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P治疗婴幼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观察

2016-01-29 15:16傅明鸿黄枫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1期
关键词:室上性窦性心房室

傅明鸿 黄枫玲

(福建省泉州市儿童医院,福建 泉州 362000)

ATP治疗婴幼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观察

傅明鸿 黄枫玲

(福建省泉州市儿童医院,福建 泉州 362000)

目的 观察ATP治疗婴幼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在动态心电监护下,结合患儿体质量大小,静脉快速注射ATP。结果 67例患儿中,有效61例,无效6例,有效率91%,起效平均时间(静注后转为窦性心律)为5~20 s。注入ATP后大多不良反应较轻,且多为短暂一过性。注射后,80.6%(54/67)患儿出现不适表现,较小患儿表现以哭吵为主(考虑可能系因心率突然下降不适所致),静注瞬间。较大患儿有诉心前区不适、头晕等,部分患儿有短暂面部潮红,上述表现多呈短暂性,持续数秒到1 min不等,1~2 min后相关不适未再出现,2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仅50次/分左右,5 s后未恢复正常心率,予快速胸外按压心脏后,心率自行恢复正常。未出现其他严重的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结论 ATP在治疗婴幼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方面,疗效佳、起效快、不良反应轻,安全性高,可作为治疗婴幼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方面的首选用药。

ATP;婴幼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疗效;安全性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简称室上速,包括一组异位冲动形成或折返环路位于房室速分支以上的快速心律失常。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特点相似,统称室上性心动过速。婴幼儿PSVT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儿,预激综合征病儿易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并易复发。急性感染可为诱因。室上性心动过速也可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脏炎、三尖瓣下移、房间隔缺损等,洋地黄中毒、心导管检查、心脏手术也可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1]。我们用ATP治疗67例婴幼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安全性高,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婴幼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67例,其诊断均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5例,女32例;发病年龄3个月~3岁;均行心脏彩超排除器质性心脏病;体质量范围在6~15 kg。平均体质量10 kg。

1.2方法:在动态心电监护下,予ATP 0.2 mg/(kg·次)起量,每次可0.1 mg/kg递增,最大量0.5 mg/(kg·次),宜选择上肢静脉或接近心脏的血管内快速注射,常采用双注射器在同一静脉路(一注射器为ATP原液,一注射器为生理盐水3~5 mL)同时于3~5 s内,双注射器同时快速注射,静注后,若有反应,一般在5~20 s左右心率便转为窦性心律,若无反应,或转律后再次复发,可在10 min后重复注射,直至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转为窦性心律,但最多5次,若仍无效,停用ATP,改其他抗心律失常药(注ATP对窦房结有负性频率作用,对房室结有负性传导作用,并有很强的拟迷走神经的作用。故ATP在室上速发作时,静注后100%出现心率减慢,若静注后无反应,有三种可能原因:①剂量不够;②静注速度不够快;③高位室速与室上速不易区分,误诊断为室上速。若静注后,出现心室率下降,但心房率无明显下降,应考虑系自律性房速,ATP无效,可停用)。因推注ATP有可能出现窦性停搏等不良反应(但一般都是一过性的),在治疗中,最好能备用阿托品、氨茶碱(ATP拮抗剂),如果出现窦性停搏,先予胸外心脏按压,无效,可给予静脉注射阿托品或氨茶碱。

1.3疗效判断标准:在静注1~5次不等次数的ATP后,转律为窦性心律后,3~5 min内,未再复发作者有效,否则无效。

2 结 果

67例患者中有效60例,无效7例,静注后,一般起效时间为5~20 s,心律转为窦性心律。第1剂有效率70.1%(47/67),第2剂有效率82.1%(55/67),第3剂有效率85.1%(57/67),第4剂有效率88.1%(59/67),总有效率91.0%(61/67)。注入ATP后大多不良反应较轻,且多为短暂一过性。注射后,80.6%(54/67)患儿出现不适,较小患儿表现以哭吵为主(考虑可能系因心率突然下降不适所致),静注瞬间。较大患儿有诉心前区不适、头晕等,部分患儿有短暂面部潮红,上述表现多呈短暂性,持续数秒到1 min不等,1~2 min后相关不适未再出现,2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仅50次/分左右,5 s后未恢复正常心率,予快速胸外按压心脏后,心率自行恢复正常。未出现其他严重的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3 讨 论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婴幼儿最常见的需要及时处理的快速型心律失常。因如发作持续较久,达24 h以上,则多出现心力衰竭。目前临床上,在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静脉用药物方面,较常用如ATP、西地兰、心得安、心律平、胺碘酮、维拉帕米。其中西地兰起效时间较慢,一般都要数小时甚更长时间起效。心得安起效时间亦较长,且其具有负性肌力作用。心律平目前临床上亦较常用,起效快,但具有负性肌力作用,部分婴幼儿PSVT发作经发现时,一般时间都较长,心功能常易受影响。且本药在部分地区较不易获得。而胺碘酮在3岁以上患儿可以使用,但3岁以下的婴幼儿禁用(主要是胺碘酮注射液内的溶媒对婴幼儿禁用)。至于维拉帕米,可致急性血管扩张,心脏收缩功能减弱,在婴幼儿使用,易致血压下降、休克、心脏停搏,故较少使用。

