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宁洱县草地资源保护及利用对策

2016-01-26 21:11董艳云南省宁洱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665199
中国畜禽种业 2016年11期
关键词:宁洱草食草畜

董艳 (云南省宁洱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665199)

浅析宁洱县草地资源保护及利用对策

董艳 (云南省宁洱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665199)

合理开发和利用草地,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实施“粮(草)变肉”工程,对于调整畜牧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但目前,宁洱县草地畜牧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全县草地畜牧业发展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加快全县草地畜牧业发展提出对策建议,旨在为宁洱县发展草地畜牧业提供决策参考。

草地;畜牧业;发展;对策

1 宁洱县自然概况

1.1 地理位置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以下简称宁洱县)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故乡,普洱茶的核心原产地和集散中心。位于云南省南部、 普洱市中部, 北纬 22°41′~23°36′和东经 100°43′~101°37′之间。县境多山,深切中山峡谷、中切中山河谷、中切中山丘陵盆地纵横交错,国土面积3669.77m2。

1.2 气候

气候属以南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为主,年平均降水量1444.3mm,基本全年无霜期。年平均气温18.6℃,全年平均日照时数1998h。全县最高海拔2851.1m,最低海拔551.7m。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的适宜牧草生长的气候条件。

1.3 水资源

全县拥有各种河流 (江)85条,蓄水工程95件,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3座,小 (二)型水库14座,小坝塘77个,总库容2598.65m3,可灌溉面积2573.3公顷。宁洱县水资源总量17.99亿m3,境内自产水量24.25亿m3,地下水资源量6.3亿m3。

1.4 土壤

宁洱县土壤类型主要有红壤土、砖红壤性红壤 (赤红壤)、石灰 (岩)土和水稻土。耕作土壤中,pH6.5以下的酸性和微酸性土壤面积占78.69%,pH6.6~7.5的中性土壤占21.31%,而且普遍缺乏有效磷和钾,速效养分含量低,偏黏性,有机质含量中等及其以下。综合考察有效养分含量高肥力占12.66%,中肥力占38.49%,低肥力占48.85%。

1.5 植被资源

宁洱县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植物资源250科856种,其中栽培作物68科197种,常见乔木50科199种,牧草类7科186种,各种药材261种。植被种类主要有阔叶林、针叶林、石灰石植被、灌木林、草地等5种。全县有林地面积29.51万公顷,其中森林面积27.0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0.4%。

2 宁洱县草地资源及草食畜牧业发展情况

宁洱县草地以天然草地为主,其草地面积16.412万公顷,其中:山地草丛地2.61万公顷,占15.93%;草丛草地0.17万公顷,占1.04%;疏林草地1.95万公顷,占11.89%;林间林下草地11万公顷,占67.04%;零星草地0.67公顷,占4.1%。另有人工草地0.256万公顷,其中多年生牧草693.3公顷,一年生1866.67公顷。草食畜禽以肉牛、黑山羊、马驴骡、鹅、兔等为主。2014年末,牛存栏49143头,出栏14386头;黑山羊存栏31241只,出栏15921只;鹅存栏13111只,鹅出栏22059只;马驴骡存栏551匹,出栏48匹;兔存栏3012只,出栏11349只。

3 草地存在的问题

3.1 草地退化严重,饲草供求矛盾突出

全县尽管拥有16.412万公顷天然草原,人工草地2560公顷,但80%以上的草地都出现不同程度退化,草地生产能力下降,亩产草量仅有250kg左右。这样,2.53公顷自然草地才能养一个黄牛单位,超载过牧,缺乏强有力的解决措施,草畜平衡发展相当艰难,制约了草食畜牧业的发展。

3.2 草地资源被占用,能利用的草地逐年减少

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茶叶、咖啡、橡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发展,加之退耕还林项目的实施,毁草开垦种植日愈突出。这样,由于人为的开垦、滥牧、超载等原因以及干早、虫害等客观原因造成草地大面积减少利用,牧草产量随之减少,制约了草地畜牧业的发展。

3.3 草地管理不规范,草地产权不清

在草地利用上一直是只放牧,不加强管理,草地家庭分散经营使得产权界定不科学,没有把草地具体分到户管理和使用,大家都是相互混牧,任牲畜随意践踏,使草地得不到休生养息。草地产权制度上的缺陷,导致草地生产效率不高,对畜牧业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

