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探讨

2016-01-26 15:24王雅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3期
关键词:阿替普溶栓安全性

王雅君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探讨

王雅君

目的探究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 各40例。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综合疗法, 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使用阿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 不良反应均为患者耐受范围内,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值得临床推广。

阿替普酶;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安全性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意外事件, 具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关键是恢复脑组织缺血情况的血流供给, 疏通其已堵塞的脑血管, 重建缺血区域的血流循环[1]。临床对于该病的治疗是以溶栓、抗凝、脑保护以及抗血小板聚集等综合疗法为主。本文为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对本院近年所收治的部分患者给予阿替普酶治疗, 现将具体研究情况及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3年5月~2014年4月所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共80例。经CT或MRI检查被确诊为急性脑梗死, 其中男41例, 女39例;年龄42~81岁, 平均年龄(63.2±8.1)岁。其中28例患者伴有高血压, 19例患者伴有糖尿病, 17例患者有既往心房纤颤史。依据就诊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 各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用自由基清除剂、血小板聚集抑制剂等常规综合疗法。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阿替普酶治疗, 将5 mg阿替普酶与10 ml生理盐水混合后静脉推注,再将45 mg阿替普酶与100 ml生理盐水混合进行静脉滴注,滴注时间控制在1 h左右。

1.3疗效评定标准[2]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价;治疗后患者为0级病残程度, NIHSS减少90%~100%者为治愈;治疗后患者为1~3级病残程度, NIHSS减少46%~89%者为显效;治疗后患者NIHSS减少18%~45%为有效;治疗后患者NIHSS减少<18%或有所增加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治愈22例,显效9例, 有效6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2.50%(37/40);参照组患者治愈10例, 显效8例, 有效11例, 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2.50%(29/40),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实验组患者中未出现严重的肝肾功能影响, 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均在人体耐受范围内, 有2例患者出现脑出血, 3例为牙龈出血, 2例皮下瘀斑, 共7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0%(7/40);参照组中未出现不良反应,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由缺血半暗带与缺血中心而组成, 脑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活化以及血栓形成对于急性脑梗死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3]。周围缺血半暗带的脑组织损伤具有可逆性, 对于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脑部长时间缺血会使血管源性脑水肿加剧, 致使血管瘀滞形成血栓, 进而形成疾病的恶性循环[4]。

早期溶栓是目前临床上较为有效的急性脑梗死治疗方法, 阿替普酶属于第二代溶栓药物, 其主要组成成分为糖蛋白[5]。在治疗过程中, 糖蛋白残基与纤维蛋白相结合, 将酶原转化为酶, 来促进血管的疏通作用。溶栓过程中阿替普酶是主要作用于血栓中的纤维蛋白, 达到溶栓的效果。此过程中纤维蛋白不会受到其他的不良影响, 而患者的神经功能也会得到明显改善。

在此次研究中,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高于参照组(P<0.05),但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均在患者的耐受范围内, 并未出现肝肾功能等不良影响, 说明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 对于急性梗死患者使用阿替普酶治疗, 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值得临床推广。

[1]吕宪民, 曹亦宾, 李欣, 等.阿替普酶溶栓后抗凝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8):834-836.

[2]周鹏.阿替普酶溶栓后抗凝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31):42-44.

[3]胡继川, 龚雪琴.阿替普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20例.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9):1932-1933.

[4]朱立勋, 耿瑞慧, 陆学胜, 等.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闭塞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的价值.武警医学, 2015(6): 555-557.

[5]王爱明, 王佼佼, 张凤佳, 等.急性脑梗死早期征象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效相关性分析.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 15(10):1054-105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3.119

2015-09-30]

110041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阿替普溶栓安全性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某既有隔震建筑检测与安全性鉴定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加强广播电视信息安全性的思考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近期及远期康复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