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心胸外科体外循环术后患者低钾血症的护理方法

2016-01-26 15:24孙桂英孙兆莲刘小谊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3期
关键词:补钾低钾血症血钾

孙桂英 孙兆莲 刘小谊

探究心胸外科体外循环术后患者低钾血症的护理方法

孙桂英 孙兆莲 刘小谊

目的探究心胸外科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出现低钾血症的护理方法。方法90例体外循环术后出现低钾血症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 两组患者的血清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两组患者的血钾均得到改善, 两组的改善情况相比,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钾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胸外科体外循环术后出现低钾血症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 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护理疗效。

低钾血症;体外循环;心胸外科;针对性护理

低钾血症是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胀、肌无力、反射迟钝甚至出现反射消失, 严重者可引起松弛性瘫痪等严重病情变化[1]。人体中, 正常的血钾浓度在 3.5~5.5 mmol/L, 低钾血症的诊断标准为血钾浓度<3.5 mmol/L, 且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低钾血症的临床症状[2]。当人体的血钾<2.5 mmol/L时, 患者的心肌兴奋性出现明显增高, 引起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 严重情况下可发展至心室颤动或心脏骤停等, 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3]。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本院心胸外科收治的45例体外循环术后出现低钾血症的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 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研究内容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本院心胸外科收治的90例体外循环术后出现低钾血症的患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5例。所有患者均确诊为低钾血症, 出现不同程度的乏力、四肢酸软、心悸等临床表现,经心电图检查显示U波出现、T 波低平、心律失常、心动过速等。对照组中, 男23例, 女22例;年龄18~80岁;血钾值1.9~3.3 mmol/L;低钾原因:27例为进食不足引起的钾摄入不足, 18例为应用大量利尿剂导致钾排出过多。观察组中,男22例, 女23例;年龄20~80岁;血钾值1.8~3.4 mmol/L;低钾原因:28例为进食不足引起的钾摄入不足, 17例为应用大量利尿剂导致钾排出过多。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护理、环境护理、药物护理、常规检查、观察病情等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 具体如下。

1.2.1病情观察 在对低钾血症患者实施静脉补钾的过程中, 尤其是重度缺钾患者, 补钾的速度较快、浓度较高, 因此, 要对患者实施持续心电监护, 观察患者的心律及心率的变化情况, 防止患者出现高血钾。补钾治疗期间, 定期复查患者的心电图, 观察组S-T段有无降低、Q-T间期是否延长及T波有无低平, 判断患者的补钾疗效。当患者的心电图显示U波变低、S-T段无压低或抬高, 则表示补钾的效果明显,患者的病情出现好转的趋势;如心电图结果显示T波高尖且基底窄, 则患者的血清钾浓度>6 mmol/L, 补钾过量, 此时立即停止补钾。患者补钾期间, 应该定期对患者进行动脉血气分析, 并告知医生其检验结果, 当患者的血钾<2.5 mmol/L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等症状, 并及时予以处理。监测患者动脉血气分析的结果,观察有无代谢性碱中毒等酸碱失衡症状, 及时予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酸碱平衡。患者补钾期间, 观察患者的尿量是否异常, 所有患者均留置导尿管, 记录每小时尿量及24 h出入量, 成人患者24 h的尿量≥700 ml或≥40 ml/h, 小儿患儿24 h的尿量为1~2 ml(kg·h)为安全范围。患者出现尿量过少时,应该及时检测心电图有无异常。

1.2.2补钾护理 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分析患者缺钾的程度, 采用适当的途径补钾。轻度低钾者可采用口服10%氯化钾进行补钾, 20 ml/d, 3~4次/d, 1 g/次。同时, 口服补钾法对胃肠道具有较大刺激, 因此, 在口服氯化钾期间, 指导患者多进食钾含量较高的食物。中度及重度低钾血症患者采用静脉注射补钾或在静脉补钾的同时给予口服补钾法。补钾过程中, 必须注意补钾的量、速度、浓度等。补钾量以患者的尿量及血钾浓度而定, 补钾速度通常为1 g/h,避免速度过快导致血钾浓度突然升高, 诱发心肌疾病。补钾的浓度以患者的缺钾浓度而定, 轻度患者每日的补钾溶液中钾浓度为0.3%~0.4%, 中度患者每日的补钾溶液中钾浓度为0.4%~0.6%, 重度患者每日的补钾浓度为0.6%~0.8%[4]。在对患者进行静脉补钾期间, 严密监测患者的输液血管部位有无红、肿、热、痛, 避免出现静脉炎。

