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幼儿师范学生的声乐基础教学

2016-02-03 07:08侯铁梅
北方音乐 2016年15期
关键词:喉咙幼师吸气

侯铁梅

(太原幼儿师范学校,山西 太原 030000)

浅议幼儿师范学生的声乐基础教学

侯铁梅

(太原幼儿师范学校,山西 太原 030000)

声乐是幼师学生特别是学前音乐专业学生非常重要的一门必修课。刚从中学进入幼师学习的学生,基本都没有经过专业规范的声乐训练,都属于“一张白纸”的零基础情况。正因如此,对幼师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科学规范的入门基础声乐教学,使她们建立科学的发声呼吸概念和良好的歌唱状态,无论对她们今后的工作还是更进一步的对口升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笔者就把自己多年对学生声乐入门基础教学的一些心得与同行们分享,也希望能使更多的声乐学习者从中受到有益的启示。

幼儿师范;学生;声乐基础;教学

声乐是幼师学生特别是学前音乐专业学生非常重要的一门必修课,科学规范的入门声乐教学,无论对她们今后的工作还是更进一步的对口升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声乐以歌者自身的器官作为艺术表现手段和工具,它既是一种复杂的体力劳动,又是一种在激动的情绪中进行创造的高级神经活动。要在兴奋的精神状态中得心应手地操纵自己的发声器官,发出美妙的声音,就必须对自己的发声器官进行长期训练和锻炼[1],而人对自己身体内部的发声器官特别是这些器官的活动是看不清的,要自如地操纵它们,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刚从中学进入幼师学习的学生,她们基本都没有经过专业规范的声乐训练,都属于“一张白纸”的零基础情况。正因如此,对她们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她们建立科学的发声呼吸概念和良好的歌唱状态就显得尤为重要。二十多年的声乐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了一些经验,我将自己多年对学生声乐入门基础教学的体会如下:

一、循序渐进原则和趣味启发性方法

进入幼师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到专门的声乐学习与训练,不能拔高求快,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要用形象又具有趣味启发式的语言表述 ,激发她们的学习兴趣,用她们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动作如:大笑、狗喘气等体会呼吸;用呵欠、喷嚏等体会歌唱的状态……发声练习由单音逐渐过渡到二度、三度、五度的练习,提出一些她们可以做到的要求,比如:要求她们按歌唱的正确姿势站好,吸气时使喉咙打开,胸、肩、脖子放松等等。在学生有能力做到的范围中不断增加难度,充分发挥她们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她们在学习中体会歌唱的乐趣并深化学习声乐的兴趣[2]。

应当特别忌讳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演唱说的一无是处。声乐是一种看不清、摸不透的比较抽象的艺术,面对刚刚入校初学声乐的幼师学生,如果教师用一些学生无法理解的所谓专业术语来解释声乐,会使学生感到迷惑,从而产生畏难情绪。相反,要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多表扬;对学生的要求一定要由浅入深,要善于运用形象有趣的语言启发学生,鼓励她们敢于提出问题,帮助她们克服困难,使其始终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与教师默契配合,更重要的是要让她们感到学习离她们很近,有信心、有能力实现。教师在课前要认真备课,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课后要做好每个学生的情况分析记录,再次上课便可有的放矢。在课上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要求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做到三个记忆:一是声音是记忆,二是内在感觉的记忆,三是情感的记忆。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大脑始终是积极的,能与教师密切配合,从而使每节课都能收到预想的、积极的效果,使学生每节课都有所获益、有所提高[3]。

二、教学的几个步骤

(一)掌握正确的歌唱呼吸是良好歌唱的前提与保障

呼吸是歌唱的原动力,意大利歌唱家、声乐理论家卡鲁索说:“一旦掌握了呼吸的艺术,学生也就算走上了可观的艺术高峰的第一步。[4]”可见建立一个正确呼吸对初学声乐者的至关重要性。

歌唱呼吸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但对初学者一开始就从理论上讲的过多过细,会使学生越发感到茫然而无所适从。我的做法是:首先按歌唱的要求站好,使胸腔、脖子放松,然后想象多年未见的朋友突然出现在你面前的惊喜状态,既:惊奇地张开嘴,迅速地吸气到横隔(裤腰带有胀满的感觉),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肩膀不要向上抬,这个时候喉咙是积极打开的,喉位是最低的,歌唱的通道也是最畅通的。一定让学生保持这种惊喜的吸气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注意横隔坚持不松懈,喉咙、口腔、鼻腔都保持吸气状态,小腹的力量向上推送气息从通畅的通道呼出。这种呼吸训练可以是无声的,也可以加一个母音说出来。对初学者的呼吸训练必须严格,但不能过量,否则会使他们全身僵硬,一般在每节课练五分钟左右。

