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美国训犬专家来华讲学综述

2016-01-28 08:34隋国旗付奕铭
中国工作犬业 2016年9期
关键词:协同作战训导警犬

隋国旗 方 博 付奕铭

日本、美国训犬专家来华讲学综述

隋国旗 方 博 付奕铭

2016年8月18~19日,中国工作犬管理协会邀请了日本训犬专家泽田和裕和永野里菜、美国训犬师吉拉德先生和警犬训练专家厄内斯特先生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讲学,国内各省(区、市)的从事警犬技术工作的专家和带犬民警及民间训犬爱好者共150余人参加了此次交流学习。

日本训犬专家泽田和裕先生主要介绍了灾害搜救犬的训练和应用情况,美国训犬师吉拉德先生和警犬训练专家厄内斯特先生分别介绍了警犬战术服从能力训练和警犬在巡查、抓捕、反恐等实战应用的相关情况。现就上述3位专家讲学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仅供广大同行参考借鉴。

一、日本训犬专家泽田和裕先生讲学主要内容

(一)灾害搜救犬简介

灾害搜救犬是指经过训练能够在灾害现场(或山区、原野)发现幸存者(或发现失踪者)并确定其位置以助于救援的犬。灾害搜救犬的任务:一是从因地震、飓风和大雨等自然灾害或爆炸等人为灾害造成的倒塌建筑物、山崩和泥石流等灾害现场发现幸存者,并指示其位置,以助于救援;二是在山区、原野等广域空间搜索发现失踪者或遇难者,并进行示警告知,但不负责施救,包括广域搜索、雪崩搜索和足迹追踪等。关于灾害搜救犬的能力。泽田和裕先生认为搜救犬的嗅觉是人类嗅觉的1亿倍,搜救犬是通过感知人的汗液、呼吸和皮肤等气味寻找和发现遇难者和失踪者。并且认为搜救犬一次连续专注使用嗅觉的时间是15~30分钟,而不是在整个搜索过程中一直保持高度集中的使用嗅觉。故搜救犬一次搜索作业时间不应超过30分钟,而训导员应适当调整搜救犬的注意力和兴奋性,珍惜和节约使用搜救犬30分钟的黄金作业时间,并把它用到最需要的时候和最需要的地方。

泽田和裕先生认为搜救犬和警犬、保安犬是有区别的。主要有搜索依据的嗅源不同、搜索区域不同和搜索对象不同的区别。警犬、保安犬搜索依据的是某个人的特定气味。搜索的范围不确定,但必须有起点。搜索的对象是明确的,即罪犯、入侵者,或犯罪嫌疑人。搜救犬搜索的是未知的、不特定的生存者。搜索的范围区域是确定的,即灾害现场。搜索的对象是不特定的,即普通市民。

搜救种类按搜索现场不同可以分为五类,包括瓦砾搜索、广域搜索、足迹追踪、雪崩搜索和水难搜索。搜索犬的寻获反应,即搜索犬发现遇难者或失踪者的示警方式有吠叫、衔寻获棒和寻获召唤三种,也有犬用爪子抓挠形式做出反应。

(二)灾害搜救犬的运用

灾害搜救犬在实际运用中以搜救犬小组的形式与救援队一起开展救援活动。作为国际搜救犬联盟专业审查员的泽田和裕先生介绍了国际救援队的评级制度。国际救援队分为两级,分别为中级和重级,其中重级是指能够在两场灾害现场同时开展救援,并能够24小时连续执行任务,而且能够持续10天,重级国际救援队中必须有搜救犬小组。

现在全世界范围内,经IN SARAG-IEC组织认定的国际救援队共有来自全球33个国家的42支专业队伍,其中重级31支,中级11支。在亚洲范围内,目前只有新加坡、日本、韩国和中国才有,这些队伍都是灾后进行搜救人员的主力军。

