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与城市林业建设关系剖析*

2016-02-02 11:54张林娟何东进游巍斌
中国城市林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内在联系生态文明建设

张林娟 何东进 洪 伟 游巍斌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福州 350002



生态文明与城市林业建设关系剖析*

张林娟何东进洪伟游巍斌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州350002

摘要:生态文明的提出为城市林业建设提出新的目标与要求,也为城市林业建设创造新的机遇和挑战。文中在剖析生态文明与城市林业建设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生态文明与城市林业建设的统一性,并通过生态文明是城市林业建设的保障和城市林业建设在生态文明中的核心价值作用2方面分析生态文明与城市林业建设的辩证关系,以期为在生态文明大环境下城市林业建设健康、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文明,城市林业,建设,内在联系

0 引言

生态文明是一种新型的文明,它是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一种文化伦理形态[1]。其内容广泛,主要包括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制度以及生态文化。在工业文明时期,“征服”和“主宰”自然的思想占据主导地位。人类在创造无可比拟的物质成果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问题,生态环境逐渐恶化。于是人类开始反思其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就是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生态文明要克服工业文明的弊端,探索一种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新型道路,故必须以尊重和保护生态环境为根本出发点,以“三生态”为基本原则[2]。

城市林业建设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生命的基础设施[3]。目前,对城市林业建设尚未有统一的定义。王木林[4]将城市林业定义为:在城市范围内以树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及其设施。城市林业是林业的一个分支,但又不同与传统林业。传统林业主要是为了获取木材和其他林产品,而城市林业则是在城市范围内,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保证城市的良性生态循环为宗旨,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对于城市林业来说,生态效益是第一位的,获取林产品等经济效益则退居其次。

近年来,针对生态文明和城市林业之间的关系,学者们做了大量研究。从已有文献看来,大部分研究集中于对城市林业建设在生态文明中的作用[5]。有些学者认为森林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生态的基础和文化的支撑,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肩负着重要使命[6-7]。而关于生态文明对城市林业建设影响的研究则相对较少。笔者认为生态文明与城市林业建设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之间具有统一性且互为保障、互相推动。

1 生态文明与城市林业建设之间的统一性

1.1 生态文明和城市林业建设未来目标的一致性

生态文明从满足人类长远发展目标出发,坚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高度和谐统一,其主要任务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形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繁荣生态文化。生态文明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作为基本原则。城市林业建设是站在保障人类生存和促进生活品质提高的高度,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是其基本宗旨[8]。建设城市宜居环境、发展城市绿色经济、传承城市森林文化是城市林业建设的主要任务。城市林业建设把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与实现综合效益的最优化作为基本原则。

1.2 生态文明和城市林业建设历史发展的趋同性

首先,它们都需要全民参与,全社会共同承担。城市林业建设与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宏伟工程,它要求全民参与。生态文明是一个长期性的、战略性的系统工程,是全社会对自然环境的态度理念、认识和付诸开发和利用自然的实践的过程[9],更需要全社会共同来建设。同时,二者都要求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要求在经济的发展中始终坚持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按照合理开发和优化开发为准则,注重对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依靠科技大力开发与研制林业的生物质能源,药用植物资源等绿色能源,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原材料,并依托森林资源积极开发林下经济和森林生态休闲旅游业。另外,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面积以及自然保护区建设是城市林业建设的重要评价指标,同样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评价指标。相同的评级指标必然要求着力推进绿化建设,增加绿化面积,抓好自然保护区建设。

以福州市为例,自2002年“三生态”林业思想提出后,其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从2003年的35.7%上升到2012年的40.6%。随着其绿化覆盖率的提高,福州市的空气污染指数(API)年平均值也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03年的64减少到2012年的52。城市的绿化覆盖率是体现城市林业建设的重要指标,城市空气污染指数(API)是一种反应空气质量的方法,是生态文明的重要评价指标。

1.3 生态文明和城市林业建设哲学思想的统一性

生态文明突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城市林业建设是要形成城市与森林共存共融、和谐发展。它们都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作为二者的核心思想。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哲学家与思想家所研究的问题。我国最初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恰恰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度概括,它要求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处、协调发展[10],这可以说是生态思想的渊源。马克思、恩格斯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阐述了人与自然二者是密不可分的,人本身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要靠自然界来生存和发展。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与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人与自然内在统一的生态思想是城市林业建设和生态文明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这与目前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生态思想的时代体现。

