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舞蹈选修模块中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

2016-02-03 07:08
北方音乐 2016年15期
关键词:民间舞蹈舞蹈民族

马 杨

(许昌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试论舞蹈选修模块中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

马 杨

(许昌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舞蹈这种艺术形式亘古流长,也是文化的一种集中性体现,具有的文化价值不可估量。在艺术教育领域中,舞蹈教学是关键的板块,学校的舞蹈教育也是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舞蹈课程作为选修课程教学过程中尽管收获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针对于这种民间舞蹈教学,需要把握的关键点有很多。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舞蹈选修模块中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主要是民族民间舞蹈的教育功能和价值的解析,民族民间舞蹈在教学方面的建议,音乐和舞蹈在教学方面的案例设计。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促进舞蹈选修模块中民族民间舞蹈的有效教学。

舞蹈;选修;民族舞蹈;民间舞蹈

舞蹈这种艺术形式能够让人对情感进行表达,在舞蹈上进行情感的交流和融通,它在艺术上的地位非常重要。舞蹈在传情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功能上能够进行民间文化的传承以及对宗教进行祭祀,舞蹈作为强身健体的一种方式以及审美方式能够在未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这样的美感能够让那个舞蹈者对自己的情感进行抒发,不断的排泄自己不良情绪,在当今的民族民间舞蹈传承过程中,需要对舞蹈教学进行更多的分析和研究。以下对舞蹈选修模块中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进行论述。

一、民族民间舞蹈的教育功能以及价值分析

(一)个体发展功能

首先,民族民间舞蹈能够极大的改善身心素质。人的身心素质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在身体方面民族民间舞蹈相对课外活动比较少并且运动量不大的学生具有非常大的身体促进性作用。舞蹈属于一种特殊的,优雅的运动,能够强身健体,在改善人身体柔韧性以及力量和速度方面可以发挥出更好的作用,学生也能够在此方面更加敏捷和灵敏,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民族民间舞蹈具有群众性,也是群众集体创作的效果,可以在民众中进行传播,不仅仅步调非常简单,在表演上也非常注重和谐性。例如,在民族舞蹈教学中,维族舞蹈能够对葡萄牙的动作进行模仿,还有一些动作来源于生活,不仅仅在学习上非常简单而且还具有十分大的美感。

其次,民族民间舞蹈还能够让学生对于不良的姿态进行改善。当前很多学生因为长期在学习中,坐姿非常不正确,容易产生一些颈椎和腰部方面的问题,长时间的坐姿不良还会引起骨骼方面的变化。学习民族民间舞蹈能够让学生在骨骼上,身体姿态上发生变化。例如,在学习蒙古舞蹈中,需要学生的上身非常挺拔,整个身体直立向上,这样的舞蹈动作对于学生脊椎以及肩部位置的舒展具有极大的促进性作用,还能让学生拉伸身体的不同位置。叫醒学生身体中长期处于“睡眠的肌肉组织[1]”。

最后,民族民间舞蹈能够改善人得心情,提升人的心理素质。舞蹈是一种身体性的活动,能够对人的身体有非常大的作用,同时对于人心理的调节也更加突出。人在紧张、压抑和以及焦虑的状态下通过运动可以减少这些体验,因为民族舞蹈运动中还能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对于人体神经的调节具有非常大的作用,能够让人们紧张地情绪得到环节,尽管学生在运动以后的身体是疲惫的,但是心情却是放松的,缓解心情也非常大的促进性作用。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学生的心理素质会得到调节,民族民间舞蹈具有多种形式,可以是独舞,也可以是群舞,更可以是多人组合的舞蹈形式,每个人参与舞蹈中的概率是均衡的。长期进行民族舞蹈的训练能够让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得到增加,改变有些学生懦弱胆小的心理情况,让学生更加从容和自信的面对自己的未来,学习和生活[2]。

(二)教育价值

首先,民族民间舞蹈是保护民族文化的一种需要。民族的文化需要每一个人去传承,这也是维系民族关系的一种途径,更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方式。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的今天,为了能够让不同的文化相互融合,促进文化的发展,就需要在尊重和保留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对新的机遇和艺术形式进行接纳,提升民族文化危机。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不仅仅是语言方面还需要以一种动态的方式显现出来,在一种环境之中,群众的直接参与是最好的表达。对于当前的民族民间舞蹈来讲,一些地区的舞蹈传承非常好,显现出生机勃勃的场面,但是还有一些地区的舞蹈文化已经消失殆尽,因此说对于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也是文化发展以及文化保护的需要[3]。

