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2016-01-26 15:24谷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3期
关键词:髋部压疮髋关节

谷薇

预防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谷薇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的护理方法, 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方法74例髋部骨折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各3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采用Matta评分法对患者的髋痛、行走及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比较。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0%, 研究组为10.8%,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atta评分为(14.1±3.9)分, 研究组为(16.2±3.7)分, 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可显著降低患者髋部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骨折部位愈合, 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髋部骨折;并发症;护理体会

近年来, 老年髋部骨折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老年人血气不足, 平衡协调能力差, 且多伴有其他系统疾病, 脏器功能低下, 手术耐受性较差, 若术后护理不当, 不仅延缓骨折愈合, 还易造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坠积性肺炎、下肢静脉血栓等形成, 因此护理工作十分繁重、复杂[1]。为尽可能减少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本院自2013年以来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 效果显著,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本院骨科进行髋部骨折手术的74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18例, 半髋关节置换术23例, 股骨近端髓内钉15例, 动力髋螺钉系统(DHS)内固定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各37例。对照组男18例, 女19例, 平均年龄(68.3±7.9)岁;研究组男20例, 女17例, 平均年龄(69.2±8.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行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泌尿系统感染 硬膜外麻醉时间过久会使膀胱过度膨胀, 出现充盈性失禁, 应及时处理, 避免骶部皮肤受尿液侵蚀而发生压疮。骨折后卧床, 易尿潴留, 增加泌尿感染的机会。应鼓励患者多饮水, 饮水1.5 L/d, 防止泌尿系统结石形成[2]。

1.2.2预防压疮 长期卧床, 身体骨突起处受压, 局部血循环障碍, 易形成压疮。待病情允许时, 应定期更换卧位, 翻身1次/2 h, 夜间时间适当延长。加强皮肤管理, 积极预防压疮的发生。对不能翻身的患者可采用环形棉垫将股突部位垫起, 以免长期受压, 影响皮肤血流。经常保持骨突起处的皮肤清洁和干燥, 可用50%酒精进行擦拭清洁。

1.2.3坠积性肺炎 因骨折卧床患者, 特别是老年、体弱和伴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应鼓励患者积极进行功能性训练,尽早下床活动。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运动, 帮助拍打胸部,利于咳痰, 有效咳嗽3次, 5~10下/次, 3~4次/d, 30 min/次,可预防长期卧床引起的坠积性肺炎。

1.2.4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长期时间制动, 静脉血回流缓慢, 加上创伤所致血液凝集状态, 易发生血栓形成。应加强活动锻炼, 以防其发生。术后利用弹性绷带对患肢进行包扎, 下肢保持外展中立位, 提升患肢高度, 以利于静脉回流, 预防下肢血栓的形成[3]。同时可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等药物进行积极预防。

1.2.5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直 髋部骨折后老年人惧怕疼痛,不愿意活动髋关节及膝关节, 久则容易发生肌肉萎缩、髋与膝关节僵硬。应即早防止发生, 主动协助老年人做下肢功能的反复锻炼, 教会患者静止进行股四头肌、小腿肌的静力性舒缩练习及踝关节伸屈运动, 改善血液循环, 促进静脉回流,防止肌肉萎缩, 恢复关节活动能力。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②采用Matta评分法对患者的髋痛、行走及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 每项6分, 满分18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发生压疮3例,坠积性肺炎1例, 下肢静脉血栓2例, 泌尿系统感染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7.0%;研究组发生压疮1例, 坠积性肺炎0例, 下肢静脉血栓1例, 泌尿系统感染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0.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两组患者Matta评分比较 对照组Matta评分为(14.1± 3.9)分, 研究组为(16.2±3.7)分, 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髋部骨折指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的骨折, 多发生于老年人, 且女性多于男性。其发病的基础是老年骨质疏松症。老年人髋部结构脆弱, 在平地滑倒, 创伤跌下或下肢轻微外旋扭转时即可发生骨折。加上部分患者在骨折前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及肺功能不全等疾病。术后又因长期卧床休息, 极易引发肺炎、压疮、泌尿系统感染及血栓性疾病[4]。

本研究通过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实行对并发症的护理干预, 有效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骨折部位愈合, 提升髋关节功能评分。

综上所述, 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减轻患者痛苦,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1]杨均芳.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2, 26(6):531-532.

[2]高珞珞.老年髋部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6(1):94-96.

[3]袁昌秀.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中国伤残医学, 2013, 21(8):333-334.

[4]张琤.循环护理模式在预防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0(16):66-6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3.184

2015-09-23]

114000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

猜你喜欢
髋部压疮髋关节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逍遥散加味降低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谵妄效果观察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