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系分析

2016-01-26 16:39李广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1期
关键词:半胱氨酸血浆综合征

李广会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系分析

李广会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 49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49例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结果 观察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单支、双支、三支血管病变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现逐渐增长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具有较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临床应早诊断早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一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或受到侵袭后出现闭塞性血栓,进而导致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多种综合征[1]。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胸痛、胸闷以及心力衰竭,病情严重者会出现猝死现象。而有研究表明[2],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独立高危因素,并且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越高,血管病变的程度就越严重,反之则越轻,两者呈正相关关系。为进一步探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在本研究中对本院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检测对比。现结果示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49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49例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27例,女22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4.2±7.3)岁;观察组中男29例,女20例;年龄54~77岁,平均年龄(64.5±6.9)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9例;单支、双支、三支血管病变者分别为26、16、7例。排除标准:伴随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恶性肿瘤者;甲状腺功能亢进者;严重贫血者;伴随严重感染者。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空腹采血3ml,置EDTA抗凝剂于试管中,然后离心分离血浆,使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来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进行检测,并且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血糖和血脂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观察组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别为(19.84±3.82)μmol/L、(14.73±3.14)μmol/L,均高于对照组的(9.30±2.82)μ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病变血管支数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观察组患者单支、双支、三支血管病变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别为(15.89±4.24)、(16.23±5.11)、(16.67±5.03)μmol/L,呈现逐渐增长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作为含硫基的非必需氨基酸,正常机体无法合成产生,其主要需通过食物中摄入甲硫氨酸,并且经过肝脏、肌肉等进行去甲基化转变最终产生。有研究表明[3],机体产生动脉粥样硬化、血栓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具有紧密的相关性。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会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生,但其发病机制尚不能完全掌握,但主要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损伤内皮细胞相关。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引发氧化应激,进而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最终损伤机体血管内皮细胞。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还能够引发血管平滑肌细胞不断增殖,进而引发炎症,且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还能够产生凝血酶原作用,使得血小板粘连性显著上升,进而导致血栓的发生率明显提高[4]。除此之外,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还能够阻碍脂质代谢,导致细胞摄取并凝集LDL与胆固醇沉积于血管壁,最终引发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在其受损后会影响血管活性物质的分泌平衡,引发冠状动脉出现痉挛现象,造成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发生破裂,血小板不断聚集后产生血栓,进而形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相比于对照组显著上升,并且其水平越高,表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反之则越轻。在莫合塔伯尔・莫敏等[5]研究中与上述结论相类似。可见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冠脉病变程度呈现出正相关关系。本研究中还显示,观察组患者单支、双支、三支血管病变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现逐渐增长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原因可能为本研究中所选病例数较少,具体患者病变的血管数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还需要进行进一步探究。

综上所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具有较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临床应早诊断早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1]潘丽丽,王天.类风湿关节炎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脑钠肽水平及心功能特点分析.中国医药,2015,10(7):938-941.

[2]张秀洲,刘福艳,李静,等.血管内皮功能和同型半胱氨酸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病的相关性探讨.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12):1268-1270.

[3]韦艳红,刘艳,康晓新,等.血浆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中国综合临床,2015,31(8):704-707.

[4]田育佼.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7):140-141.

[5]莫合塔伯尔・莫敏,李建平,张岩,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心功能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5,23(5):246-25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1.023

2016-02-29]

463000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医院心内科

猜你喜欢
半胱氨酸血浆综合征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Chandler综合征1例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考前综合征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和控制
缺血性脑卒中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