其次,民间舞蹈的传承和发展是文化宣传教育的途径。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当今世界的开放性发展过程中,需要对民族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并且在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建设中更加强调的是对文化以及优良传统的传承,发挥出经典文化的作用引领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在此过程中,需要不断的鼓励和保护文化观念的创新发展,让文化在语言方面和形式方面创新程度更高。文化的融合和传承需要对外来文化接受的同时,考虑到本土文化的发展,让我国人民都能够成为有自己标志的自信的民族人,不被外来文化所通话。在民间舞蹈方面,学校教育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形式,并且教育可操作性更强,方式更加有效,在学校选修课程中,要重点的突出民间舞蹈的重要程度,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让这种教育方式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将民间舞蹈有效的加以传承[4]。

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建议

(一)基本原则

首先,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审美性原则。审美性原则是一切艺术形式需要遵循的必要性原则。只有突出审美本质的教育才能被称为是真正的教育,这也是艺术教育的核心性价值。在民族民间舞蹈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审美的关注,以此体现出民族民间舞蹈独特性的美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民族舞蹈进行慢慢讲解,让学生体验到民族舞蹈的美的力量,特别是在情感方面、人格方面以及形体方面的美感,让学生的整个过程都是享受美、体验美以及学习美。民族民间舞蹈和其他的舞蹈形式相对比,审美特点更加突出,它是对大自然的淳朴的表达,是一种突出的艺术形式,在对某一段民族民间舞蹈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分别可以在动作中、音乐中以及服饰上找到艺术美的关键点。例如,在傣族舞蹈的欣赏过程中,基本上是对水的解释,不管是服装还是音乐上,筒裙和委婉的音乐表达都是对于傣族水的表达,舞蹈动作更加柔美,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讲解一下民族文化,然后在文化的基础上让学生对学习有更多的亲身性体验,强化学生在此过程中的审美,引导学生揭示出舞蹈的内涵[5]。其次,合作性原则。舞蹈在构图上也被称为是舞蹈队形,这样的教学在民间舞蹈中具有非常大的作用,更是舞蹈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民族民间舞蹈的队形有很多种的变化也体现了人民的智慧,一个好的民间舞蹈队形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对舞蹈教学进行表演以及队形的调整,在一些比较简单的课程上,要体现出学习能力中等学生的作用,对队形的变化越大,学生的潜力才能得到越好的发挥,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完成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最后,综合性原则。舞蹈和音乐是相辅相成的两个载体,自从舞蹈的产生就离不开音乐的陪衬,两种艺术已经成为完整的合体。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可以渗透舞蹈的知识,舞蹈教学更需要选择对音乐,这样才能让学生对音乐和舞蹈的密切结合有全新的认识。在这方面的综合性主要强调的是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双向学习能力,由此更好的进行知识的迁移,更好的对民间舞蹈以及民间音乐进行,了解和分析[6]。

(二)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对于教师的要求需要做到不断的提升自我的知识技术能力和综合素养,让教学方式方法得到完善,并且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性分析,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掌握,至此让教学质量不断的提升。注重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播,让学生在学习舞蹈的同时夯实专业基础知识。

三、音乐与舞蹈模块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一)目标设定

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要达到课堂教学的目标,就需要对课堂进行教学计划的设定,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舞蹈教学中,它和一般性的知识传输有很大的不同,要求学生身体力行的参加到舞蹈学习中,那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去研究和分析[7]。

首先,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目标立足学生现状。不同学生在舞蹈学习方面有不同的基础,无论是在舞蹈动作上还是在舞蹈的鉴赏方面都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作出实际性的教学目标创建,让学生的知识吸收和技能提升都在相应的过程中实现。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傣族舞蹈的过程中,一些动作比较柔和,涉及到肩部、腰部以及胯部位置的协作,可以让学生进行分步骤的训练。

