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对患者术后心室重构的影响

2016-01-26 15:24薛亦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3期
关键词:室间隔右心室内径

薛亦白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对患者术后心室重构的影响

薛亦白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对患者术后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31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均实施室间隔封堵术, 在术前和术后3 d、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心脏超声检查, 观察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改变情况, 而后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结果术后3 d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右心室内径分别和术前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房内径分别和术后3 d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和术后3个月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近期和中期患者的心室重构得到显著改善, 效果显著。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心室重构

室间隔缺损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种类, 室间隔缺损时心室内左向右分流使肺循环血流量增多, 导致心室发生扩大及重构, 从而导致心脏的舒缩功能障碍而发生心力衰竭。再者高速的分流可导致心内膜结构损伤而容易引起感染, 产生感染性心内膜炎[1]。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是常用治疗措施。本文选择本院收治的室间隔缺损患者, 观察实施封堵术后患者心室重构的改变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31例室间隔缺损患者, 均经体格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所选患者的室间隔缺损直径最小为3 mm, 最大为10 mm, 平均直径(5.2±2.0)mm。男18例、女13例, 年龄最小3.2岁,最大29岁, 平均年龄(11.4±6.8)岁。上述患者中无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心血管畸形患者, 同时排除合并有严重肺动脉高压患者、合并有右向左分流的症状发绀患者、合并有心脏其他畸形患者。

1.2方法

1.2.1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所选患者麻醉成功后实施右侧股动脉和股静脉穿刺, 置入猪尾巴导管, 实施左心室及升主动脉造影, 观察并确定室间隔缺损的具体部位、缺损的直径大小, 同时观察实施合并有主动脉瓣返流, 而后根据观察结果并建立股静脉-右心室-室间隔缺损-左心室-股动脉的导丝轨道, 从股静脉开始, 沿着导致轨道, 把长鞘输送到患者的左心室心尖部位, 根据患者室间隔缺损的具体大小、缺损处的形态、缺损处和主动脉右冠瓣膜的具体距离大小来选择封堵器, 封堵器送入后释放封堵器, 封堵15 min后, 对患者心脏进行心脏超声检查, 同时观察左心室和升主动脉的造影检查结果, 确定封堵器所在位置及封堵器的形态, 确定其所在位置和形态达到满意状态, 没有残余分流, 也不存在主动脉瓣返流, 心电图检查结果提示没有房室传导阻滞存在,也没有室内阻滞存在时, 释放封堵器。术后给予抗凝类药物(肝素), 剂量为100 U/kg, 术后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江苏平光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2026317, 批号:121104)口服, 3~5 mg/(kg·d), 连续服用6个月。

1.2.2心脏超声检查 所选患者均在术前3 d进行经胸超声心电图检查(超声仪器由美国Hewlett-Packard公司生产,型号为Sonos5500)。在患者术后3 d、3个月、6个月也分别实施上述经胸超声心电图检查。所选的31例患者超声检查均在同一超声检查医师完成, 观察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改变情况, 而后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患者术前3 d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分别为(42.9±4.3)mm、 (98.3±14.7)ml、(24.2±3.3)mm、(12.6±2.4)mm。术后3 d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分别为(40.1±5.2)mm、(79.3±17.8)ml、(23.8±3.6) mm、(13.5±1.7)mm。术后3个月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分别为(39.2±4.1)mm、(67.5±11.6)ml、(21.1±2.4)mm、(12.3±2.5) mm。术后6个月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分别为(37.5±5.4)mm、(58.4±10.2) ml、(21.7±3.3)mm、(12.5±2.7)mm。

术后3 d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右心室内径分别和术前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房内径分别和术后3 d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分别和术后3个月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室间隔缺损因为左心室向右心室分流而导致肺循环血流量增多, 导致心室发生扩大及重构[2]。本文中, 术后3 d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提示,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和术前相比, 均有所减小, 提示实施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心脏内的血流动力学有所改变, 由于左向右分流消失,肺循环血流量较治疗前有所减少, 左心室的容量负荷和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 扩张的心室开始逐渐恢复[3,4]。对患者进一步随访, 超声心动图在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均在进一步降低, 说明室间隔缺损患者术后的心室重构在逐渐改善。再者, 本文结果还显示, 术后6个月的左心房内径和术后3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相比, 没有显示缩小, 但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左心房内径均小于术前, 说明左心房重构也得到改善, 其中术后3个月最为显著。结果显示, 右室内径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分别和术前比较, 没有显著改变。

综上所述, 对室间隔缺损患者行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能够有效地改善小型及中型的室间隔缺损患者的心室重构, 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左心室容量负荷, 临床效果显著。

[1]付松, 周更须, 于文文, 等.不同类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经皮介入封堵术的疗效分析.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3, 8(6):524-527.

[2]朱敏, 周爱卿, 高伟, 等.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的探讨.临床儿科杂志, 2010, 7(5):469-471.

[3]陈阳, 徐仲英.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房室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10, 6(5):579-582.

[4]张玉顺, 代政学, 李寰, 等.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后并发三尖瓣返流原因的探讨.心脏杂志, 2005, 3(2):166-16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3.027

2015-10-09]

473000 河南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

猜你喜欢
室间隔右心室内径
无创影像学方法评估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功能的研究进展
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超声心动图表现
接触式轴承内径检测机检测探头的结构设计
超声对胸部放疗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估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不同术式的疗效分析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心肌梗死:左右大不同
七氟醚对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