(三)灾害搜救犬的认证测验

灾害搜救犬的认证测验的国际认定机构主要是世界犬业联盟 (FCI)和国际搜救犬联盟(IRO)。认定的等级分为三级,即E(资质测验/初级)、A(中级)、B(上级)。服从及测验分类包括:国内测验、国际测验、国际公认测验和世界杯。

国内测验有国内审查员评定,国际测验有主办单位任意聘请的国际审查员评定。国际公认测验由会员国一年举办一次,由IRO派遣国际审查员评定,世界杯比赛测验由国内或国际公认测验得分270分(满分300分)以上的选手参加。2016年搜救犬世界杯在意大利杜林举行。通过M RT(M ission Readiness Test)测验者,可接受联合国征召支援救灾,并享有其后勤支援。

测验项目包括:搜索测验和服从测验。搜索测验包括:瓦砾、广域、足迹追踪、雪崩和水难救助。服从测验包括:脚侧伴行、远距离控制、抛物拾回、滑动平台、水平梯、隧道、方向控制、犬只搬运和长时间卧等。

近年来,在对搜救犬测验的同时,还增加了对带犬人员的测验内容,如在瓦砾搜索测验中,要求带犬人员在给出的条件下进行现场状况分析和搜索策略制定。同时要求带犬人员收集与灾害搜救有关的信息和资讯,包括有无其他救援队待命、搜索范围、有无已进行初步或其他搜索、建筑的构造和材质、倒塌风险、水电瓦斯、紧急撤退信号和安全区域等。在搜索开始前制定搜索策略,包括确定优先搜索区域、其次搜索区域、快速搜索区域和重点搜索区域等。

(四)灾害搜救犬的训练

泽田和裕先生认为适合做搜救犬训练的犬种主要有德国牧羊犬、比利时牧羊犬、拉布拉多犬、金毛猎犬、边境牧羊犬等犬种。这些犬在品性方面有很好的积极性和体力,即在神经类型上属于兴奋型和活泼型,在体能上具有灵活敏捷、耐力持久的特点。

灾害搜救犬的训练原理。泽田和裕先生认为搜救犬之所以能搜救人,并不是因为犬有救助人命的使命感,而是犬对食物、玩具和游戏的欲望使然。即我们人类通过犬对食物、玩具等的欲望,引导并教会犬明白,只要能够找到待救者就有食物或玩具,进而使犬形成搜索救援的能力。

在训练初期,待救扮演者在隐藏处给犬食物或玩具,反复进行多次。之后让犬吠叫,犬吠叫一次,待救扮演者给犬一点食物或玩具,反复进行多次。这样训练让犬愿意找待救者,进而形成行为习惯。如何训练搜救犬发现待救者后不回主人身边,并一直在待救者身边吠叫?泽田和裕先生认为,在训练时主人和待救扮演者要交替与犬玩耍和游戏,待救扮演者也不能固定一个人,当犬发现主人或待救扮演者时便与之玩耍或给食物,让犬明白在发现待救扮演者后可以与之游戏,不必要马上回到主人身边,待救扮演者在犬心里是有好玩和好吃的对象,而愿意去找待救扮演者。在训练过程中逐渐使犬将搜索目标由敌对变为友善、由特定变为不特定,进而最终形成搜索救援的能力。在考核时,要求搜救犬在发现待救者时一直吠叫报警,并且搜救犬始终必能离开,若离开发现待救者的位置超过2米,则该项测验不得分。

此外,泽田和裕先生还介绍了搜救犬的幼犬训练和基本训练。他认为幼犬训练主要培养犬具有以下习惯和素质:即大胆,无畏,爱玩,环境适应力,社会性,食欲,占有欲,好奇心,噪音适应力和习惯牵引,兴奋与镇静转化,夸、骂、下令、开放和喜悦的不同,不让独自玩玩具和食物多元化等。在此基础上,他认为应开展以下内容的基本训练:侧脚伴行,远距离控制,抛物拾回,滑动平台,水平梯,隧道,方向控制,犬只搬运,长时间卧等。

