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竞技能力特征的研究

2016-01-27 23:14高航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特征

高航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短道速滑运动员的竞技水平由其具备的竞技能力所决定,表现在体能、技术、战术、心理、训练负荷水平特征的短道速滑专项竞技过程之中。研究短道速滑运动员竞技能力特征,对指导该项目的备战、参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提升该项目的整体实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短道速滑运动员;竞技能力;特征

中图分类号:G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5)06-0037-04

短道速滑项目在1981年被引进入中国,2002年,在美国盐湖城举行的第19届冬奥会上,杨扬勇夺500m、1000m两块金牌,为中国实现了冬奥会上金牌“零”的突破;2006年第20届都灵冬奥会上,王濛得500m金牌;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王濛勇夺女子500m金牌,并打破lOmin前刚被打破的奥运会纪录。周洋在女子1500m的赛场上,再次夺得一枚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在该届冬奥会上,中国女子短道速滑3000m接力由王濛、周洋、张会、孙琳琳组成,力压韩国队,获得金牌。并且王濛还获得了女子1000m和500m的金牌,中国女队包揽了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的全部金牌,这是短道速滑史上唯一一个国家包揽了全部的奥运金牌。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中国短道速滑队在冬季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总排名上,先后有23位优秀运动员,20次打破世界纪录,获得103个世界冠军,在历届冬奥会上取得7金、10银、7铜的成绩,为中国的体育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短道速滑项目是我国冬奥会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项目,但是长期以来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特征的研究并不多,本文围绕我国参加冬奥会短道速滑比赛运动员运动竞技能力这一问题,深入研究短道速滑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特征,以此解决影响运动员竞技水平发挥的难题,为科学化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1 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专项体能特征

1.1 专项力量特征

短道速滑项目属于体能类周期性运动项目,是以“混氧代谢”的能量代谢方式为表现形式,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必须具备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耐力。专项力量训练能提高运动员在滑行过程中躯干保持稳定性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蹬冰过程中力量转化为速度的效率。力量训练的内容包括:等动训练、超等长训练、最大力量及核心力量训练等。

1.2 专项速度特征

短道速滑运动员的速度素质是指运动员快速滑跑的能力。短道速滑运动员速度素质的发展水平对于运动技术水平的高低具有重要影响,该运动项目的大多数动作都要求在快速运动中完成,良好的速度素质对运动员合理掌握运动技术,促使肌肉快速收缩产生更大的输出力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专项速度训练的重点是对信号的反应速度、途中的加速能力、保持最大速度的能力和突破速度障碍的能力。教练员团队可以通过科学、优化的训练手段来不断提高运动员的反应速度和最大限度保持速度的能力,实现突破速度障碍的目的。

1.3 专项耐力特征

短道速滑专项耐力是指运动员为取得专项成绩而最大限度地动员机体机能的能力。无氧耐力和混氧耐力是其显著特征。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力量好,爆发力强,在无氧耐力能力方面优势明显,而混氧能力则与国外运动员,尤其是韩国运动员存在较明显差距。因此,根据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的特点,采用大强度短间歇的训练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中国短道速滑运动员长距离项目比赛成绩的突破。

1.4 专项协调性特征

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协调性是指原动肌与对抗肌的良好协作关系。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专项协调能力表现为在滑行过程中对身体方向和动作节奏的控持,在不同时间采用适当的力量与速度,占据有利位置。专项协调性训练的核心是训练短道速滑运动员在自我意识控制下,着重强化其在神经系统中形成的预编程序,自动的、多块肌肉协调运动的记忆印迹,从而使运动员提高随意支配多块肌肉协调的、主动的运动形式的能力。短道速滑运动员原动肌收缩时,需要对抗肌的协调、放松的配合,而国外运动员、尤其是韩国运动员却有着较强的对抗肌放松能力。通过研究发现,韩国运动员肌肉收缩后能迅速放松,这种迅速放松,能够有效增大肌纤维在收缩前的长度,加大了肌张力,提高了收缩功率。而且,他们的协调支配能力很强,对改善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过程,减轻了大脑皮质的负担,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的转换速度,提高节奏和变换节奏非常有利。短道速滑运动员在快速滑行的状态下,对弯道平衡能力的要求非常高,要保持弯道良好的身体平衡,对运动员的专项协调性要求很高,因为它是保证完成超越技术的基础,运动员只有具备优良的专项协调能力,才能准确地完成双腿交替蹬冰的技术动作,使整体的肌肉用力形成有效的合力。

