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安葡萄产业发展历程及思考

2016-01-29 23:19付晓芳
中国果业信息 2016年3期
关键词:福安果农葡萄

文/付晓芳



福建福安葡萄产业发展历程及思考

文/付晓芳

【导读】福安葡萄面积、产量、产值均占福建葡萄产业的“半壁江山”,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如何增强其产品市场竞争力,确保福安葡萄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笔者从福安葡萄产业发展历程分析了福安葡萄产业获得成功的关键,对福安葡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

福安市地处福建省东北部,闽东中心腹地,曾被划分为不宜大面积种植葡萄的“禁区”[1]。1984年,赛岐镇象环村陈玉章等村民从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福建省农科院等地引进20多个葡萄品种,试种0.8 hm2。经过多年的实践,最终筛选出能适应和克服南方高温多雨等不利气候影响的巨峰品种,现已建成生产基地3 335 hm2,年产量约6.5万t,占福建省葡萄总产量的75%。全市139个村、近20万农民从事葡萄生产与葡萄营销,福安被誉为“北有吐鲁番,南有闽福安”[2],先后收获“开拓创新建设南国葡萄之乡”“建海峡西岸葡萄之乡,树全国果业发展楷模”“全国优质葡萄生产基地”和“福建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等荣誉[3]。2011年、2013年福安葡萄两次在全国优质果评比中获得金奖,并荣获福建省名牌农产品称号。

一、福安三大葡萄示范基地发展现状

赛岐象环无公害葡萄基地。象环村地处福安赛江东岸的金钟山南麓,距赛岐镇区2 km,包括长岗、流水坑等两个老区少数民族自然村,种植葡萄106.72 hm2,是闽东葡萄大面积种植的发源地。当地采用避雨大棚、套袋等新技术种植葡萄,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平均每667 m2国家补贴6 000元建造大棚,产量约1 500~2 000 kg,价格10~20元/kg,每年净收入约为10 000元。2005年9月福建省农业厅授予福安市葡萄协会赛岐分会“福建无公害农产品葡萄基地”荣誉称号,同时与台湾葡萄产业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松罗晚熟葡萄基地。松罗乡现有葡萄面积200.1 hm2,避雨设施栽培80.04 hm2。该乡把葡萄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经常开展技术培训,提升广大果农科技生产水平,经济效益成倍增长。2006年松罗村郑柯发、阮朝禄等30多户农民6.67 hm2葡萄使用专用套袋,与使用报纸套袋相比效益翻了一倍。2007年在市葡萄协会和宁德市老科协的支持下,在松罗村、尤沃村发展3.335 hm2避雨栽培,效益同样翻番,平均每667 m2收入达1.2万元。当年松罗葡萄代表福安市进京参加第六届全国葡萄擂台赛,获得“安全优质金奖”,经销商纷至沓来。据了解,葡萄套袋和避雨栽培两项关键技术的应用,使全乡葡萄增收1 100万元,果农人均增收600元。2009年11月福建省农业厅授予福安市葡萄协会松罗乡分会“福建无公害农产品水果基地”荣誉称号。

晓阳高山葡萄基地。晓阳镇位于福安市西北部,白云山北麓,距市区53 km,晓阳高山葡萄以晚熟出名,味道鲜美。全镇葡萄种植户有700多户,总面积近333.5 hm2,其中大棚避雨栽培面积达到266.8 hm2,晚熟葡萄已成为晓阳特色产业的一张“响亮名片”。晓阳镇龙洋村采取“农户+合作社+公司”的合作模式,依托国丰公司与移动宁德分公司的“12580微信”合作,联合打造“OTO”平台,为果农提供新型的电子商务销售模式。同时,积极开展葡萄二次结果试验,取得了较大突破,二次果喜获丰收。