二、美国训犬师吉拉德先生讲学主要内容

吉拉德先生认为传统的服从训练,通常都是在开阔的场地进行的,训练期间不受任何干扰或受到极少的干扰,训导员的动作往往做作而夸张,这种服从训练的现实价值仅适用于表演。而在实战中这种服从训练并不能有效的转化成警方所需要的服从能力。

战术服从训练要求在训练的过程中,警犬训导员的姿势和动作尽量接近实战。训导员要不停移动,不断寻找掩体,并做出各种隐蔽和掩护的动作。同时做出双手持武器置于身体前方的姿势,并不断的变换动作,做出屈膝、跪地、等动作,保持快速移动。而犬则必须能够适应训导员的这一系列的动作,并在训导员做出这一系列动作的同时依然能紧紧贴住训导员身体,稳稳地跟在训导员身边一起移动。大多数犬由于缺乏类似的训练,所以当训导员一旦做出类似的连贯动作时,一旦与原先的服从训练的情况发生变化,犬会变得不适应,不明白它该做什么,无法保持它应在的位置。战术服从训练的意义在于训练中培养出的能力,在实战中可以有效的转化为警方所需要的服从能力,有助于提高警方的行动效率和参与行动人员的人身安全。警犬战术服从训练的过程及内容如下:

(一)食物诱导开始的服从训练

在刚开始训练的阶段,训导员通过食物诱导来教会犬保持注意力,并逐渐学会根据训导员的口令做某些动作。当犬能够根据训导员的要求在保持注意力的情况下做出这些动作后,训导员逐渐换成使用玩具来训练,让训练的意义更明确。随着训练次数越来越多,犬越来越熟练,食物诱导就渐渐被玩具取代了。但是训练开始时,犬由于没接受过类似训练,什么都不会。所以刚开始训练阶段犬完全没有固定的动作和姿势,也可能会一直四处乱跑、乱跳。在这种情况下,训导员要理解犬的训练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一定要给自己制定一个系统的训练计划并坚持执行下去,有耐心的培养犬一点点学会一个个动作并逐渐熟练。

(二)带有“标记”的服从训练

带有标记的训练,是指训导员在犬学会并做对某一个动作的那一瞬间立刻给予声音上的强化。在美国,有些训导员把这个声音叫做m arker,也就是“标记”的意思,实际上是一种“声音标记”。当然,这个声音既可以是十分简单的一个“滴答”的按响片的声音,也可以是训导员高兴时发出的带有感情色彩的“好”、“真棒”之类的声音。但是只有标记,也就是只靠发出声音来奖励是不够的,训导员还需要在给予声音强化的同时给予食物及玩具奖励。这些手段在训练早期,也就是在犬刚刚对某些动作建立起联系的阶段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保持专注随行的服从训练

注意力保持高度专注的随行训练是战术服从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此阶段训练中,需要培养犬在随行中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目的是为了提高犬抗干扰的能力。毕竟训导员不希望他的犬总是被其他人或物吸引走注意力,从而影响他对犬的控制。

在犬随行注意力能够保持高度集中的前提下,训导员开始有计划的逐渐加入抗干扰训练的内容,比如:让犬练习随行时逐渐适应场地里出现的助训员。刚开始阶段,训导员可以带犬一边随行一边绕着静止不动的物体或助训员移动,并随时观察犬是否受到物体或训导员的干扰。当然,此训练的目的不是为了真的想让新鲜事物把犬的注意力吸引走,恰恰是当犬注意力分散时及时加以纠正,最后达到强化随行间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目的。训练中的关键是利用犬始终想获得玩具的占有欲来牢牢吸引和保持住犬随行过程中的注意力,然后走向场地里静止的物体。一开始,只是围绕静止的物体练习随行,慢慢的可以把干扰物换成是助训员,然后训导员尝试着一边带犬随行一边接近助训员并逐渐绕着助训员随行。随着训练的深入,助训员也要由早期的静止不动逐渐变为动起来以提高对犬的干扰,而且助训员的人数也要不断增加,助训员的动作及声音的幅度也要逐渐加大。对于注意力难以集中的犬,吉拉德先生还特意介绍了使用电刺激脖圈和随行棍来帮助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加入战术动作的服从训练

