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Vogt-小柳原田病的临床表现、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特点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

2016-01-29 12:20敖玉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5期
关键词:原田葡萄膜皮质激素

敖玉娟 张 彤

(辽宁省丹东市中心医院眼科,辽宁 丹东 118000)

探讨Vogt-小柳原田病的临床表现、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特点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

敖玉娟 张 彤

(辽宁省丹东市中心医院眼科,辽宁 丹东 118000)

目的 深入探讨Vogt-小柳原田病的临床表现、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特点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40例Vogt-小柳原田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等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视网膜水肿的情况,部分患者还伴有特征性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表现:后极部早期多发性荧光渗漏点,晚期视网膜呈多囊样视网膜下荧光素积存。经系统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视力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结论 在Vogt-小柳原田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对患者的预后影响明显。

Vogt-小柳原田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糖皮质激素

Vogt-小柳原田病是我国最常见的葡萄膜炎类型之一,结合已有的临床研究资料来看,目前对于Vogt-小柳原田病的病因还没有完全掌握,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视神经视网膜炎、视乳头炎、脉络膜视网膜炎、脉络膜炎,患者多伴有听觉功能障碍、脑膜刺激征以及皮肤和毛发改变等全身性表现[1]。而且该疾病的患者,如处于不同的患病阶段,其临床表现也会有一定的差异,从临床实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是以眼外表现为首发症状,比如发热和头痛,因此出现误诊和漏诊的情况比较高,这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此,我院就将以实例研究的方式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关于Vogt-小柳原田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和治疗方法,研究取得一定的收获,现将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40例Vogt-小柳原田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龄24~52岁,平均年龄(37.1±4.4)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葡萄膜炎研究学会制定的关于Vogt-小柳原田病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首先,对研究所选取的40例患者进行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散瞳三面镜检查眼底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其次,本次研究眼底血管造影选用的仪器为Topcon(拓普康)眼底照相+眼底血管荧光造影仪,对比剂则为20%荧光素钠注射液。检查环节完成过后,根据检查的结果,我们对所有患者进行了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全身治疗,甲基强的松龙静脉点滴,每天500 mg,持续治疗3 d,然后按照1~1.2 mg/kg强的松片口服[2],随着治疗进程的深入及患者病情的缓解,可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缓慢适当的减少药物剂量,维持剂量为强的松15~20 mg/d,坚持治疗1年或1年以上。如果患者出现严重前葡萄膜炎可对其行局部糖皮质激素和散瞳治疗,并辅以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B族维生素治疗[3]。

2 结 果

2.1 症状:研究所选取的4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其中3例患者(7.50%)视力<0.05;10例患者(25.00%)视力0.06~0.1;21例患者(52.50%)视力0.2~0.3;6例患者(15.00%)视力0.4~0.6;40例患者中双眼同时发病的患者共计38例(95.00%),伴有不同程度的头痛患者23例(57.50%),听力不同程度下降的患者共计4例(10.00%),毛发脱落患者1例(2.50%)。

2.2 疗效评定标准:本次研究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具体分为三个级别:①无效,患者经过系统的治疗,视力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或出现下降的迹象,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视网膜微血管渗漏无减轻;②有效,患者经过系统的治疗,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视力提高1行以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视网膜血管渗漏有所减轻;③显效,患者经过系统的治疗,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视力提高3行以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视网膜为血管渗漏明显减轻。

2.3 治疗效果:研究所选取的40例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改善微循环及营养对症治疗,所有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中治疗效果评定为显效的患者共计31例(77.50%),评定为有效的患者共计9例(22.5%),治疗效果达到预期。

3 讨 论

结合已有的临床研究资料来看,我们发现Vogt小柳病和原田病是一种疾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4],疾病早期典型的表现为原田病,在该阶段如果患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一般情况下症状都会消退,相反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方法选择上出现问题,患者就会出现前葡萄膜炎;结合本次研究来看,所选取的40例患者中有30例患者是在发病10d内接受的治疗,因此未出现前葡萄膜炎表现,另外10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由于头痛、耳鸣被误诊为神经科疾病,发病后1个月才接受到有效的治疗,因而出现了前葡萄膜炎和后葡萄膜炎表现。

随着临床研究及实践的深入,我们发现通过FFA检查确诊对于患者的后期治疗具有非常强的指导作用。患者多发于青壮年且多为双眼患病,疾病早期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后极部视网膜水肿,神经上皮层脱离,FFA可出现后极部视网膜散在多发性点状荧光渗漏,随着时间的推移,渗漏会出现扩大融合的情况,造影晚期形成视网膜下多囊样荧光积存。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40例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头痛,眼红眼痛,头痛,耳鸣、听力下降以及毛发脱落;经过分析我们发现患者在发病早期一般不会出现眼红眼痛的症状,临床症状以不同程度的头痛居多,症状相对较轻的患者,被忽略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医师怀疑患者为该疾病时,应该就该症状进行进一步的询问[5],以免出现漏诊和误诊的情况,影响患者的治疗。

Vogt-小柳原田病患者多为双眼同时受累,有客观的病程演变规律,早期为脉络膜炎,随着疾病的发展,炎症逐渐会累积眼前段,后期则主要表现为前葡萄膜炎反复发作,有研究资料显示,当患者只有眼底改变或只出现一些前驱症状时,漏诊和误诊的概率超过80%[6],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必须对该疾病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当发现疑似病例时,有必要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的询问,必要时还可对其进行眼底血管造影,而且在治疗中也应该合理进行糖皮质激素治疗,用药时间也必须要有充足的保证,一般要求在一年或一年以上。

综上所述,只有加强对该疾病的认知,通过有效的早期诊断和系统性的治疗,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1] 朱丽新.Vogt-小柳-原田氏病13例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与治疗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8):148-149.

[2] 鲁孝辉.葛根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Vogt-小柳原田病的临床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

[3] 潘丽莎.首剂大剂量激素治疗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的保护作用[D].南宁:广西医科大学,2013.

[4] 郭娅玲.早期Vogt-小柳—原田患者的视力预后和治疗[D].南宁:广西医科大学,2013.

[5] 祝莹,张繁友,徐少凯,等.Vogt-小柳原田病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特征[J].国际眼科杂志,2012,12(3):581-583.

[6] 贾万程,候俭,刘敬,等.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J].眼科研究,2012,1(13):174-176.

R773.9

B

1671-8194(2016)35-0123-02

猜你喜欢
原田葡萄膜皮质激素
葡萄膜炎继发高眼压的临床特征分析
追捕没有尽头
临床常用中药提取物在葡萄膜炎治疗中的新进展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三七总黄酮抗糖皮质激素诱发骨质疏松的效应
温暖人心的旅程
日本:高中生享受专用火车站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生发Ⅰ号联合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斑秃患者秃眉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