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地区林木资源及其文化与应用

2016-01-29 06:46
关键词:湘西文化

陈功锡1,陈 璇2,周 强1,徐 亮1

(1.吉首大学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湖南 吉首 416000;

2.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410081)



湘西地区林木资源及其文化与应用

陈功锡1,陈璇2,周强1,徐亮1

(1.吉首大学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湖南 吉首 416000;

2.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410081)

摘要:根据实际调查结合文献记载,整理出湘西共有林木资源101科、321属及891种(含栽培8科、29属及76种),大致可分为用材、园林、经济林及薪材等4大类.杉木在湘西林木资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共有3科、6属约10种被统称为“杉木”,不仅被誉为“万能之木”,而且具有特定的文化含义.林木资源对湘西社会经济发展意义体现在林业经济、生态维护和林木文化3个方面.

关键词:林木资源;文化;湘西

林木资源(Forest tree resources)是指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植物资源,它们既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方面,也是构成森林植被的主要部分,对人们生活与生产实践产生重要影响.由于林木资源自身的重要价值以及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对林木资源的持续需要,长期以来,该领域的研究一直是科技人员关注的重点,并逐步分化到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深入探讨和对木材、经济林、园林、生态恢复、树木文化等具体产业的应用.

湘西地区泛指湖南省西部广大山区,包括北部的武陵山区(含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市及其毗邻地区,俗称“湘西北”)和南端的雪峰山区(含怀化地区和涟源、邵阳两地区的一部分,俗称“湘西南”).湘西武陵山区是中国中部少数民族集中的地区之一,有土家族、苗族、白族等15个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丰富;同时该区也是林木资源高度集中的区域,既具有典型的地带林常绿落叶林,也有大面积的杉木人工林.系统地研究该区林木资源的构成和规律,对于揭示该区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关系,促进地方产业发展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1湘西地区主要的林木资源

湘西地区气候条件适宜,自然环境条件复杂,林木资源极为丰富,据长期实地调查以及有关文献[1-2]初步统计,该区共有林木植物101科、321属及891种(含栽培8科、29属及76种),约占湖南省林木总种数的2/3.根据其用途大致可分为以下4类:

(1)用材类.主要包括传统的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马尾松(Pinusmassoniana)、柏木(Cupressusfunebris),以及以壳斗科栎属(Quercus)、青冈属(Cyclobalanopsis)、柯属(Lithocarpus)、栲属(Castanopsis)为主的硬材,还有银杏(Ginkgobiloba)、樟树(Cinnamomumcamphora)、楠树(Phoebezhennan)、檫木(Sassafrastzumu)、榉木(Zelkovaserrata)、重阳木(Bischofiapolycarpa)、桤木(Alnuscremastogyne)、化香树(Platycaryastrobilacea)、杨树(Populusadenopoda)、木荷(Schimasuperba)、楸树(Catalpabungei)、香椿(Toonasinensis)、红椿(T.ciliata)、楝树(Meliaazedarach)、灯台树(Cornuscontroversa)、四照花(Dendrobenthamia)等,它们共同构成了湘西地区主要的用材树,已广泛用于建筑、家具、农具等日常生活中.

(2)园林类.用于各类景观配置,俗称“绿化树种”.主要有雪松(Cedrusdeodara)、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池杉(Taxodiumascendens)、柳杉(Cryptomeriafortunei)、圆柏(Sabinachinensis)、荷花玉兰(Magnoliagrandiflora)、玉兰(Magnoliadenudata)、鹅掌楸(Liriodendronchinensis)、樟树、檫木、悬铃木(Platanusacerifolia)、紫薇(Lagerstroemiaindica)、海桐(Pittosporumtobira)、乌柿(Diospyroscathayensis)、杜英(Elaeocarpusdecipiens)、冬青卫矛(Euonymusjaponicus)、栾树(Koelreuteriapaniculata)、红枫(Acerpalmatum)、桂花(Osmanthusfragrans)、喜树(Camptothecaacuminata)、竹(Bambuseae)、棕榈(Trachycarpusfortunei)等.本类型中还有一部分被习惯称为“风水林”,用以涵养水源以及维持宅地“风水”与“龙脉”,它们没有固定的植物种类,常常以地带性的树种为主,如樟树、黑壳楠(Linderamegaphylla)、豹皮樟(Litseacoreanavar.sinensis)、椤木石楠(Photiniadavidsoniae)、栾树(Koelreuteriapaniculata)等.有时也包括一些栽培种类,其中不少为各级古树,如银杏、柏木(Cupressusfunebris)、重阳木、乌柿等.