当犬在随行练习时的注意力能够达到专注的前提下,训导员可以把随行与一系列动作联系到一起训练,比如:变换步伐、跪地、卧倒等动作,只要使犬能够适应并紧紧贴紧训导员身体即可,训导员跪地及卧倒时无需使用口令。此训练的目的是使犬能适应训导员一系列连贯的动作,不至于因为犬慌乱导致乱动从而妨碍了训导员的行动。此期间,也要让犬一边随行一边适应训导员拿在手中的武器,也使犬在随行中逐渐对训导员一边不停移动一边手持武器射击的动作适应。这样,训导员无论是走动、跑动或者是射击,都可以很流畅的做出动作,不至于被犬拖累。当然如果需要,训练以上动作时也可以叉着腿,让犬适应在两腿间随行。

(五)找准随行位置的服从训练

该项训练的目的是使犬可以由远距离外的任何位置立刻找到训导员,并根据主人指示的身体某部位紧紧贴住训导员后,保持同步移动。吉拉德先生在自己训练这个内容的时候,使用的是一个磁力玩具。这种磁力玩具有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可以隐藏在衣服里边,一部分暴露于衣服外边,靠磁力粘在一起,因此在训练中可以把它拆开,并按训导员意愿贴在身体衣服外部的任何位置用来训练,使犬从训导员身上各个位置都可以获得强化。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当犬被从远处唤来后,可以根据训导员所指示的身体任意部位,立刻紧贴训导员所指示的该部位,并一直保持高度注意力在该部位,牢牢贴紧训导员身体一同完成一系列的战术性动作。

(六)远距离指挥下的服从训练

战术服从训练要求训导员及犬必须具备此项能力。犬无论在任何距离、任何位置、处于跑、跳、搜索或静止等状态,根据训导员的指令,必须立刻完成“卧下”或“前来”。这项能力在室外场地和建筑物内的搜索和战术查缉的过程中很重要,尤其是在为警方出警提供安全区域、以及需要掩护的建筑物内搜索和战术查缉的过程中十分重要。

吉拉德先生强调,以上所有训练在最后阶段必须要放到实战的环境下去练习才会有意义。要使犬能在各种不同室内外环境下,具备不受干扰,正常发挥作用的能力。因此也要在光线很暗或者黑天的环境下练习。使犬对训导员小声给出的口令、悄悄做出的手势也能迅速做出反应。同时也要在不牢固的平面上、梯子上、杂乱的地方练习。有机会的话训导员也要带着犬混在队伍里一起练习,在使犬适应各警种警员的同时,也使犬适应各种枪支、盾牌等器械以及使用时的动作及声音。吉拉德先生最后强调,战术服从训练中培养出的能力在实战中有效的转化成警方所需要的服从能力,有助于提高警方的行动效率和保护参与行动人员的人身安全。

三、警犬训练专家厄内斯特先生讲学主要内容

厄内斯特警长在讲学中主要通过现场讲解实战录像的方式,为大家讲授警犬训导员与特警部队协同作战的内容。

(一)警犬用于协同作战的目的及意义

厄内斯特指出,警犬在与特警协同作战的过程中是用来搜索并定位嫌疑人的工具,在特定的情况下也可作为武器使用。在与持武器的嫌疑人对峙的过程中,警犬可以为全体作战队员在时间和距离上争取到安全条件。一头训练有素的警犬,可以降低队员受伤的可能性,有效的确保全体作战队员的人身安全。