1.2.3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进行科学合理、营养均衡的饮食, 为患者制定饮食计划, 告知患者多进食香蕉、西红柿、蘑菇、木耳、海带、紫菜等, 多进食桃子、桔子、橙汁、山楂、香焦等钾含量较高的食物。对于无法自行进食的患者, 采用肠外营养或肠内营养法补充患者所需的热量及营养物质。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钾值进行记录, 并对两组患者护理后血钾恢复正常的时间进行比较;判定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的缺钾症状得到完全改善, 临床症状完全改善, 无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有效:护理后, 患者的缺钾症状得到有效缓解,病情基本得到控制;无效:护理后, 患者的缺钾症状未得到有效改善, 出现严重并发症等。护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钾值的比较 护理前, 对照组患者的血钾值为1.9~3.3 mmol/L, 平均血钾(2.42±0.38)mmol/L, 观察组患者的血钾值为1.8~3.4 mmol/L, 平均血钾为(2.50± 0.42) mmol/L;护理后, 对照组的血钾值为2.4~3.8 mmol/L, 平均血钾(3.25±0.54)mmol/L, 观察组的血钾值为3.7~5.5 mmol/L, 平均血钾(4.57±0.29)mmol/L。护理前, 两组患者的血清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两组患者的血钾均得到改善,两组的改善情况相比,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后血钾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比较 对照组患者血钾浓度恢复正常的时间为6~10 d, 平均时间(8.45± 1.36)d;观察组患者血钾浓度恢复正常的时间为3~7 d, 平均时间(5.26±1.13)d, 观察组的血钾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比较 观察组中显效25例, 有效16例, 无效4例, 护理总有效率为91.1%(41/45);对照组中显效17例, 有效16例, 无效12例, 护理总有效率为73.3%(33/45),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低钾血症是心胸外科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引起该疾病的常见因素为钾摄入不足或排出过多, 碱性药物输入过多及代谢性碱中毒等也可引起[5]。及时处理低钾血症, 是降低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的重要干预措施。本次研究中, 对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 患者的血钾恢复情况及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 对心胸外科体外循环术后出现低钾血症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 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但是, 在补钾过程中, 应该注意严格掌握补钾的速度、补钾量及浓度。

[1]徐琰.保留灌肠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合并低钾血症方法10例护理体会.甘肃科技, 2013, 29(18):140-141.

[2]王然然, 甄桂新, 王艳丽.肿瘤化疗患者出现低钾血症的护理体会.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31):619-620.

[3]张晓毛, 黎春常, 蓝惠兰, 等.急诊科低钾血症患者焦虑情绪的护理干预效果.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24):4179-4180.

[4]夏建宏, 张安杰.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低钾血症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17):640-641.

[5]张小丹, 林建雄, 叶红坚, 等.CAPD患者出现低钾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现代临床护理, 2011, 10(10):21-2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3.182

2015-09-28]

264000 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心胸外科(孙桂英孙兆莲), 骨关节科(刘小谊)

刘小谊

猜你喜欢
补钾低钾血症血钾
强化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高钾血症患者血钾水平的影响
心力衰竭患者血钾水平与室性心律失常及住院死亡的关系
不同补钾方法对低钾血症家兔救治效果的观察
谨防血钾异常与猝死
补钾过多、过快,谨防高钾血症
血钾异常伤心脏
血钾不高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后低钾血症的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静脉补钾300例的合理性分析
为何会发生低血钾
9例原发性肾小管酸中毒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