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指挥专业学生的钢琴教学初探

2016-02-02 20:05任春颖
黄河之声 2016年13期
关键词:调性弹奏声部

任春颖

(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天津 300171)

关于指挥专业学生的钢琴教学初探

任春颖

(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天津 300171)

在平日的指挥学生的钢琴副科教学中,发现学生的练琴效率是重中之中。因此提出从基础训练,曲目选择,合作练习等方面进行研究,并与指挥专业相结合、提高指挥专业水平的方式进行思考的教学内容进行探索。从而得出,具体的关键性的钢琴教学的重点,以配合指挥学生的专业学习,更好地提高练琴效率。

指挥学生;钢琴教学;基础训练;复调;双钢琴伴奏

指挥专业归属于音乐表演专业,其教学体系与其它表演专业相比更为复杂,因为学习的内容十分宽泛。除了指挥主课的学习以外,还要有和声、曲式、配器、复调等作曲理论基础课程,以及特殊的视唱练耳课程和钢琴演奏课程。因此,如何高效地让学生进行学习,成为指挥学生教学体系要研究的根本课题。

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对钢琴专业以外的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开设钢琴课程是十分合理的。简而言之,这是由于钢琴乐器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因为钢琴作品对于学生的音乐基本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首先,钢琴是一种可以呈现多声部的乐器。由于钢琴音域和声部的宽泛,任何一部交响作品都可以通过一架钢琴来呈现。其次,绝大多数钢琴作品都具有一定的交响性,因此通过弹奏钢琴作品可以培养指挥学生的交响性音乐感知力,从而提高对交响乐作品、合唱作品、歌剧等宏大结构作品的驾驭能力。最后,钢琴演奏可以培养双手的协调性,这一点与指挥很相似。因此,钢琴演奏课程对于指挥学生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一、钢琴弹奏的基础技术训练的特殊性

基础技术训练对于钢琴演奏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针对指挥专业学生的特殊性,钢琴的基础技术训练不单单是手指的支撑、灵活性、爆发力等触键训练,还应该在弹奏基础练习的时候培养对键盘位置以及调性的灵活运用。提高对键盘位置的熟悉程度,有助于学生用钢琴演奏来分析合唱的多声部作品;增强对调性的灵活运用,可以促进指挥学生用钢琴来讲解乐队中不同调性乐器的音乐内容的能力。

第一种训练方式:用调性变换的方式弹奏哈农手指练习曲。哈农手指练习曲,在不进行大指移过其它手指的前提下,写出了所有手指运动的可能性,可以有效地训练手指的下键速度与触键能力。针对指挥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在练习哈农的时候,除了进行变换节奏、速度、触键方法,还要求他们在不同的调性上面来进行练习。每一首哈农练习,都是用C大调来记谱的,这就缩减了手指运动的可能性。如果变换其他的调性,白键会与黑键相互交替,演奏者需要考虑更多的问题。例如,手指在琴键上的摆放位置,C大调上的练习会把手放在白键靠里面的位置,而一旦出现黑键,就会选择白键与黑键的最近距离来确定手指的摆放位置。升降记号多的调性,大多会选择离黑键近的位置,而最难的莫过于三、四个升降记号的调性,因为黑白键的交替比较频繁。其次,还有手腕移动的训练也可以通过多调性的哈农来训练,在一些需要大指或小指在黑键上的调性的时候,手腕要进行轻微的运动,来进行手臂力量的传递以及手指触到合适的琴键位置上。首先,可以在同主音大小调上进行练习,以第一首为例,C自然大调开始的C E F G A G F E,还可以在同主音的自然小调或和声小调上进行;其次还可以用相同的音程关系,在不同的大小调上进行练习,例如:第一首,C E F G A G F E的音程关系保持,如果从E开始就是E #G A B #C B A #G即E自然大调的练习。用这种方式训练哈农手指练习,可以熟悉二十四个自然大小调的音列,以及音与音之间的键盘距离。同时,对于培养指挥学生用不同调性来弹奏相同旋律的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种方法:音阶练习,也是最为普遍的基础练习方式,适用于所有钢琴专业以及非钢琴专业的演奏者。音阶练习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真对指挥学生的专业特点,应当通过调性与和声来提高演奏者对指法的熟悉程度,使得不加思索的选用最适合的指法来弹奏不同的音阶。这种音阶练习还会有助于加强演奏者的视奏能力。具体来说,对于本科指挥学生应该坚持练习三度、六度、十度的同反向音阶练习,比普通的八度同向练习要复杂,音域宽,开始音与手指的相距距离不同,并且会在过程之中转换,因此,这是对熟悉指法的最好的练习。同时,熟悉调内和弦可以从练习琶音开始,因为琶音的指法大多是三和弦的逻辑指法。琶音练习的积累会有效地提高日后演奏作品中分解琶音的指法熟悉程度。当然,在练习琶音的同时还可以加入单独的和弦练习,不仅仅是主三和弦、属七减七和弦的原位与转位,还应当包含调内的下属和弦与属和弦。以C大调为例,和弦练习包括:主三和弦原位+第一转位+第二转位,下属和弦原位+第一转位+第二转位,属和弦+第一转位+第二转位(也可以是属七和弦),主和弦原位+第一转位+第二转位。这样,依次跨越3-4个八度的上行和下行。在指挥学生有限的练琴时间内,合理地安排哈农练习和音阶练习是很有必要的。

