变成形象生动、易于理解的影像化模式,从而扩展科技论文的传播空间,势必要求科技期刊从业者思考科技论文的可视化发表与科技期刊的可视化出版等问题。

1.科技论文可视化发表有其客观基础。(1)技术基础。科技论文要可视化发表,首先涉及论文的可视化制作,其次是可视化的信息传输渠道问题。(2)组织基础。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单位作为论文发表的组织者,经过数字化出版的洗礼,在硬件配备、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上具有了接受论文可视化发表的客观条件。(3)受众基础。首先,庞大的科普受众将因可视化而被引向科技论文。其次,破除语言的藩篱,增加论文在不同国家( 或地区)的专业研究人员中的受众。最后,便携式移动通信终端的普及将不断拓展论文“可视化”后的受众数量。

2.目前可尝试进行可视化出版的期刊。主要有:(1)科普类期刊;(2)以报道实景化试验论文为主的技术性期刊;(3)以报道实景化试验论文为主的学术性期刊。

论我国编辑出版类期刊的发展/姬建敏//中国编辑,2015.6.63~70

关键词:编辑出版类期刊 发展历程 现实状况 可持续发展

1.我国编辑出版类期刊的发展之路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初创阶段。它是指以内刊创生为主的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初期。二是调整与快速发展阶段。这是指一些内刊转变成国际国内刊号公开发行、新创办的期刊和第一阶段创办的期刊迅速发展的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整个90年代。三是由求多到求强提升发展阶段。2000年以后,新期刊的创办不再成为高潮,编辑出版类期刊格局基本趋于稳定,一些有影响的期刊逐渐脱颖而出、形成品牌。

2.现阶段我国编辑出版类期刊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周期缩短,信息容量增大。(2)期刊类型多种多样,关注内容丰富多彩。(3)国内学术影响力增大,形成了一批品牌期刊。

3.我国编辑出版类期刊发展中存在期刊的国际影响力较弱、特色和定位欠清晰、理论创新乏力、办刊经费不足及其发行渠道单一等问题。鉴于此,我们要:首先,要加强与世界知名的文献检索机构的交流和沟通,积极开拓编辑出版类期刊国际合作的模式。其次,特别要强调的是“市场蛋糕”的瓜分,需要的是错位、是创新、是独一无二。再次,要把大而散的综合性期刊优化合并,开辟专而精的合作模式;推进期刊网络化和数字化的进程,加快数字期刊的发展与研究;尝试着分析目标受众,进行分众发行,然后投放适量广告等。

媒介融合背景下消费类期刊创新研究/朱静雯,李靓//科技与出版,2015.4.103~106

关键词:媒介融合 消费类期刊 Web3.0 创新

媒介融合是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来对整个产业的内外进行整合。媒介融合背景下消费类期刊的产业创新路径:

1.内容生产方式创新。一是内容的来源。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期刊通常采取社会化在线内容抓取的模式。二是从生产流程来看,整个生产流程彻底改变,形成以内容处理加工为主的层级开发模式,每个生产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内容产品产生,一次加工、多次销售的内容生产模式是期刊创新的方向。

2.产品结构创新。根据产品的生产来源可将期刊产品分为原始性期刊产品、后生性期刊产品和再造性期刊产品三大板块。期刊企业根据受众的精准需求进行个性化的产品生产,这是期刊产品融合的第一步。基于内容的产品生产是期刊产品融合的第二步。再造性期刊产品,是期刊产品价值链的延伸,它是异业经营,是产品多元化的最大体现,利用期刊的品牌价值,从看似不相关的行业进入,利用期刊的专业性,进行异业的细分市场拓展,这是融合的第三步。

3.传播方式创新造性。主要是对期刊的传播方式进行整合。数字技术环境下的传播包括单播、组播、广播和P2P四种模式。

4.广告经营创新。一方面,通过不同媒介平台的信息整合,分析每个用户的行为与习惯,根据庞大的精准用户信息形成数据库,广告主通过数据库来锁定自己的目标受众,针对用户进行个性化定制,扩大传播效果;另一方面,整个网络在Web3.0下搜集各类信息,吸引各类消费者,然后经过后台的智能化分析,创新并制作出最适合受众的智能广告。

媒介融合背景下文学杂志的商业模式优化——以《最小说》为例/刘中刚,靳丹丹//现代出版,2015.4.66~68

关键词:媒介融合 商业模式 《最小说》

商业模式的核心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设计,媒介融合给传媒出版企业利益相关者进行跨界合作和创新商业模式提供了更多可能。《最小说》的商业模式包含其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网络及价值实现的逻辑。

1.《最小说》的价值主张:通过时尚唯美的艺术形式来表达青春少年的感伤情怀,定位于有一定购买能力且有审美品位的青少年,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了当代青少年“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年伤感情绪特点,同时又融入很多时尚的商业化元素,配上唯美且富有内涵的摄影和图片,能够引起青少年强烈的共鸣。

2.《最小说》的价值创造:《最小说》商业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郭敬明团队通过恰当的资源整合,进行文学扩张和市场拓展,创造了多元化的文学作品以及具有时代性的文学创意产业。

3.《最小说》的价值网络包括两个方面:核心层——《最小说》的核心能力与关键资源;扩展层——与杂志产生互利共赢的数字营销平台。

4.《最小说》的价值实现:《最小说》通过收益来源、收益结构和计价方式的多元化实现了盈利模式的优化设计。

媒体融合技术对科技期刊发展的促进作用探讨/徐绮,水汶,张书红,于志锋//科技传播,2015.3.8

关键词:科技期刊 媒体融合 微博 微信 二维码

结合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现状,牢牢把握新媒体科技发展的契机,开展与国内外同行的合作,学习国际一流期刊办刊的经验,把期刊主力打造成跨媒介的学术交流平台。

1.科技期刊作为传统媒体的发展现状。中国虽然是科技期刊大国,但与国际知名期刊相比整体影响力较低,科技期刊数字化、网络化程度仍较低,科技期刊自主网站建设数量落后于国际水平。

2.新媒体在科技期刊发展中的应用。通过各种多媒体技术手段,对期刊内容进行数字生产和加工,通过不同的形式呈现和推送给读者,进一步扩大期刊的影响力。

3.媒体融合技术对科技期刊发展的影响。互联网环境下,专业化、集约化、多元化已经成为期刊运营的趋势,应尝试线上线下两个平台,搭建线上线下两个圈子,实现符合期刊自身特点的发行、销售模式。

《纽约客》杂志编辑思想探略/杜建华//编辑学刊,2015.3.60~64.

关键词:《纽约客》编辑思想

《纽约客》编辑思想主要体现为:

1.对新闻细节与事实核实的严谨。《纽约客》对新闻事实及细节建立了严谨、规范的调查与核实制度,执行这一制度的就是其近乎严谨到“刻板”的编辑队伍。为了一个文章细节乃至一个数据,他们都会和文章里所有提及的当事人核实,这种编辑作风与价值操守一直坚持下来。

2.人文精神的张扬和批判精神的坚守。《纽约客》始终不忘在新闻报道和作品中张扬人文精神以及坚守批判精神,它对美国和国际政治、社会重大事件的深度报道也体现出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3.独特的视觉风格——漫画的运用。漫画成为《纽约客》的一种独特的版面语言,而它的长期运用又创造了持久的视觉风格,这既成为《纽约客》杂志的特色之一,也是杂志编辑思想的外在体现。

4.图片——超越文字的沟通与言说。在编辑理念上,《纽约客》一直强调图片的独立和不依附于文字,并试图通过做更多的功课、拍摄更多的角度来达到传递丰富内容的目标。“图片不是文字的附属品”这一提法打破了历来其他媒体以文驭图的传统窠臼,体现出杂志对图片的独特理解。这些精美的摄影图片展示出一种形式美和固有的力量,获得超越文字的沟通与言说能力。

5.与时俱进的编辑理念。《纽约客》杂志表现出变革的趋势:(1) 从保守倾向到商业化运营。(2)由文学导向向新闻导向的转变。(3)主动迎接媒介融合潮流。(4)在视觉风格的变革。

期刊栏目如何策划成市场卖点/王树槐//编辑之友,2015.6.75~76

关键词:期刊栏目 栏目策划 市场卖点 创新

近年来,随着期刊竞争的不断深入,在期刊总体编辑宗旨和编辑方针不变的前提下,重视栏目策划已成为大多数期刊不断创新的策略。

1.呼应办刊宗旨,用主题词串起所有栏目,通过有特色的重复来抓住读者。期刊要办出特色,打造成精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转变思路、注重策划,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同样的题材、同样的内容做出别人想不出、做不到的特色风味。

2.精心设置板块,切合读者猎奇心理,通过有吸引力的板块来抓住读者。刊物的读者定位准确,才能吸引读者,其实这种看似明晰实则抽象的读者定位,只有通过栏目设置的具体实施,才能体现出来。

3.围绕重点栏目,精心组织系列文章,通过做足刊物特色来抓住读者。只有设置出独具个性的期刊栏目,才能办出独具个性的期刊。办刊是一个完善的过程,需不断调整创新来吸引读者,发挥期刊应有的作用。同时,期刊的栏目需要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这样才能形成刊物的特色。

4.突出重头文章,满足读者快速浏览需求,通过提示文章内容精华来抓住读者。栏目要做到主次搭配得当,纵横交错适度,并能做到发挥栏目之间的关联性、互补性,为突出刊物的特色和个性服务。

