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表演欲望

2016-02-03 07:08马冉冉
北方音乐 2016年15期
关键词:歌唱者演唱者歌唱

马冉冉

(黑河学院音乐学院,黑龙江 黑河 164300)

声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表演欲望

马冉冉

(黑河学院音乐学院,黑龙江 黑河 164300)

声乐教学的目的是声与情的辨证是歌唱的永恒话题。一首歌曲,之所以能打动人心,除了歌唱者那美妙的嗓音外,更有蕴藏在歌声中那绵绵不绝的情感。《札记·乐记》中所谓“凡音之起,同人心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即是对声情关系的认识。

声乐演唱;情感技巧

声乐是一门表演艺术。它通过歌唱者的演唱,把无声的歌曲文本转化为现实的音响效果,使歌曲焕发出强大生命力。歌者的二度创作,实现了艺术表达中所特有的听觉审美价值。因此,一名歌者的演唱技术与完美的艺术表现在声乐表演艺术中是缺一不可、紧密结合的。现实的声乐教育中,究竟该如何处理好这二者之间的关系?这是许多声乐学习者早已知道又难以办到的事,也是声乐教师要着重研究的问题。

一、歌唱的声与情相互关系

声与情的关系,就是要求歌唱者能准确细腻地表现出作品的情感。它是演唱者把握作品,表现作品境界的重要因素。人们常说,“真实的情感,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那么,融注了真实情感的歌唱,就是演唱的最佳境界了。“用心歌唱”须从初学阶段抓起。有些教师认为初学者须专门练习发声技巧,到一定的时候再加入情感和表演。实际上,这是不可取的。无沦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这都是一种声乐训练上的缺失和时间上的浪费。因为呼吸与人的“心”和“情”是自然相协的。我们歌唱的乐器是人自身,忽略了“心”这个情感因素,尽管发声器官也能发出声音,但不会是动人的歌声。因为“心”是歌唱的脉搏,“情”是歌唱的动力。所以,在初学阶段就要让学生根据歌曲内容需要,学会用“心”、“情”来调整歌唱器官,从一开始就养成“声情并茂”的歌唱习惯。

歌唱要坚持“情感先行”。无论是歌唱还是练声,都要做到心里先有了情绪,然后再开口唱歌,正如画家必须胸中有山川,然后才可下笔一样。练声曲虽多是无词的旋律,但心中要有词,可以想象“今天晴朗的天空令我心情愉快”,也可以想象“我爱你,非常非常地爱你”……。总之,心中一定要有明确的内容,要养成“心不唱,口不开”的好习惯。“心声”与技巧结合,语言与音乐融合。这种技艺相融的训练,能使歌唱水平逐渐达到“闻声见景”、“情景交融”的境界。总而言之,歌唱作为一种表现艺术,声音与情感永远都是如影随形、唇齿相依的,是永远相统一的。只有掌握好“声”、“情”表现的分寸感,才能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

二、声乐表演过程中情感的表达

演唱者一旦树立了声乐表演发声的整体观念意识,那么对于任何声乐作品,对于任何曲调的唱法,对于任何感情的演绎,演唱者都可以很好地进行把握。发声是传达声乐作晶中旋律、情感、美感的最重要的环节,也是让听众感受到声乐作品的唯一桥梁。演唱者能否树立声乐表演发声的整体观念意识,会直接影响到声乐作品的演唱效果,也将直接影晌到听众的欣赏效果。因此,演唱者树立声乐表演发声的整体观念意识对于声乐作品的演唱具有积极的意义。演唱需要不断地提高发声质量,对于整体发声观念意识必须给予遵守,这是做好发声演绎的首要因素和关键环节。一首没有任何情感的歌曲不能称作是一种艺术,要想称之为艺术,必须要具备声音和感情,并且两者都要表现得非常完美。当一个歌唱者想通过唱歌表达情感,如果歌唱者没有被自己的表演所感动,做再多的努力也是白费的。因为声乐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就是向观众传递自己内心的感受,这是一种心与心的沟通。歌唱者要想感动观众,就必须先要打动自己,用自己的情绪感染观众。一首歌曲即使用了再多的技巧而没有情感的话,那也只会使得这首歌苍白无力,缺乏感染力。学习和表演实践相辅助的教学原则。

声乐学习不仅要学会演唱,而且要通过演唱给人以完美的情感交流和艺术的享受。其次,就是演唱技能的掌握、经验的积累及艺术表达能力的锤炼。学习,它包括“学”与“习”两方面。孔子说得好:“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只有经常练习,不断复习,才能增强记忆,巩固知识。在学习的同时,要让学生多实践,这是检验声乐水准的最有效途径。如何安排学生的学习,是大有讲究的,将所学知识、技能、组织、编排等基础巩固好,注意在各个学习环节,采用感知、理解,实践表述等方法,让学生将所有已掌握的知识化为已有,并变成创新的源泉。

三、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掌握技术,是歌唱艺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前提。重技术轻艺术的表现,在日常教学例子中不少。—些歌唱者经过数年训练,掌握了相当不错的发声技术,但如果思想上走入误区,只看到歌唱发声技巧,片面地认为漂亮的声音是歌唱艺术的全部,或者在表演时用没有任何乐感的高音、长音来炫耀技巧,也许能够获得暂时的成功,但要在艺术上真正成功是不可想象的。这种现象由于时代的浮躁,在—些专业歌唱者身上也有体现。具有艺术表现力和内在生命力的歌声则不同,他们的演唱,是非常内在地把高超的技术结合于深刻的艺术表现之中,歌唱者的艺术表现与声音表现达到了相对完美的结合。一个大家都认可的事实是,在大型国际声乐赛事中,最后比的不是单纯的声乐技术含量,而是技术与艺术融于一体的表现力,甚至是表现作品中所体现的个人文化修养的细微差别。是否能将技术结合于完美的艺术表现中,从而达到二者的辩证统一,是“歌匠”与艺术家的真正区别所在。

总之,歌唱表演是二度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在歌唱发声技术依托下,以充满情感的声音来表现作品的思想情感内涵,这样的“技艺并举”是许多歌唱者努力追寻的目标。把基本的歌唱技术灵活运用于艺术表现,根据艺术表现的需要创造性地运用歌唱技术才是学习中的硬道理,这样能使歌者在面对各种不同题材和体裁、不同风格和类型的作品时,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各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去进行艺术再创造,从而形成其个性化的演唱风格。歌唱者要用心观察生活,捕捉亮点,结合作品需求,进行艺术创造。

猜你喜欢
歌唱者演唱者歌唱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声乐演唱中乐感的有效培养研究
重读《昆虫记》4 竹笼中的“歌唱者”——蝈蝈儿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歌唱的基本素养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歌唱十月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