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司社会责任

2016-02-01 08:23赵素依
法制博览 2016年16期
关键词:社会责任完善现状分析

赵素依

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论公司社会责任

赵素依

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我国对公司社会责任缺乏准确的定位,各个公司的社会责任意识也相对缺乏,立法对公司社会责任的规定也相对模糊。本文在论述了公司社会责任的相关概念及现实意义后,结合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社会责任;性质;现状分析;完善

一、公司社会责任的具体范围

从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和有关实践来看,关于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的具体范围界定如下:

(一)对公司员工应该承担的责任

公司的基础在于公司的员工。所以,对于企业员工来说,需要承担的责任就是:应为员工创造一个合适的工作环境;要及时给员工发放足额的工资;要尽可能保障员工的休息权,禁止雇佣童工等等。

(二)对债权人应该承担的责任

伴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不少损害债权人利益的情况经常出现,例如空壳公司等。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公司法》中第一条便有原则性的规定——要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因此,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公司必须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严格按合同规定来履行其对债权人所承担的义务。

(三)对消费者应该承担的责任

某集团的“瘦肉精”事件、某企业的“毒胶囊”事件等,就说明了那些只顾自身利益而不顾消费者利益的企业最后都会纷纷走向倒闭。因此要正确处理好客户关系,就应当保证消费者所掌握的信息真实,并建立正确的沟通渠道,对于消费者的投诉正确理性地处理。

(四)对公益事业所应该承担的责任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步伐被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严重制约,与此同时,企业发展也受到了较大影响。因此企业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抓住机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二、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对公司社会责任缺乏系统的法律规定

2005年,我国《公司法》第五条第一款对公司承担社会责任进行了原则性规定。此外,《公司法》分则规定了企业对其员工的责任,但并未规定对其他有关人员或组织等的责任,关于企业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却被分散在《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中。对于公司社会责任的有关规定,这些法律规定较为分散、标准并不统一,因此与我国《公司法》很难形成统一完整的体系,就更难以在督促企业承担责任方面发挥良好效用。

(二)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自从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施行政企分离,然而公司追逐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已经成阻碍了和谐社会发展和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公司承担社会责任,对其发展也是有益的:从公司内部来说,公司对自己职工利益加大维护力度,能够增强职工对公司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其外部来说,公司承担其社会责任有对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也是极为有利的,社会公众对其产品的认可程度也会大大提高。

三、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的构建和完善

(一)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公司法

公司的社会责任在我国《公司法》中有明确规定,然而这只是原则性规定,对于规范公司的行为,其并没有太大作用。因此,在修改公司法时,我们应当在分则中注意以下内容:界定其概念;列举公司社会责任的外延不仅包含自然人的人权,而且包含自然人以外的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权益。

(二)完善公司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制度

首先,我国法律应当明确规定,企业必须定期披露有关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信息,我认为,在时间和次数上,应当与该公司披露财务信息是一致的,如此不仅对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有益,也有益于员工等利益相关者对公司是否履行社会责任及情况如何及时地了解,以此便于及时对自己的相关权益加以维护。

其次,要具体规定关于公司社会责任的披露制度。对于公司社会责任的披露制度而言,其至少包括以下内容:本公司员工的薪资待遇、劳动时间、培训情况等;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公司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履行情况;在生产中,公司如何保障产品安全。

(三)建立公司社会责任的综合管理和监督机制

在我国,就目前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而言,相关制度、国家机关、行业协会及其企业组织对此逐步重视并付出了巨大努力。如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与中国人民银行携手,对严格限制一些未履行环境保护责任的企业的资金支持,以此增强企业的环保意识,对企业的不当行为加以限制,进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因此,在有关公司社会责任的此类实际操作基础上加以发展,进一步建立健全综合管理和监督机制,尽量系统地组合统一各个方面的监督,使得各个企业都能严格履行公司的社会责任,只有这样,才能防止类似“毒胶囊”事件的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朱慈蕴.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2]刘俊海.强化公司社会责任的法理思考与立建议[EB/OL].http://www.civillaw.com.cn,2007.

[3]王保树,赵勤之.中国公司法原理(最新修订第三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4]杨琦.探寻公司社会责任的制度进路——以法学和管理学的维度[J].天府新论,2005(6).

[5]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56.

[6]汤维建.关于建立我国的个人破产制度的构想[J].政法论坛,1995(4).

中图分类号:D91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16-0293-01

作者简介:赵素依(1993-),女,河南驻马店人,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宪法学。

猜你喜欢
社会责任完善现状分析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