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某市麻疹检测结果的分析

2016-01-29 15:40张立伟辽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辽阳1110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9期

张立伟(辽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辽阳 111000)



2014年某市麻疹检测结果的分析

张立伟
(辽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辽阳 111000)

【摘要】目的 分析2014年辽阳市麻疹实验室检测结果,了解辽阳麻疹的流行状况、野毒株基因型特征,为我市麻疹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疑似麻疹病例的血清标本690份,进行麻疹IgM抗体检测;56份咽拭子标本,提取核酸后进行PCR检测;核酸阳性的样品进行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690份血清标本中IgM抗体阳性467份,阳性率67.68%;56份咽拭子标本PCR阳性45份,阳性率80.36%;基因型为H1a。结论 2014年辽阳市麻疹暴发流行,以基因型H1a为主,与全国的流行趋势基本相同。

【关键词】麻疹病毒;IgM抗体检测;核酸检测;麻疹病毒基因分型

麻疹是严重威胁我国人群健康的传染病,该病毒属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为单股负链RNA病毒。麻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有多个基因型,截至2005年,已发现8个基因组(A~H),22个基因型(A、B1~B3、C1、C2、D1~D9、E、F、G1~G3、H1、H2)在世界各地流行。我国以H1基因型为优势流行基因型,其中又以H1a为主要的流行亚型[1]。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2014年辽阳市疾控中心共收集散发及暴发的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690份,咽拭子标本56份。血清标本-20 ℃保存,咽拭子标本-70 ℃保存。

1.2 仪器和试剂:麻疹IgM抗体检测试剂由德国维润赛润研发有限公司生产提供;病毒RNA提取试剂由德国QIAGEN公司的Rneasy min Kit提取试剂;实时荧光定量PCR试剂由江苏硕世生物科技公司生产提供,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设备为瑞士帝肯Sunrise全自动酶标仪、伯乐IQ5实时荧光定量PCR仪。

1.3 检测方法

1.3.1 麻疹IgM抗体检测严格按照德国维润赛润麻疹试剂的说明书操作,大于cutoff上限判定样品为阳性,小于cutoff下限判定样品为阴性。

1.3.2 病毒核酸检测:使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①反应体系:RT-PCR反应液7.5 μL、酶混合液5 μL、模板RNA 4 μL、无RNA酶水3.5 μL。②反应条件:逆转录反应50 ℃,30 min;变性95 ℃,10 s,55 ℃,40 s,45个循环。③结果判断:阴性结果Ct值>38或未检出;阳性结果Ct值≤35;如35≤Ct值<38时,应重复检测。

1.3.3 病毒分离培养:病毒分离方法将处理好的标本接种到长成单层的Vero/SLAM细胞上。每细胞瓶接种0.3 mL,37 ℃吸附1.5 h后加维持液进行培养。逐日观察细胞病变(CPE)和液体pH值变化情况。CPE达到75%~90%时将细胞瓶置于-80 ℃冻存以备传代或鉴定。未发生CPE的继续培养至第3代,仍无CPE则判为阴性[2]。Vero/SLAM细胞为国家麻疹实验室提供。①病毒分离物使用 Rneasy mini kit 试剂盒提取MEV的RNA。用 One-Step RT-PCR kit 扩增MEV H和N基因,使用Quick Gel Extraction Kit对阳性产物进行纯化,以上试剂盒均由QIAGEN公司提供。RT-PCR反应条件及引物序列参照文献[3]。②基因序列测定和结果分析:将纯化产物送上海立菲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测序。调出WHO MV 24个基因型的31个参考株序列,使用Sequencher4.0.5和MEGA 4.0.2软件对这些参考株和本文分析的13株序列在N基因羧基末端的450个核苷酸的片段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变异比对分析(p-distance模型)和构建进化树(邻位-连接法,bootstrap检验,抽样次数500,Kimura-2 Parameter模型)[4]。

2 结 果

通过检测发现,辽阳市690份血清标本中IgM抗体阳性467份,阳性率67.68%;56份咽拭子标本PCR阳性45份,阳性率80.36%;45份核酸阳性的咽拭子分离培养出11株毒株,将11株麻疹病毒N基因COOH末端450个核苷酸序列与WHO 24个基因型参考序列、中国1993年~1994年流行的H1基因亚型参考株和中国沪191疫苗株对应序列做基因亲缘性关系分析[5]。结果显示,11株麻疹野病毒均为H1基因型的H1a基因亚型 。

3 讨 论

麻疹病毒的基因组中,核蛋白(Nucleoprotein,N)基因和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基因是变异较大的基因,特别是核蛋白N基因羧基(COOH)末端450个核苷酸是麻疹病毒基因组中变异最大的区域,在不同的麻疹野毒株之间变异程度可达12%。故N基因是国际上公认对麻疹毒株鉴定的重要指标。我国自1995年起,经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连续8年的病毒学监测证实Hl型是中国本土优势基因型,并将Hl基因型进一步划分为Hla、Hlb、Hlc基因亚型[6-10]。经检测辽阳市2014年的麻疹流行与全国的流行趋势基本相同。

参考文献

[1] 张燕,许文波,朱贞,等.中国2003年流行的麻疹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5,11(3):165-174.

[2] 许文波,朱贞,张珍英,等.麻疹野病毒H1基因型在中国流行的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3,9(1):l-7.

[3] 田疆,孙英杰,马艳,等.辽宁省麻疹病例病毒分离结果及基因型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2,18(5):86.

[4] 宁夏,姚文清,王艳,等.辽宁省2001~2003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4,20(11):106.

[5] 王晶.泰安市1985-2008年麻疹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2011,27(7):944.

[6] 杜彦克.沈阳市于洪区2009年麻疹疫情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2010,26(5):565.

[7] 赵生仓.青海省麻疹野毒株的分离及基因型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4,20(2):128.

[8] 王继健,杜丹.营口地区麻疹局部暴发病例血清学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10):1156.

[9] 顾全忠.舟山市1998-2007年麻疹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7):877-878.

[10] 边疆,李凡,易世红.吉林省流行麻疹野病毒的核蛋白基因特征[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97-98.

中图分类号:R51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9-007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