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孵化器”下大学生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2016-02-02 08:20叶波黄敬华
科技经济市场 2016年1期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叶波+黄敬华

摘 要:介绍了基于“小型孵化器”的培养大学生创业型人才的新模式,该模式对实现孵化大学生创业和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型孵化器;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0 引言

目前,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日益加剧,同时,高等学校面临的新挑战是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目前国内大学毕业生创业能力普遍不足,国内诸多关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是从理论上研究了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创业过程的虚拟体验。但这些研究均未从真正实践的角度探讨出一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本研究旨在充分利用由教师团队结合高校及社会资源形成“小型孵化器”,通过由教师团队牵头、学生参与具体创业项目的方式扶持学生创业,切实提高学生创业能力,探索出基于“小型孵化器”的培养大学生创业型人才的新模式。

1 中国大学生创业现状

中国大学生创业热潮起步晚,创业比率不高,创业成功率低。中国大学生创业热起步于1998年5月清华大学举办的首届创业计划大赛,相比之下美国大学生创业热潮始于1983年。中国大学应届毕业生创业比率不到2%,而欧美的这个比率高达20%~30%。同时,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2%~3%,而美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高达20%。中国大学生创业中存在的问题有:缺少完整、合理、可执行的创业计划;对于所选创业项目能否盈利、怎么盈利及所需条件等缺乏现实、有效的市场调查;缺少创业目标及分解后的阶段性分目标;缺少社会经验和商业经验,缺乏团队运作;难以把自己独立放到整体商业社会中,对于行业信息了解不够,行业伙伴结识和合作不够多,对于各种优惠政策、财务管理、营销支持等资源整合不够;创业者凡事亲力亲为,单打独斗,效率低下,不利于实现合适的人做合适的工作,从而使创业进展缓慢;缺乏周密的资金运作计划;容易由于估计不足导致盈利期之前的资金准备不足;所作的财务预算往往不切合实际;运作中资金的使用效力不高,容易造成浪费;对各种情况发生变化后的资金运作调整不及时或者不恰当;对资金运作中动态的收入和支出缺少必要的财务知识。

2 “小型孵化器”对大学生创业的促进作用

由教师团队结合高校及社会资源形成的“小型孵化器”可以给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创业教育,让大学生在参与具体的创业项目过程中锻炼自身创业能力,从而达到孵化大学生创业和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目的。

通过多渠道宣传吸引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加入到“小型孵化器”中来,以“小型孵化器”已有教师成员为核心吸纳更多有志于“小型孵化器”的教师加入到团队中来。同时注意优化团队人员结构,力争使团队从综合层面上涵盖专业技术、企业策划与市场营销、国家及地方政策、企业法及企业管理、项目管理及风险评估、资金管理及融资等方面,不断增强团队的市场运作能力和教师相对固定、学生不断传承跟进的团队运作模式。

紧密与学校招生与就业工作处联系,实时关注各类国家及地方关于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政策、手续绿色通道、学生创业园区等)、各类创业扶持项目(如省市级创业扶持项目、青桐计划等)以及各类大学生创业大赛。积极引导学生申请以上各类资源。同时积极保持与社会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密切联系并开展与他们的合作,逐步将创业项目由“小型孵化器”孵化阶段转向深度社会运营阶段。

尽可能发掘具备创业意识和创业理念并具有一定特长的学生加入到“小型孵化器”中来。对此类学生通过以下几种渠道进行挖掘和招募:由教师团队成员通过与学生接触、交流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发现合适的学生并加以吸收;由已进入“小型孵化器”中的学生影响其他学生,并推荐有创业潜能的学生申请加入“小型孵化器”,并由师生团队成员共同考核决定其去留;通过“小型孵化器”的各类宣传(如布告,网站宣传,微信公众号宣传等)吸引有志于此的学生申请加入,经过考核者可予以培养。

通过具体的创业项目的运作使师生团队得到实际的创业锻炼,解决各类创业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在实战中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不断增强“小型孵化器”的大学生创业型人才和企业的孵化能力。探索大学生课堂学习与课外创业项目团队学习之间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3 “小型孵化器”的实施与实践

由前期的少数几个创业指导教师通过宣传和招募的方式形成了一个规模达到十人左右,涉及软硬件、互联网等多方面技术并有实际成功创业经验的教师团队。该团队中的大部分教师都是“国家级及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老师,年富力强,精力充沛,朝气蓬勃,富含实战精神,具备技术、管理、资金等多方面的优势,成员结构合理,梯队分明,优势互补。同时与大学生之间沟通顺畅,能做到与学生打成一片。

通过先期少数几个大学生的示范作用带动其他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加入进来,并在校级院级平台上通过官方宣传广泛招募有创业想法并有一定能力的大学生加入团队。对报名加入团队的学生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方式形成临时团队,通过开展短期的具体创业项目运作的方式鉴别不同学生的能力点和潜能,并对不合适的学生进行淘汰机制。通过这一系列的步骤和方法目前已形成涉及多个不同学科大学生的学生创业团队,规模达到二十人左右(经过淘汰后的人数)。

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创业资源,入驻校内“乐创园”,并扶持学生团队成立了以学生为法人的科技有限公司。建设了公司网站和针对大学校园的BBS用作后续业务的宣传铺垫,同时建立了企业微信公众号迎合客户广泛使用微信服务的需求。在校一级层面创立了用作技术培训的学生社团——“编程应用社”,该社团创立不到一年成员数已经达到接近一百人,该社团每周由技术指导教师进行一到两次技术培训,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创业所需的技术人才和完成创业中所需要的技术方面的工作量,另一方面扩大了“小型孵化器”的影响,能够吸引更多学生加入到“小型孵化器”中来,促进了学生创业团队招募的良性循环。

启动资金部分来自于“小型孵化器”先期申请到的多个“国家级及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成员即为学生创业团队中的部分成员。另外在已有平台基础上成功申请到了省级和市级的“大学生创业扶持项目”资金及区一级的“青桐计划”专项资金。日常资金运作基本实现了企业规范化管理,并做到了财务审查严格。

前期创业项目来自于前面所提的“国家级及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随着创业活动的深入开展和所接触资源及人脉的增多,更多好的创业项目进入到“小型孵化器”中来,通过考察和集体讨论筛选出具备较大潜力和真正可行的创业项目进行运作,决策过程基本采用民主集中制进行。目前各项创业项目均在正常有序的进行中,学生创业团队的创业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对于学生有学业在身不能全职参与创业项目的问题采用合理安排学生空闲时间和处理好学生间的业务交接来解决,并建立强有力的团队沟通渠道和分部门负责人管理机制。

4 结语

本文研究了“小型孵化器”下师生合二为一的团队运作模式的构建、学校自身资源及社会资源的整合、创业项目和平台的运作等。该培养模式对促进大学生创业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文辉,林卓玲.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考[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1(04).

[2] 洪坚.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系统的调查与思考[J].浙江社会科学,2013(5).

附:受资助项目:2014年湖北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403530-013909

猜你喜欢
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