二、福安葡萄产业成功的经验

重视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一是推广设施栽培技术,扩大了适栽品种选择范围,增强了葡萄对暴雨等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改善了葡萄栽培的小环境,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安全、品质优,实现提早上市和延迟上市[4],保证市场价格平稳,提高经济收益。二是推广无公害规范化栽培技术,使用有机肥,科学防治病虫害,增强果农无公害产品生产意识,产品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三是专业套袋技术,显著降低果实中农药残留量,有效防治病虫害,提高果实外观品质。四是控产优质栽培技术,合理疏花疏果,每667 m2产量控制在1 500 kg左右[5],每穗留果40~50粒。五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减少肥料使用,节约成本,减轻环境污染与负担,提高土壤综合实力。六是推广节水灌溉与水肥一体化技术,安装水泵、过滤器、施肥罐等设施,根据地形和葡萄园情况布设各级管道和滴灌管,构成滴灌施肥系统。七是研究葡萄一年两次结果技术,通过运用先进肥水管理技术,打破葡萄休眠期,使树体迅速恢复,运用整形修剪技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促使冬芽萌发、抽穗,运用保花保果技术,促进着果,形成二次开花、两次着果。

建立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一是成立市、村各级葡萄协会,建立国家葡萄产业体系服务站和闽台葡萄科技示范点,完善市、乡、村科技推广网络,开设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班、葡萄产业农民创业培训班、葡萄栽培技术培训班,开展南方葡萄无公害栽培技术、大棚避雨设施栽培技术等培训。二是邀请专家、学者共谋产业发展,包括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原会长修德仁、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会长晁无疾、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副会长李世诚和王世平、国家农产品保鲜专家张平、福建省农科院副院长张伟光、福建省农科院工程所研究员余亚白、台湾专家陈光正等专家学者,都曾亲临葡萄园和产区,开展调研、讲座,为福安葡萄产业健康发展献计献策。2000 年7月在福安召开了“中国南方第二次葡萄学术研讨会”,2006年5月在福安召开了“第十二届全国葡萄学术研讨会”,2011年召开了海峡两岸(中国·福安)葡萄科技合作恳谈会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台湾同行在会上畅所欲言,传授成功经验,探索发展之路。三是组织农技人员和种植示范户到台湾、湖南、浙江、江苏、上海等地学习考察,提高果农栽培水平。

深加工助力葡萄产业发展。福安现有三家葡萄酒酿制企业。其中,南国刺葡萄酒有限公司联手福建省农科院,从广西成功引种优质酿酒葡萄品种“桂葡1号”,项目专家组还选育出葡萄发酵的优良菌种,成功研发双效降酸生物酿造技术,获得2011年度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承展九家红葡萄酒庄则结盟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酒庄研究中心,成功酿制巨峰品种葡萄酒;天源食品的葡萄汁产品也已亮相市场。

多渠道打造品牌。一是在成功注册“福安葡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基础上,积极推广“公司+农户+商标”和“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商标”的新型农业产业化模式,实行产供销一条龙经营,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提升产品附加值。二是挖掘葡萄文化内涵。2006年以来,福安市连年举办大型的葡萄“文化节”,邀请文艺界人士来品葡萄、写葡萄、唱葡萄、摄葡萄,做到电视、报纸、刊物、画报都有报道。“福安果业”专刊每年制作精美挂历和台历,宣传葡萄协会重大活动、果农丰收景象,广为赠送,扩大宣传。三是开展葡萄优质果擂台赛,评出金、银、铜奖,激励了果农的种植热情,加强了果农间技术交流,提高众多果农的种植水平。四是积极参加全国葡萄鲜果评比,2005 年8月福安葡萄获得“第四届中国优质葡萄擂台赛金奖”、2007年8月获得“第六届中国优质葡萄擂台赛安全优质葡萄奖”、2011年9月获得“2011年全国优质葡萄评比金奖”,充分展示福安葡萄产业实力和葡萄果实品质超群的魅力,扩大了福安葡萄的影响力。

三、葡萄产业存在问题

种植品种单一,产期集中,品种结构与产业规模不协调。福安葡萄酿酒、制汁品种很少,而以中熟的欧美巨峰品种为主,种植面积占90%左右,成熟期集中在7—8月,销售压力大,加上鲜果保鲜库的库存量小,加工能力弱,无法有效应对市场行情变化或自然灾害。