2 生态文明与城市林业建设的辩证统一关系

2.1 生态文明是城市林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林业应该是在城市范围内林业资源非常丰富、结构布局科学合理、功能高效稳定的林业体系。森林生态系统在确保其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不受到损害的情况下能实现自我更新的能力,在更新时能保证其功能的高效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林业条件下,城市既能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又能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非木质和木制的林产品。

生态文明建设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基本准则,实现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所以城市林业建设要想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离不开生态文明的指导,生态文明为城市林业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以福州市为例,自2007年生态文明作为城市林业的指导思想后,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不仅得到改善,林业总产值也呈上升趋势,从2007年的林业产值7.86亿元上升到到2012年的16.9亿元,增加了115%。

2.1.1 生态文明是城市林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生态文明的指导思想在中国林业领域的发展有一定的过程。2002年,时任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在报告中指出林业的功能由以木材生产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这是林业生态理论在实践中拉开了序幕。同年,“生态文明、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的“三生态”林业战略思想在可持续发展的林业战略中被提出,从此中国林业开始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2003年,中央出台9号文件,从国家层面确立了林业发展战略要以生态建设为主,同时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弘扬生态文明作为林业的主要任务被提出。2007年以后,生态文明在党的十七大被提出后,林业部门也结合林业的实际发展思路将生态文明作为指导思想。2012年,党的十八大要求把生态文明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各方面和过程中,林业发展观从此有了新的思路、新的途径和新的方法。

首先,生态文明的核心思想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要想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林业必须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下按照生态系统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在城市林业建设过程中,时刻面临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方面的处理。只有牢牢把握好生态文明的内涵,准确地把生态文明中的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的理念贯彻到城市林业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去,才能正确处理好城市林业建设中的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

其次,生态文明是城市林业建设的精神动力。城市林业建设在脆弱的生态环境下是迫切需要的,同时由于其特殊的环境,城市林业要比传统林业的发展更加艰难,特别是在目前土地资源异常紧张的情况。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福州市人口623.66万人,土地118.58万hm2,其中耕地15.32万hm2,人均耕地是0.025 hm2,而人均0.053 hm2是世界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耕地警戒线[11]。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林业建设和发展所必需的土地资源与城市林业用地有限性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城市林业用地被其他建设占用的现象越来越突出。以江西省峡江县为例,2009年,26家企业非法侵占林地78.46 hm2,造成经济损失2 600万元[12]。因此,要想在土地资源异常紧张的城市实现其林业建设的健康、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没有重要的精神力量为指导是举步维艰的。只有全民重视、全民参与,才有可能建设结构优良、布局合理、功能高效的城市林业。生态文明是推进城市林业建设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精神动力,它可以通过一些宣传教育活动来加强人们的生态理念,让人们了解到城市林业不是可有可无的产业,是极其重要的产业,是一项和人民福祉息息相关的绿色产业,进而使人们树立起热爱森林、敬畏森林和人类应该回报森林的生态理念与价值观[13],自觉去承担维护和改善生态的责任与义务。

生态文明决定着林业的方向与目标[14]。城市林业是林业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林业的提高和升华。生态文明作为继工业文明之后迄今为止最高的一种文明形态[15],它的本质决定了要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为目标,进而实现自然、社会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16]。城市生态问题的恶化、社会的发展和生态文明这种大趋势的影响使城市林业建设从注重林业产业的发展转向生态优先,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兼顾,并要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努力打造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生态平衡的生态城市[17]。

2.1.2 生态文明是城市林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标准

城市林业是城市生态建设的基础[18],是实现生态良好必不可少的途径。因此,可以用生态良好来衡量城市林业建设的生态功能的效果。长期以来,在城市林业建设中存在一些错误的观点和做法。为了追求数量指标和美观,在建设中过分追求人造景观,根本没有把城市林业建设按照森林生态体系来建设,城市林业的生态功能并未得到很好的发挥。特别是近2年来雾霾的出现使城市生态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据北京市政府发布的资料,2013年北京只有41天“空气良好”;2013年,清华大学和亚洲开发银行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报告称,中国500多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空气质量标准,全球十大污染空气污染城市中国占7个。客观存在的环境迫切要求我们发展城市林业建设,更需要在城市林业建设的过程中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来引导其健康发展。

生态文明的内容包括发达的生态经济,生态经济是衡量城市林业建设的标尺。生态经济越发达,城市林业发展的外围环境就越好,就越有利于引导和拉动城市林业经济的发展。在生态经济的引导下,要依托森林资源,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并注重开发森林的“服务”功能,开发森林的游憩观光功能,着重提高城市林业的经济效益。2011年,森林旅游与休闲服务业的产值达1 863.07亿元,较2011年增长42.18%,占林业第三产业的比重是65.32%。森林旅游业已发展成为林业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19],有力地推动了林业产业的生态化。