而ATP在治疗婴幼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方面,有其存在的应用理论基础。经过研究,目前一般认为折返是婴幼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最常见机制,约占阵发性室上速的90%以上,较少见的机制是自律性增高及触发激动。其中婴儿以房室折返多见,较大儿童以房室结折返为多[1]。结合目前对窦房结和房室结的电生理作用的研究证明:ATP对窦房结有负性频率作用,对房室结有负性传导作用,并有很强的拟迷走神经的作用,临床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正基于ATP阻滞或延缓房室折返环中的前向传导,而对逆向传导无显著影响。但也有报告较大剂量ATP可阻断或延缓预激旁道的前向和逆向传导[2-3]。故ATP在婴幼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治疗中存在应用的理论基础。且ATP在体内迅速失活,从血浆完全消除一般不超过30 s[4]。结合它在血浆代谢方面,其起效及消除时间较快,药物不易累积中毒,可短时间内多次给药。结合其代谢快,且因主要作用是在心脏方面,故给药时以原液静注,部位上,最好选择上肢静脉或接近心脏的血管内,在3~5 s内快速静注,以提高治疗效果。

考虑主要在婴幼儿方面用药,我们也注意到安全性方面的问题,ATP静注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但一般都较轻,且多为短暂一过性的。最常见的为暂时性呼吸困难、胸痛、窦性停搏、支气管痉挛,与其药物的作用机制相关,因此该药在明确患儿有病窦或哮喘时,最好不要使用。但由于ATP在体内迅速代谢,因此不良反应持续时间很短[5]。结合婴幼儿对不良反应表现较成人不敏感,且ATP体内代谢一般不超过30 s,不易累积中毒,故可反复多次使用。另经研究,ATP有一拟乙酰胆碱作用的机制,它能短暂诱发人的冠状血管收缩,引起冠状动脉短暂缺血,所以在并发某些器质性心脏病情况下如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等左室流出道狭窄者,有影响冠状动脉供血时,应避免使用,所以在使用前应行心脏彩超排除某些器质性心脏病。而在我们的临床使用观察中,静注ATP后,较小患儿表现以哭吵为主(考虑可能系因心率突然下降不适所致)。静注瞬间,较大患儿有诉心前区不适、头晕等,部分患儿有短暂面部潮红,上述表现多呈短暂性,持续数秒到1 min不等,1~2 min后相关不适未再出现,2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仅50次/分左右,5 s后未恢复正常心率,予快速胸外按压心脏后,心率自行恢复正常。未出现其他严重的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ATP在治疗婴幼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方面,疗效佳、起效快、不良反应轻,安全性高,可作为治疗婴幼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方面的首选用药。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89-1490.

[2]宋有城.室上性心动过速食管心房调搏和心内电生理对照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9,17(4):208.

[3]赵正航,藏伟进.腺苷对心脏作用的机制[J].心脏杂志,2000,12(6): 478-480.

[4]季华中.ATP在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12(6):24.

[5]刘一.腺苷酸在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中的应用[C].中国内科专家经验文集,1995:160-162.

R441.4

B

1671-8194(2016)31-0139-02

猜你喜欢
室上性窦性心房室
预激双旁路合并房室结双径路形成1∶2房室传导1例
房室交接区期前收缩致复杂心电图表现1 例
窦性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
窦性心律,心跳应该是多少次
一度I型房室阻滞偶伴房性早搏未下传1例
窦性心动过缓需要安起搏器吗?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误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特点及分析
普罗帕酮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观察
针对性护理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窦性心率震荡与QT离散度对老年男性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猝死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