其次,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方面还需要对舞蹈动作教学和舞蹈鉴赏教学进行研究。在舞蹈教学中不能单纯时技巧的穿插也不能单纯时舞蹈鉴赏课程的传播,需要教师在了解地域特色和内涵的条件上向学生展示民族文化,让学生切身的去感受民间舞蹈的美感所在。但是每一种课程都不能是单纯的存在需要教师有效的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更多的更好的把握[8]。

最后,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目标需要涉及到舞蹈的文化内涵。每一种舞蹈都有其自身的文化价值和文化表现力,这样就需要舞蹈集合动作性质,文化性质以及地域性质,体现出民间的特点。在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文化进行集中的了解,因此教师教学目标的设定需要对此进行全面的考虑[9]。

(二)教学设计方法

首先,综合性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我国人民都是能歌善舞的,音乐的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歌曲和舞蹈都是不分家的两种艺术形式,那么在民间舞蹈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教师使用临时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将知识要点融入民族特点突出的语境当中。这样对于民间传统知识的学习就更加深刻。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藏族舞蹈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选择一个比较熟悉的曲目,常见的有《走进西藏》或者是《酒歌》等等,然后给学生进行舞蹈的组合性教学,让学生能够在队形突出的学习中一边唱歌一边跳舞,有效的调动起课堂气氛,让学生的身心都融入到舞蹈艺术教学过程中[10]。

其次,对我国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设计展示。

第一,对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目标上主要是对一些少数民族,例如藏族,舞蹈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对民间舞蹈有一定的了解,对地域文化更加清楚,以此激发出学生对舞蹈的热爱之情,并且积极的投入到舞蹈的学习过程中[11]。第二,教师教授学生利用藏族弦子舞蹈进行学习上的组合。用这种歌舞形式表达西藏人民的热情和豪放,让舞蹈表现地域特点,以此更好的利用动作演示内涵。第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分析。在教学重点上,需要学生可以更加准确的掌握藏族舞蹈的动作要领,使用歌舞的双重组合形式完成藏族文化的传承和演绎,保障少数民族舞蹈风格的形成。教学难点主要是对于单撩、拖步以及三步撩等等动作的学习,让学生在动作上更具有协调性,更加熟练的对动作进行联系,这样的表演形式才能更加突出。最后,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上首先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视频形式对课程学习进行导入,并且让学生对藏族文化进行充分的了解,做好每一个教学重点和难点上的动作展示。找到舞蹈动作的规律性特点,由此利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展现出来,示范给学生,之后学生利用小组学习的形式将舞蹈动作展现出来[12]。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舞蹈选修模块中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全文一共有三个部分,分别是民族民间舞蹈的教育功能以及价值分析、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建议、音乐与舞蹈模块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给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一定的建议和启示。

[1]董乐.关于我国民族舞蹈教学优化策略的探索[J].北方音乐,2014,12(4)∶10-11.

[2]吴迪.民族舞蹈教学策略分析[J].黑龙江科学,2014,14(12)∶91-91,95.

[3]艾菁.高校民族舞蹈教学中呼吸训练的重要性探讨[J].音乐时空,2014,22(5)∶172-172.

[4]黄秋野.民族舞蹈教学要注重生命情调的渗透[J].科学导报,2015,18(2)∶96-96.

[5]胡婷娜.浅析民族舞蹈文化对民族舞蹈教学的影响[J].才智,2016,21(14)∶61-62.

[6]李诺.民族舞蹈教学如何保持民族特质和独立品格[J].当代音乐,2015,30(10)∶118-119.

[7]王喆.论研究生民族舞蹈教学中学生表现力的培养[J].音乐大观,2014,28(9)∶182-182.

[8]李桂娟.论民族舞蹈教学中呼吸训练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4,17(28)∶196-196,197.

[9]王光辉.海外华人华侨民族舞蹈教学的发展[J].艺海,2014,11(11)∶116-118..

[10]刘忠华.传统文化教育与民族舞蹈教学[J].文学教育(上),2016,22(3)∶157-157.

[11]苏水莲.浅谈民族舞蹈教学中风格的保存[J].黄河之声,2015,18(15)∶89.

[12]周杨,封雷,曹佩磊等.民族舞蹈教学中教育性和艺术性的有效性策略分析[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30(8)∶228.

猜你喜欢
民间舞蹈舞蹈民族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我们的民族
学舞蹈的男孩子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舞蹈课
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传承民间舞蹈艺术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