二、通过复调钢琴作品的演奏,培养指挥学生的复调思维

在音乐作品的创作中,无论是器乐作品、室内乐、或是交响乐,都有体现复调音乐的重要意义,它可以使音乐的织体形式丰富并且充满活力。因此,作为指挥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在复调课程上学习复调作品的创作技法,还要在钢琴课程中演奏大量的赋格作品。对于本科指挥专业学生的钢琴水平来说,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是钢琴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佳作。

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是赋格曲发展的比较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其中的48首赋格作品中,三声部赋格曲有27首,四声部赋格曲有18首,五声部赋格曲有2首,二声部赋格曲只有一首。首先,这些赋格曲要求突出鲜明的主题个性。其中,有优美谑谐舞曲性质的主题(如上集中第1、3、15首等),也有抒情性质的主题(如上集中第8、22首和下集中第6首等),还有富有歌剧和清唱剧体裁特点的庄严,英雄主义性质的主题(如上集中第5首赋格曲)。要表达这些鲜明的主题性质,教师先要求学生在读谱的过程当中,把这些主题找出,并明确他们的音乐性质和声部位置,然后进行分手、分声部地练习这些主题。其目的是为了在多声部弹奏的时候,仍然可以清晰地听到主题的音乐形象。当然,在练习的过程中,除了要确定好适合的指法,还要明确重量分布,也就是当一个手要完成主题声部和其它对题声部的时候,手指重量的不平均和有效地控制。对主题的高度明确,除了可以培养演奏者对不同音乐形象的处理,还可以提高演奏者的听觉的灵敏度,因为在练习过程中,演奏者要依靠自己的耳朵来辨别主题是否突出,以及每次出现的时候,是否保持着统一的音乐性质。

其次,指挥学生的交响乐作品中,经常会遇到赋格曲片段,这些片段也常常被称为困难片段之一。之所以困难,是因为赋格曲的乐思是不间断地展开,即各个声部之间时此起彼伏地出现,乐句相连不断,音乐浑然一体。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每首赋格曲,虽然篇幅不长,但都具有上述的特点,可以充分地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格局发展以及乐句关系的掌控与处理。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背谱过程来得以实现。首先,学生要清楚每首赋格曲的主题、答题、对题、呈示部、间插、连接部、模仿、再现与尾声,并以此为背谱的部分划分。然后,提炼主题,分手分声部背下,要明确每一次出现主题都是在哪个声部。这样,在演奏的时候,头脑会清晰地出现预示,特别是在有些主题未呈示完,而下一个主题已进入的时候。其次,要明确每次主题出现时的调性,大多包括属调,下属调以及同主音大小调,因为调性的明确是音乐层次设计的重要依据。最后,学生要清楚,除了主题以外其它声部的内容,这些内容虽然不能超越主体的地位,但是不代表它们是不重要的。这些次声部的音乐内容往往都是主题内容的音乐动机发展而来的,在没有主题出现的句子,他们会用模进、模仿的方式得以体现,或者作为间插或连接部来引出后面的主题出现。因此,对于这些声部的音色控制尤为重要,他们的声音比例将直接影响到主题的音乐性质的呈现。