产业投入不足。目前,福安避雨大棚栽培面积仅533.6 hm2,不足总面积的1/5,大多数仍是传统的露天栽培。与葡萄先进产区相比,福安葡萄栽培管理技术标准化程度低,建园标准低,病害较严重。葡萄采后的商品化处理滞后,包装粗放、规格低,保鲜技术简单。

基层农技人才紧缺。全市葡萄生产技术服务仅靠现有农业局经作站、葡萄协会等有限的技术人员前后奔波,可谓杯水车薪,满足不了广大果农对技术的强烈需求。

专业合作社实力不足。全市村级各种专业合作社多达600余个,真正能做到“自我组织、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专业组织少之又少。

四、建议

加快调整品种结构。加大葡萄新品种引种、试种力度,调整品种结构,争取5年内将巨峰品种比重下调至60%。开展早熟、特早熟优质葡萄品种的引种试验和筛选工作,大力发展早熟优质葡萄品种,抢占葡萄销售前期市场;有计划地引进品质优良的欧亚种葡萄品种,采用设施栽培技术,生产无公害高品质高价格葡萄;配合加工业的发展,有目的地引进制汁、酿酒品种。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避雨大棚葡萄栽培是葡萄产业升级的首要途径,但每667 m2钢结构大棚1万多元的造价是制约葡萄产业升级的主要因素,需要政府部门通过补贴、贷款等措施帮助果农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帮助果农建造钢结构大棚。

加大科技示范户的示范作用。通过培训各村葡萄种植能手,带动当地葡萄种植户提升种植水平。加大葡萄栽培模式创新力度,积极探索水肥一体化、无核化栽培、促成栽培、“一年两熟”栽培等新模式,进一步做大做强福安葡萄产业,增强市场竞争力。

成立新型的农村合作社和电商。为果农提供新型的电子商务销售模式。宏观调控果农的种植与市场需求的关系,将最新的市场信息反馈给果农,对果园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产品可追溯,保证果品质量,维护福安葡萄信誉,以“公司+基地+农户”生产模式,带动果农共同增收致富。

弥补产业“短板”,延伸产业“链条”。形成种植、生产、包装、酿酒、销售、出口等产业化经营格局。要强化项目支撑,建立产业基地。无论是农业项目还是政策扶持,都优先于葡萄产业的发展,鼓励金融部门加大葡萄项目投资力度。对优质葡萄品种的选育、种植技术的推广和葡萄产业基础设施项目给予支持,对种植农户给予资金补助,对优秀的种植户实行奖励。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参与产品保鲜、销售,开展产销对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把葡萄休闲旅游列入旅游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组织特色农业旅游、农耕体验、节会活动等,有效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升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志凌,丁立凡,郑廷裕.发自福安葡萄产业的调查[EN/ OL].(2012-08-17)[2015-12-25].httP://www.ndwww.cn/ news/xsnews/fanews/fayw/201208/275432.htm1

[2]佚名.福安葡萄[EN/OL].(2014-05-22)[2015-12-25]. httP:// www.ndwww.cn/cznd/msxw/201405/465145.htm1

[3]福安市葡萄协会.南国葡萄美——福安市葡萄产业发展三十年巡礼[Z]. 2014

[4]刘会宁,朱建强.我国南方地区葡萄设施栽培现状及发展趋势[J].湖北农业科学,2001(4):70-71

[5]杨治元.葡萄无公害栽培[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64

作者单位:宁德职业技术学院(355000)

特约编辑:艾华

收稿日期:2016-01-26

作者简介:付晓芳(1964—),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园艺植物栽培与应用研究。E-mai1:fxf988@126.com

猜你喜欢
福安果农葡萄
樱桃红了,果农笑了
张福安作品
田间地头“惠”果农
专家当保姆 果农心里稳
流翔高钙为果农把脉支招
当葡萄成熟时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深入基层情系老区——福建省老促会到寿宁、福安开展迎“七一”系列活动
福安花猪及福安野花猪开发利用前景
福安船舶业扬帆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