期刊数字阅读:专业化分众化成趋向/段乐川,李频//中国新闻出版报,2015.1.20.06

关键词:期刊数字阅读 专业化 分众化 期刊传播格局

期刊数字阅读已成为期刊阅读的重要阅读方式。近年来,期刊数字阅读的文章主题内容呈现出集中化趋势,有着相对深度阅读的特征。在主题分类上呈现出更加多样化、多元化的趋势,也反映了数字阅读向专业化、分众化发展趋势。

1.阅读主题多样又集中。期刊数字阅读主题涉及纯文学、生活、科普、新闻、时政、历史、时尚、经济和娱乐等方方面面。但同时,纯文学阅读占据核心位置,生活文化类主题受到追捧。

2.阅读类型交错发展。但总的趋势:一是选择性阅读和功利性阅读呈现出超出一般的稳定性,并有着渐趋性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娱乐性阅读呈现出无法阻挡的潮流性趋势。二是从文章主题来看,有关现实生活和娱乐的关键词在整个篇目中占有很重要的分量。

3.阅读热点化效应明显。这一方面表现在整体的读者阅读趋势中,另一方面体现在分类的读者阅读话题中。这10年间,历史类题材文本脱颖而出,健康教育类主题备受关注。

4.网络改写期刊传播格局。入选榜单的期刊文章有两个突出特点,一些名刊在同类刊物中入选文章数量庞大,占据压倒性优势;一些新刊黑马脱颖而出,不断地入主榜单,甚至刷新着榜首的影响力,成为期刊数字化进程中令人关注的一个重要现象,彰显着期刊网络传播迥然不同的特征。

5.期刊传播格局:新闻时政类主题构成了大众阅读的重要内容,文摘类期刊在期刊阵营中也具有一定的分量,情感类刊物“矩阵排列”坚不可摧,文学类刊物一枝独秀,财经类刊物异军突起,教育类刊物行情看涨,女性时尚刊物不甘落后。

期刊学术引文不规范现象的成因探析与应对方略/李宗刚,孙昕光//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150~156

关键词:期刊 学术论文 引文 规范

1.引文在学术论文规范中的必要性:(1)作为真正意义的学术论文,就其外在形式而言,引文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规范;(2)从科学研究的历史来看,任何学术研究都是建立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的。离开了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吸收和转化,离开了对前人研究成果的传承和提升,那人类自身的文化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引文偏差的内在机理:(1)中国传统社会中是以小农经济为主导的,它对精密的要求本身就不是很高;(2)许多学者因其引文价值观念的偏差,致使引文被价值边缘化,而所谓的自我表达则被置于更高的位置上;(3)学术研究本身的异化,致使学术研究成为一种功利性诉求的工具;(4)由于受引用者的自我思维定势乃至心理结构的整合作用,引文从客观的存在转化为主观的认知。

3.如何规避引文错误:(1)在理念上要树立科学求真的精神;(2)在版本上要注重使用原始版本,切忌道听途说或借用他人的引用;(3)要采用读校法和互校法;(4)要秉持未经确证前的审慎怀疑态度。

期刊转型宜早谋变/梁勤俭//中国新闻出版报,2015.3.03.007

关键词:期刊转型 预见性 规划

传统报刊发行下降、广告下降,效益同样也在下降,在时下的传媒市场,已经不再是新闻。而这种带有普遍性的窘境,亦是不少专业期刊面临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声屏世界》《徽商》《艺术市场》等杂志发展的有声有色,其共同特点,就是一方面坚守阵地做好主业,一方面扬长避短,不断调整找准市场定位,坚持围绕着市场、围绕着客户的需求去开疆拓土。正是这种以变应变和迟变不如早变的大胆探索和成功实践,让这些专业期刊尝到了甜头,在逆境中,他们的市场份额没有萎缩,经营业绩更是节节上升。

歧路彷徨:核心期刊、CSSCI的困境与进路/朱剑//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1~26

关键词:学术评价 核心期刊 来源期刊 CSSCI

1.对“三大核心”的质疑主要有:一是其产品是否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二是其产品能否合理和公正地评价学术和评价学术期刊。三是“三大核心”的研制者是否具备对各学科的学术研究和学术期刊进行权威评价的主体身份。

2.核心期刊、CSSCI的正面作用与负面影响。(1)对于学术期刊而言,“核心期刊的评价功能既是积极客观的现实,也是极具应用价值的期刊发展推力……有利于期刊找出办刊中存在的问题及定位编辑方针”。(2)核心期刊的评选,无论从其目的还是结果来看,与其说是为读者(学者)、期刊编辑和管理部门提供了一种评价工具,不如说是提供了一种既定的评价结果(座次明确的排行榜)。将工具与结果混为一谈,只是在掩饰核心期刊真正存在的致命问题。

3.核心期刊、CSSCI的定位调整与进路设计。(1)产品设计与实际应用的错位。核心期刊为指导订阅而设计,却应用于评价期刊的质量,两者的矛盾不可避免。对此,核心期刊的研制者在设计改进方案时可能的选择是:要么改变产品设计,以符合期刊评价的需要;要么限定产品的适用范围,避免在学术评价中的“误用”。(2)进路设计:从评价产品到数据服务平台。当明确了工具定位和向数据服务平台转型的进路后,CSSCI改进的思路自然就是完善工具,提升平台服务质量和水平。

4.回归数据开发者的定位是核心期刊、CSSCI的根本进路。评价权力回归学术共同体的过程必然是学术民主重建的过程,只有让学术民意有充分表达的渠道,只有对评价权力实行有效的监督,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才有望真正建立。

浅谈期刊版面设计的四种方法/朱秀颖//出版广角,2015.1.64~65

关键词:期刊版面设计 封面 标题 设计编排 装饰符号

1.无论是学术性、专业性或科普性的各类期刊,文字本身并不是唯一重要的组成部分,平面设计也是期刊成功与否的重要组成部分。(1)封面设计要诉求准确,新颖别致,构图抢眼的封面设计不仅能刺激刊物的销量,而且能影响文字内容的传播效率。新奇醒目的标题会冲击读者的视觉,激发人们阅读的欲望;气韵灵动的设计编排能给读者带来愉悦,激发读者快速接收刊物传递的信息;精美的装饰符号,恰如其分的字体运用,有助于与读者产生情感的互动。(2)期刊版面设计风格是由其文章思想内容决定的,要体现与思想内容的高度一致。在进行合理有序的排列中,由于内容、性质、读者对象等不同,各类型的期刊版式应有不同风格的体现,在体现办刊的总体构思的同时,刊物自身版式风格更要独特而鲜明。(3)期刊版面结构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使读者能够清晰、准确地理解文章所传达的信息。

2.期刊版面设计方法:(1)空间切割法:适合于文案篇幅较长、图片偏多或篇幅中等的文案。分为上下切割型、左右分割型、斜放型、曲线型;(2)限定分割法:适用于文案相对独立和短小集中的信息篇幅,分为以线分隔、以线分栏、版心四周加框;(3)视觉延伸法:适用于以图像为主体、文字为辅助内容的版面,有出血、跨页、版式重复等用法;(4)自由组合法:版面中的各视觉元素在页面中自由分布,相互转换,使页面产生活泼、生动的风格。此种方法崇尚于感性设计,不拘一格,也最容易体现设计者独特的个性。要求设计者必须有较清晰的思路与对版式较强的控制力。

浅析手机出版给期刊出版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邹钰,王晓锋//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4.149~151

关键词:手机出版 数字化 期刊出版

1.手机出版带来的机遇和挑战:(1)数字出版可促进期刊影响的扩大。手机的高使用率传播无疑会成为出版业的最优选择,其即时性、传播性、便捷性都有益于增加期刊出版的受众人群数量,有利于扩大杂志、期刊等传统纸媒的传播和影响。(2)实现编辑出版的数字化转型。只有融合一体化的采集、编辑、校对、出版的数字化出版,才能满足手机快速出版的需要。手机出版的基础就是要建立数字化优先出版平台,走上专业化、企业化、市场化、品牌化的出版之路。(3)搭建数字化出版平台。数字出版强调内容、生产模式、运作流程、传播载体的数字化和阅读消费、学习形态的数字化。期刊目前的现状与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出版还相距甚远,仅仅是提高了期刊的编务能力。(4)促进期刊经营模式的转变,增加盈利渠道。随着电子期刊的出版日趋壮大,越来越多的期刊纸质订阅在减少,大多数的盈利性期刊通常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广告的收入。而通过大型出版商进行数字出版所获的版权费用和稿酬微乎其微,要想实现数字化革命带来的盈利必须更新出版模式,增加盈利渠道。

2.期刊应对手机出版的策略:(1)借助手机阅读的普及平台提高受众人群。(2)开辟以手机为消费终端的消费产业链。(3)借助手机阅读细分目标人群,实现个性化的私人定制。(4)依托手机出版.提高期刊出版人员综合能力。

抢先机 深服务 拼专业——台湾期刊数字化转型之路/吴志翔//中国新闻出版报,2015,. 3.3.008

关键词:期刊数字化 台湾期刊转型

数字化在今天是一种必然趋势,台湾在数字化出版上的先机感、在服务用户观念上的深刻性、在打造媒体影响力的专业度上,就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之处。

1.在纸质与数字并存时找到生机。台湾杂志与出版媒体的经营模式正随着时代变迁朝向多元化的角度发展,跳脱以往只着重于纸本发行的模式,在数字化的冲击下,杂志出版媒体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衍生出许多创新应用。