(二)协同作战中的信息沟通与交流

厄内斯特认为,在协同作战中,训导员能否在第一时间将警犬搜集到的可靠情报传递给其他作战队员是至关重要的。包括事先拟定作战计划在内,贯穿整个作战过程中,参与作战的全体队员间都应该不停的相互交换信息和情报。即使是平时的日常训练,也应该对此展开专门的针对性训练。协同作战中警犬训导员的职责就是充分施展犬的能力,并在犬作业的过程中始终仔细观察犬,不错过犬做出的任何一个细微的示警动作。一旦犬有示警动作,即使这个示警动作小得不易观察,训导员也不能错过,并对此要有一个准确的判断,之后第一时间把发现危险的信息传递给全体作战队员,队长会根据警犬训导员提供的信息现场制定出作战计划。

(三)协同作战中警犬应具备的能力

首先,警犬应具备适应各种室内外环境的能力,即使在黑暗封闭的狭小区域也能独立工作。其次,不受现场各种化学气味、枪声、闪光弹及手雷声音的干扰。同时,也要认清自己人,不受参与协同作战的全体队员的动作、声音的干扰。再次,警犬必须具备依靠视觉、声音、气味等线索为依据搜索嫌疑人的能力。第四,专家特别指出,犬必须具备可靠的实战服从能力。即使完全脱离训导员视野,犬也要具备能独立作业的能力,同时还能根据训导员的指示,第一时间完成远距离改变方向作业或被唤回。警犬在作战中一旦遭遇不抵抗、静止不动的嫌疑人时,也应该能果断的第一时间对目标发起攻击,即使完全看不见训导员的情况下,依然有信心猛烈的向目标发起进攻。

(四)协同作战中警犬的控制与部署

警犬训导员在作战中的职责就是在其他队员的火力掩护下,占据有利位置,充分施展警犬的侦查能力,并根据警犬的示警动作等收集情报,第一时间传递给所在小队。一旦警犬示警或确定无威胁时,必须迅速将警犬唤回身边,并牢牢的用牵引带控制,以防在遭遇突然情况时,警犬会成为全队的拖累。切忌一定不要让警犬以坐姿或卧姿留在原地。当警犬确定第一个房间安全后,训导员应立刻唤回警犬,并牢牢控制住,之后全队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训导员再放警犬重新进行第二次搜索。如不需要训导员放警犬进行第二次安全检查,训导员应在队友的火力掩护下立刻撤到队伍后部,其他队员立刻占据这个房间,除训导员和两名负责掩护训导员的队员外,其他全体队员人力彻底搜索一次。

(五)协同作战中训导员的位置

协同作战中,警犬训导员在持武器的队友掩护下,应占据较靠前的位置。在这个位置,警犬训导员在放警犬侦查之前能充分的了解所要面对的场地,这有助于训导员充分得施展犬的侦查能力,也有利于训导员能在侦查的过程中能较完整、无遗漏地观察自己的警犬,不会受到任何干扰。过于靠前的位置会使训导员脱离团队、远离队友的掩护。过于靠后的位置既不利于训导员在放警犬侦查前观测场地,也会让警犬在执行侦查任务时脱离训导员视线范围,使训导员无法有效的观察警犬。此外,只要警犬在训导员身边,或警犬回到训导员身边,训导员必须牢牢使用牵引带控制住警犬,以防万一。

厄内斯特警官对实战录像的讲解,使在场的学员们明白了参与协同作战的警犬到底应具备哪些能力,以及警犬在协同作战中到底该如何使用。

公安部沈阳警犬基地,110034)

(摄影:颜勤)

(编辑:李力)

猜你喜欢
协同作战训导警犬
警犬是怎样“炼”成的
穿越火线之协同作战(下)
穿越火线之协同作战(上)
黑子,对不起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警犬戈尔吉
警犬守护春运路 每天工作12小时
警犬集体过生日
基于原子行为、通信和协商的计算机生成兵力协同作战研究
警犬钢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