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全新教授针刺治疗颈椎病经验浅析

2016-01-29 21:35李庆云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18期
关键词:陈老针法肝肾

李庆云

云南省腾冲市人民医院,云南 腾冲 679100



医话医案

陈全新教授针刺治疗颈椎病经验浅析

李庆云

云南省腾冲市人民医院,云南 腾冲 679100

陈全新教授临床诊疗重视辨证,独创“飞针进针法”,提出规范化的“分级补泻手法”,崇尚华佗“针灸不过数处”。其治疗颈椎病注重辨证辩病相结合,施术时采用快速旋转进针法及分级补泻手法,具有取穴少,疗效显著的特点。

颈椎病;针刺;陈全新;辨证论治

陈全新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93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名中医”称号。临床诊疗重视辨证,独创“飞针进针法”,提出规范化的“分级补泻手法”,崇尚华佗“针灸不过数处”。笔者2016年进修期间得到陈教授的悉心指导,其针刺辨证治疗颈椎病取穴少,疗效显著。现举例浅析其针刺治疗颈椎病的辨证思维,以飨同道。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发生在颈段脊柱的慢性退行性疾病,是由于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以及颈部损伤等原因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脊髓、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1]。据调查3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为10%左右,40~50岁有25%患本病,50~70岁的发病率达到50%以上,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的变迁使本病的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2]。

1 辨经辨病相结合,并重调气与调神

1.1 辨证与辨经相结合 《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也,……是主筋所生病者,……头囟项痛。”;《灵枢·经筋》:“手太阳之筋病,……绕肩甲引颈痛。”;《证治准绳》:“颈项强急之症,多由邪客三阳经也”。 陈老认为颈椎病主要累及手三阳经、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属于“颈痹”、“骨痹”,其病因病机多由于肝肾虚亏,或劳倦过度精血耗损,致营卫气血失调复感外邪或挫伤,痹阻经络而致。按临床表现主要辨证分为寒湿型和气滞血瘀型。寒湿型治宜温经行气通络;气滞血瘀型治宜活血祛瘀[3]。

1.2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在辨证中结合辨病,既有利于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案,又有助于判断治疗效果和预后。颈椎病在诊断过程中经常借助颈部X光片、MRI、CT、TCD、脊髓造影、3D-CTA这些诊断措施。颈椎病根据临床症候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脊髓型、混合型[1]。其中脊髓型症状呈进行性加重必须手术治疗外,其余的症型均可针灸治疗。西医诊断的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落枕、前斜角肌综合征、颈椎小关节错缝、项韧带劳损与钙化、颈部扭伤等均可参照颈痹治疗。中医关于颈椎病的论述多记载于“痹症”、“萎症”、“头痛”、“眩晕”、“项强”、“项筋急”和“项肩痛”等。1.3 调神与调气并重 《素问·宝命全形论篇》:“凡刺之真,必先治神。”陈老重视调神,调气。所谓调神即针灸施治前注意调整患者的精神状态,在针灸过程中医者专一其神,意守神气,患者神情安定意守感传。调神贯穿针灸治疗的全过程中。

《灵枢·刺节真邪》:“用针之类,在于调气”。《灵枢·终始》:“凡刺之道,气调而止。补阴泻阳,音气益彰,耳目聪明,反此者气血不行。”调气就是采用补虚泻实等针刺手法使经气调和。调神和调气是针灸疗效的关键。

2 辨证取穴,头针耳针取穴方法

陈老辨证取穴根据脏腑经络理论,颈椎病的病因病机和症候,选取相关经脉上的穴位为主穴,根据临床症状及兼症而选取配穴。主穴每次2~3个,配穴2~3个。辨证取穴规律如下:

2.1 近部取穴 在颈部或邻近部位取穴。如:百劳、大杼、新设、风池、风门、肩井、肩中俞、肩外俞、厥阴俞、风府、大椎等。

2.2 远部取穴 在颈椎病相关的经络上,距颈部较远的部位选取穴位“是经之所过,主治所及。”如:外关、曲池、后溪、束骨、承浆、合谷、手三里等。

2.3 辨证取穴 根据颈椎病各症候特点分析病因、病机而选取穴位。本病因肝肾亏虚,阴阳失调,痹阻经络气血,致筋骨失养而至。肝俞、膈俞可旺盛血行而养经去痹;肾俞、大杼可壮骨益髓而消骨痹;脾俞可调气和血,健脾化湿通络;曲池、足三里可旺盛气血而逐瘀滞;阳陵泉为“筋会”可强筋健步;百会、大椎可清阳而去眩晕;耳门、听宫、听会可疏通耳部经气,止鸣而增听力;攒竹、鱼腰、光明可调眼部气机而明目等。

2.4 随症取穴 根据颈椎病患者就诊时突发的症状或兼症适当选用有关穴位。头痛配风池、太阳;耳鸣配听会、听宫、耳门;眩晕配百会、大椎;视朦配攒竹、鱼腰、光明;颈肩、上肢痹加新设、肩髃、合谷;下肢痹加配阳陵泉、血海、委中、太溪;食欲不振配阴陵泉、足三里;胸闷心悸配内关、心俞;手指麻木感选用十宣放血等。

2.5 头皮针耳针取穴 陈老还常配伍头皮针和耳针,头皮针取穴:上肢取患肢对侧运动区中2/5,下肢取患肢对侧运动区上1/5;耳针取穴:“肝主筋”,“肾主骨”,故耳穴常取肝、肾、颈椎及相应疼痛部位,有益气、壮肾元和养血舒筋等作用,可使筋强骨键。

3 针刺分先后,独创“飞针进针法”,提出规范化的“分级补泻手法”

陈老认为针刺穴位的先后和补泻手法的应用,必须按患者针刺时的情况灵活应用辨证论治原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3.1 针刺顺序分先后 每一个针灸处方有主穴配穴,针刺穴位的先后次序在临床应用时必须根据当时的情况,灵活选择。如针刺发作性痛症,宜先刺远隔穴位,通过经络的远隔诱导作用使症状改善后,再刺痛处穴位。这样就可以避免病变部位因过敏而引起肌肉紧张,造成进针困难,加剧疼痛[3]。3.2 独创“飞针进针法” 陈全新教授受何若愚《流注指微赋》“针人贵速,既入徐进”的启发,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独创“飞针进针法”。“飞针进针法”操作:押手将消毒部位皮肤绷紧,进针时拇、食、中指指腹握持针柄,拇指内收,中、食指同步外展捻动针柄,此时针呈高速旋转,同时借助指腕力将旋转的针弹刺入穴位内。只有实现无痛进针后,医生才能进一步进行寻气、导气,患者才能体会得气,从而实现气至病所,提高临床疗效[4]

3.3 提出规范化的“分级补泻手法” 《灵枢·小针解》:“为虚与实,若得若失者,言补者必然若有得也,泻则恍然若有所失也。”陈老认为针刺的补虚泻实,是辨证论治的总纲,根据患者的不同生理、病理状态,把治疗量相对的分为轻补 (轻泻)、平补(平泻)、大补(大泻),轻补:慢按轻提运针,结合轻刮或轻弹;平补:慢按轻提运针,结合小角度轻捻;大补:慢按轻提运针,结合较快速小角度捻转和提插;轻泻:速按慢提运针,结合较大角度捻转和轻提插;大泻:速按慢提运针,结合大幅度捻转和较重力提插;平泻:刺法操作界于轻泻与大泻之间。不同的患者,施用不同的针刺补泻手法,同一患者,应根据治疗过程中病情的变化,灵活应用。例如:治疗颈椎病发作时,应采用大泻法,针刺后溪穴后疼痛已明显缓解,再刺其他穴位时就采用平泻法,使经气保持畅通,以达到治疗目的[3]。

