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乐业老中医温阳调气法治疗抑郁障碍临床应用

2016-01-29 16:48马红梅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5期
关键词:临床应用

史 玲 马红梅

(山东省威海市中医院,264200)

解乐业老中医温阳调气法治疗抑郁障碍临床应用

史玲马红梅

(山东省威海市中医院,264200)

【关键词】解乐业;温阳调气法;抑郁障碍;临床应用

解乐业老中医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近40年,秉承家学,博采众长,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用“温阳调气法”诊治抑郁障碍疗效满意,现简述如下。

抑郁障碍低动力症状的中医发病机制

抑郁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缺乏或无愉悦感、精力不足或疲乏感等,这些都是低动力症状的核心症状。

解老师认为阳气不足、气机郁滞是导致抑郁障碍低动力症状的主要原因。《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人以阳气为本,阳气的推动和温煦作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人体脏腑的气化、气血的流通、肢体的运动、精神的聪慧等都有依赖于阳气的动力作用。阳气不足,鼓动无力,精神不振,则表现出阳不“主动”的低动力症状。《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曰:“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元真”亦即“元阳、真阳”,指出了五脏元真通畅,即阳气的运动通畅,方能保持人的健康安和。临床观察显示,很多抑郁障碍都因阳虚而致。中医认为,阳主动阴主静。抑郁障碍正是因为阴阳失衡,阳虚而阴胜,故而突出表现为阴的“不动”特性,而出现情绪低落、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反应下降以及意志减退、兴趣丧失、注意力不集中等抑郁核心症状。

低动力的另一个因素,源自气机郁滞。气机之升清降浊、出神入化皆随阳动而行,气郁则阳难升华,气滞则阳受阻滞,阳不化气,表现出郁郁不乐、懒言少动等低动力症状。

抑郁障碍低动力症状的中医治则及方药选择

阳虚是抑郁障碍低动力症状的中医发病机制,《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形体不足,当用温养化气法;气机郁滞是抑郁障碍低动力症状的诱导因素,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是疾病发生的基础。因此采用温阳调气之法治疗抑郁障碍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有研究证实,应用温阳补相火药物有良好的抗抑郁效果[1~3]。《内经》云:“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临床用药时,过用辛热之品可耗散正气,适量选用则有助于阳气的来复。解老师用药善用三仙汤合柴胡类方剂。三仙汤由仙鹤草、仙茅、仙灵脾合用而成。仙鹤草,又名脱力草,名医干祖望谓:“脱力草者,仙鹤草也……凡无外邪的各种疾病而神疲怠惰者,都可使用……效果殊佳。”有研究表明,仙鹤草有一定的抗疲劳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提高抗氧化能力、减少自由基代谢产物有关[4]。仙灵脾味辛甘,性温,入肾肝经,喜补肾阳,其提取物可逆转抑郁动物模型中MDA水平的升高,表明淫羊藿提取物有可能因减弱自由基对神经组织损伤程度而改善抑郁绝望行为[5]。仙茅性温味辛,专入命门,善补肾助阳、清安五脏。

另有研究证实,疏肝理气法对神经免疫系统具有明显的调节保护作用,有实验研究四逆散对慢性应激大鼠模型的影响,证明四逆散有抗抑郁样作用。四逆散活性成分使海马和皮层的5-HT含量均明显增加,是其抗抑郁治疗的重要机制[6]。罗和春等[7]观察发现,丹栀逍遥散治疗抑郁症效果与四环类抗抑郁药效果相当,且不良反应明显少于马普替林。大剂量柴胡舒肝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四逆散有显著的抗抑郁样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8]。由此可见,温阳益气、调畅气机之法治疗可有效治疗抑郁障碍的低动力症状,其抗抑郁治疗效果不容忽视。

典型病例

患者,男,47岁。情绪低落伴记忆力减退五年余。刻诊:情绪低落,精神倦怠,乏力畏寒,夜寐多梦,小便频数,便溏。舌质淡,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患者久病亏虚,阳气不足,无以温煦四肢,鼓动无力,故倦怠乏力;脾阳不足无以运化水谷,故小便频数,便溏,舌淡有齿痕;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减退,故见情绪低落,精神不振。治则:温阳益气、疏肝解郁。方选三仙汤合四逆散散加减。取方:仙茅9 g,仙灵脾15 g,仙鹤草20 g,红景天12 g,柴胡10 g,郁金15 g,枳壳12 g,白芍15 g,芡实12 g,炙甘草9 g。随症加减,疗效满意。

结语

抑郁障碍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目前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针对抑郁障碍临床证候的多样性,现有西药的抗抑郁作用显得有些狭窄。中医药治疗抑郁障碍越来越受到重视,解老师运用中医阴阳五行学说之根本,探微寻本,提出阳虚是其发病的中医机制,并采用温阳调气的治则理念,在临床上可有效缓解抑郁症状,值得去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张华,丁元庆.宣阳开郁法治疗抑郁症的理论探讨与临床观察[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2):140-143.

[2]陈昌华,陈泽奇,胡随瑜,等.抑郁症中医证型汉密顿抑郁量表因子分分析[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23(4):32-34.

[3]唐瑛,蒋璘.中草药提取物的抗抑郁作用研究概况[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4,10(8):50-51.

[4]宋李亚,石君杰,梅诗雪,等.仙鹤草对抗大鼠运动性疲劳的实验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5):4481-4482.

[5]钟海波,潘颖,孔令东.淫羊藿提取物抗抑郁作用研究[J].中草药,2005,36(10): 1506-1510.

[6]畅洪昇,王庆国,石任兵,等.四逆散活性成分对抑郁症大鼠慢性应激模型行为学及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5):42-45.

[7]罗和春,钱瑞琴,赵学英,等.丹栀逍遥散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3):212-214.

[8]王庆国,畅洪昇,石任兵,等.柴胡类方剂对两种抑郁症模型的抗抑郁样作用[J].中国医药学报,2003,18(增刊):41-42.

(收稿日期2015-08-31)

猜你喜欢
临床应用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个性化手术设计与临床应用
亚甲蓝染色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浅析涌泉穴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