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开引流术与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的效果对比分析

2016-01-28 15:10潘春来袁和学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1期
关键词:肛瘘肛周引流术

潘春来 袁和学

切开引流术与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的效果对比分析

潘春来 袁和学

目的探讨切开引流术与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的效果。方法65例肛周脓肿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切开引流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切开挂线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对照性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5.45±3.82)min、创面愈合时间为(26.41±1.01)d、住院时间为(25.28±1.03)d;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1.89±3.65)min、创面愈合时间为(18.11±0.53)d、住院时间为(14.56±1.91)d。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完全失禁患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肛瘘、脓肿复发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的效果优于切开引流术,值得临床推广。

切开引流术;切开挂线术;肛周脓肿

肛周脓肿是肛肠科临床常见疾病,源于肛管、直肠周围组织内或间隙发生急性脓性感染进而引发脓肿,临床表现为肛门疼痛、红肿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目前关于其发病机制尚无明确定论,研究表明与医源性因素、营养不良、感染性因素存在明显相关性[1]。作者主要探讨切开引流术与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的效果,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的65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肛周脓肿患者,均符合肛周脓肿的诊断标准,排除神经系统障碍、严重肝肾疾病、严重心脑血管障碍、全身免疫系统疾病等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已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患者男20例,女12例,年龄20~51岁,平均年龄(39.2±6.5)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14 d,平均(7.3±2.4)d;疾病类型:皮下脓肿10例,直肠后间隙脓肿8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7例,直肠黏膜下脓肿7例。观察组患者男21例,女12例,年龄20~52岁,平均年龄(39.6±5.5)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14 d,平均(7.8±2.1)d;疾病类型:皮下脓肿11例,直肠后间隙脓肿9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7例,直肠黏膜下脓肿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患者予以切开挂线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予以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常规铺设消毒方巾。首先对患者会阴部进行消毒,行肛门内镜检查确定患者肛门脓肿的位置以及范围大小,选择脓肿波动明显之处依次逐层切开皮肤、皮肤组织,采用钳夹行钝性分离扩大切口,排干净患处内部脓液,用手对脓肿走形进行探查,清理脓腔内腐烂组织,采用双氧水等溶液对脓腔进行冲洗。对于探针下内口不明显患者,可用手指引导于患者患处底部最薄处穿探针、挂橡皮筋等,切开括约肌下缘、皮肤全层等组织保证切口内松紧适宜,一切处理妥当修正切口包扎。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换药2次/d,可适当辅助中药坐浴熏洗治疗。

1.2.2 对照组患者实施切开引流术治疗,具体方法: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前准备工作同观察组。在肛门内镜协助下确定肛门脓肿的位置以及范围大小,切口位置同观察组,采用止血钳将切口周围组织分离促使脓液排出,分离脓腔间隔行脓腔内腐烂组织清理、冲洗。针对探针下内口不明显患者,在手指引导下沿探针切开内口、脓腔间组织作梭形切口,保证引流正常实施,一切无异常止血包扎。术后常规予以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换药2次/d,可适当辅助中药坐浴熏洗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主要包括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②采用Hiltunen标准评价两组患者的肛门功能,判定标准:正常:患者可正常控制大便、气体、肠气;不完全失禁:肛门不能实现对肠液、大便的正常控制造成内裤污染;完全失禁:肛门对成形大便无法控制。③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指标包括疼痛、肛瘘、脓肿复发。④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采用3F-36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价,主要指标包括生理功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职能、心理健康。每项指标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5.45±3.82)min、创面愈合时间为(26.41±1.01)d、住院时间为(25.28±1.03)d;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1.89±3.65)min、创面愈合时间为(18.11±0.53)d、住院时间为(14.56±1.91)d。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42、41.667、28.037,P<0.05)。

2.2 两组患者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者32例,肛门功能正常15例(46.9%),不完全失禁8例(25.0%),完全失禁9例(28.1%);观察组患者33例,肛门功能正常19例(57.6%),不完全失禁13例(39.4%),完全失禁1例(3.0%)。观察组完全失禁患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859,P<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者32例,疼痛21例(65.6%)、肛瘘12例(37.5%)、脓肿复发10例(31.3%);观察组患者33例,疼痛11例(33.3%)、肛瘘2例(6.1%)、脓肿复发1例(3.0%)。观察组患者疼痛、肛瘘、脓肿复发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78、9.502、9.202,P<0.05)。

2.4 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生理功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职能、心理健康评分分别为(76.5±10.3)、(73.2±7.9)、(66.4±10.7)、(67.6±8.9)、(78.7±9.4)、(76.4±8.9)分;观察组治疗后生理功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职能、心理健康评分分别为(88.6±10.5)、(92.4±7.3)、(83.2±10.6)、(82.7±9.4)、 (95.4±4.5)、(89.1±12.6)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4.689、10.181、6.635、6.646、9.180、4.680,P<0.05)。

3 讨论

肛周脓肿又被称之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源于致病菌入侵引发急性化脓感染,其中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常见致病菌。患者早期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耽误最佳治疗时机,随着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如不采取积极有效的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则容易形成肛瘘[2]。在肛周脓肿治疗中,常规方法需采用两次手术,首先进行切开引流术排除脓液,待患者脓腔缩小后行二次手术达到治愈目的,但是操作过于繁琐,对患者身体损伤大。

近年来切开挂线术在肛周脓肿治疗中得到应用,通过引流脓液可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另外通过挂线慢性切开和引流可有效避免炎症扩散。该方法属于一次切开内口法,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可有效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此外术后患者疼痛程度较低,发生肛瘘、肛门失禁的几率小,手术治疗优势明显[3]。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治疗后完全失禁患者例数明显较少;且疼痛、肛瘘、脓肿复发发生率较低,生理功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职能、心理健康评分明显提高,说明该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此外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切开挂线术治疗临床优势明显,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患者恢复速度。

综上所述,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的效果优于切开引流术,值得临床推广。

[1]王湘涛.切开引流术与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观察.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6):1383-1384.

[2]王军.切开引流挂线术与单纯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研究.中国卫生产业,2013(22):3-4.

[3]孙旭,郭旭,王建峰,等.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疗效观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3):66-6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1.040

2016-09-14]

110002 沈阳市肛肠医院

猜你喜欢
肛瘘肛周引流术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一步法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治疗高龄胆道梗阻的探讨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软通道引流术疗效观察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直肠腔内超声和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