生态文明还包括繁荣的生态文化。城市森林文化既是城市林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城市生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衡量城市林业建设的好坏除了看城市林业所创造的物质成果与城市的生态环境是否优良外,还要看这个城市市民的生态意识,是否在生产与生活中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去实施。有研究表明,一个城市生态发展不只是拥有多少绿化,更在于市民是否拥有爱绿护绿的生态意识[20]。只有全社会形成爱护森林、保护生态环境、崇尚生态文明的文化氛围,才有利于城市林业的建设。

2.2 城市林业建设在生态文明中的核心价值作用

城市林业建设要在生态文明的战略指导下才能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同时城市林业建设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对生态文明建设起着推动和促进作用。

2.2.1 城市林业建设是生态型城市建设的基础

生态型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一种理想状态,它应该是生态环境良好、城市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与自然与社会高度和谐的美丽城市,这与生态文明的基本内容和本质是一致的。城市生态环境是生态型城市建设的基础,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城市林业建设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必不可少的途径。据测算,1 hm2公园绿地每天可以吸收900 kg的CO2并产生600 kg的O2[21]。有研究[22]表明,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内植物所释出的O2就可以满足福州市区30%人口的需求。森林土壤对降水有特强的吸收与渗透作用,其渗透速率大约在200 mm/h,较世界上最大的降雨60 mm/h还要大很多。另外,森林的枯枝落叶可吸收2~5 mm的降水,还可以保护土壤免受雨滴的冲击[23]。据测算,黑龙江省东京城林业局森林涵养水源量大约为11.6亿m3/a,此生态价值折合成人民币大约是70.7亿元[24]。巴西的一项研究表明,圣保罗兴建的5 000 hm2水土保持林10年之后可以供应该市饮用水的40%[25]。Nowak等在把美国55个城市数据综合之后,估算出每年美国的城市森林能除去7.1万t空气中的污染物(如O3、CO、SO2等),价值大约是38亿美元[26]。Jim等在广州城市森林净化大气的研究中提出,广州城市森林每年消除SO2、NO2、TSP的量大约是312.03 kg[27]。这一系列研究成果均有力证明若没有城市林业生态功能的充分发挥,城市优良的生态环境便无从谈起。城市林业建设是城市生态方面的建设,是构建生态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型的基础;并且优良的城市生态环境可以促进城市经济健康、快速、和谐的发展,进而促进城市生态文明。

2.2.2 城市林业是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物质保障

曹庭珠在林业发展探析研究中阐述了森林除了可以提供木材外,还可以提供1 100多种林产品[28]。大量林产品如木材、木本油料、竹材、药用植物都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而且这些林产品如木材、药用植物资源很多都是绿色可再生的原料,它们能满足经济的源源不断的需求。林业是绿色产品生产的主要阵地[28]。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要倡导绿色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这些清洁安全可再生的绿色生物质能源是绿色经济发展的原材料,是生态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据统计,在我国现有森林资源中,能用于工业能源原料的生物量大约有3亿多t,可以替代2亿t煤,现有林地能培育能源林1 333.3万hm2,每年可供给生物柴油500多万t,木柴燃料接近4亿t,折合标准煤大约为2.7亿t[29]。所以大力加大林业建设能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提高节能减排能力。

2.2.3 城市林业是城市生态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

森林是文化的摇篮、是文明的载体,对城市森林文化的倡导是城市生态文明的关键所在[30],因为城市森林文化是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31]。人类的文明史实际上就是人与自然、人与森林演变的发展史。人类在于森林的相处过程中创造了文字和语言,创造了丰富的森林文化。且森林文化包含了中国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观点正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度概括,它把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加强森林文化建设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全社会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观,更有利于传授生态科学知识。故森林文化承载和丰富着生态文明。另外,城市的名木古树有着悠久的历史并能体现地域特色,对古树的保护也是对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对历史的传承。

3 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文明和城市林业建设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生态文明和城市林业建设的哲学思想是统一的、历史发展具有趋同性、未来目标具有一致性。另外,二者之间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城市林业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生态文明是城市林业建设的保障。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为城市林业建设提供了新的要求、新的机遇,即加强生态文明和城市林业建设相融合,准确把握生态文明的内涵、理论基础与目标,在城市林业建设中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把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贯彻到城市林业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把实现城市生态良好、良性循环作为城市林业建设的首要任务。同时,通过让人民了解城市林业是一项关乎人民绿色福祉的工程,引导全民自觉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生态观,积极参与城市林业建设,以期城市林业建设在生态文明大环境中又快又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贾治邦.履行建设生态文明重大使命推进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J].林业经济,2008(4):3-11.