2 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专项技术特征

从滑跑的整体技术可分为起跑技术、直道滑行技术、弯道滑行技术、超越技术和冲刺撞线技术,以及团体的接力技术,其各个阶段的技术特征如下。

2.1 起跑技术特征

短道速滑起跑技术主要在短距离项目上采用,是指运动员听到发令信号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从静止到移动并获得较高速度的过程。常见的起跑技术有两种:一种是正面前脚点冰起跑法,另外一种是侧面起跑法。通过长时间的实践,正面前脚点冰起跑方法被世界上绝大多数优秀运动员采用。影响起跑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步幅和步频,步幅主要受运动员身高和髋关节柔韧性等因素影响,较大的步幅有利于运动员获得更大的向前加速。运动员在保持已有的步幅基础上,步频越快,速度就越快。从已获得的研究结果分析,起跑的前三步技术非常重要。起跑的第一步,步幅相对较小,这与运动员起跑时的身体姿势有关,保持相对低重心有利于向前加速启动。起跑的第二步与第三步步幅差异不明显,当运动员身体重心随着滑行蹬冰过程中逐渐上升后,步幅也随之逐渐加大,进入平稳加速阶段。运动员蹬冰角度和上体前倾角度与起跑第一步的速度相关程度较大,它是影响短道速滑起跑第一步速度的主要因素。

2.2 直道技术特征

短道速滑的直道滑跑技术,要求运动员在滑跑中,保持姿势平稳、身体呈流线型、使用腰力完成侧向推弹性质的蹬冰动作。下刀着冰动作以冰刀后部先着冰,并伴随有不同程度的开角,这对于身体重心移动后瞬间变刃进入单腿支撑蹬冰阶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运动员在上下肢配合上,要求摆臂动作与腿部动作形成明显交叉协调配合,而蹬冰动作从身体重心移向将要蹬冰的方向开始,就开始快速收回浮腿。支撑刀改变方向(向外转),可大大加速移动重心的速度。两臂的摆动动作有助于加快移重心的速度,因为两臂摆到前次蹬冰腿的一侧,便会把运动员的身体重心移到这一侧,优秀运动员浮腿的冰刀着冰是在另一腿前面一些,在身体重心下方,以刀跟或中部着冰,这可增加单支撑蹬冰阶段伸直膝关节所必需的时间。

2.3 弯道技术特征

短道速滑弯道技术十分重要,其特点是运动员身体倾斜非常大,要不时地需要用左手撑冰面维持身体平衡。运动员在弯道滑行时,左右脚要不停地快速轮流蹬冰,没有单脚滑行阶段,两脚蹬冰力量、时间、幅度要完全一致。

弯道滑行时,运动员为了防止白己被离心力甩向外侧,整个身体就要用力向内侧倾斜,倾斜的角度应该与弯道的弧度和运动员的滑行速度相协调,这样就可以产生由直线运动转入沿弯道弧线运动所必需的向心力,因为身体角度保持较大的倾斜,便于腿的各关节快速用力伸展,推动身体快速提前进入内弯道点。当运动员滑行由直道进入弯道时,人弯道点应稍远离标志线,适当加大弧度并在弯道顶弧处紧扣标志线,这种技术有利于提高人弯速度,便于出弯道时迅速甩离标志线进行加速。运动员采取加长弯道半径,加大转动惯性,减轻滑内弯道的难度和延长弯道滑跑段落技术的目的,就是要创造更大的甩离弯道的切向惯性速度。

2.4 冲刺技术特征

选择好冲刺路线、位置和加速时机是获得胜利的保障。短道速滑运动员在接近终点的最后出弯道处要努力取得领先位置,同时要根据对手的情况选择适宜路线,这样既有利于本人速度发挥,又能克制对手。此外,运动员还可以在规则许可范围内利用合理技术和手段控制对手,限制对手技术的发挥。

目前,在国际高水平的短道速滑比赛中,优秀运动员在滑行进入最后一个弯道前,普遍体现出强烈的提前冲刺意识,采取明显加大蹬滑的幅度和力量,尽力加大进入弯道时速度的冲刺技术,全力加快步频通过最后一个弯道,出弯道向终点滑去,通常以规范的“弹踢抢线”冲刺动作冲过终点线。

2.5 接力技术特征

短道速滑的接力,是指在高速滑行中运动员之间完成相互接力的技术,其技术难度大,接力时情况变化也大,呈现出瞬息万变,不可预知的特点。当接力完成后,前方运动员加速幅度较大,表明接力过程中受到后方运动员给予的额外动量。而后方运动员减速幅度较大是由于自身动量传递给前方运动员后,滑行速度受到阻力急剧下降形成的结果。

2.6 超越技术特征

超越技术分直道和弯道两种,运动员在出弯道区域实施超越是短道速滑弯道超越技术。运动员往往是在对手外侧实施超越,超越者的重心速度和滑行轨迹均大于被超越者,要想实现弯道超越对手,就必须加大滑行速度,这种超越形式也被称之为速度型超越。而国外运动员,尤其是韩国运动员在实施超越对手时,经常采用的是直道加速手段,也就是说,当由直道进入弯道时,运动员积极向前滑行,远离标准点提高人弯道的速度。出弯道时,利用速度由弯道外侧切向弯道内侧,在前面的运动员封圈不紧时,瞬间加速完成超越。