(3)经济林类.主要有各类果树(包括桃(Amygdaluspersica)、梨(Pyrusspp)、李(Prunussalicina)、杏(Armeniacavulgaris)、枇杷(Eriobotryajaponica)、枣(Ziziphusjujuba)、柿(Diospyroskaki)、胡秃子(Elaeagnusspp.)等水果和板栗(Castaneamollissima)、核桃(Juglansregia)、拐枣(Hoveniaacerba)等干果)、木本药材(包括杜仲(Eucommiaulmoides)、黄柏(Phellodendronchinense)、厚朴(Magnoliaofficinalis)、木瓜(Chaenomelessinensis)、吴茱萸(Evodiarutaecarpa)、山茱萸(Cornusofficinalis)、栀子(Gardeniajasminoides)等),以及油桐(Verniciafordii)、油茶(Camelliaoleifera)、茶树(Camelliasinensis)、山苍子(Litseacubeba)、乌桕树(Sapiumsebiferum)、花椒(Zanthoxylumbungeanum)、漆树(Toxicodendronvernicifluum)、五倍子树(Rhuschinensis)、毛竹(Phyllostachysheterocyclacv.pubescens)等.除了板栗、锥栗(C.henryi)、茅栗(C.seguinii)等3种栗属植物以外,壳斗科栲属的许多种类的果实在一定范围内也被作为干果炒食(不宜生食).壳斗科植物及大戟科油桐的叶常用来包米粑,竹叶用来包米粽等.相对其他植物,竹的用途很多并形成了特定的“竹文化”(Bamboo Culture).

(4)薪材类.乔木主要有马尾松(含枝叶)、杉木(含枝叶)、壳斗科(Fagaceae)植物(材质坚硬,是烧制木炭的优质原料)、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鹅耳枥(Carpinusturczaninowii)、黄檀(Dalbergiahupeana)、盐肤木(Rhuschinensis)等,灌木主要有山胡椒(Linderaglauca)、蜡梅(Chimonanthuspraecox)、火棘(Pyracanthafortuneana)(也用于制作盆景、树干和烧制木炭)、马棘(Indigoferapseudotinctoria)、胡枝子(Lespedezabicolor)、山麻杆(Alchorneadavidii)、梾木属(Swida)、荚蒾属(Viburnum)等.

2湘西地区杉木的分布与应用

2.1 杉木类别及其资源分布

在湘西一带,共有3科、6属大约10种木本植物被统称为“杉树”(表1).表1中所述林木的分布最为广泛,但多为人工林和半人工林,少量为与本地常绿树或者竹子形成针阔混交林.湘西各县市的老国有林场大多数为杉木林,湘西南的会同县是著名的“杉木之乡”.除了杉木广布并具有连续分布区以外,其他“杉木”则多为散生,其中水杉为著名的活化石、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应用价值.该物种的分布范围极为狭窄(图1),仅存于湘鄂渝边区的少数地域,湘西属于其范围[3].

