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音乐剧演唱对声乐教学的促进

2016-02-03 07:08谢婷婷
北方音乐 2016年15期
关键词:唱法音乐剧声乐

谢婷婷

(长沙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浅析音乐剧演唱对声乐教学的促进

谢婷婷

(长沙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随着声乐教学模式的增加,如何提高声乐教学的教学效果成为了相关教育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音乐剧集音乐与表演于一体,是一种较为完整的戏剧类型。随着声乐教学工作融入音乐剧的演唱之中,声乐教学工作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将从音乐剧演唱在声乐教学中的优势出发,深入研究音乐剧演唱在声乐教学中的促进作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借鉴学习。

音乐剧演唱;声乐教学;发展途径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音乐门类的专业增加,声乐教学模式的探索成为了我国各大音乐院校关注的焦点。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缺乏实践性,已经远远落后于现代声乐教学要求,严重制约了各大艺术院校的教学质量。在这个大背景下,立足于音乐剧声乐教学模式的现状,通过实际的案例,提出具有参考价值音乐剧演唱在声乐教学中的创新途径,是我国现阶段声乐教学的发展要求,对我国整体艺术院校的教学质量具有促进作用。

一、音乐剧演唱教学模式的现状及背景研究

(一)音乐剧演唱声乐教学的发展历史

在我国音乐剧演唱声乐教学的起步较晚,但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音乐剧便在美国舞台中开始崭露头角,并且取得了成功,作为集表演、舞蹈、音乐一体的戏剧类型,不但在世界上取得了众人的青睐,逐渐传入我国,并且开始应用于声乐教学当中。[1]利用音乐剧演唱进行声乐的训练,是未来声乐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很多教育工作者投身其中,将智慧应用于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工作,因此可以说音乐剧演唱教学模式对我国声乐教学具有一定促进意义。

(二)音乐剧演唱在声乐教学中的优势

音乐剧演唱在声乐教学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具体表现在音乐剧在表演方面要求较高,尤其对于音域方面的突破,会给声乐教学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也能满足学生对不同唱法的学习的需求。在音乐剧演唱当中,经常出现传统美声与通俗唱法之间的来回切换,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演唱的能力以及对曲调的把握,能够取得良好的声乐教学效果。例如在音乐剧《回忆》的一幕中,男中音需要根据情绪的转换,在两个音节之间调整自己的音域,因此对该男中音的演唱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该男中音训练的时间,从而在演唱的准备环节,提高了该男中音对曲调的把握能力。除此之外,学生还需要在舞台上扮演不同的角色,要根据角色的不同,演唱的音色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在无形之中给学生的声乐能力提出了挑战,要求在风格迥异的演唱当中,进行美声的演唱,不但能够给学生提供上升的空间,还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形成一定训练,从而提高声乐教育的广泛性。

二、音乐剧声乐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某艺术院校的一个女高音,具备良好的音色,然而在音乐剧中难以取得出彩的表现,原因在于其情绪不到位,在很多人物的处理上,难以入戏。相关指导老师根据该女高音的这种情况,制定了情景交融的教学方法。[2]不断的用语言描述音乐剧中人物的心理情况,从而让该学生融入当时的情景,再度演唱时,果然情绪的表达有所改善,在某些情感的传达方面亦有出彩的表现。许多学生在演唱之中都存在这个问题,除了情绪不到位之外,对肢体语言的控制上,也出现了理解的偏差,要求相关指导老师及时纠正,从而在音乐剧的演唱中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情感声乐的处理能力。

某男低音的表演能力较强,在肢体语言等细节的处理,也符合音乐剧中角色的需要,然而缺点在于在表演中带有严重的口音,从而影响了整体的戏剧效果,针对该男低音的问题,相关指导老师采用一对一辅导的方式,通过朗读剧本,将该男低音声乐中的口音问题一一纠正。该男低音的另一个问题是在美声部分的节奏处理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会影响戏剧的表现效果,针对这个问题相关指导老师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在演唱中不断控制该男低音的节奏,从而让该男低音的声音融入整个表演当中,从而改善其表演的效果。

某学生有着较好的天赋,并且综合能力较强,但缺点在于音乐剧演唱中总是怯场,导致怯场的原因是该学生心理素质不过关。因此相关指导老师根据该生的特点,进行“脱敏”教学指导。具体的方式是通过将该生的音乐剧演唱录制下来,让该生反复观看,从而使其意识到本身的问题所在。在不断的观看中,该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渐渐的变得成熟。除此之外,必要的心理素质辅导也是增加学生音乐剧表演能力的有效途径。而对于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必要的练习也能增强学生表演的信心,使其在正式的音乐剧演唱的表演中能够发挥出正常水平。

