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对待刑事责任年龄的降低

2016-02-01 08:23
法制博览 2016年16期
关键词: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犯罪

赵 佩

华东政法大学,上海 200042



理性对待刑事责任年龄的降低

赵佩

华东政法大学,上海200042

摘要:近段时间上网浏览新闻经常能看到各大新闻网站头条都是关于未成年人的恶性暴力事件,关注点都是受害者明明受到严重损害却不能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很多网友炮轰刑事立法的不合理,为何不尽早降低我国的刑事责任年龄。但是,任何一种犯罪行为、犯罪现象的出现都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要从根源上治理某种犯罪行为,就必须深刻分析其社会原因,而不应当狂热追求刑法的严酷惩罚功能,企图用刑法来解决各种社会问题。

关键词: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

很多人怒斥司法机关的不作为和刑事立法的不合理以致于未成年人犯罪猖獗,认为我国将刑事最低责任年龄定为14岁早已过时。但是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真的能有效解决日益严重的未成年人的的暴力事件吗?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和资料的收集,我想说我国的刑事责任年龄在现今的国情下还不宜降低。

一、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

很多国家如日本、俄罗斯、意大利、德国和奥地利等国都与我国相同,都将刑事责任年龄规定在14周岁。这说明我国的刑事责任年龄从国际社会角度来说还是合理的。但也有些国家将刑事责任年龄规定的较低,如美国阿肯色州将刑事责任年龄起点规定为12周岁,伊利诺和佐治亚州规定为13周岁,英国为10周岁,法国为13周岁,土耳其为13周岁[1]。这些不同其实与我国规定的14周岁相差不大,与时俱进很重要,但在国际大趋势不变的情况下,执意降低我国刑事责任年龄无疑是不妥的。

二、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

(一)未成年人的犯罪率升高。民众关于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呼声并非没有原因,我通过相关资料的收集可以看到我国的青少年犯罪的现状总体来说呈日渐严重的趋势,犯罪年龄呈现低龄化趋势[2]。

(二)未成年犯的文化程度、知识水平普遍偏低。无论是在相对发达的东南部城市,还是在偏远的西部、北部城市,未成年犯初中文化程度最多,甚至还有人在念小学的时候就已经辍学。对于心理和生理尚不成熟的未成年人来讲,教育的缺失,无疑是催生社会犯罪犯罪低龄化的根本因素。

(三)在未成年人的犯罪中,侵犯财产犯罪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的比例最高[3]。

三、未成年犯罪频发的诱因

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其原因是多方多面的,但是依旧可以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从主观方面来说,就是指未成年自身的原因,客观方面是指外部环境的影响,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了犯罪心理的产生和犯罪行为的发生[3]。

(一)社会转型期带来的不良影响

“由于我国社会开始出现的变革变迁,使本来就处于心理躁动期的青少年不可避免地产生诸多心理和行为的不适应,出现了社会结构稳定时期青少年很少发生的心理问题。比如青少年犯罪、问题行为以及心理疾病加剧等[4]。”一方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带来的负面效果引发了未成年人对物质的过度追求。另一方面,未成年人极易受到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

(二)家庭教育的短板

从犯罪社会学角度来说,在未成年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家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未成年人教育的起点。一个不好的家庭成长环境会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产生及其深远的影响。大量的事实证明,恶劣的家庭生长环境和不称职的父母是导致子女走向犯罪道路的一个直接原因。家庭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影响主要分为这几个方面:一是危机家庭结构极易导致未成年人犯罪。这里的危机家庭结构主要包括单亲家庭、再组家庭和不和睦家庭。二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会导致未成年子女缺乏道德教育。三是家长的不良行为会传染给未成年子女。小到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到家长实施的犯罪行为,这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甚至亲自影响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完备的校园教育的缺失

未成年人很早就开始了学校教育为主,家庭教育为辅的教育模式在我国,素质教育已实行多年,但仍有不少学校还热衷于应试教育,在具体教育中理论脱离实际,忽视受教育对象的个人成长特点和接受能力,片面追求升学率。与此同时,德育工作被大多数教育者忽视,或仅仅做表面工作,流于形式。

(四)经济方面的原因

经济贫困以及追求金钱和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与现实生活的巨大反差,促使很多未成年人走上犯罪的道路。我国目前有3000万农村绝对贫困人口,5600多万初步解决温饱但还不稳定的农村低收入人口以及2200万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这些人口所涉及的未成年人往往伴随着文化贫困,缺乏必要的生长条件。

四、总结

社会无法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一个健康良好的环境,却企图通过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来逃避社会对此应付的责任,让心理生理都尚未完全成熟的未成年人来承担社会后果。青少年的成长需要正确的引导,青少年的犯罪需要宽容,而不是通过刑法最厉害的刑罚来切断未成年人的未来。

[参考文献]

[1]甄嵘嵘,刘宇驰.降低我国刑事责任年龄标准的可行性初析—从未成年人犯罪率持续升高的现状谈起[J].法治与社会,2013(1).

[2]石艳芳.青少年犯罪何以频发:我国青少年犯罪原因新探[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4(1).

[3]黎宏.未成年人犯罪的理论与司法实践[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235.

[4]张大均,吴明霞.社会变革时期青少年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的理性思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2).

中图分类号:D9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16-0295-01

作者简介:赵佩,女,汉族,安徽桐城人,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刑法。

猜你喜欢
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犯罪
从青少年犯罪成因谈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弊端
关于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思考
孝道教育在涉罪未成年人帮教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论女性未成年人毒品犯罪的特征与预防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法律规制研究
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审查起诉机制的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