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合唱教学中读谱的若干问题探析

2016-02-03 07:08
北方音乐 2016年15期
关键词:读谱乐谱术语

李 伟

(湖南科技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关于合唱教学中读谱的若干问题探析

李 伟

(湖南科技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合唱艺术是一门多层次的音乐形式,是具有多声部、多线条结构的立体音乐。正确的读谱是合唱学习的首要环节,本文阐述了正确的读谱对合唱学习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横向把握、纵向把握、音乐术语等方面对合唱读谱的影响及其对策。

合唱教学;读谱;多声部

读谱是在合唱教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也是合唱艺术存在的前提。“乐谱,是将音乐形象用记谱法记录下来形成的一种文献载体形式[1]”。音乐作为一种声音的艺术,它不是借助文字和图画来表现的,而是借助独有的乐谱来表现的。乐谱中每一个音符、休止符、节奏、和声、复调、音乐术语都有曲作者独特用意,合唱演唱的二度创作也要以忠于原作为前提,唯有这样才能真实地将正确的音乐形象呈现给听众。在合唱学习中演唱者读谱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合唱学习的进度和效果。作曲家储望华曾指出:“对一首乐曲的识谱阶段几乎完成了该作品的一半或者大半”。这足见读谱对于合唱学习的重要。但是,在传统的合唱教学实践过程中往往是不重视读谱练习或者只注重狭义的读谱练习的,认为所谓“读谱”就是不唱错音符和节奏就行,很多时候在还未了解创作背景,对音乐的内涵和形象都无法把握时去读谱,这样就把自己当成了发声机器,容易造成事倍功半的结果。

有鉴于此,我们要充分重视学生合唱读谱能力的提高,要善于在教学中设置悬念让学生提高对读谱环节的兴趣,要循循善诱地分析合唱作品的结构、处理,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怀,让学生对乐曲中的内容和形象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在自己的意识中有基本的音乐形象,在情感上引发思想共鸣。这样,学生就容易被教师引入到乐曲表现所需要的意境,从而获得了读谱和合唱中的兴趣。然而,合唱文献浩如烟海,个人往往是限于精力和时间,了解的是其中极为有限的一部分,而且合唱新作品是层出无穷的。这就要求我们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去接触和阅读新的合唱谱。那么,我们究竟从哪些方面来把握“读谱”这一基本环节呢?

一、对合唱乐谱的横向把握

把握旋律是横向把握读谱的一个重要内容。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是塑造音乐形象最直观的要素,也是最容易被人留下印象的音乐元素,对音乐的宏观走向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对于合唱指挥学习而言,不管合唱曲目在曲式结构、和声织体等元素如何复杂多变,首先是应该尽可能把横向旋律的表现作用加以利用。旋律一般是由乐节、乐句、乐段构成的,它们都具有自身的逻辑性。旋律表达与语言表达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妙,即他们都讲究声音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情感的此起彼伏、情真意切。读谱横向把握环节就是要提高学生对音乐结构和乐句、段落、整体的把握,其关键要求是要做到细致、精准。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在刚开始学习时可以放慢于原速的速度练习。但经过读谱学生达到基本熟练以后再逐步恢复原速要求,这期间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对作品进一步分析,以便让学生既能够理解作品内容,又能够通过读谱而最终脱离乐谱。

研究表明,音乐旋律与人们使用的语言存在紧密联系,歌词因素(语言因素)可最直接表达人类的喜怒哀乐的情感,也是最容易被听众所接受的因素。中国的合唱作品往往需要以逻辑重音为主、旋律重音为次,对外国合唱作品尤其是西方合唱作品却是往往需要以旋律重音为主,语意重音为辅。另外,在很多复调性合唱作品中,旋律往往不是单一出现,而是与其他音乐要素交相辉映。我们在进行总谱阅读时首先要细致分析,明确旋律在多声部音乐的特殊位置,科学把握单声部旋律和多声部旋律的逻辑关系,正确安排各个声部的角色和层次的联系,进而发挥好它在音乐中的“灵魂”作用。因此,我们在合唱学习中读谱的横向把握就不能仅仅是看作是对节奏、音符的认识,而是应该以音乐形象为中心,合理调整好合唱曲谱横向上的各种关系。同时还要对旋律深入而细致的研读、分析、处理。各种演唱技巧、音乐结构对音乐动机的发展、乐句的走向、乐段的衔接、情感的表达等所起的作用都应加以把握。

二、对合唱乐谱的纵向把握

对合唱乐谱的读谱不仅要讲究横向,也要讲究纵向。横向与纵向立体交错的音乐线条极大丰富了音乐的层次感和交响性,同时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作品表现的难度。假如读谱单从横向的旋律入手,这样致使忽略多声部音乐的内涵和总谱要求,从而使得对多声部合唱的理解与内涵表现变得死板和残缺。但这确是合唱教学中学生常常容易忽略的环节,对于初学者是更容易走的误区。他们在阅读合唱总谱时,很多人认为把自己的声部管好唱好就万事大吉。殊不知,合唱艺术是一门集体性、立体性的艺术,需要良好的团队合作,离不开横向和纵向之间的协调配合。这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声音融合,声部与声部之间的平衡统一,和声复调的恰当处理等。