2.在内容与服务兼顾时创造需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编辑与设计的统一、硬件与软件的统一,使得传媒出版产品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用户。这就意味着,不能再机械地去做内容,而是要把内容与服务统一起来,或者说,要让内容本身成为一种服务,发现有需求的用户,满足用户的需求,乃至唤起和创造用户的新需求。

3.在理想与现实辉映时发挥影响。哪怕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巨大的挑战,只要始终保持饱满的精神活力,媒体出版事业仍大有可为。

全媒体出版时代科技期刊手机出版流程解析/刘星星,赵鸥,崔金贵//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4.384~388

关键词:科技期刊 手机出版 出版流程

科技期刊的手机出版流程:

1.受众市场细分:(1)了解目标群体的特征与需求;(2)对采编人员提出的要求。编辑工作者需要懂得相应的流媒体的原理、格式、制作、传输、播放等,以及云存储的模型、架构、选择及存在的隐患等。

2.选题策划和组稿约稿:(1) 选题策划。选题策划更应注重于跨媒体策划,即因“材”(手机) 制宜,掌握多媒体制作技术,熟练地完成文字、图像、音频文件和视频文件的加工处理工作,做好网页的设计工作;然后将传播内容进行最简练的浓缩,使之适应手机出版在字数、读者阅读习惯方面的要求,从而适应新的出版环境;(2)组稿约稿。在秉承传统出版组稿原则的基础上,更应注重受众的参与性与互动性,尤其是要兼顾相关内容和手机出版物的特点,而不能拘泥于内容原来的表现形态。

3.内容加工:(1)结合手机出版特征,通过采用手机出版做到即时即刻,可借鉴网络出版中的“优先出版”,保证内容的即时性,但又有所差异;(2)重视原创,对内容进行多种形式的加工;(3)技术层面的加工。涉及到的相应的网络编辑技术主要有视频、动画、网页等的编辑和制作。

4.确定出版传播的形式:(1)通过短信或者彩信;(2)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登陆WAP或 WWW网站形式。

5.手机出版宣传推广路径:(1)前期宣传;(2)后期推广。

全媒体背景下行业期刊的突围/黄旭升//传播与版权,2015.3.128~130.

关键词:行业期刊 优质内容 细分市场 舆论调适

在现有物质条件下,做好传统期刊的改造和升级,是我们能为即将到来的大变革所做的必要准备。

1.优质内容仍是制胜关键。当许多人极度迷恋技术手段,甚会武断地宣称“‘内容为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的时候,我们需要清醒、客观地认识到,优质内容还是核心竞争力,无论手段和媒介如何变化,一切都是围绕着“内容”这一核心而运转的。

2.细分市场更具增值效应。细分市场拥有不可小觑的市场影响力。“私人用户体验”应该成为传统媒体转型的出发点之一。基于此,将媒体内容“拆分再包装”正在成为一些出版商的赢利手段之一。把内容化整为零,重新编辑整理成主题高度集中的专题进行售卖,已经成为传统媒体转型的助推力。将读者感兴趣的内容“分而包之”,那么久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服务于细分市场。在这种深度互动、以服务为导向的生产过程中,传统媒体不能只专注于内容创造,还需要考虑信息聚集、抓取、分类、共享、反馈等应用环节,更要致力于信息发布平台的建设。

3.舆论调适或树权威影响。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舆论阵地,主流价值观不去占领,非主流乃至反主流的价值观就会去占领。为了把握舆论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动权,我们必须适时调适舆论,主动积极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主流价值观。坚持和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关键在于让主流价值观成为社会成员的普遍共识。

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稿件质量的判断/刘庆昌//编辑之友,2015.5.75~80

关键词:人文社会科学 学术期刊 稿件 质量 判断

把握住稿件的基本质量特征和具体判断标准,加上对相关参考因素的考察,人文学术期刊编辑对稿件质量的判断就能逐渐步入自觉、有序的理性轨道。

1.稿件的基本质量特征主要表现为学术特征和意识形态特征两个方面。一是学术特征,要从以下方面把握:(1)信息量、知识量和学术含量。(2)基础性、思想性和文化性。二是意识形态特征。在编辑实践中,与意识形态相关的稿件可以分为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左的学术文本、涉及一些特殊问题的学术文本、西方批判理论研究类的学术文本,对每一类稿件的认识和把握总体上是一个学术理性过程。

2.人文社科研究拥有不同的研究范式,不同范式的研究成果,其学术质量判断标准是有差异的。因而我们只能就不同的范式来谈论稿件的具体质量标准。人文社科类研究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哲学思辨类、人文解释类和经验实证类。

3.在期刊编辑实践中,面对稿件,我们主要进行的是纯粹学术性的判断,同时也会考虑一些相对于学术研究本身来说具有边缘性的因素,比如:文本的情况、作者的情况和目前已经普遍实施的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等。

融合时代期刊编辑的跨媒体能力/章淑贞//青年记者,2015.5.79~80

关键词:跨媒体 媒体融合 数字化转型 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技术

期刊进行媒体融合,这对期刊编辑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融合时代,培养具有跨媒体能力的期刊编辑成为期刊适应媒体融合趋势的必然选择,如何培养期刊编辑的跨媒体能力成为期刊转型的关键因素。

1.技术应用能力。在新媒体时代,掌握一定的数字化技能,是新媒体时代对期刊编辑提出的最核心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在选题策划与越高的过程中,新媒体技术的使用,能够大大提高编辑的办事效率;二是编辑对所在期刊的APP 应用软件、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等新媒体技术平台的日常运营维护,也是期刊编辑必备的基本媒体素养之一。

2.资源整合能力。期刊内容与传播渠道资源的全媒体整合,是新媒体时代对期刊编辑提出的新挑战,是综合调用编辑力与运营力的全面体现。主要表现在:一是选题来源网络化。二是多渠道整合营销、创意传播。

3.用户服务能力。在全媒体时代,期刊编辑可以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来增强对用户多方面情况的了解,并增强对用户的服务。首先,对期刊的目标读者情况要有清晰的认知。其次,期刊编辑对用户的服务要细致。

4.传播互动能力。期刊编辑跨媒体能力中的传播互动能力,最能体现编辑的新媒体视野和策划能力的大小。在新媒体时代,期刊编辑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同时,在新媒体平台需要强化期刊编辑与读者的互动交流,增加期刊与读者的互动性、编辑与读者的黏合度。

融合与竞争:数字化学术资源与传统学术期刊的竞合关系/戴世富,韩晓丹//出版发行研究,2015.2.55~58

关键词:学术出版 学术期刊 网络平台 学术信息交流竞合关系

1.以学术期刊为核心的传统学术交流系统。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打破了传统学术信息交流系统的格局,改变了各成员角色及其功能之间的对应关系。

2.数字环境下学术交流系统的重构与功能实现。数字化信息平台与传统出版间的浅层区别主要体现在二者因传播介质的改变而产生的生产发行、阅读传播、信息存储等层面的出版业生产行为和受众媒介消费行为的变化;实质上,数字化信息资源平台在运营理念、功能管理和系统运作上有别于传统出版,学术内容的数字出版给传统期刊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1)在线数据库多维开放,内容存取平台呈现多样化。(2)学术搜索应用整合资源,链式检索高效化。(3)学术社交网站创新出版,学术终端产研一体化。

3.构建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协同的立体化出版模式。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间并非此消彼长的线性替代关系。数字化学术资源平台与专业期刊都有不可替代的特色优势,二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和复合传播递增效应。在新媒体环境中,为寻求二者最佳协同出版模式, 应做到:深刻分析当前媒介环境,把握学术出版产业特质,创新出版业经营思维。(1)明晰“内容导向”业态特质,夯实内容生产根基。(2)置身数字化发展环境,顺应转型趋势提升竞争力。(3)以“全产业链”思维经营出版,探索赢利模式创新。

融媒体视角下科技期刊营销策略探究/穆刚//出版广角,2015.4.72~74

关键词:融媒体 科技期刊 营销策略

科技期刊应从自身特点出发,以融媒体视角将科技期刊运转全程视为一个整体,沿着从理念到平台、再到终端的线索,依托新技术、新手段推动出版主体转变思想,壮大自身实力,增强优化重组的动力并实现联合,走“内强而外王”的有特色的国际化道路。

1.科技期刊的融媒体营销理念与策略。一是科技期刊融媒体营销理念。科技期刊的融媒体理念是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以读者需求为中心,充分吸收读者参与,为读者创建平台并实现与读者的互动。二是科技期刊融媒体营销策略。打破单一媒体的界限,按科技期刊读者群体在各种媒体形态上的分布制定营销策略。

2.融媒体视角下的科技期刊营销平台,包括信息采集与共享平台、稿件编辑与出版平台和一体化市场运营平台。

3.融媒体视角下科技期刊终端营销。一要瞄准读者需求,联手运营商开发电子阅读器。二要进行数字化转型,选准支撑点做营销。三要以终端更新与升级信息服务抓住读者,培养读者忠诚度。