三、弹奏指挥作品的双钢琴缩谱的重要性

在每周的钢琴课程中,给指挥学生留交响乐双钢琴缩谱的作业进行练习,并让他们经常担任指挥主课中的双钢琴伴奏的任务,对他们的专业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首先,指挥学生在演奏双钢琴缩谱的时候,可以体会乐队成员中的合作感。这种合作感可以使学生明确作品中哪里是很难配合的地方,需要指挥必须给予预示或合理地控制。例如,在突变速度的时候,双钢琴需要指挥明确而突出的节奏控制,不然,在这样的地方很难合得整齐,那么真正的乐队也是一样的。例如,舒伯特的《第八交响曲“未完成”》的第一乐章。在合作弹奏过程中,他们发现第36小节带起拍的全乐队齐奏很难整齐,因此大多数指挥用稍微拉宽的速度,并很强的声音力度,来进行对节奏的控制和对突出的呈示部主题的完结。那么,这三小节是乐队成员必须通过指挥的预示来完成的。再例如,此曲的第106-109小节是呈示部的最后几小节,是第一、二提琴和大提琴的拨弦。学生在用双钢琴来演奏已经很难对齐,更不用说真正的乐队。因此,在弹奏此处时,他们特别在意指挥下手的落点。另外,有的时候学生们弹得不齐,是因为有的学生看懂了指挥的动作意图,而有的学生却看不懂,像这样的问题也是时有发生的,它会引起指挥对动作的调整,并且使弹奏的学生也可以理解到,什么样的动作是会被难以理解甚至是会被误解的,在他们遇到相似问题的时候就会避免。例如,柴可夫斯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中,第284小节开始有连续13小节的切分音,如果指挥的手势不清晰很容易让弹奏持续后半拍的弦乐声部与正拍的铜管和木管撞在一起。像类似持续切分的困难片段,乐队的统一完全取决于指挥手势的清晰易懂。

其次,弹奏双钢琴缩谱的同时,也是演奏者领悟指挥音乐意图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着,指挥与演奏者双方的不断地协调。每一位双钢琴演奏者代表的乐队成员,都有着自己的音乐构思,这些构思大多来自于读谱过程中对音乐的理解。然而,这些个体的构思会与指挥的音乐处理有很多不同之处,最后的演奏一定是按照指挥的音乐设计而进行的。这个过程,是由多次的排练和调整而达到的。在学生演奏双钢琴的同时不难发现,有些地方指挥的音乐处理和自己的想法是不一样的。例如:柴可夫斯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的101小节开始的Allegro giusto乐段,很多指挥都有着不同的处理,大多都是快板的速度,突出两个家族之间一直存在的矛盾和一些打斗的场面。然而,也会有一些指挥比较注重giusto这个词,它在意大利语中原意是正确的、公正的意思,在这里就是谨慎地,适中地快板。这样的指挥,不会将速度设定的很快,但是会将节奏交代得很明确,特别是其中一些重要的音,会在很多声部中强调出来。例如,第118小节,有的指挥会强调一二提琴第二拍上的重音,来突显音乐气氛的紧张度,而不是用极快的速度。像这样特殊的处理,在单独弹奏双钢琴缩谱练习的时候是体会不到的,只有在与指挥配合练习的情况下才得以实现。

让学生适当弹奏一些交响乐改编的双钢琴作品,可以提高对乐队不同乐器的色彩理解。双钢琴作品,可以训练学生的配合与声音的控制能力,这是一个优秀的指挥所必须具备的。在演奏双钢琴作品的时候,演奏者要全凭自己的耳朵,和自动化的节奏稳定性来进行合作,同时,可以考虑到作品中的一些交响性因素。例如,根据圣桑的交响乐作品改编的双钢琴作品《骷髅之舞》,学生在演奏的时候,首先要像指挥一样清晰里面的音乐形象,竖琴描绘的午夜钟声、双簧管扮演的清晨鸡叫,以及弦乐组和铜管组交替呼应出现的骷髅起舞的场面。虽然,这些内容是用两架钢琴来完成,但是演奏者要清楚形象特征,才能够运用不同的触键来模仿出不同的乐器特点,体现出钢琴作品的交响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指挥专业学生的钢琴课程学习,一定要结合学生自身专业的特点,要把学习钢琴和学习指挥结合起来,从提高他们专业的角度出发,来进行钢琴教学。指挥专业的学生学习要求比较全面,在校的课程很多,钢琴的学习虽然很必要,但也不能占去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合理地配备教学内容,有效地提高有助于指挥专业的钢琴学习效率,是指挥钢琴教师需要重点考究的内容。■

猜你喜欢
调性弹奏声部
阿瑟·奥涅格新调性思维研究——以管弦乐曲《太平洋231》为例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20世纪20—30年代多调性观念与技法管窥
协和无调性:一种具有创意的和声处理方法
——以利盖蒂的部分音乐作品为例
弹奏四步曲,抒写真感受——怎样写好读后感
如何弹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界定·分析·理解
——泛调性音乐分析引论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一本可以用钢琴弹奏的中国民歌——鲍蕙荞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