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率管理的治疗分析探究

2016-01-29 17:09胡晓丽郝东升河南省永城市人民医院河南永城4766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9期
关键词:心率心血管研究组

胡 军 胡晓丽 郝东升(河南省永城市人民医院,河南 永城 476600)



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率管理的治疗分析探究

胡 军胡晓丽郝东升
(河南省永城市人民医院,河南 永城 476600)

目的 探讨心率管理治疗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9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心率管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水平、睡眠质量评分、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对照组为25.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结论 心率变化能够反映心血管疾病相关信息,开展心率管理治疗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心血管疾病相关并发症及心律失常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心率管理治疗;心血管疾病;并发症

心血管疾病是对脑血管疾病与心脏血管疾病的统称,冠心病是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临床症状包括心肌梗死、心绞痛、心肌硬化等[1]。统计资料显示[2-3],心血管疾病的致死率可达到36%以上,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每15 s就有1个人会死于心血管疾病,其已成为了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安全的第一大杀手。为此,临床应不断提高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病死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我院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了心率管理治疗,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9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各类心血管疾病诊断标准。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共48例),研究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35~63岁,平均(46.3±6.4)岁,其中心肌硬化20例、心肌梗死12例、心脏病16例;对照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34~62岁,平均(46.5±6.3)岁,其中心肌硬化19例、心肌梗死14例、心脏病1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包括心肌再灌注治疗,发病后6~12 h内静脉注射1.5×106U尿激酶,皮下注射5000 U低分子肝素或12.5万U肝素,每日2次,持续注射7 d。同时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日1次,给药前3 d为0.3 g/d,之后减量至75~150 mg。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心率管理治疗措施,具体措施如下:①保持规律的生活方式。调整患者的日常生活方式,每日进行适量运动,运动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并要能持之以恒。监督患者戒除烟酒,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生活规律,定期接受检查,特别是高危人群,更要每年进行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的检测。②心率管理。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予以疏导,以减轻烦躁、忧虑等情绪,让患者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生活要规律。特别的中老年患者,更要保持心情舒畅,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波动不要过大。③饮食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要避免食用蛋黄、鱿鱼、动物肝脏等胆固醇含量较高的食物,要多摄入维生素C含量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鲑鱼、橙汁、苹果等,以利于增加体内有益菌含量,增强机体的消化吸收能力,以达到降低胆固醇、降低血压的目的。

1.3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测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值、睡眠质量评分及HAMD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睡眠质量评分越低则睡眠质量越好,HAMD评分越高表明抑郁程度越严重。疗效标准:同等劳累程度下,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为显效;治疗后的心绞痛次数减少50%~80%为有效;治疗后的心绞痛次数减少不足50%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本次研究数据,计数、计量资料分别以%、 表示,数据比较分别进行χ2检验、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血压、睡眠质量、HAMD: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水平为(120.5±8.8)mm Hg,对照组为(131.4±9.7)mm Hg,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767,P<0.05);研究组的睡眠质量评分为(4.2±3.0)分,对照组为(8.5±2.4)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54,P<0.05);研究组的HAMD评分为(5.7±4.5)分,对照组为(13.5±4.1)分,研究组的HAMD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t=8.877)。

2.2临床疗效:治疗后,研究组显效40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显效29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1.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75,P<0.05)。

2.3并发症:治疗期间,研究组共有4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8.33%;对照组共有12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10.00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心率加快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与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发生率均有着密切的联系,心率降低能有效增加冠脉血流,减少心肌耗氧,缩小梗死面积,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病死率[4-5]。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除了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外,还应对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行调整,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由于心律失常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必须对症下药,让患者恢复正常的心率水平,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6]。

在本次研究中,对研究组实施了心率管理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水平、睡眠质量评分、HAMD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25%,P <0.05。这说明心率管理治疗能有效降低血压水平,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减轻患者的抑郁情绪,减少心血管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心率变化能够反映心血管疾病相关信息,开展心率管理治疗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心血管疾病相关并发症及心律失常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1] 桑城.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率管理与治疗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3):367-368.

[2] 雷亚珊,张冬颖,覃数,等.高血压患者的心率管理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5,21(5):841-843.

[3] 高竞生,梁欣,施继红,等.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静息心率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9):778-783.

[4] 张萍,邓青南,杜玮,等.心血管神经症患者睡眠结构及心率变异性的相关研究[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2,21(5):503-507.

[5] 郑宏健.心率增快的心血管病理生理学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1,32(5):699-702.

[6] 何建华,黄昌成,王小洁,等.检测心率减速力和Tp-e/QT比值对诊断糖尿病合并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价值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9):56-56.

R541.4

B

1671-8194(2016)19-0075-02

猜你喜欢
心率心血管研究组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心率多少才健康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