少儿期刊社关于品牌立社的切片分析/陈菁//出版广角,2015.3.1

关键词:少儿期刊 数字出版 品牌立社

转企改制和数字出版是我国少儿期刊社必须要跨过的两个坎,同时要长期坚守“品牌立社”的办刊理念,才是少儿期刊社生存和发展的可行之路。

1.作家资源的品牌累积。少儿期刊是内容产业,内容的品质取决于作者,要确立一个少儿期刊社品牌,首当其冲需要注意作家资源的品牌积累。

2.实现品牌的业态转型升级。少儿期刊社的品牌业态转型升级就是做好内容出版的基础上,向全媒体出版产业转型升级,它是一种以核心品牌或形象为中心点向周边扩散的、线上线下结合的产业模式。

3.对引进品牌的学习与整合。少儿期刊社应注重学习与借鉴,强调原创和引进并重,致力于打造具有市场号召力和集群效应的“品牌”期刊,才能建立自己在市场上的品牌影响力。

4.立体营销,提高品牌综合实力。建立刊社整体品牌为核心的营销策略,跟随时代的发展、市场的变化,还要与时俱进,深化期刊营销和品牌的塑造。

5.少儿期刊社发展启示。首先,品牌立社的规模意义重大,将影响附属期刊成长的品质和生长周期;其次,因少儿期刊出版业的特殊规律决定其品牌确立及其营销方式,需将少儿期刊社的品牌经营放在战略首位;再次,引进品牌和业态转型升级也十分重要。

社办教辅期刊市场化出口路径探析/谢竞远//出版发行研究,2015.3.15

关键词:教辅期刊 市场化 产品化

社办教辅期刊受出版社体制机制所限,目前其许多市场化行为多是在原有框架内微调,是一种期刊编辑向期刊发行的妥协,其负面效应也在随时间推移而日渐放大。社办教辅期刊市场化出口路标为期刊产品化。产品化才是社办教辅期刊突破重围、实现中兴的必由之路。

1.市场化进程中的不足。首先,体制制约市场化发展。目前多数社办教辅期刊仍统归出版社管理,大多数管理框架未作根本性调整。其次,编辑人员观念滞后。编辑市场化意识、以读者为主体的意识难发展。再次,质量达不到市场化要求、发行模式单一、渠道脆弱。作者文章内容雷同,信息深度挖掘不够,版式僵化,语言风格说教化,文章篇幅水分多等导致同质化。教辅期刊读者对象主要是在校的中小学生,受众的高密度性使社办刊的发行倾向于集中订阅。

2.市场化出口路标—期刊产品化。(1)社办期刊产品化内涵。遵循期刊产品化的理念,尊重期刊产品化的规律,推动社办教辅期刊产业化进程。(2)产品化的现实意义与实现价值。社办刊要实现产业化必须遵从市场化、企业化的发展规律集体化、规模化运营是它的必由之路。

3.产品化践行路线图。(1)系列化进程。系列化的刊群架构,可实现社办刊各种资源的高效利用,追求利润最大化。(2)多元化营销。期刊多元化营销的基础,就是期刊的品牌效应。(3)企业化的机制追求。教辅期刊的产业化路径能够帮助困境中瞒珊前行的教课期刊完成自我救赎。

社科学术期刊传播正能量研究/禤展图//出版广角,2015.5.76~78

关键词:社科学术期刊 正能量 社会责任 学术导向

正能量是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传播正能量是推动国家社会文明进步发展的需要,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社科学术期刊应凭其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大力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致力打造出体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特点和具有新常态时代特征的学术文化高地。

1.社科学术期刊传播正能量的必要性:传播正能量是社科学术期刊应有之责;社科学术期刊应成为社会正能量的导航者;实现中国梦需要社科学术期刊传播正能量。

2.如何传播正能量:坚持正确的学术导向;主动介入热点、焦点、重点问题研究;增强学术传播的时效性;运用数字化手段开展“二次传播”;利用多种形式传播正能量;利用名学者的影响力营造正能量的学术生态;利用栏目主持人引导正能量;利用编辑传递正能量。

社科学术期刊国际化中的“求同显异”/孙志伟//中国出版,2015.12.8~10

关键词:社科学术期刊 国际化 “求同显异”

1.“求同”是社科学术期刊国际化的基本要求。“同”主要指的是学术期刊的外在表现形式,而这种形式上的“同”对学术期刊国际化能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社科学术期刊应:(1)帮助作者以国际主流语言写作。(2)帮助作者以国际认可的方法规范论文的写作。

2.“显异”是社科学术期刊国际化的根本目的。“显异”的内容就是中国学者在有其独特优势领域所发出的学术声音。社科学术期刊在挑选稿件时应该服务于这种目的,具体而言可以侧重于以下类型的稿件:(1)侧重刊发以独特视角、方法对各学科普遍存在问题发表独特观点的文章。(2)侧重刊发对中国特有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并能上升到理论高度的稿件。

时尚期刊与文艺理论期刊版式设计刍议——以原《明星时代》和《新疆艺术》杂志为例/蒋建斌//新疆新闻出版,2015.6.79~80

关键词:时尚期刊 文艺理论期刊 版式设计《明星时代》《新疆艺术》

版式设计是为了更强地引导读者的视线,获得最佳的视觉效果和美的表达。这样才能从竞争激烈的期刊市场中脱颖而出,从而更好地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

1.文字与图片关系处理。原《明星时代》杂志在文字与图片的设计编排上,图片占据了杂志的大部分篇幅,图片信息成为最重要和直观的表现要素。《新疆艺术》杂志(由《明星时代》更名)版式设计就要工整得多,通篇以文字为主,由不同篇幅的文艺理论文章组成。

2.呈现独特的设计风格。原《明星时代》杂志整体设计风格较为青春、外向,杂志的整体色调都为暖色系,明亮,绚丽多彩。而《明星时代》更名为《新疆艺术》后,成为一种关于艺术赏析和文艺探讨的连续出版物,它的风格既体现在每一期栏目的设置中,又体现在刊物的整体的构思中。

3.视觉语言传达的方式不同。原《明星时代》杂志的视觉传达运用明星效应,时尚元素,将大尺幅图片整版出血式设计,更多的图片以剪辑,拼贴的方式来展示,而在《新疆艺术》杂志中很难找到这样的排版形式。

数字出版环境中学术期刊的机遇与挑战/景勇,郭雨梅//编辑学报,2015.4.125~127.

关键词:数宇出版 学术期刊 机遇与挑战

随着网络及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出版已成为世界出版业的发展趋势。应该重视数字出版为学术期刊发展带来的机遇,同时准备迎接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过程中遇到的挑战。

1.数字出版为学术期刊提供机遇:一是知识生产、加工方式改变;二是出版、发行方式改变;三是学术成果传播速度和传播渠道改变。

2.数字出版对学术期刊提出挑战:虽然国内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出版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初步形成了由作者、数字内容供应者(编辑部、出版单位)、数字信息服务商(如知网、万方、维普等)、网络服务提供商、终端设备供应商以及读者等主体构成的出版产业链,产业链中各环节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不断解决。一是作者权益保障问题;二是数字内容供应者积极性不高;三是信息服务商资源及服务模式不完善;四是网络服务与终端设备有瓶颈;五是读者范围过小。

数字出版时代科技期刊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营销的构想/江霞,颜志森//编辑学报,2015.4.172~174

关键词:科技期刊 数字化出版 电子商务 经营管理

1.科技期刊要实现电子商务营销,宜采取 B2C 形式。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营销的方法:(1)基于科技期刊自建网站的电子商务营销。产品与服务的数字化是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途径;(2)通过专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开通科技期刊的旗舰店;(3)通过智能手机进行科技期刊的电子商务营销。

2.科技期刊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营销应注意:(1)科技期刊的网站建设亟待加强;(2)数字化出版的标准有待统一;(3)应加强电子商务平台的内容建设,提升服务水平;(4)科技期刊负责人及管理部门应尽快适应数字化出版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传播下核心期刊评价的实践困境与现实构建/林丽芳//出版广角,2015.5.13~15

关键词:期刊评价 数字化传播 学术期刊 网络数据库

目前,大部分学术期刊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数字化出版,但是基本已将纸质期刊刊载的内容进行数字化转换后,通过大型期刊数据库进行数字化传播。数字化传播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使期刊网络数据库成了读者获取文献资料的首选和主要方式。这种期刊媒介传播方式和阅读习惯的转变促进了文献的广泛传播,也使核心期刊评价体系的指标发生了变化。

1.数字化传播下核心期刊评价的实践困境:(1)重奖轻罚的指标设计隐没了学术期刊的形象;(2)核心期刊的“评价权力”颠倒了作者、期刊与评价机构之间的正常关系;(3)流水线式的量化指标无法全面彰显学术期刊的学术质量。

2.数字化传播下核心期刊评价的现实构建。核心期刊评价是一个艰难和漫长的过程,应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探索一个合乎学术发展规律,真正为学术研究服务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1)引入准入测评,重现学术期刊的真实形象;(2)制约评价机构的“评价权力”,促使学者、期刊与评价机构正常关系的理性回归;(3)构建更合理的定性评价制度,科学评判期刊的学术内容。

数字化背景下学术期刊融合发展研究/吉海涛,郭雨梅,郭晓亮,张璐,景勇//编辑学报,2015.2.75~77

关键词:数字出版 学术期刊 融合发展

1.数字化背景下出版业发展特征与趋势:(1)数字出版异军突起,渐成出版主流;(2)传统出版面临挑战,一些传统出版商被动向数字出版转型;(3)数字技术打破媒体界限,跨媒介传播成为可能。