表1  湘西“杉木”及其分布

图1 水杉的现代分布

自水杉活植物体被发现以来的70年间,国内外已对其开展了大量研究,至今仍方兴未艾.由于其材质优良,加上生态适应性强、速生,树干、树形、树叶美观,深受人们喜爱,因此成为一种最常见的园林树种.但其野生植株却极其稀见,仅在龙山县洛塔乡、塔泥乡有百龄以上古树7株,其中3株每株树高均超过40 m、树龄在1 000 a以上,是当今世界上最高的水杉(被当地人们视为“神树”),周边伴生有扶芳藤(Euonymusfortunei)、檫木、杉木等.为保护这一珍贵资源,湖南省人民政府1984年5月批准成立洛塔省级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这几株野生古水杉(相当于专门的“水杉保护区”).

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目前都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名录.2种植物中红豆杉的自然分布较狭窄,主要分布在石门县、桑植县、慈利县、武陵源区等地,在石门县的壶瓶山有小面积野生群落.而南方红豆杉则分布较广,湘西多数县市都有零散资源,在桑植县八大公山乡、龙山县的洛塔乡等还有少量数百龄的古树;在古丈县的桃界还有大约6.67 hm2面积的野生群落分布,南方红豆杉占优势地位,主要伴生树种为枫香、杉木、刺楸等[4];在芷江县武陵山南端的大树坳乡也有一定面积的南方红豆杉天然林,据研究,该群落起源于人为破坏后保留下来的针阔混交林,林中除优势种南方红豆杉以外,杉木、毛竹、黄檀(Dalbergiahupeana)、四照花(Cornuskousa)为主要伴生种[5].巴山榧树产于石门县、桑植县、慈利县、武陵源区,而榧树(又称香榧)成熟后干燥种子可食用,亦为有名的干果,但自然资源极少,为促进发展自2000年以来湘西州开始栽培,但产量仍十分有限[6].

2.2 杉木的民间用途

杉木被誉为“万能之木”,中国有著名的“北松南杉”俗语,其中的“杉”指的就是杉木.杉木在南方分布十分广泛,除有少部分自然分布资源外,还被作为主要的用材树种大面积营造,属于人们传统概念中的“正宗木材”,反而将除了松、杉以外的其他林木统称为“杂木”.在湘西一带,杉木主要用途如下:

(1)建材.作为建筑主要用材,杉木常作为建房用的房梁(俗称“领子”)、房顶载瓦板(俗称“船戈”,“Chuan ge”的谐音)、房屋间隔壁(俗称“板壁”)、房屋地板(俗称“镇板”,“Zhen ban”的谐音,即现代用房装修还经常用杉木地板),有时还直接用整剥的杉木皮来代瓦盖房,等等.

(2)家具.人们日常生活用具中的床、仓、柜、橱、箱等基本上都使用杉木制作.

(3)农具.包括缸、桶、盆、斗、容器盖、风车、板斗等农用器具,甚至用作牵拴耕牛的牛鼻栓也是用去皮的杉木幼苗制作的,等等.

(4)棺材.杉木质地轻且耐腐朽,民间一直有“千秋(楸)万紫(梓)八百杉”之说,以杉木材料并配以土漆涂刷的棺木属于上等棺木.

(5)交通材料.从大河上游以杉木连成排然后置物或者载人,作为水上交通工具漂流到下游目标地点(俗称“放排”).在许多河谷溪流地段,还常见以3~5株连排作为横跨溪谷的圆木桥.

(6)药用.杉木性辛微温,具有祛风止痛、散瘀止血之功效,被用来治气管炎、烫火伤、创伤以及关节风湿痛,煎水熏洗治漆疮与痔疮,等等[7].

(7)其他.杉木作为广播、电线杆,其质轻,易运输同时又易获得;杉木是民间主要的薪柴;杉木皮卷筒作为连接管连接田间水渠,以节水防漏;等等.

3森林文化与湘西社会经济发展

3.1 森林的文化意义

森林资源是最重要的可持续资源,森林的增加使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得到进一步保证,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湘西森林文化丰富,其中不少与杉木有关,体现了长期以来湘西各族人民与森林植物相互依赖共存的和谐关系.