3.4 资金投入不足,草地畜牧业发展滞后

2011年来,国家对草地建设给予了一定的投入,即草畜平衡22.5元∕公顷,禁牧90元∕公顷,牧草良种补贴 (一年生150元∕公顷,多年生750元∕公顷),但以实际需求平均每公顷4800元差距甚远,草地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成为发展草食畜牧业的瓶颈。

4 对策与建议

4.1 高度重视,加强草地畜牧业发展的领导

县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县、乡镇、村成立草地建设领导小组和草地建设实施小组,制定相关的责、权、利机制,把建设目标纳入年度考核,实行量化考核,草地建设各项指标与政府奖励挂钩,充分调动广大领导干部的责任心和积极性,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抓出实效。对农牧民发展草地畜牧业上,在认真落实国家草原家庭承包及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同时,结合宁洱种草养畜实际情况,出台奖励政策,采取 “以奖代补”的办法,对连片种植多年生牧草6.67公顷以上的给予每公顷补助3000元,6.6公顷以下的每公顷补助1500元;种植一年生牧草0.667亩以上的每公顷补助750元。这样既能解决农牧民资金短缺问题,又能提高其积极性。

4.2 科学规划,遏制草地退化

按照管理区不同区域的草场退化程度和草原生态功能,科学合理规划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通过实行草地禁牧制度和严格执行草畜平衡制度,大幅度减轻草场压力,大大提高牧草的返青率、再生能力和产草量,促进生态的有效恢复。采取退耕还草、人工种草、围封禁牧、春季休牧等一系列保护建设措施,以恢复和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为宗旨,改善牧区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格局,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家庭牧场,发展绿色、特色、集约化的高效畜牧业。

4.2.1 禁牧措施

把人口密度大、草畜矛盾突出、草原退化现象严重,自然生态脆弱,涵养水源、水土保持等草原生态功能突出的草地划为禁牧区。实行禁牧的草地,达到零放牧,禁牧年限为5年,每年每公顷补助150元,草场以割草利用为主,并实行划区轮刈割草制度,每年的刈割面积不得超过禁牧草地总面积的50%,同一地块不得连续刈割2年。草食畜采取集中舍饲育肥,达到禁牧的效果。

4.2.2 草畜平衡措施

把草场质量较好、退化程度低,并通过落实草畜平衡制度和合理利用能恢复植被的草地划为草畜平衡区,每年每公顷补助75元。按照草地载畜量保持草畜动态平衡,草畜平衡区天然草地合理载畜量为0.667公顷/羊,并在冬、春草枯季节实行休牧制度,采取舍饲圈养为主,调整 “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大搞种草、秸秆青贮氨化料养牛、养羊过腹还田草食畜牧业,逐步扭转草原退化的局面。

4.3 规范管理,理清草地产权

严格执行 《草原法》等法律法规,出台当地草地管理制度和办法,对划定为禁牧区、草畜平衡区的草地实行承包经营,分户管理,明确产权,其产权到户到人,哪户管理哪户使用,一律不得在划定区域内开发种植经济作物或改变用途,实行封山禁牧,轮牧、休牧有机结合,加强草地管理,提高草地产草量和载畜能力,产草量由原来的每公顷3750kg提高到6000kg,公顷增产2250kg,提高60%,1个黄牛单位需草地1.6公顷,比原来的1个黄牛单位2.53公顷减少了0.93公顷。

4.4 增加投入,加快草地建设步伐

对草地建设在落实好 “以奖代补”政策的同时,把草地建设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投入,提高草地建设和管理的扶持标准,提高农牧民种草和改良草地的积极性,采取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控制草地退化,提高产草率,推进农田地种草,实施 “退耕还草、退耕还牧、种草养畜”工程,立草为业,以草定畜,以畜增收的草地畜牧业。

4.5 加强科技培训,努力提高从业者的生产水平

一是要对业务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草地管理培训,掌握草地改良、种草、饲草利用、草地监测等相关业务知识,为农牧民提供技术指导服务;二是加强农牧民草地建设的培训,具体培训舍饲圈养、轮牧休牧、牧草种植、草地改良、牲畜改良、疫病防治、标准化生产等实用技术,达到学了能用,用了出成效的效果。

猜你喜欢
宁洱草食草畜
强化人工草地建设 推动草畜产业化发展
优质草畜品种选育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对草畜平衡管理模式的思考
宁洱县10500人次皮肤病患者情况分析
粮改饲与草食畜牧业发展初探
普洱:春茶开采
辽宁绒山羊春季放牧植物中毒防治
宁洱县总工会: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草原生态补偿:草畜平衡奖励标准的差别化和依据
偏偏爱上草食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