2.数字化背景下学术期刊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1)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总体滞后;(2)已经起步数字出版的各期刊缺少融合;(3)行业内缺少统一的数字内容及格式标准;(4)数字版权保护机制尚不成熟;(5)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匮乏。

3.数字化时代,要解决学术期刊的根本问题,需要:(1)学术期刊整合资源,形成行业合力;(2)结合数字时代的新媒体技术,共同结成学术期刊数字出版联盟,实现学术期刊的产业化发展;(3)实现学术期刊与学术期刊横向融合以及学术期刊与新媒体纵向融合。

透过《华北画报》简析民国电影杂志命运/张忠梅//传播与版权,2015.3.1~2

关键词:电影杂志 发展轨迹 《华北画报》

1.萌芽的孕育:而国内第一份正式的电影杂志是创刊于1921年的《影戏杂志》,虽然出版时间不长,但是对于民国时期的电影杂志有着标志性的意义。真正的国产电影杂志诞生,则是1922年出版的《晨星》。在此之后,国内相继出现了一些零星的电影杂志,在整体上不成规模,发刊周期也不稳定,共同的特点或问题,那就是这些杂志在报道内容上无一例外地以外国影坛消息为主。

2.发展中的探索:中国电影杂志在进入1925年以后数量激增,是之前办刊数量的几倍之多。根据当时电影杂志的发展状况,可以大致将这一时期的电影杂志分为三类:一类是电影公司自办的重在自我宣传的电影刊物;一是剧作家、评论家主办的重在评述的专业刊物,如《中国电影杂志》《影戏生活》等;另一类则是专门刊登影坛逸事的消遣性刊物。总结开来,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杂志虽然存在一些比较严重函待整顿的问题,但是从总体上来看还是比较健康且有积极意义的。

3.繁荣中的透视:左翼右翼对于电影杂志的争论推动着中国的电影杂志又向前迈进。

4.激荡中的分化和对立: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爆发前后,抗战的呼声成为一大部分电影杂志的重要内容,尤其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电影杂志都积极投入抗战宣传中。在这一时期出版的刊物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积极利用“孤岛”形式,坚持抗战,抵制庸俗影片的杂志,第二类是以宣传英美影片为主的刊物,第三类是以电影作为解脱苦闷的良药,在险恶的环境中挣扎。

网络时代的我国科技期刊质量提升/朱晓文,刘培一//中国出版,2015.16.53~56

关键词:科技期刊 内容质量 开放存取 新媒体

1.网络时代科技期刊内容质量建设相关要素:科学编辑在内容质量建设中起到桥梁作用。在内容质量建设整个过程中,网络平台和网络技术的利用至关重要。

2.内容质量提升的策略:(1)内容提升需要编委会的推动力。(2)专业化的科学编辑才能提供专业出版服务。(3)借助网络平台引发网络效应。

3.提升内容质量建议:(1)对于英文期刊,第一类要把我国的科研成果推向世界,内容应该保持少而精,争取国内外最优秀的学术成果的首发权,以约稿为主,成为引领我国科技发展的旗帜。第二类是把国际学术成果介绍到国内,它的内容提升以扩大期刊总体影响力为目的,加大发表数量,保持期刊在学术圈足够的活跃程度和广泛的影响力,以自由投稿为主。(2)对于中文期刊,第一类是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和科研界的重要事件及时报道科技进展,这一类的期刊内容建设也是以约稿为主。第二类则以在国内建设广泛的学术影响为目的,力求在保证一定学术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扩大发文量,成为本专业的学术交流的阵地。(3)对于行业期刊,内容质量建设与提升应以本行业实践需求为导向。

我国健康类电子杂志的媒介生态位分析/王亿本//出版发行研究,2015.5.57~60

关键词:电子杂志 媒介生态位

1.我国健康类电子杂志的潜在需求生态位分析。健康类电子杂志在媒介生态系统中具有比较大的潜在需求生态位。当然,媒介个体发展必须面对媒介生态系统的竞争,以争取足够的生态资源,维持媒介物种个体的健康发展。

2.我国健康类电子杂志的生态位宽度分析。我国健康类电子杂志直接的竞争来自种群内部的竞争,即不同健康类电子出版物个体之间的生态竞争,以争夺滋养自身发展的媒介资源。中文健康类电子杂志各媒介个体看似占据比较宽的媒介生态位,实际上却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态位重叠。我国健康类电子出版物的整体发展需要生态位分化,形成差异定位。

3.我国健康类电子杂志的生态位分化分析。根据受众差异化的媒介需求和自身的媒介传播特征,进行媒介市场细分,把握自己更能够争取的媒介资源。这一策略减少了与相近物种之间的生态资源重叠部分,更利于媒介健康发展。

4.我国健康类电子杂志实际生态位维护。首先,从需求生态位看,我国健康类电子杂志具有巨大的市场。其次,从资源生态位看,媒介发展需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第三,从技术生态位看,先进的传播技术是维护实际生态位的技术保障。

我国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杨春兰//编辑之友,2015.3.5

关键词:科技期刊 集群化 学科刊群 网络平台

1.我国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的管理模式。依托主管、主办单位的模式指科技期刊为主管、主办单位为依托,在同一主管、主办单位下,聚集多种科技期刊进而形成刊群集约化发展的模式。依托出版单位的模式是指“编营分离”模式。而依托学科专业内容的网络集群模式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和特点,依托某一网络平台来聚集学科期刊的模式。

2.我国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的现状。首先,我国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有多种模式,但集群化程度依然偏低。其次,学科刊群建设主要依托数字出版平台,并以提供信息服务为核心。而且期刊集群对期刊的管理仍以松散式为主

3.我国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趋势。依托学科专业内容的网络集群模式将成为我国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的重要模式选择之一;专业期刊网络集群平台将由数字发布平台向数字出版平台转型;编营分离将成为依托出版单位进行期刊集群化发展模式的最终选择;期刊集群化发展的同时,依然会有一定数量的中小出版机构并存发展。

我国科技期刊专业集群化网络出版平台研究/迟秀丽,侯春梅,贺郝钰//编辑学报,2015.4.182~185

关键词:科技期刊 专业集群化网络出版平台

1.与国外科技期刊集群网络出版平台相比,我国期刊集群出版平台发展尚不够完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汇聚资源不够;(2)没有实现真正的网络出版协同采编平台;(3)功能单一,技术不够先进;(4)发展能力不足。

2.数字出版平台将学科知识库与科技文献结合起来,为科技期刊出版提供一种全新的出版方式,大大扩展了期刊文献的知识性、可读性和可用性。数字出版平台发展趋势:(1)专业领域广泛的集群化;(2)数字出版技术的深度整合;(3)对专业领域知识的深度挖掘;(4)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和模式;(5)提供多样化移动阅读服务。

我国社科期刊OA出版探析/刘英//出版广角,2015.9.12~13

关键词:开放获取 社科期刊 集群式 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

1.我国社科期刊的开放获取面临的主要问题:(1)认识不足,动力不足。研究限于图书情报工作者对西方OA出版的探讨和分析,其他相关者对其认识严重不足;(2)传统体制的束缚。其一,我国社科学术期刊长期以来都呈现“散、小、全、弱”的局面;其二,我国的数字出版一开始就面临着内容提供商和技术服务商分离的矛盾;(3)网络版权保护的困境。其一,数字出版的版权问题牵涉三方面,较传统出版复杂;其二,网络环境下的作品传播不宜适用发行权一次用尽原则;其三,传统期刊的双重获取方式使其面临更为复杂的网络版权保护问题。

2.我国社科期刊开放获取的对策及建议:(1)为避免版权纠纷,最好的办法是各学术期刊与作者协商获得论文版权。(2)传统社科期刊的开放获取必然要走集约化方向。一是联合开发,整合资源,建设期刊集群式开放获取出版平台。二是建立大刊制、文章集群式的开放获取出版平台。(3)依托高校图书馆,加强对开放获取期刊的介绍和宣传。(4)重视与各种社会化媒体的链接,方便读者进行检索。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在线学术平台——“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之未来构想/桑海/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5.5.55~64,158

关键词:在线学术平台 学术期刊 学术编辑 数字化

1.学术期刊的本质与学术编辑的使命。学术期刊本质上是一种学术交流平台。从学术交流平台沿革的角度看,编辑并非期刊的附庸,而是平台的守护者,其核心价值在于构建和维护学术交流平台,其对学术信息进行选择、加工整理和传播的基本功能不会因纸本学术期刊的式微而消亡。

2.编辑者:在突围中“落网”。学术期刊编辑和传播模式,必将被网络媒介改变,学术编辑必须从期刊编辑转型为在线编辑者和传播者。

3.管理者:媒体融合拯救改革。管理部门吸收了网刊绕开体制性正面冲突的迂回策略,以更包容的互联网思维促进媒体融合,再借助媒介的变化改变人们的感知和思维模式,使体制坚冰自然地化解。

4.用户需求:在线学术平台的出发点。在线学术平台的设计和改进,尽管要以学术期刊的现实条件为基础,但更重要的是从用户即读者和作者的需求和体验出发。

5.在线学术平台框架构想。(1)论文发表的权威渠道。在线学术平台将为学者提供权威、可靠、快速的论文发表渠道;(2)专栏化的知识平台。为读者提供有效细分开放的学术资源。(3)集成化的在线刊群;(4)精准推送的私人订制期刊;(5)建立互动的学者社区,培育学术共同体和新型学术评价体系;(6)多元集成的学术服务门户。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马克思主义社会政治哲学——以1919年前后《新青年》杂志为中心的批判性考察/姜佑福//天津社会科学,2015.3.155~160