三、音乐剧演唱对声乐教学的促进作用

(一)以音乐剧演唱基音教学为基础,完善声乐教学内容

通过上述例子可以发现,演唱技法是在不断的演唱当中完善的,因此音乐剧演唱对声乐教学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能够完善声乐教学的内容。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由于对唱法与演唱技巧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因此会导致声乐教学的僵化,学生也普遍在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中收获较少。[3]然而在音乐剧的演唱当中,给学生的课业内容增添了新的意义,基音演唱时声乐教学的基础内容,在日常的声乐教学中,由于每一种唱法都有其自身的演唱特点与发声技巧,因此难以掌控。但音乐剧的演唱中,由于需要学生融入角色,因此对每一种唱法发声技巧的学习就成为了理所当然。而为了准备演出,大部分学生都要进行基音为基础的训练,这在无形之中大大增强了声乐教学的成果,并且对于学生对美声与通俗的发声技巧的学习也大有裨益,尤其在女高音,女中音的发声练习中多有体现。

气息的运用对发声的影响非常大,因此相关指导老师要根据每一个学生不同的特点与资质,进行气息练习的辅导。首先一个稳定的表演对演唱时气息的掌控要求非常高,因此气息的控制就成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必修课。一般来说,具体的训练方法可以通过让学生手扶腹部,让气息环绕整个身体,从而在不断的联系中学会控制发声的气息。同时衡量一个学生能否灵活的调整自己的气息最重要的标准,是在学生演唱间隙,能否完成快速送气的工作,从而形成横膈膜的作用。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控制喉头的浮动频率,从而完成胸腔共鸣的演唱法。一般来说,男低音的浑厚声音都是靠小腹控制的,如果气息不稳,会影响到男低音的表演力度,因此对男低音气息的控制要求更严苛,要求在不间断的基音练习中,完善其声乐技巧水平。

(二)丰富学生音乐剧演唱风格,提升声乐演唱能力

音乐剧演唱的最大优势在于门类较多,曲目丰富,对任何一种声乐训练都有现成的教材。实践教学在许多艺术门类教学当中多有应用,而对于声乐教学最好的实践教学,就是在音乐剧的演唱中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从而促进声乐教学的快速发展。[4]美声唱法是古典音乐剧演唱中的基本唱法,因此学生能够在古典音乐剧的表演中,不断加深对美声唱法的研究,从而在实践中提高声乐的演唱能力。并且,针对学生在音乐剧中表演缺乏创新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多接触其他音乐,一方面可以改善声乐教学僵化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能丰富学生的演唱风格,从而在音域的广泛性上对学生进行训练。通过表演音乐剧经典的剧目,能够让学生增进对戏剧艺术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其能够胜任不同的剧目的演唱要求。因此可以说音乐剧声乐教学是完善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音乐剧声乐演唱教学模式的改革

音乐剧声乐演唱教学模式的发展对于声乐教学具有一定的革新作用,并且能够锻炼学生的肢体语言与声乐演唱的协调的能力,首先,音乐剧演唱能够让学生挑选自己适合或者感兴趣的唱法,这是十分重要的,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音乐剧表演的过程中,相关指导老师还能根据学生在表演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从而帮助学生传达出更好的感情。另外,舞台表演在客观上加强了学生对声乐学习的积极性,能够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完善的故事情节、逼真的舞台背景能够激发学生的感情,使其将这种感情融入演唱与表演当中,取得良好的声乐教学效果。[5]同时,音乐剧演唱对声乐教学模式的革新作用还表现在对声乐教师的影响上,使其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能够更好的把我学员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一方面能够取得较高的声乐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对学生进行其他方面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对音乐剧声乐演唱教学模式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音乐剧演唱声乐教学模式的发展,是符合如今实践教学的潮流,能够满足学生对声乐学习的需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因此音乐剧演唱对声乐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为社会提供了专业的艺术人才,从而促进我国艺术院校声乐教学水平的发展。

[1]焦亦慧.试论萨拉·布莱曼音乐剧演唱对声乐演唱与教学的借鉴[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1)∶144-146.

[2]张立秀,赵桂珍.试论高师声乐教学引入音乐剧演唱的现实意义[J].音乐创作,2012(11)∶175-177.

[3]吴珊珊.音乐剧声乐演唱教学模式改革探究[J].音乐时空,2016(04)∶166-167.

[4]郭宇.音乐剧演唱方法及其表现力[D].湖南师范大学,2007.

[5]谭洁.体验式教学在音乐剧专业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黄河之声,2011(03)∶30-31.

谢婷婷(1985—),女,广东汕头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

《音乐剧促进高师音乐学专业人才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DIA150313)。

猜你喜欢
唱法音乐剧声乐
“中国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高校声乐教学中跨界唱法的应用探讨
近期国内歌剧/音乐剧演出预告
声乐诊疗室
音乐剧新闻
声乐诊疗室
音乐剧新闻
声乐诊疗室
近期国内歌剧/ 音乐剧演出预告
谈声乐教学中的轻声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