(二)打开喉咙,开启纵情歌唱之门

咽喉是气息出入的门户,如果没有充分的打开,就不可能发出圆润、柔和、饱满、优美的声音[5]。在教学中,我特别强调正确吸气状态下的打开喉咙,喉咙打开了,共鸣就容易找到。我训练幼师学生打开喉咙是这样做的:首先在保持正确吸气状态下,特别注意嘴唇、下巴、脖子松弛、喉咙不动,这些都先懒在积极的吸气状态,然后小心收拢嘴唇呈吹蜡烛的口型,小腹推气,通畅地说出“u”音,当小腹推气出声时,感觉口腔很大,像含了一口水,鼻腔、喉部、脖子很空,这样“假、大、空”的“u”音便说出来了,喉咙也自然打开了。在说好“u”音之后,可以进行三度或五度下行音阶的“u”音练习,逐渐延伸到用“u”音的感觉去唱好其他母音。

(三)胸腹式呼吸支持下的面罩共鸣

著名歌唱大师吉诺·贝基先生说:“面罩共鸣是声音的灵魂”。当学生可以做到呼吸正确、喉咙打开时,我更强调两者的协调配合,用胸腹式呼吸的支持,打开喉咙,唱出“面罩共鸣”的漂亮声音。我的做法一是三度或五度音阶的哼鸣练习,运用“小声哭泣”的感觉在“眉心”体会振动感,进而适当增加供气量,就可获得集中、明亮、富有穿透力的声音。二是弯腰发长音练习,弯腰成九十度,在积极气息支持下发长音,如“呜—”,让声音直贯头顶,待头部产生晕乎乎的振动感后,再令其慢慢地挺立,就可得到并保持“面罩共鸣”。通过练习,逐渐将a、e、i、o、u五个母音及所有的韵辙送上“面罩”,从而步入科学发音练唱的正确轨道。

(四)精彩的范唱与严谨的语言训练

教师精湛的演唱、富有感染力的范唱不仅是教师获得学生信任感的有力武器,更是声乐教学最理想的教学手段。特别对幼师学生来说,一方面她们都是初学者,冗长复杂的器官原理讲解显然不适合她们;另一方面,幼师都是女同学,我这个女老师的示范,既打破了声乐教学的神秘感,又使学生比较容易地通过模仿我的声音,从中更好地捕捉正确的声音形象,进而体会发出理想声音的方法。语言训练是歌唱发声的基础,演唱歌曲必须做到咬字准确、吐字清晰,所以每节声乐课我都把咬字的知识贯穿始终。我常对学生说:“口型差一线,声音差一片。”练声的过程,就是一个咬字的过程,一个依字行腔的过程,把字咬对了,才会有好的声音[6]。切忌假洋鬼子把字都吃掉的伪美声。在练声时,必须从咬字开始,训练出适度、轻松自如的美声,使学生在歌唱时,能做到用美声把每一句歌词变成清晰的吐字[7]。

三、量体裁衣、因材施教,选材适度、风格匹配

声乐教学的个别差异特别大,每个人不同的声带条件、腔体构造、性格气质、生活经历等,形成了不同的声乐学习心理和生理状态。在教法的运用上,完全套用一个模式、一定的格式去教不同的学生是不可行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开动脑筋、因材施教,就像医生看病一样,了解病情、对症下药。如:嗓子条件好的学生往往大白声非常容易,如果用“a”母音练习,就不容易掌握“a”母音的圆润唱法,改用“u”、“o”则更容易唱出深厚而富有弹性的声音,就更有助于建立混声的概念。正所谓:教有法而无定法。声乐教学切不可生搬硬套。

在演唱作品的选择上,对于刚刚起步学习声乐的幼师学生,教师更要精心研究,选择音域不宽、音区适合,更重要的是歌词能便于学生与发声呼吸结合的歌曲,尤其幼师学生都是女同学,风格上也要和女声声部相匹配。对歌曲的训练,要逐字逐句地练,把呼吸、发声、共鸣、咬字、吐字逐步调整好,而且从小歌的练习甚至是一条短小的发声练习做起,都要对学生进行情感与声音的规范要求,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科学规范的良好演唱习惯,练就全面、扎实的声乐基本功,为逐步稳定地过渡到较高难度的歌曲训练打好基础。

以上就是我对幼儿师范学生声乐入门基础教学的一点心得与体会,希望与广大声乐教师及声乐学习者分享。不妥之处,望请批评指正。

[1]钱翠悦.浅谈声乐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学周刊,2016(03).

[2]李大鹏.师范音乐教育声乐教学基础浅论[J].长治学院学报,2005(08).

[3]次仁央宗.浅论师范院校的声乐教学[J].西藏艺术研究,2003(03).

[4]胡新民.“联觉”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2(05).

[5]韦桂喜.谈声乐学习法[J].歌海,2011(01).

[6]次仁央宗.浅论师范院校的声乐教学.西藏艺术研究,2003(03).

[7]李大鹏.师范音乐教育声乐教学基础浅论.长治学院学报,2005(08).

猜你喜欢
喉咙幼师吸气
抽吸气流量对催化惰化系统性能影响
网红幼师 撕掉标签,拒绝被定义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耦合运动数值模拟
男幼师荒
《喉咙里的奔马》创作谈
喉咙里的奔马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一名幼师的高山族舞蹈情怀
没事多练壮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