关键词:五四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 马克思主义社会政治哲学

“五四运动”前后《新青年》上公开发表的、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或阐释对象的文献就主题而言,将主要围绕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马克思主义社会政治哲学的以下三方面内容来展开:

1.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认识与评价,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深入人心奠定了重要的基石。

2.通过十月革命来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世界历史意义和人类以及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前途方向,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社会政治哲学正式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此后,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社会政治主张的介绍与宣扬,以及据此对中国社会政治现实作出总体性的判断并与其他社会政治思潮展开积极的论战,构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马克思主义社会政治哲学的基本内容。

3.《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中,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依据对中国社会政治现实作出重要的总体性判断的,当推李大钊《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一文。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按照“经济的变动,是思想变动的重要原因”这个基本原理,试图从经济上来解释中国现代思想变动的状况。

细胞出版社总裁、《细胞》主编Emilie Marcus:开放获取下科技期刊机遇挑战并存/姜天海//科学新闻,2015.11.25~27

关键词:《细胞》期刊数字化出版 开放获取 发展经验

目前,发达国家大型学术期刊出版机构都已经基本实现了现代数字出版模式的转型,美国细胞出版社在集约化、数字化的发展以及开放获取方面的努力和对其的看法。

1.由传统业务模式向现代数字出版模式的转型的经验:数字化意味着个人和院系订阅压力的减缓,却集中了图书馆的成本负担。细胞出版社设立了分级定价结构,既可以最大程度发行推广内容,同时为订阅期刊提供了一个平台。

2.出版社集约化、数字化发展的经验:(1)提升服务水平,创新服务能力;(2)设立高标准,吸引各界人才;(3)提供丰富的资源以及大量的人力物力;(4)利用在线技术的能力,以全新的方式来表达科学内容;(5)重视质量,并有效连接给作者和相应的读者群体。

3.开放获取的经验:(1)“绿色”开放获取:这种模式适合于大量投入编辑工作,为读者提供适量、高质量的“必读”论文的期刊,其需要依靠订阅模式才能可持续发展。该类模式面对的挑战包括:平衡论文发表后和上传免费原稿的时间与确保基础订阅用户的可持续性;如何影响图书馆愿意支付的订阅费用;如何推广付费订阅用户。(2)“金色”开放获取:这种模式适合于发表论文量很大的期刊,其显著优势是可以立即对读者开放,但问题是:开放费用大多数需要由作者承担;期刊的质量无法反映在出版费用上;期刊可能更青睐来自于资金实力雄厚的机构的科研成果。

信任视角下的网络学术期刊质量提升策略/许洁,邵萍,殷梦羚// 出版科学,2015.3.15

关键词:信任 学术交流 学术期刊

信任是人类社会经久不衰的话题,是人际关系维系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人与人之间互动交流的基础。然而,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学术交流中的信任问题突显出来,作为正式交流渠道的学术期刊,其质量评价和控制面临新的挑战。

1.科学交流中的信任问题。一是信任的界定,从信任行为(或心理)实施者的角度和信任对象食物的角度进行。二是网络学术交流中信任问题的产生。以期刊、专著为主要载体的正式交流系统中,信任来源于研究人员对学术信息质量、来源及传播方式定性和定量的评价。

2.网络交流中信任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一方面,网络信任的产生。有两种“直接信任”和“间接信任”情况。另一方面,网络交流中影响信任产生的因素。以网络交流而言,内容真实、来源可靠、渠道权威和形式规范的信息通常更容易获得信任。

3.网络环境下提升学术期刊质量的策略。重视网络环境下的学术规范建设,提升学术信息质量。利用网络条件,增强著者与读者间沟通。引入网络信任中介,促进信任产生。

学术期刊促进智库建设的策略选择——以经济类期刊为例/曾荣平,温优华//出版发行研究,2015.6.61~63

关键词:学术期刊 智库 经济类期刊

学术期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平台并拥有得天独厚的研究资源优势,在智库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可为智库建设输送知识资源。二是可为智库建设提供人才团队支持。三是弥补智库不足,强化其决策咨询功能。

1.智库建设中学术期刊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研究模式偏重数学模型,思想深度有待加强。二是研究内容缺乏创新性,战略问题研究不多。三是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难如人意,政策转化效果差。四是作者来源狭窄,未能广泛集聚思想智慧。

2.充分发挥学术期刊对智库建设的促进作用:一是转变办刊模式,加强对策研究。二是与智库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三是为智库夯实资源基础。四是建设多元化的作者队伍。

学术期刊的传播力与传播力建设策略/谢文亮,王石榴//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4.425~430

关键词:学术期刊 传播力 建设策略

1.我国学术期刊传播环节存在的问题:(1)纸质学术期刊发行问题。如学术期刊是小众期刊,阅读人数少;对传播环节不甚关注,库存积压严重;纸质期刊的印数减少,影响传播,使读者无法及时接触到刊物;(2)数字出版中电子文档上网问题。如数字期刊上网慢;最新出版的刊物不上网;数据库独家代理;(3)传播渠道和方式问题。如传播渠道单一;不重视读者互动;不重视宣传策略。

2.学术期刊传播力建设总体指导思想:(1)传播力建设理念。必须树立如下理念: 将出版期刊以最有效的途径,及时发送到尽可能多有阅读需要的读者手中,以达到服务读者、传播学术知识的使命;(2)传播力建设目标:①学术期刊内容能传播出去;②传播出去的内容有读者阅读 ;③尽可能多的读者阅读;(3)传播力建设中的环节:出版环节、加强网络传播、发展移动传播、研发精准传播。

3.学术期刊的传播力建设策略:(1)采取媒介融合传播手段;(2)提高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和发布水平;(3)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宣传;(4)研究读者的阅读方式;(5)建立起大型的学术期刊传媒集团;(6)培养学术期刊传播人才;(7)全方位实施“走出去”策略。

学术期刊的栏目策划如何应对数字化挑战——从检索和阅读习惯的变革谈起/沈丹,张福颖//出版科学,2015.6.37~41

关键词:学术期刊 栏目策划 检索路径 阅读习惯 学术共同体

1.栏目策划是学术期刊的特色所在。编辑通过栏目策划,将分散的论文分类后归入不同栏目,通过栏目发掘不同主题的论文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之产生联系,相互呼应,彼此争鸣,从而形成集聚效应,发挥更大的学术影响力。

2.数字化时代检索与阅读习惯在变革。在纸质期刊时代,读者的检索路径是“期刊—目录—栏目—论文”,阅读习惯是“期刊—目录—栏目—论文”;在数字化时代,读者的检索习惯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检索路径已经简化为“电子期刊数据库—论文”。随着电子期刊数据库的进一步普及,学术期刊的栏目策划必须未雨绸缪、积极应对,抢先适应新的检索和阅读习惯,体现数字化时代编辑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3.数字化时代,学术期刊栏目策划必须与时俱进,坚持道术兼顾、体用结合。所谓道、体,是指编辑以栏目为核心,以学者为根本,形成稳定的学术小共同体。所谓术、用,是指栏目策划的方法和手段。学术期刊编辑要顺应期刊电子化潮流,研究读者的检索习惯、阅读偏好,加强栏目策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效巩固和扩大学术共同体。

学术期刊的数字化掣肘与开放模式探索/纪秀明//现代出版,2015.5.23~25

关键词:学术期刊 数字化 开放存取 非盈利化

1.学术期刊的数字化掣肘:(1)学术期刊数字盈利模式具有被动性。不论是学术期刊的数字盈利模式本身,还是其数字盈利所占总收入的份额,都存在很大的不足,与我们对学术期刊数字盈利的较高发展期待反差很大。(2)学术期刊数字化传播具有垄断性。不合理的数字化出版与盈利模式将会严重影响和桎梏学术期刊应有社会职能的发挥和发展。首先,传统学术期刊作为学术传播最为活跃的动态窗口,是联系学者与学术圈的纽带,当前的期刊数字化模式则无形中隔断了这种联系。其次,数字期刊盈利与传播渠道的单一或独家垄断,对于学术期刊的数字盈利和社会传播形成事实上的掣肘。

2.学术期刊数字化应探索开放融合模式。(1)学术期刊的开放存取。开放存取已经成为学术信息传播的现代出版重要发展趋势,学术期刊也应该以更开放的理念,积极发展开放存取期刊,处理好效益、传播、影响力的关系。(2)非盈利化的数字期刊集群。数字期刊群非盈利化后,可以整合专业学术力量,扩大学术资源集容积,简化学术资源获取途径,缩短学术传播时效。

学术期刊独立网站网络传播环境特征及其品牌拓展/王明华,沙勤,顾凯,程启厚//编辑学报,2015.4.112~115

关键词:学术期刊 品牌建设 OA出版 网站侵权行为集群网站

1.独立网站是学术期刊品牌拓展的重要名片。(1)独立网站有利于突显刊物的品牌意义;(2)独立网站有利于拓展期刊学术传播渠道;(3)独立网站有利于提升学术期刊服务能力。

