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综合评估模式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临床观察

2016-01-26 15:24牛爱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3期
关键词:冠心病评估评分

牛爱军

护理干预综合评估模式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临床观察

牛爱军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综合评估模式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临床效果。方法13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综合评估模式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CQQC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DS和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综合评估模式可显著提高生活质量, 减轻负面心理负担, 并有助于护理服务水平, 值得临床推广。

护理干预;综合评估模式;老年冠心病;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以本院近年来收治老年冠心病患者共130例作为研究对象, 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护理干预综合评估模式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CQQC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等, 探讨护理干预综合评估模式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老年冠心病患者130例, 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冠心病临床诊断标准[1], 且年龄>60岁, 同时排除合并严重精神系统疾病、脏器功能障碍及长期卧床者。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6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心内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综合评估模式,包括:①护理人员应当在患者入院后详细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明确护理干预重点, 制定心内科护理综合评估量表(包含日常生活运动能力、心理负担、认知能力及营养状态等);②由专人负责整理、印制并发放综合评估手册, 同时建立护理评估档案;③日常护理计划应参照综合评估结果, 针对患者不同热点实施个性化健康宣教和护理干预, 并在住院期间由护士长统一进行评估;④出院后应保证对患者每月进行电话随访至少1次, 且每6个月门诊复查, 随访总时间为12个月。

1.3观察指标 ①生活质量评价参照CQQC量表[2];②负面情绪评价参照SDS和SAS量表[2];③护理满意度评价依据本院护理部制定护理质量调查表进行, 采用选项法, 即由患者或家属自主选择满意和不满意中任一项。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CQQC评分比较 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CQQC评分分别为(24.22±3.65)、(28.10±4.02)分;观察组患者干预前后CQQC评分分别为(24.20±3.70)、(40.37±6.88)分;观察组患者干预后CQQC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DS和SAS评分比较 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SDS评分分别为(53.17±6.25)、(49.42±5.60)分, SAS评分分别为(52.93±5.85)、(42.10±3.72)分;观察组患者干预前后SDS评分分别为(53.23±6.17)、(46.82±5.36)分, SAS评分分别为(53.61±6.73)、(41.22±3.22)分。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DS和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1.54%(满意53例, 不满意12例)、98.46%(满意64例, 不满意1例);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与年龄增长、病情迁延及罹患其他慢性全身性疾病等密切相关[3];传统观点认为患者出现记忆力衰退、感官功能下降及便秘等症状属于自然衰老现象, 长期忽视进一步造成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及身体机能损伤。

护理综合评估模式是一种针对患者医疗、躯体及认知功能进行全方位评估的新型护理干预模式, 相较于传统护理干预模式, 其更符合生理-心理-社会新医疗模式要求[4]。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护理综合评估模式首先通过对老年患者身体机能和生活质量进行综合性评估, 积极了解患者对于护理干预具体需求, 提高主观能动性, 从而达到制定最佳个体护理干预方案的目的;而护理人员通过总结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教训, 分阶段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对于提高护理干预效果,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结果中,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CQQC评分、SDS及S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护理干预综合评估模式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在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抑郁焦虑情绪方面优势明显;而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则证实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护理干预综合评估模式干预后有助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建立和谐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 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综合评估模式可显著提高生活质量, 减轻负面心理负担, 并有助于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值得临床推广。

[1]杨璧卉, 王静.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调查及心理护理.吉林医学, 2011, 32(9):1836.

[2]Herlitz J, Brandrup WG, CaidahI K, et al.determinants for an impaired quality of life 10 years afte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Int J Cardiol, 2005, 98(3):447-452.

[3]刘江生, 马琛明, 涂良珍, 等.“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及其常模的测定.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2, 21(2): 105-112.

[4]屈海宏, 陈长香, 徐爱茹.根据老年综合评估的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4, 23(2):209-21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3.203

2015-09-29]

110044 辽宁省沈阳市胸科医院心血管内科

猜你喜欢
冠心病评估评分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我给爸爸评分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双信封制和综合评估制各有千秋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