(1)树木地名.有的地名暗示过去该地曾以某种树木(植物)为标志或者最为丰富,如梓木岗(武陵源)、珙桐湾(桑植县)、苦竹坪(桑植县)、杨柳铺(慈利县)、乌木峪(永定区)、韭菜垭(永定区)、柑子坡(永定区)、楠木溪(吉首市)、枫香坪(吉首市)、石榴坪(泸溪县)、榆树坪(泸溪县)、桃子坳(泸溪县)、桐木冲(泸溪县)、漆树界(古丈县)、桂竹溶(古丈)、椿木溶(永顺县)、枫香塘(永顺县)、枫香塔(永顺县)等;有的地名干脆就叫某个树木(植物)的名称,比如永顺县有杉木乡、杉木村(小溪乡)、杉木河(万坪镇),慈利县有杉木桥镇以及桂竹、枫树、桃树、腊树、金竹、黄连等以树木命名的村镇,古丈县有山枣、板栗、栋楸树等以树木命名的村镇.

(2)树木景点.多为一些巨型古树或者颇具特色的树木景观,如桑植县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著名的“珙桐王”、张家界市国家森林公园内的“五色花”(可能为杜鹃花科的四川杜鹃(Rhododendronsutchuenense)和“三楠抱石”、永顺县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木兰王”(实为木兰科的巴东木莲(Manglietiapatungensis))和“杉木王”景点等.

(3)树木象征.房屋前后的“龙山”系该地“龙脉”的维护者,绝不允许破坏;栽植松、柏树可长寿,栽植樟木、楠木、香椿、紫竹、吴茱萸、十大功劳等可避风驱邪;栽植棚竹(禾本科的慈竹(Sinocalamusaffinis))可使家业兴旺;燃烧杉木枝叶爆发出类似鞭炮的声音,有喜庆之意;阴宅上栽培凤凰竹((Bambusaglaucescensvar.rivirerum),俗称“坟竹”)可保佑家族和后人兴旺;等等.

(4)树木饮食.吃椿芽菜(楝科的香椿(Toonasinensis),俗称“椿木巅”、“椿天”等)、盐渍鲜木瓜(蔷薇科贴梗海棠(Chaenomelesspeciosa),俗称“铁木瓜”)、茶泡、松糖、刺槐花;用桐叶包玉米粑、用寮竹(禾本科的阔叶箬竹(Indocalamuslatifolius))叶包糯米粽等是湘西普遍的习惯;还有的以侧柏顶枝叶沾上红墨水夹在年糍粑中,以示新年吉祥、红红火火;等等.

3.2 森林的生态意义

众所周知,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类型,森林在调节气候与增加雨量、涵养水分与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与保护土地、吸碳制氧和维持CO2平衡、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作用无以伦比.湘西地区的平均森林覆盖率已超过61%,各种复杂的森林植被与该区的地质地貌共同构成了湘西独特的自然景观,成为魅力湘西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植被的增加使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防护功能明显增强,生态环境恶化状况得到有效改善,昔日“濯濯童山”已逐步变成满目葱茏.森林增加使饮用水水质达标率超过96%.森林景观的多样化,也促使“森林旅游”(Forest recreation)、“生态旅游”(Ecotourism)、“文化旅游”(Cultural tourism)、“科普旅游”(Popular science tourism)甚至“植物旅游”(Botanical tourism)[8]等不断兴起,带动社会就业20万人[9].

3.3 森林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以湘西自治州为例,根据《湘西自治州“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2012),在“十一五”期间,全州林业累计已完成重点工程造林4.40万hm2,森林面积已增加到74.73万hm2,森林覆盖率增加到62.3%,森林活立木蓄积量达到2 640万m3.2009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达22.4亿元,林业产业就业人数8.5万.计划到2015年时,全州森林覆盖率达到67.45%,森林蓄积量达到3 274.7万m3,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49.9亿元,林业安置就业人数达到15万[10].森林为人类生存提供大量的直接产品的同时,还为人类提供了巨大的间接服务,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高达511 167亿元/a[11].可见,森林在湘西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传统林木的杉木,因其速生、优质、用途广及高强适应性,在未来林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仍然十分强劲.