2.学术期刊独立网站网络传播环境特征:(1)读者阅读碎片化;(2)期刊网站面临搜索引擎的误导与网络侵权;(3)空置的网络出版。

3.学术期刊独立网站品牌维护。(1)OA及优先出版与微博、微信联合及时发布;(2)以法律维护网站版权;(3)运用网络技术突出期刊显示度。

4.学术期刊独立网站的品牌推进策略。(1)提高独立网站的服务创新能力;(2)网站与新媒体平台同中求异;(3)以网站集群化拓展学术期刊品牌。一是选择加入己具规模的集群化网站;二是同一学术单位的不同期刊自建集群化网站。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按需印刷/康军,宋庆国,陈磊//传播与版权,2015.3.60~61

关键词:学术期刊 数字出版 按需出版

按需印刷将是学术期刊数字出版模式下最为合理可行的纸质印刷出版选择,可灵活有效满足学术期刊小众市场的需求,降低出版成本和节约资源,必将替代传统印刷出版方式。

1.数字出版对学术期刊纸质印刷的影响。学术期刊出版模式伴随着出版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将学术期刊带入数字出版时期,纸质印刷出版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市场份额日益缩减。

2.学术期刊按需印刷的必要性。学术期刊自身、读者和作者对纸质期刊仍有一定需求,这一需求虽小但确实存在,完全符合按需印刷的特征和要求,按需印刷成为学术期刊出版单位满足这一极小刚需的不二选择。

3.学术期刊按需出版的必然性。按需印刷最核心的思想就是以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和导向组织印刷生产,这个需求同时应当具备两个基本要素,一是“足够小”,二是“确实存在”,这两个要素恰恰与科技期刊纸质刊物的市场需求特征相契合,因此完全可以将按需印刷引入科技期刊出版领域,并使其特殊和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按需印刷具有众多传统印刷望其项背的优势,将逐渐取代传统印刷模式,成为学术期刊纸质印刷的优先选择。

学术期刊数字化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莫鹏燕//出版广角,2015.4.51~53

关键词:学术期刊 期刊数字化 可持续发展

传统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可以将传统期刊在内容编辑上的优势,以及数字传播平台在技术和市场方面的优势充分结合起来,是规模化推进学术内容的数字出版、建立良性市场运作机制的重要途径。数字技术可以扩大学术期刊出版的传播范围和学术期刊出版机构的服务范围,促进学术期刊的发展。

1.学术期刊数字化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数字技术对传统纸质学术期刊的发行带来压力。第二,数字化学术期刊的版权保护问题。第三,利益分配争议问题。

2.推动学术期刊数字化可持续发展有以下策略:第一,创新学术期刊数字出版赢利模式 。第二,实现学术期刊的混合媒介经营。第三,要吸引高水平、创新性的论文,全面提升学术期刊总体的学术质量,要坚持“开门办刊”,广纳稿件,优中选精,产生强大的学术活力。第四,建好学术期刊网站,树立学术期刊网络品牌。第五,完善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版权保护。

学术期刊微信出版的相关特性研究/赵文义//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144~148

关键词:学术期刊 微信出版 网络外部特性 规模经济特性 公共领域特性

1.学术期刊微信出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时下学术期刊的微信出版主要还是开放获取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吸引读者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免费阅读学术期刊,促进读者转变阅读习惯,形成依赖性。同时,微信出版模式下学术期刊的品牌价值可以进一步凸显。随着微信支付技术的成熟以及读者通过微信支付习惯的养成,学术期刊微信出版的开放获取模式就可能转化为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商务模式。

2.学术期刊微信出版的网络外部特性。学术期刊的开放获取出版模式能够提供基础服务,满足学术期刊出版的公共性需求,学术期刊微信出版能够提供增值服务,满足学术期刊出版的商业利益需求,而这种增值服务所提供的就是学术期刊微信出版产品的协同价值。

3.学术期刊微信出版的规模经济特性。从学术期刊微信出版产品的读者需求来看,学术期刊微信出版的协同价值越大,读者就会越愿意订阅学术期刊微信出版产品,也就是说,读者需求增加的比率会大于协同价值增加的比率,能够体现出读者需求的边际收益递增规律,因此,学术期刊微信出版具有明显的读者需求规模经济特性。

4.学术期刊微信出版的公共领域特性。学术期刊微信出版能够为学术期刊的作者群、读者群及其朋友圈之间进行私密性和即时性的学术争鸣,因此,学术期刊微信出版能够更加凸显学术期刊的公共领域特性,从而使学术期刊的社会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

学术期刊质量评价具有多元性与复杂性/叶继元//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15

关键词:人文社会科学 期刊评价 质量评价

人文社会科学的特点决定了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质量评价具有多元性与复杂性,文科的特性决定了文科评价,包括对文科学术期刊质量评价的多元性和复杂性。根据文科学术期刊质量评价的特点进行修改完善评价目的。

1.质量评价具有多样性。质量评价涉及多个要素,每个要素又有多个子要素。搞好质量评价,是为明确评价目的。首先,明确评价目的。其次,突出同行专家作用。再次,强调内容、效用等指标。

2.质量评价具有复杂性。由学术共同体对学术期刊进行评价,相比于形式评价,可以更客观地认识各种学术期刊的功能与特色,反映出不同学术期刊目标定位的多元性,学术研究层次和深度的差异,以及学术期刊功能实现的多样性。

学术期刊众筹出版的可行性探索与实践/王佳,孙守增,赵文义,芮海田//出版发行研究,2015.9.55~57

关键词:学术期刊 互联网 众筹出版

1.学术期刊众筹出版的可行性与策略分析:(1)学术期刊众筹出版=互联网+资金:拓宽融资渠道。众筹的最大作用是利用互联网筹集资金,并且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同时,由于众筹行为本身就是学术期刊造血机制的一种,因此比政府资助更具有活力。(2)学术期刊众筹出版=互联网+发行:实现按需出版。在现有的众筹出版中,最常见的回报方式是纸质出版物,因此可以将其视为出版物的预售发行渠道。(3)学术期刊众筹出版=互联网+内容:促进学术大众化发展。通过众筹,一些非专业的爱好者也可以了解、认识专业期刊,小众出版物也可以实现最大范围的出版。同时,学术期刊众筹出版通过构建期刊编辑、读者甚至作者的直接沟通渠道,可以实现三者之间最大程度的交流和沟通。

2.目前国内成功实现众筹的案例中,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大学《金融法苑》在2014年开展众筹成功。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期刊“互联网金融与法律”这一选题与众筹网站联系紧密。第二,内容众筹实际上是更为灵活的约稿方式。第三,选题与当前实际紧密联系,能够引起受众的共鸣。

学术期刊众筹出版模式研究/朱德东//科技与出版,2015.11.57~60

关键词:学术期刊 众筹出版 社交媒体

众筹出版是近年来迅猛发展的一种出版商业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出版生态系统构建的尝试。学术期刊天生具有众筹出版的基础,众筹出版与学术期刊的融合实质就是用互联网思维对期刊出版进行重新审视的过程。

1.众筹出版给学术期刊出版带来了变化:一是办刊理念的变化:①提升专业化的办刊理念。②创新服务理念。③强化开放办刊的理念。二是办刊模式的变化:①在众筹出版中,内容不再是决定出版活动是否得以进行的唯一标准,出版活动是否能达到参与者的认可成为出版的关键。②众筹出版使出版活动回归到了出版物本身,更强调参与者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升了参与者在出版过程中的作用。③社交化选题、社交化写作、社交化审稿将成为众筹出版的特征。三是出版营销传播模式的变化。

2.学术期刊如何开展众筹出版:第一,要知道学术期刊需要众筹什么。众筹活动取得的经费可以是出版活动的有益补充,通过众筹出版来解决期刊学术资源的不足是开展众筹活动的首要目的,众筹活动形成期刊持久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是学术期刊众筹活动开展的终极目标。第二,要清楚学术期刊众筹出版的形式。学术期刊众筹活动的开展需要发起人(期刊)、参与者(作者、读者)和众筹平台这3个因素。第三,学术期刊众筹出版要坚持正确的办刊导向:一是要专注期刊的专业拓展。二是要关注作者、读者的个性化需求。三是加强与用户的互动和沟通。

叶圣陶文学期刊编辑思想与实践/王瑞,张卫波//出版发行研究,2015.11.109~111

关键词:编辑思想 叶圣陶 文学期刊 编辑实践 文学教育

叶圣陶作为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和出版家,在编辑生涯中文学期刊编辑活动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研究价值。在文学期刊编辑工作中,他能够根据特定时代文化发展的要求,自觉地引导文学期刊和文学创作者的努力方向,坚持贯彻文学教育的理念。

1.“站在读者的立场上取舍”,引导文学创作方向。(1)“读者的立场”代表着文学发展的正确方向,“站在读者的立场上取舍”意味着文学期刊应顺应特定时代文化、文学发展的要求来刊载作品。(2)“站在读者的立场上取舍”就是以读者的需求为评判标准,确定对作品的处理,并对作者的创作路向进行有意识的引导。(3)“站在读者的立场取舍” 就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就是出书出刊物一定要考虑如何有益于读者;有所不为,就是绝不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

2.“编辑与教育两轮一辙”,坚持文学教育理念。首先,“能不能使读者有所得”是评价作品的重要标准。不能使读者增进理解、接受感染、引起思考的东西,都得下定决心删改;其次,叶圣陶将编辑的文学期刊视为“促进国文教学以及补充青年学子自修国文的材料”;第三,出版必须依赖著作家,著作家是出版业的源泉。

移动阅读环境下学术期刊的发展启示/陈鹏,叶宏玉,梁凯,卢怡,江敏//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3.15

