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春江无月明
——论如何在新形势下发展民族音乐文化

2016-02-03 07:08牛剑萍张竹岩秦皇岛市燕山大学河北秦皇岛066000
北方音乐 2016年15期
关键词: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

牛剑萍 张竹岩(秦皇岛市燕山大学,河北 秦皇岛 066000)

何处春江无月明
——论如何在新形势下发展民族音乐文化

牛剑萍 张竹岩
(秦皇岛市燕山大学,河北 秦皇岛 066000)

本文借用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何处春江无月明”并且结合丝竹管乐的《春江花月夜》来说明如何让在新形势之下发展中国民族音乐文化。

民族音乐;音乐文化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这一段出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大概意为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春江花月夜》本是乐府《清商曲辞》之旧题,诗人张若虚依次而作的同名七言诗被后人千古传诵,固有“孤篇盖全唐”的美誉。在随后的千百年间,中国的艺术家们创造性地赋予了这一片更多地载体,如诗歌、绘画、舞蹈、音乐等多种体裁形式。

一、民族音乐文化的统一性和包容性

本文以此为题,意在说明用“何处春江无月明”延展出来的统一性和包容性来说明如何在新形势下发展民族音乐文化。其中,统一性是说两个不同的东西能够被同一个概念概括在一起。包容性现在通常指社会个体或某个社会主体能够包容客体的特性。能够多包容的,就说其具有较好包容性;反之,就说其不具有较好包容性。音乐中统一性笔者认为包括以下三点:1、在发展节奏之前,先发展音高,音域,连接等要素;2、使用动机发展技巧保持动机的原始性,在进行不下去时继续思考原有动机,但不要过多依赖于完全的重复或者过度的发展;3、把曲风保证为同一时期。

二、丝竹管乐《春江花月夜》

丝竹管乐的《春江花月夜》与张若虚的诗作《春江花月夜》堪称双壁,虽车出双辙,但殊途同归,古曲古诗相得益彰,交相辉映。二者虽没有渊源关系,但蕴含在艺术作品中的高远意境和优雅情趣却不谋而合,在欣赏古曲的时候吟上一段张若虚的诗,犹如锦上添花,令人浮想联翩。张若虚的诗紧扣春、江、花、月、夜五字,以江月起笔,江连海,海生月,月照春江,这样一幅连环的美景呈现千万里的扩大时空之中,可见诗人胸襟之大,眼界之广,有一种仰视宇宙的气魄。以江月落笔,在仰观孤月、俯察江海的诗化巨大时空中,使宇宙意识和人间真爱展示出美好的境界,在感悟人生有限和追寻人生归宿的心灵扣问中冥想永恒的千古之谜。从春江到海潮,从江树到花林,从月升到月落,从现实到梦境,张若虚给世人描绘出一副似幻似真的图景,苍茫深阔,静谧优美。

三、新形势下的民族音乐创作

2012年,在山东济南,大型民族交响音画《春江花月夜》诞生。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典音乐名曲中的名曲,堪称经典中的经典。他的前身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独奏曲《夕阳萧鼓》,1895年,平湖派琵琶演奏家李芳园命其名为《浔阳琵琶》、《浔阳阳曲》。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郑靓文把它改编成多种乐器的合奏曲,除了琵琶,还加入李洞箫、二胡、扬琴等乐器,曲名也更名为《春江花月夜》。建国后音乐工作者在此基础上又进行加工整理,并随着现代民族管弦乐队编制的不断扩大而几经修改、编制、配器,用大型民族管弦乐队演奏队谱本。大型民族交响音画《春江花月夜》的诞生,充分体现音乐的统一性和包容性,也很好的诠释了如何在新形势下发展民族音乐文化。由赵季平担任艺术总监,张千一任音乐总监,刘容导演的《春江花月夜》用同一主题,不同的形式与手法,带给观众的却是更加丰富的审美愉悦和展现当代人创造力的舞台艺术。音乐伊始,辅设在舞台前段的LED大屏影像,投放出一幅幅以民族与传统技艺相融合的中国水墨动画,产生虚虚实实、优美灵动的效果,瞬间将观众带入灵秀的江南水乡。精心的舞台设计两侧,绿竹掩映,与投影巧妙衔接,形成既有视觉宽度又有舞台纵深的多层次空间效果,给人以身临其境的体验。

