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市蒜茬(套)玉米栽培问题与对策

2016-01-28 02:15夏卫国汤晓跃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思路现状

夏卫国 汤晓跃 邹 丽

(江苏省邳州市农业委员会,江苏邳州221300)

邳州市蒜茬(套)玉米栽培问题与对策

夏卫国汤晓跃邹丽

(江苏省邳州市农业委员会,江苏邳州221300)

摘要:蒜套玉米在邳州市种植面积较大,本文从蒜套玉米生产及栽培现状、存在问题、增产因素利与弊、适期播种增密栽培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求可行的蒜茬(套)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蒜套玉米;现状;思路

收稿日期:2015-01-09

作者简介:夏卫国( 1984-),男,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邳州市位于江苏省北部,属半湿润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3.9℃,降雨量903 mm,日照时数2 350 h,无霜期211 d,土壤以潮土为主,适宜玉米的生长。常年玉米种植面积近3.33万hm2,2014年蒜茬玉米面积1.02万hm2,蒜棵套种玉米面积0.82万hm2,且呈增长趋势。近几年邳州市不断探索实践,旨在寻求蒜茬(套)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1 邳州市蒜套玉米生产情况

1.1面积呈逐年增加趋势

2003年邳州市玉米粗缩病大发生,全市提出“春提早,夏推迟”的玉米种植模式,2004年蒜茬早期套种玉米在邳州市开始零星种植。通过实践,在4月上中旬提早套种可明显减轻粗缩病的发生,产量水平与夏玉米相当,且腾茬早,茬口好,逐渐被农户接受,蒜套玉米逐年呈增长趋势。2014年邳州市80%的蒜茬玉米均为蒜棵套种,面积在0.82万hm2。

1.2单产时有波动

自2004年起,蒜套玉米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产量波动比较明显。从近5年产量调查统计来看,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因前期干旱及玉米粗缩病的危害,产量下降,低于当年邳州市夏玉米单产,其它年份均高或略高于邳州市夏玉米产量; 2013年夏播玉米受高温热害影响,邳州市玉米平均单产低于蒜套玉米22.1 kg/667 m2,2014年蒜套玉米产量最高,平均460 kg/667 m2。近5年蒜套玉米面积、产量调查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近5年蒜套玉米面积产量调查统计

1.3周年比较效益好

相对玉米-小麦或大豆-大蒜的种植模式,玉米-大蒜的种植效益好,表现为投入正常需求的物质成本,玉米或大蒜的产值远比大豆或小麦的产值高,种植环节还能避开收种高峰,用工及机械成本也有所下降,使得玉米-大蒜的种植模式效益比其它模式高。近3年几种作物搭配模式平均效益比较见表2。

2 近几年蒜套玉米栽培现状与存在问题

2.1栽培现状

2.1.1稀植大穗品种占主导。由于蒜套玉米为人工播种,与大蒜共生期较长,而大蒜效益明显好于玉米效益,为减少对大蒜后期生长的影响,玉米套播密度普遍偏少,这有利于稀植大穗型品种增产潜力的发挥。目前种植面积较大的品种如蠡玉16、豫玉22等,均为稀植大穗品种,其中豫玉22在夏播区种植极易发生倒伏,是濒临淘汰的品种被重新利用。而耐密型品种如郑单958因不能发挥其密植增产作用,不被蒜套区农户认可。

表2 近3年3种种植模式平均效益比较

2.1.2技术管理简易。蒜套玉米主要应用蒜棵套种择期播种技术,即播种期提早,采取人工点播或手工机械点播,播种规格不等,肥水常规管理,收获季节弹性大。种植相对分散,无完善的配套设施。

2.2存在问题

2.2.1品种选择存在误区。由于稀植大穗品种穗形大,较耐密品种在稀植栽培下结实性差异小,田间表现易被农户认可,以致农户误认为只有大穗品种才适宜蒜茬套种,大穗型品种一度表现多乱杂现象。

2.2.2播期相差较大。由于前几年灰飞虱虫量大、带毒率高、粗缩病发生严重,农户出现恐惧心理,纷纷尽早套种,以增加玉米植株相对抗性、避开灰飞虱为害、减少粗缩病的发生,部分农户最早在3月底就陆续开始播种,盲目将播种期过分提前,易受低温影响,邳州市提出的安全播种期为4 月20日前,播期相差大,管理收获不一。

2.2.3种植密度偏少。目前蒜套玉米种植密度一般3 000~3 300株/667 m2,较麦茬玉米要求密度4 000~4 500株/667 m2少1 000株/667 m2以上。

2.2.4忽视玉米前期管理。由于大蒜效益比较高,在大蒜玉米共生期间,田间管理侧重有利大蒜生长进行,往往会影响玉米生长。

2.2.5管理较粗放。一是施肥多为一次性穗肥,随雨水表施;二是基本上不进行病虫草害的防治;三是收获过早。

2.2.6抗灾减灾能力相对薄弱。对易发的低温、干旱、渍涝、高温热害和暴风雨等不良天气抵御能力弱。

3 影响蒜套玉米增产因素分析

3.1气候因素

( 1)早期套种玉米前期生长处于春末夏初,雨水偏少,气温平稳,易形成蹲实健壮的幼苗,抗倒能力增强。( 2)蒜套玉米播种提早,能充分利用温光资源,可适时晚收且不影响茬口。( 3)早期蒜套玉米过早播种,遇低温易造成弱苗、大小苗,甚至死苗,生长迟缓,种植密度下降,后期出现空秆。( 4)蒜套玉米生长中后期均处在夏季,高温、涝害易影响结实性、穗粒数,易出现早衰、千粒重下降。

3.2其它方面

( 1)蒜套玉米前茬大蒜,土壤肥力水平高,磷和钾肥用量大,玉米套种时有薄膜覆盖,有利于争全苗、育壮苗、夺高产。( 2)蒜套玉米为人工播种,只有少数能做到精细播种,大多数不能保证播种质量,表现为种植规格和播种深度不一等方面。( 3)由于套作,大蒜收获时易造成玉米幼苗伤害。

4 蒜套玉米早播增密技术的应用

针对蒜套玉米现状及存在问题,近年来,我们对部分蒜套玉米面积较大的镇进行了分类指导,并提出蒜茬玉米早播增密高产栽培技术,2014年在宿羊山镇百亩方示范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一块0.213 hm2攻关田,应用早播增密技术,品种为苏玉29,加上有利的气候条件,通过省专家组实产验收,产量843.5 kg/667 m2,刷新了全省玉米单产纪录。穗粒结构为:穗数4 938穗/667 m2,穗粒数579粒,千粒重325 g。具体栽培技术如下。

猜你喜欢
思路现状
不同思路解答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我的思路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