[2]孙佳.论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3,36(6):14-16.

[3]王成.国外城市森林建设经验与启示[J].中国城市林业,2011,10(3):68-71.

[4]王木林.城市林业的研究与发展[J].林业科学,1995,31(9):461-466.

[5]乔勇进.都市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与发展[J].防护林科技,2013(7):1-3.

[6]曹庭珠.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探析[J].信阳师范学院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9(5):92-94.

[7]赵建琪.生态文明视域下西宁地区林业建设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5(2):199-201.

[8]彭振华,王成.论城市森林的评价指标[J].中国城市林业,2003,1(3):4-9.

[9]宋言奇.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意义及其路径[J].南通大学学报,2008(4):104.

[10]周建平.天人合一的文化意义[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18(1):33-37.

[11]雷波,曾从盛,赵庆.福州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与城市化问题研究[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7,28(6):57-60.

[12]郑嵘,林帆,曾桂莲.林地资源征占利用现状及治理对策[J].江西林业科技,2010(3):58-60.

[13]郑小贤.森林文化、森林美学与森林经营管理[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23(2):93-95.

[14]李向阳.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野下的林业与生态文明关系[J].林业经济,2012(1):16-18,22.

[15]陈瑞清.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J].北方经济,2007(7):4-5.

[16]廖才茂.论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J].当代财经,2004(9):10-14.

[17]张丽杰,张亮,万宏亮,等.城市森林的研究概况与发展思路[J].绿色科技,2011(1):67-69.

[18]丁向阳,戴美琪.论城市森林对城市生态建设的基础作用[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7(1):22-25.

[19]梁丹.生态文明与中国林业现代化[J].林业经济,2013(1):28-35.

[20]戴薇,赵林森.公众参与在昆明“创园”建设中的作用探讨[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6,26(3):33-36.

[21]张丽杰,高聪慧,冯千凤.城市森林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作用[J].现代农业科学,2009(1):92-93.

[22]严密,张启翔,刘雁琪,等.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环境质量评测研究[J].河北林业科技,2005(2):4-6,9.

[23]朱波.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及目标[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244.

[24]徐衍武.东京城林业局森林水源涵养价值评估[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4,37(5):94-95.

[25]王雪薇.城市森林在城镇化人居环境中的作用和建设理念[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7):147-148.

[26]NOWA D J,CRANE D E,STEVENSs J C.Air pollution removal by urban trees and shrubs in the United States[J].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2006,4(Suppl3/4):115-123.

[27]JIM C Y,CHENW Y.Assessing the ecosystem service of air pollutant removal by urban trees in Guangzhou(China)[J].Journal of Environment Management,2008,88(4):665-76.

[28]罗贤宇,郑珠仙,曾丽萍.论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1):89-94.

[29]陈建成,程宝栋,印中华.生态文明与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4):139-142.

[30]张云辉,贾斌英.“森林文化”纵横谈[J].辽宁林业科技,2008(2):43-44.

[31]彭振华.城市森林文化的内涵与实践[J].生态文化,2008(6):16-18.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Urban Forestry Buildup

Zhang LinjuanHe DongjinHong WeiYou Weibin

(School of Forestry,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jian 350002, Fuzhou, China)

Abstract: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ets new goals and requirements for urban forestry buildup and also poses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n the basis of defining the connota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urban forestry buildup, the paper described the unity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urban forestry construction, and analyzed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from two angles, i.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the ensuring base for urban forestry buildup and urban forestry contains the core value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 study was aimed at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healthy, harmoniou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 forestry in the contex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Key words:ecological civilization, urban forestry, construction, intrinsic link, analysis

DOI:10.3969/j.issn.1672-4925.2016.01.002

作者简介:张林娟,硕士,研究方向为城市林业及管理,E-mail:380587453@qq.com通信作者:何东进,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统计学与生态学,E-mail:fjhdj1009@126.com

*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厅引导性项目(2015N00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70624、41301203)

收稿日期:2015-09-28

猜你喜欢
内在联系生态文明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探究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以和谐理念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复变函数》课程的教与学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