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南县加强草原生态保护的对策建议

2016-01-30 23:38朵玉玲袁毓锋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年7期
关键词:补奖南县草畜

朵玉玲袁毓锋

(1.肃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张掖 734000;2.肃南县农牧业委员会,甘肃张掖 734000)

肃南县加强草原生态保护的对策建议

朵玉玲1袁毓锋2

(1.肃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张掖 734000;2.肃南县农牧业委员会,甘肃张掖 734000)

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绿色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草原资源是肃南县农牧民群众最大的生产资料,也是畜牧业赖以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更是祁连山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河西地区人民的“命脉之源,生存之本”,被誉为“绿色水库”。只有保护好草原生态,才能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草原生态环境环境保护

近年来,肃南县委、县政府提出生态立县战略,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强化生态建设与综合治理力度,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树牢“红线”意识打造绿色产业,为维护祁连山生态安全屏障做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工作。通过实施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等项目,大力开展公益林营造和生态林建设,落实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保护措施,肃南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2.6%;通过实施退牧还草工程、绿色畜牧产业提质增效工程和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推行草原围栏封育、补播改良、防蝗灭鼠、发展舍饲养殖等综合治理措施,草原生态得到有效恢复,全县天然草原植被平均总盖度67%,草群平均高度达23cm,冬春季舍饲半舍饲率达到70%以上;通过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公众生态保护意识不断提高。但在发展生态经济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 存在的制约瓶颈

1.1草畜矛盾突出

虽然通过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和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肃南县草原生态有所好转,但草畜平衡制度没有得到全面落实,超载过牧问题突出,草地局部治理整体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草畜矛盾依然是制约肃南县绿色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完全依赖草原资源的传统畜牧业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1.2草原虫鼠危害加重

肃南县地域辽阔、草原类型多、虫鼠害分布范围广、发生量大,严重制约着草地畜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近年来虽然推广招鹰墩的老鹰灭鼠和草原牧鸡灭蝗等生态环保防控技术,并组织全县干部群众对虫鼠害严重地区进行“拉网式”防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每年草原虫鼠害危害面积还在20~26.67万hm2左右,严重危害面积16.67万hm2左右,牧草损失率达50%~80%。

1.3草原监管乏力

由于各乡(镇)没有草原监理专干,村级只有1名防疫员兼职草管员,受地域辽阔、监管半径大、工资待遇低等多种因素,顾此失彼,一线监管作用发挥不明显,后续监管难度大,导致了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落实不到位,禁牧区偷牧和草畜平衡区超载过牧现象仍然存在。

1.4后续产业开发滞后

近年来,虽然肃南县畜牧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由于人工饲草料基地建设滞后,饲草料资源严重不足,加之近年来饲草料价格持续上涨,舍饲养殖比较效益大幅下滑甚至出现倒挂,同时,受市场价格波动,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农牧民舍饲养殖几乎无利可图,舍饲棚圈利用率不高。农牧民转产就业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转型就业空间狭小,单纯依靠草场等补贴维持生活的牧民较多,劳动力闲置现象突出。

1.5综合保护治理措施不到位

虽然近年来肃南县相继实施了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生态移民、天然林保护以及退牧还草等生态保护工程,对遏止生态退化趋势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因工程建设规模小,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综合保护治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特别是没有把解决生态区农牧民的生存问题作为根本措施,致使保护生态与发展生产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影响了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成效。

2 对策建议

草原资源是肃南县农牧民群众最大的生产资料,也是畜牧业赖以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更是祁连山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现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双赢”目标,笔者认为在草原生态保护方面今后应该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2.1核减超载牲畜,实行草畜平衡

健全草原管护的各项管理制度,大力整治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草原超载过牧问题。将牧户落实草畜平衡、减畜任务同落实新一轮草原补奖资金挂钩,对违反草畜平衡规定的牧户,视其情节暂停或取消草畜平衡奖励资金。通过此项措施,倒逼牧户主动承担减畜义务,强化草原生态保护责任。按照减畜计划,督促牧户在三年内完成所有超载家畜的减畜任务,到2018年退出牲畜10.18万羊单位。

2.2落实防治措施,强化综合治理

依法加强草原管理,严肃查处滥采滥挖、未批占用、超载过牧等破坏草原违法行为。应用生物药品防治等可持续防控措施,以重点区域和常发区域的草原鼠虫害防治为重点,逐年扩大生物防治比例。

2.3发展人工草地,保障饲草供应

规划建设一批饲草料生产加工示范基地,稳定解决县域内牲畜的饲草料供应问题,加快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缓解天然草场承载压力,拓展畜牧业发展空间,保护祁连山草原生态环境。

2.4落实草原补奖政策,完善草原经营机制

全面落实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通过政策性项目的实施,对全县天然草原实施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引导农牧民将超载草食家畜向养殖小区转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牲畜总量增长与草原生态保护并进的“双赢”目标,发挥草原补奖政策的最大效应。

2.5强化草原管护,建立监管核查机制

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草原管护联动网络,在乡(镇)确定专职草原监理执法人员,就近、方便、及时受理、查处一般违反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的案件,纠正其他违反草原法规的行为;规范村级草原管护员选聘管理,合理确定草原管护员聘任对象,根据草场面积及管护任务聘任相应数量的草原管护员,切实解决监管力量薄弱的问题。

2.6发展规模舍饲养殖,减轻天然草地压力

按照适度集中、规模建设的思路,依托项目集中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和标准化养殖场,到2018年,舍饲半舍饲养殖率达到75%以上,通过提高舍饲养殖率,增加舍饲养殖量,减少草原放牧量,消化草原超载量。积极推广增产增效使用技术,切实提高舍饲养殖的个体生产能力和整体经济效益,用先进实用技术促进草原畜牧业提质增效,实现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

朵玉玲(1972-),女,甘肃肃南人,本科学历,兽医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

猜你喜欢
补奖南县草畜
国内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文献综述
优质草畜品种选育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欢天喜地过大年
2019南县稻虾综合种养技术实操培训班成功举办
边疆牧户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态度分析
南县:“青骄·第二课堂”开课啦
青海启动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
推进草畜联动 加快一体化发展
草原生态补偿:草畜平衡奖励标准的差别化和依据
宁夏海原县草畜特色优势产业可持续发展思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