关键词:学术期刊 新媒体 数字出版 移动阅读

数字出版与传播对传统学术期刊的影响早已深入。新的阅读方式促进了传统学术期刊重新审视新媒体环境下自身功能的发展和定位。了解移动阅读的地位与其对学术期刊的影响,进行学术期刊今后发展的措施。

1.移动阅读的出现。重视数字出版技术与信息整合服务,必将是现代出版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数字出版形式多样化及数字传输频率的提高,使人们获取和使用数字资源与阅读纸质印刷品一般方便。

2.移动阅读环境下学术期刊面临的挑战。因传播媒介的多样化和阅读呈现移动平台化导致阅读习惯的改变,又因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很多时候只是“浅阅读”导致阅读需求的改变,最后再因学术期刊功能的改变让学术期刊面临巨大的挑战。

3.移动阅读环境下学术期刊的发展方向。首先,从技术角度提升服务开始;其次,从微服务角度扩大影响;再次,从公开评价角度监督学术规范。

4.对学术期刊今后发展的建议。注意发展学术期刊的互动性,避免过度碎片化并且注意版权的保护。

医学类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策略/王晓蕴,缪宏建//传播与版权,2015.11.122~123

关键词:医学类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公众平台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使得信息传播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

1.医学类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有其必要性:(1)如何采用新技术、新手段全面提升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和传播效率,更好地为学科建设服务,是所有期刊所共同面临的挑战;(2)微信在操作上具有便捷性,内容的推送丰富,信息交流高效;(3)开通医学类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平台,是学术期刊数字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必由之路。

2.医学类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现状:(1)目前众多的核心类医学期刊己经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通过推送内容,发布信息扩大了宣传,提高了编、读之间的互动交流;(2)组成:期刊简介、文章目录和交流互动模块。信息发布模块包括:投稿须知、联系方式、征稿启事等;(3)问题:实现了基本的功能需求,但仍然存在较多不足之处。

3.医学类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平台使用者数量增长缓慢;(2)持续发展用户过程艰难;(3)互动效果难以评价;(4)平台名称未能体现刊物特点;(5)信息服务单一化。

4.医学类微信公众平台的应对策略:(1)积极利用平台差异化特点大力发展用户;(2)丰富信息化推送内容;(3)提高互动交流性,增加交流渠道;(4)提升推送效率和效果。

以学术影响力为中心的办刊策略——以《第三军医大学学报》为例/杨勇,栾嘉,冷怀明//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5.532~536

关键词:医科大学学报 学术影响力 影响因子《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办刊策略

1.从 IF 的角度来看,大量发表的基础研究论文未能带来理想的收效,与其被引频次完全不成正比。影响医科大学学报影响因子提升的原因:(1)基础研究论文文后参考文献几乎全为英文文献;(2)国内临床医生集中于中文学术平台进行交流;(3)稿源受到“SCI热”的剧烈冲击;(4)专题组稿无助于医科大学学报IF增长。

2.对医科大学学报办刊提出的策略建议:(1)做好数据分析,充分了解学报发文的引用属性;(2)编辑要走进科室,走进科学家;(3)做好论文推送及个性化服务。

用学术研究的态度对待编辑策划——以《少年儿童研究》杂志为例/弓立新//出版参考,2015.5.21~22

关键词:学术研究 家庭教育 编辑策划《少年儿童研究》

1.于学术编辑而言,编刊和写论文有着许多共通之处。首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学术研究和编辑策划选题的共同点。其次,策划完成重点选题犹如构思学术论文。

2.期刊的周期性和信息的网络化为编辑策划提供了有利条件。首先,固定的出版周期有助于实施深度策划和准备。其次,互联网能够提供全方位的信息。

3.专业知识是编辑的核心素养。具体表现在:一是保证内容的科学性。二是能够发现有价值的选题。

抓住机遇,趁势而上,加快推进期刊业融合发展——在第九届中国期刊创新年会上的讲话/吴尚之//出版发行研究,2015.2.5~8

关键词:期刊业 融合发展 期刊数字化转型 现状 挑战

我国期刊业发展态势良好。从规模、数量、门类上来说,我国已经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期刊大国。期刊产业规模逐年扩大,总体实力不断上升。期刊质量稳步提升,名刊品牌日益彰显。期刊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先行先试成绩突出。

1.期刊数字化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于数字出版浪潮汹涌而来的势头,期刊勇于弄潮,成绩显著。(1)期刊数字化转型方兴未艾,产业基础不断夯实。(2)一些期刊数字化转型后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3)一些期刊开始探索无纸化生存。

2.期刊业融合发展转型中面临着许多挑战:(1)从订户到用户的挑战;(2)从传统思维到互联网思维的挑战;(3)从线下到线上的挑战;(4)从国内到国际的挑战。

3.抓住机遇积极推动期刊业的数字化转型和融合发展。(1)发挥传统优势,加强内容建设;(2)更新观念,强化创新;(3)借助数字技术,充分发挥期刊的影响力;(4)坚持全局化视角,跳出期刊看期刊。

中国高码洋时尚期刊业的产业环境与战略选择/陈杰//编辑之友,2015.11.34~38

关键词:五力模型 高码洋时尚期刊 产业环境 竞争战略

1.高码洋时尚期刊业现状:(1)现有在位者之间的竞争:我国高码洋世上期刊业竞争十分激烈;(2)替代品的威胁:网络媒体对高码洋时尚期刊的替代威胁会日趋提高;(3)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我国制度性进入壁垒以及经济型进入壁垒比较高;(4)客户及供应商的价格谈判能力:我国高码洋时尚期刊的广告客户价格谈判能力较高,内容提供者价格谈判能力也较高。

2.高码洋时尚期刊企业的竞争战略选择:(1)内容差异化战略:内容差异化程度直接决定高码洋时尚期刊替代品威胁的大小,时尚期刊需要开发独特且高品质内容;(2)市场差异化战略:价格方面,应在价格中体现出受众的期刊偏好差异;渠道选择方面,应积极创新,针对不同的受众类型提供差别化的分销渠道;(3)品牌差异化战略:须通过广告宣传及公共关系等活动在受众心中形成独有的期刊品牌定位及形象;(4)盈利模式差异化战略:将现有的“二次售卖”模式拓展为“多次售卖”的模式,此外,也可以期刊为主进行相关多元化经营,以获取更加多元化的收入来源,同时亦可以分散其经营风险。

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出版现状及发展思考/胡永近,刘睿//编辑之友,2015.6.31~34

关键词:英文科技期刊 NML数字出版平台 国际科学出版机构 开放存取 专业化

1.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出版现状主要有:(1)我国英文科技期刊数量稳步增长,并在近年有较大提升,但总体学术质量不高。(2)我国英文科技期刊规模较小,办刊资源分散,地域分布不平衡。(3)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研究领域局限,学科分布不均。(4)我国英文科技期刊数字化建设程度较低,过度依赖国际科学出版机构。

2.对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发展的思考主要有:(1)采取开放存取策略,进入OA平台是提升期刊影响力、实现期刊国际化的捷径。(2)搭建并完善自主数字出版平台是确保科技期刊长久发展的必要手段。(3)从专业形式入手,进行专业化转变是我国英文科技期刊提升质量的关键点。

刍议非核心高校学报特色化发展/李君安//高教学刊,2015.5.66~67

关键词:非核心高效学报 特色化

1.非核心高校学报特色化发展的现实意义。(1)增强核心竞争力必要举措;(2)避免千刊一面的有效方式。

2.非核心高校学报特色化发展的现实困境。(1)体制困境;(2)编辑力量薄弱;(3)数字化发展滞后;(4)办刊经费有限。

3.实现社科学术期刊特色化发展的对策建议。(1)提升办刊水平,大力开拓优质稿源;(2)打造期刊独特风格,体现刊物魅力;(3)充实编辑队伍力量,凝聚外部支持力量;(4)善用新媒体,打造数字化出版平台;(5)增强资金保障,合理利用办刊经费。

域出版:学术期刊的移动新阵地/李祖平//中国新闻出版报,2015.6.4

关键词:学术期刊 新媒体环境 平台服务 平台化 提供商

域出版通过立足三创新,锁定五要素,夯实二基石,打响品牌,或将为我国学术期刊在国际移动出版领域拓展出一片发挥战略引领的新大陆。

1.立足三创新。域出版就是为适应互联网下的新媒体环境应运而生,以先知先觉的学术期刊从业者为合作伙伴,共同抢占移动出版的战略高地,这是域出版第一个创新点。其第二、第三个创新点分别是评价指标与内容为王的动态均衡(兼顾各类评价指标更好实现学术内容的阅读教育服务为王)、技术支撑与以人为本的优势迸发(技术支撑优势和编辑智力人本优势都最大限度发挥)。

2.锁定五要素。在发力点上,域出版牢牢锁定了五要素,主要包括:移动互联成为支撑、社长主编成为名家、责任编辑成为专家、栏目运行成为平台、内容聚类成为服务。

3.夯实二基石。通过“以智带栏”模式,构建专家智库和平台服务群。域出版将优先吸纳社长主编和责任编辑中的“出版融合发展人才”进入名家专家智库,将优先吸纳能“推进内容、营销、支付、客服、物流等平台化发展,实现跨平台互通共享”的栏目进入平台服务群。

猜你喜欢
平衡性选题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期刊问答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标准研究
基于熵值法的山西省煤炭行业生产使用平衡性分析
追溯信息平衡性智能识别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