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与探索
——以声乐课堂教学改革为例

2016-02-03 07:08梁泰迅
北方音乐 2016年15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声乐院校

梁泰迅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广东 广州 510540)

民办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与探索
——以声乐课堂教学改革为例

梁泰迅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广东 广州 510540)

随着我国近十年的经济大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上升的同时,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高涨。音乐作为城市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提高人们综合素质培养的方面,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与追求。高校作为综合性音乐人才培养的“摇篮”,应该如何适应社会的需求?笔者通过对高等综合类院校音乐教育多方面的研究以及在高校多年的工作经历,对以上这个课题谈几点个人体会。

声乐改革;民办高校改革;音乐课堂改革

音乐表演在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对精神文明强烈需求的背景下,从以前全国仅有的几所音乐专业院校和艺术院校的“小众”专业,而逐渐在包括民办综合院校在内的大量综合类院校当中开设。除了能很好地开展素质教育,还能增添学校的校园文化、丰富校园环境,增加学校财政的收益。但是,由于近几年的生源的大量扩张,毕业生综合素质低下,专业竞争力不强造成的就业压力等现实问题,迫使综合类院校对音乐表演专业的教育状况进行改革,重新探索一条适合民办高校自己的路。

一、民办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目前的教学现状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许多民办高校在音乐教学中一味地沿袭传统专业院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过于追求高难度技巧和“大”作品,忽略了学生美学鉴赏能力以及教学能力的培养。甚至用培养歌唱家、钢琴家的模式来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目标显然是脱离实际的,这样造成学生对自己学习的目标不明确,未来就业定位模糊。

(二)课程设置不科学

目前,大部分民办高校音乐教育课程设置以专业技巧课、专业辅修课(专业小组课)、视唱练耳、乐理、和声、曲式分析、中外音乐史为主,缺少实践方面的课程,使得学生们在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脱节。

(三)学生生源质量普遍较差

民办院校一直以来都是高考“失意生的天堂”,这类学生专业素养和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方面也比较差,对所学的专业缺乏热情和追求,歌曲作品也基本停留在表面学唱阶段,甚至靠“听”相关音频视频资料来完成新作品的学习,严重缺乏学习的独立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得专业技巧课的回课效率大减。

(四)师资力量缺乏,教学基础设施不全

虽然我国的民办高校数量近年来呈增长趋势,并且开设音乐表演专业的民办高校也不断增加,但是由于受到资金限制的问题,教师数量严重缺乏,教师在教学方面需要“身兼多能”,工作量严重“超标”,造成工作精力严重分散。教学设施方面,如:学生琴房数量与学生数量比例严重失衡,琴房缺少必要的隔音、通风等基本设施,缺少用于音乐表演学生舞台实践、专业汇报的专业音乐厅或排练厅等。

(五)声乐教学评价机制单一

声乐教学评估是对学生的“学习”以及对教师的“施教”进行评价的重要评估机制。一直以来,音乐表演专业的考评方式基本按照期末考试演唱一至两首声乐作品对学生的水平进行评判,这种单一的考评方式并没有体现出学生本身的实际水平以及是否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

二、民办高校音乐表演专业改革设想

(一)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

由于各种专业性团体、名牌高中、高收入行业所提供给高校音乐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极为有限,并且竞争异常激烈,根据民办高校的学生素质普遍较低的实际情况,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应以地方性中小学教师、文化馆、群众文化团体、艺术传媒机构、艺术培训机构为主要目标,避免与专业音乐学院、艺术学院毕业生进行正面的就业竞争。

(二)课程设置改革创新

改革后的课程要以综合性和实用性为基本原则。改革的重点应为:以实践课为主的课程,如学生的教学实践、舞台的表演实践、声乐表演实践等音乐、舞台表演音乐会;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培养一专多能。注重钢琴即兴伴奏、合唱指挥排练、流行器乐演奏排练等;加强理论课程的学习,如歌曲创作、电脑音乐制作、音乐欣赏等。尽可能地加强实用性,使学生能做到学以致用。

(三)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民办高校以声乐主修课课堂教学为例,由传统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转为一对四、一对二、一对一相结合的模式,每学年进行一次竞争考核机会,通过考核后可由一对四模式转为一对二模式,一对二模式转为一对一模式,这样既可选拔出一些有培养条件的苗子,又可有效地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未能通过考核者,将继续维持一对四的教学模式,迫使这部分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态度进行反思,或努力学习或转变主修方向等。

(四)声乐教学评价改革

民办高校的声乐教学评价改革应紧密围绕培养地方性中小学教师、文化馆、群众文化团体、艺术传媒机构、艺术培训机构为目标进行评价改革。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考评:根据学生期末考试、学期间声乐舞台实践以及平常课堂学习的实际演唱水平来进行评定;根据学生掌握的声乐理论知识以及对声乐发声理念和对作品的鉴赏来进行评定。通过这种考评方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有较为立体的评估。

(五)增加硬件设施,改善教学环境

根据音乐表演专业的办学需求,平衡校方资金投资能力,改善声乐教学环境。加大实践教学场所的建设:声乐专业汇报厅、合唱排练厅、舞蹈排练室、视唱练耳专用教室、电钢琴教室、学生琴房、教师琴房等。

总之,为了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人才,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需要进行改革,教育理念、课堂设置、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多方面要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既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又能培养学生的舞台、教学实践能力,使之能具备“一专多能”,成为社会需求的合格音乐人才。

[1]吴资霖.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改革[J].艺术教育,2014(03).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声乐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民办高校教学论三个基本问题研究的反思
数学建模在民办高校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