可见,合唱作品是多以复调与和声为基本特征,有的作品对这两种特征兼而有之。和声性特征为主的合唱作品相对简单,在读谱练习中先要突出旋律声部的横向进行,再强调纵向的和声功能就基本可以了。若是遇见以复调为主要特征的合唱曲目则需要对和声、旋律声部都要加以重视和把握。依据作曲技法中的对位法,各声部要做到互相衬托,相互补充,要体现出各种旋律线条既独立又统一的状态。这些纵横交错的多声部线条,多种多样的音型织体,丰富多彩的音色等艺术特征都为合唱教学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如瞿希贤的《牧歌》、张朝的《春天来了》、俄罗斯作曲家谢尔盖·伊万诺维奇·塔涅耶夫的《黄昏》等。不仅如此,合唱教学中的读谱还要注重于读谱即唱的能力,要求要快速正确地唱准作品中的音符和节奏,并且能对各合唱声部之间做到协调配合。通过快速准确的多声部读谱能力训练,才可以使学生具备合唱音乐的纵向多线条思维模式,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因此,我们要大力训练学生对合唱艺术纵向思维的立体感、层次感的感悟力,对各种不同音乐织体的理解力,尤其是对多声部艺术中纵向的协调配合技能。

三、对合唱乐谱中音乐术语的阅读

音乐术语主要包含表情、速度、力度三大方面。它是音乐乐谱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它在音乐结构中与旋律、和声等要素共同演绎音乐内涵。正确运用音乐术语,对完整表现音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中央音乐学院理论作曲家杨儒怀指出:“在音乐的基本手段中,与旋律直接关系还有速度、音区、力度、音色和表情法”[2]。任何一部音乐作品在乐章、段落、乐句、乐句自身内部都有不同的表情、力度、速度的细腻变化,这些变化也都是音乐表现的风格需要。恰当的音乐术语处理会使音乐结构更加明晰、表现更细腻、音响更丰富、个性更鲜明。可以说,离开了音乐术语,再美妙的旋律,再动听的和声,再抒情的节奏也不能展现出其应有的艺术生命力。

对音乐专业学生而言,“读谱”一般在节奏、音符等方面不会有太大问题,但对乐谱中的其它音乐术语就往往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我们在教学和排练中除了抓住基本的旋律、节奏、和声等环节以外,还需要对合唱曲谱上的所有音乐术语都应该加以领会和把握。为达到正确理解和把握作品风格,准确地表达曲作者的意图和情感,我们必须对曲作者在曲谱上所标记的每一个速度术语、力度术语、表情术语等都要加以逐一核查、领会,对于还不了解的需要借助网络和音乐辞典去把握。例如,音乐作品是抒情地、优美地,还是欢快地、活泼地;是慢板、广板还是快板、急板等。这些都关乎作品基本风格的把握,务必需要认真阅读。对任何一个音乐术语的被疏忽都可能使合唱诠释不正确,甚至酿成音乐“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严重后果。

总之,合唱艺术是一门多层次的音乐门类,是基于单声部旋律之上发展成多声部、多线条的音乐形式。曲谱仅是一种音乐符号,把它变为音响就离不开音乐表演中的二度创作,合唱教学中的读谱环节就是让学生懂得和掌握怎样去完成二度创作的能力和方法。读谱并非是对音符的“直译”过程,而是一种于音乐分析、视唱练耳、歌唱技术为一体的集大成者。因此,在合唱教学中我们要强调精读式的读谱方法,即对总谱加以细致的阅读、严谨的分析、认真的领会吸收,以帮助学生对作品风格的理解和体会上树立典型,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通过这种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合唱艺术一些基本规律、一般原理、常见手法等技术,帮助他们建立一些合唱艺术学习的治学态度、敬业精神、学习方法等。只有这种精读式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起到良好的奠基作用。

[1]景月亲.乐谱与音响资料版本现象探微[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0(03)∶60.

[2]杨儒怀.音乐分析与创作(上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82.

[3]闫宝林.合唱指挥始于总谱[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6(05)∶119

[4]张前.正确的作品解释是音乐表演创作的基础[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2(01).

[5]罗麦朔.总谱读法教学的心理模式构建初探[J] .音乐创作,2014(02)∶192

李伟,(1977—),男,汉族,湖南永州人,湖南科技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合唱与指挥等。

猜你喜欢
读谱乐谱术语
山之高
乐谱:放飞梦想
浅谈在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读谱的能力
一毛学琴记——乐谱失踪
基因密码乐谱
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读谱技能训练
合唱指挥读谱技能解读——2015美国合唱指挥联盟(“ACDA”)大会感悟
有感于几个术语的定名与应用
从术语学基本模型的演变看术语学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