3 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专项战术特征

短道速滑战术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有目的的具体行为。超越与反超越的统一、配合行动与个人行动的统一、技术与战术的统一、简单战术与复杂战术的统一等是其主要特征灵活、多变是短道速滑战术在实施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运动员在参加每一轮次的比赛时所采取不同的战术,都是根据对手的情况,结合本人实际,为达到比赛目的、实现比赛任务而实施的。合理有效地运用战术,不但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体能优势和战术运用,而且还可以充分抑制对手的技战术发挥。在战术运用和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影响比赛的各种因素,其中包括对手的因素、自身的因素和同伴的因素。以上因素中又包含着运动员的机能能力、素质与技术水平和心理状态等基础状况,环境的因素包括比赛的项目所处的轮次、比赛时间、观众、场地甚至是器材等方面的因素。另外,短道速滑比赛的项目和比赛轮次较多,运动员从预赛比到决赛的过程中,都要碰到多名、不同类型的竞争对手,在实施战术上,由于涉及各方面的因素较多,而且这些因素相互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联系或相互作用的关系,因此,表现为在实施战术上呈现出复杂的特点。教练团队、教练员、运动员要根据这些特点,在实施战术的准备阶段和具体制定战术计划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以上因素。

4 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专项心理特征

短道速滑运动员专项心理特征是指完成短道速滑训练和比赛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短道速滑项目特点是水平高,对手多,比赛紧张激烈,取胜者往往是以微弱的优势力克群雄,因此,心理素质及其能力对胜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另外,短道速滑项目直道较短、弯道较多并且弧度较小,长距离比赛时间较长、对运动员的体能消耗较大,这些特点决定了运动员要在高速滑跑和对抗中完成所掌握的技战术。短道速滑运动员要想在比赛中创造最佳成绩,不但要具备超强的技战术能力,而且还要具备在高速滑跑中能够始终保持技术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果断超越时机的判断能力,以及对抗干扰、掌握节奏感、速度感等心理调控能力。

专项心理调控是指在专项体能、技术和战术的训练中,有意识地对运动员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使短道速滑运动员学会掌握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专项心理调控可分为一般心理调控和赛前心理调控,一般心理调控是指通过训练,改善运动员的心理品质和提高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赛前心理调控,是指在一般心理心理调控的基础上,通过专门性的训练,激发运动员比赛动机,增强比赛欲望,按照比赛计划进行的专项心理调控。影响短道速滑项目专项心理特征指标,分别为认知类:注意、感知觉;情意类:情绪(焦虑、应激)、意志品质;个性类:动机、自信心;心理疲劳。

5 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专项训练负荷水平特征

短道速滑运动员承受专项训练负荷水平特征,是指运动员在接受专项训练负荷刺激后,其身体内部负荷发生反映和适应的能力,其具体表现在机体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上。包括:磷酸原供能能力训练(无氧低乳酸训练);乳酸耐受能力训练;最大乳酸能训练;最大稳态乳酸训练;乳酸阈训练;强化有氧代谢能力训练(大强度间歇耐力训练)。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指标特征参考采用:体重、体脂、血乳酸、血氨、血尿素、尿蛋白、无氧功、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心血管系统指标特征参考采用:心率、血压;免疫系统指标特征参考采用:免疫球蛋白、白细胞数目;氧运输系统指标特征参考采用:血红蛋白;神经系统指标特征:通常采用皮肤空间阈和闪光融合频率来诊断运动员神经系统对训练负荷的承受能力;骨骼肌系统与组织损伤指标特征:人体肌肉活检资料证明,反复运动能引起肌肉运动性损伤,表现为肌肉疼痛、肌肉酶(尤其是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活性增强、肌红蛋白浓度升高和肌肉蛋白转接增加,尿3-甲基组氨酸排泄增多;内分泌指标特征参考采用:睾酮、皮质醇、睾酮/皮质醇。

6 结语

竞技能力就是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项目竞技的过程之中。任何项目对竞技能力结构中的体能、技能、心理等因素的需求都是不同的,短道速滑项目在训练环境、训练理念及训练手段上都有别于其他陆上项目。由于该项运动是以体能、技术水平、心理和承受训练负荷能力等条件为基础,以战术运用为灵魂的体能类竞速性的冰上运动项目,因此短道速滑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直接影响其竞技水平的高低。随着短道速滑项目的不断发展,做为我国优势竞技体育项目,必须提高运动员的科学训练水平,通过专项竞技结构的改变、巩固和提高,使运动员的专项水平和竞技能力得到提高,并在比赛中灵活运用,创造优异成绩。

猜你喜欢
特征
抓特征解方程组
白马是不是马
图表
识别模型特征顺利解三角形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
不存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