4结语

湘西地区林木资源丰富,并孕育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林木不仅发挥着作为自然生产者所具有的物质功能,同时也发挥着传承社会文化的意识功能,这种功能可以称之为林木的生态文化功能(Function of ecological culture).深入研究和挖掘这种生态文化功能,既可以更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现代生态学理论,同时也有助于改造现有森林经营技术和模式,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杉木是湘西地区最重要的林木资源之一.作为中国南方杉木文化圈的主体,与其他森林树木文化不同的是,杉木文化是经由人类对杉木的栽培与利用中所产生的文化现象[12],因此完全可以看作是能够承接湘西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典型代表.杉木在研究和挖掘湘西林木文化中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视为传统林木文化的典型代表,与其他树木一道构成湘西特定的林木文化圈层;另一方面又必能发挥对现代树木文化的引领作用,促进对森林的进一步充分认识、保护与可持续经营.

参考文献:

[1] 祁承经,林亲众.湖南树木志[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2-25.

[2] 祁承经,喻勋林.湖南种子植物总览[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5-10.

[3] 应俊生,张玉龙.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4] 李朝阳,石进校,陈军,等.古丈县南方红豆杉的植物群落[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1):86-89.

[5] 曹基武,吴林世,刘春林,等.湖南芷江县南方红豆杉群落特征及植物区系分析[J].湖南林业科技,2013,40(4):39-43;56.

[6] 李鹂,黄衡宇.湘西香榧自然资源及其保护利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1,20(6):23-24.

[7] 熊文愈,汪计珠,石同岱,等.中国木本药用植物[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3:30-36.

[8] 柳菲,陈功锡.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植物旅游开发初探[J].绿色科技,2013(12):238-240.

[9] 饶兴军,唐承元.湘西州森林旅游带动社会就业20万人[J].林业与生态,2012(8):48.

[10] 湘西州林业局.湘西自治州“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EB/OL].[2014-12-20].http://lyj.xxz.gov.cn/lygk/lygf/201209/t20120912_45184.html.

[11] 周兴松.湘西州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初探[J].湖南林业科技,2009,36(6):54-58.

[12] 江民锦.我国南方杉木文化现象探析[J].生态经济,2010(11):188-191.

(责任编辑陈炳权)

Forest Resources,Its Culture and Application in Xiangxi Region

CHEN Gongxi1,CHEN Xuan2,ZHOU Qiang1,2,XU Liang1

(1.Key Laboratory of Plant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College of Hunan Province,Jishou 416000,

Hunan China;2.School of Life Sciences,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410081,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actual investigation and literature review,it is found that in western Hunan,there are 101 families,321 genera and 101 species (including the cultivation of 8 families,29 genera and 76 species) of forest resources,which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 of timber forests,gardening forests,economic forests,and firewood forests.Chinese fir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western Hunan forest resources,with a total of about 10 kinds of 6 genera and 3 families being collectively referred to as “Chinese Fir”,which is not only known as “omnipotent woods”,but also has specific cultural meanings.Forest resources in Xiangxi region are significant in three aspects of the forestry economic,ecological maintenance and forest culture.

Key words:forest resources;culture;Xiangxi region

作者简介:陈功锡(1966—),男,湖南桑植人,吉首大学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教授,主要从事植物分类学、植物生态学与植物资源学研究.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09A073);湖南省生态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JSU0713),并于2013杉木文化国际研讨会上报告交流

收稿日期:2014-11-20

中图分类号:S79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7-2985.2015.02.014

文章编号:1007-2985(2015)02-0071-06

猜你喜欢
湘西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湘西剿匪:七十年前的历史风云
谁远谁近?
欢乐湘西
走进湘西凤凰城
湘西 国画
神秘的湘西菜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