4 典型病例

刘某某,男,45岁,于2016年4月27日初诊。主诉:颈肩部疼痛,伴左上肢发麻一年余,加重一周。现病史:患者一年前受凉后颈肩部经常酸痛不适,经口服止痛药后,症状缓解。一周前因天气变化,颈肩部疼痛加剧,伴左上肢发麻。查:左侧颈4~6椎旁压痛,颈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和压头试验均呈阳性。颈部X线片显示颈椎4~7退行性改变。患者精神可,纳可,眠差,便调。舌淡胖,苔白腻,脉滑。中医诊断:颈痹(寒湿型);西医诊断:颈椎病(神经根型)。治则:散寒除湿,通络止痛。处理:头皮针:运动区中2/5(右);体针:百劳(右)、大杼(左)、曲池(左)、外关(左)、肾俞(右);耳穴:肝、肾、颈。操作手法:运用快速旋转进针法进针,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加电针留针20min,TDP照阳池穴20min。颈肩部天应穴拔罐5min,取针后用王不留行子贴耳穴,耳穴三天一换,针刺隔天一次,一周三次。每次治疗针灸处方应根据临时症状有所调整,局部取穴左右交替,肾俞和肝俞每次取其中之一,上肢的穴位辨证取穴如上所述,经过五次治疗临床症状消失,临床痊愈。

按语:陈老认为颈椎病累及手三阳经,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其根本病机是肝肾亏虚,治疗时取手三阳经,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同时也要顾及调补肝肾气血。头针运动区中2/5主治上肢病症。耳穴:肝、肾有滋补肝肾,强壮筋骨之义,耳穴:颈椎有主治颈部疾患之功能。因针刺处方严谨而用穴精,刺用导气补泻手法,故疗效卓著。

5 讨论

《灵枢·五邪》:“邪在肾,……肩背颈项痛”。《杂病源流犀烛》:“颈项强通,肝肾膀胱病也。三经感受风寒湿邪,则项强。”颈椎病与年龄及气血盛衰、筋骨强弱有关。年过四十肾气始衰,年过五十肝气始衰,年过六十筋肌懈惰,骨骸稀疏。年老体弱,肝肾、气血亏虚,筋肌骸节失其滋养;或被风寒湿邪所侵,气血凝滞痹阻;或反复积劳损伤,瘀聚凝结于脊窍,而发病[1]。陈老认为,颈痹与伏案久坐、跌扑损伤、外邪侵袭或年迈体弱、肝肾不足等有关。病在颈部筋骨,病机多由于肝肾虚亏,或劳倦过度精血耗损,致营卫气血失调复感外邪或挫伤,痹阻经络而致。陈老强调治病不仅要标本兼顾还要具有治未病,既病防变的思想,针灸治疗颈椎病疗效较好,但患者应改变日常生活、工作中,头、颈、肩的不良姿势、避免长时间处于一种体位,并注意加强颈椎功能锻炼;枕头高低要适中,注意正确的睡眠姿势;注意颈部保暖,避免风寒湿邪入侵。年老体弱的患者还可口服一些调补气血肝肾的药物,以内外调治。

[1]范炳华.推拿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123-142.

[2]葛宝丰,青少汀,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462-465.

[3]陈全新.针灸临床选要[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74-126.

[4]李颖,陈秀华.全国名老中医陈全新教授进针手法经验述要[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7):88-103.

(编辑:陶希睿)

2016-06-30

李庆云(1969-),女,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针灸临床工作。E-mail:686liqingyun@sohu.com

R681.5+5

A

1007-8517(2016)18-0040-03

猜你喜欢
陈老针法肝肾
从肝肾论治儿童近视的理论探讨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老人越不动越不想动”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敬熊的长寿经
心态·读书·运动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超声引导下老年肝肾囊肿抽吸固化治疗效果观察
唤醒
滋阴补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陈伯老同志的“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