四、大型民族交响音画《春江花月夜》中的统一性和包容性

《春江花月夜》大型民族交响音画由独立成章的四首乐曲构成。各个乐曲的组成颠覆传统的《春江花月夜》的古曲。首先是由民族器乐合奏《春江花月夜》开始,再由合唱与民族器乐合奏的新编《春江花月夜》收尾。中间部分包括:丝竹与男生独唱《幽兰操》、打击乐与琵琶《十面埋伏》、筝萧二重奏《高山流水》、二胡齐奏《空山鸟语·光明行》、竹笛与弹拨乐《姑苏行》、丝竹与女生小组唱《江南雨》、二胡与萨克斯《二泉映月》、高胡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各曲之间的链接以《春江花月夜》的主题音乐与经典名章、诗句石刻、名胜传说等为牵引,同背景音响结合在一起,连起整部作品的始终。整体而言,整部作品再内容上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舞台表演以民族器乐演奏为主体,乐队、重奏、齐奏、小合奏等形式穿插其间,配合LED大屏幕等多媒体手段的使用,又融合声乐、舞蹈、诗词、服饰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运用朗诵贯穿各曲。全新等创作理念和演奏形式,集中反映出《春江花月夜》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也体现出音乐舞蹈等不同形式等统一性与包容性。从选材的题材可以看出,他以诠释中华文化为核心,内容蕴含丰富,寓意深刻。音乐家们通过新的表达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民族音乐文化进行着现代的阐释。《十面埋伏》原是一首琵琶武曲,描绘刘楚汉之战时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的情境。在明代就已流传的乐曲具有琵琶武曲的典型特征,具有写实性与叙事性。在这部大型民族交响画中导演刘荣、王明根据周少梅的琵琶传谱改编为打击乐与琵琶的形式,十一位女性琵琶演奏者与十四位男性演奏鼓,交相呼应,不仅营造出战前紧张、寂静的气氛,又有激烈大战的场面。“高山流水”总能让人想起两千多年前琴家俞伯牙与钟子期聆听此曲成就知音一说的故事。作曲家张千一以琴曲《流水》位蓝本,改编成筝萧二重奏的《高山流水》。乐曲旋律活泼清晰、轻快流畅,运用模拟性的写实手法,琴声悠扬,箫声窃窃,伴着曼妙的舞姿,丝与管的音色交织,融汇在大自然之中。

二胡与萨克斯重奏的《二泉映月》,中西两件差异极大的乐器,在民族乐队的衬托下,以各自独有的音色进行“对话”交流中,令人有了新的视听感受,两件不同的乐器在同一主题的大前提下融合在一起。这些改编充分说明了音乐之间的统一性与包容性。作品在舞台风格与表现手段方面,都在突出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文化,各个选曲的选题内容也与主题相互呼应,采用全新的多媒体视听理念,最大限度的调度了各种视觉艺术手段,将传统文化的与民族音乐文化表现的淋漓尽致。在新形势之下,未来的民族音乐文化可以通过中西不同的乐器,音乐不同体裁,借助最先进的媒体平台,朝着这个方向来发展民族音乐文化。舞美方面也打破传统的舞台规则,重组舞台空间与层次。借助LED屏幕与声、光、电的结合更加富有视觉冲击力,以时尚、先进的高科技综合手段,丰富和拓展了音乐的形象思维,使得听众不止沉浸于音乐之中,也可以徘徊在历史时空之中。此外,这部大型民族交响画又以古诗词的题目命名,也彰显了作品的文学性,作品中引用文学经典,将音乐与文学又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了,使听众在欣赏音乐,观赏舞蹈的同时,又领略了中国诗歌文学美的内涵。在新形势下发展民族音乐文化要坚持传承与流变。既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又要在各种多元化的大潮下保存自己的传统与特色,又要做到与时俱进的发展。此部大型民族交响画不仅表现音乐,同时也展现文化。形式上探索俗与雅的结合,提高作品的视听性。在表演方式上是多样的,抛弃了单一的表演方式。舞台的搭建与布置上也是别出心裁的,借助高科技,可以大大提高音乐的表现力。民族音乐是我们走向世界音乐的根基,而音乐文化更是我们的血脉。在传承与保护传统民族音乐的同时,一定要将创新因素重视起来,同时要利用音乐的统一性与包容性,从而推动、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

牛剑萍(1989—),女,汉族,河北秦皇岛市,就读于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14级音乐与舞蹈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传统音乐理论。

猜你喜欢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
最特别的树
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江花月夜 唯美扬州行 中华好诗词大会征稿启事
春江花月夜 唯美扬州行 中华好诗词大会征稿启事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张若虚和他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月”意象及“神秘”诗境刍议
真诚善意做人 精致完美做事——访绿城·春江明月项目执行总经理 林江
罗晨依??《春江溪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