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不想『进城』背后的双重尴尬

2016-02-01 11:06戴先任
职工法律天地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中西部落户城镇化

□戴先任

农民工不想『进城』背后的双重尴尬

□戴先任

近日,中国社科院在京发布《中西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处境与对策》一书,其中一项“中西部农民向城镇转移意愿分布”调查显示,“很想”向城镇转移的农民工占11.83%,“比较想”的占21.73%,“一般”的占17.45%,“不太想”的占24.82%,“完全不想”的占24.13%,约一半农民工不想进城,另外66.1%的农民工认为到了一定年龄就想回乡。消息发布之后,在网上引起热议。(4月26日《中国青年报》)

农民工本来是指在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所以不是农民工不愿进城,这些在城市工作的农民工是不想落户城市,对他们来说,到城市务工,并非长久之计。大部分农民工对落户城市的意愿不高,除了故土难离等原因,另外就是城市对他们的吸引力不够。现实情况是,农村大量劳动力进城,让农村发展缺乏动力,农村日渐凋敝,而进城的农民工,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对城市缺乏归属感。

201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接近2.69亿人,这么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如同是城市里的“灰色人群”。他们不愿落户城市,却又不得不很长时间内都在城市工作与生活,回不了故乡,这背后透露的是他们“进退失据”的尴尬处境,同时也是城镇化与农村发展面临的相同困局。

对于为数庞大的农民工,城市需要他们来实现新型城镇化。如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完成约1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这些进城的农民工生活在城市,接触了城市文明,在城市学会生存技能,他们就是城镇化的最理想对象。

农民工虽然在城市工作与生活,为城市作贡献,但城市反哺他们的并不多,很多农民工在城市如同“二等公民”,感受不到尊严与尊重,反倒常常感受到屈辱与不公平,落户城市对他们也没有多少吸引力,他们在城市所从事的职业,多是不需要多少技能的脏活、累活,就算能落户城市,因为在城市的谋生手段有限,他们也会担心能否在城市体面而有尊严地生活。多数农民工只想在城市多挣点钱养家糊口,到老了,干不动了,回到家乡生活,况且很多农民工认为,有地就有钱,有地就踏实。虽然如此,农民工仍然要在人生的很长一段时间在城市谋生,回到家乡,往往也无法能让他们养家糊口,这也让他们无法在精力旺盛之年为家乡作贡献。

农民工不想落户城市,又无法回到家乡的状态,对新型城镇化及农村发展来说都不是好事。要让农民工能落户城市,需要敞开胸怀,做到真正的海纳百川,帮助入城的农民工学习生存技能,同时要能解决农民工入城的后顾之忧,如要落实国家规定,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而国家也要重视与大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当农民工能在城市活得有尊严,回到家乡又能养家糊口,将让他们摆脱漂流于城乡间,既无法在城市立足,又无法回到家乡的尴尬处境,而对城镇化及农村发展都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中西部落户城镇化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天宫课堂”在中西部青少年中点燃航天梦
让航天梦想在中西部地区扬帆启航
“抢人大战”待升级——“落户式抢人”或许不灵了
山农大未来农业研究院落户西海岸
物流大通道中西部的崛起之路
二战老飞机落户桂林
中西部高校要打一场人才保卫战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应对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