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声乐教学中因材施教理念的应用

2016-02-03 07:08卢思嘉
北方音乐 2016年15期
关键词:声区辅修因材施教

卢思嘉

(浙江音乐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

浅谈高校声乐教学中因材施教理念的应用

卢思嘉

(浙江音乐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

声乐教学践行“因材施教”理念,就是强调教学的科学化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本文针对不同的主修方向,立足“因材施教”理念,阐述了声乐主修学生和声乐辅修学生的声乐教学策略,着力于人才培养的科学化。

高校;声乐教学;因材施教;教学策略

声乐是高校音乐教学的基本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构建。但是,由于学生在主修方向上的不同选择,以及学生基础条件等的不同,声乐教学要求“因材施教”理念的践行,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计划,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高校声乐教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高校声乐教学主要面向两大主体:第一大主体是主修声乐的学生;第二大主体是辅修声乐的学生。对于第一类学生,具有一定的声乐基础,个体在声乐上的优势相对比较突出;而第二类学生更多地是以理论或钢琴作为主修方向,其在声乐上几乎没有基础,甚至是从零开始。因此,面对实际的教学情形,建立特色鲜明的教学体系,依据学生主修方向的不同,“私人订制”具体的两套教学计划,显得尤为重要。

一、声乐主修学生的声乐教学

主修声乐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声乐基础与个体条件。声乐教学的开展,更多的是将声乐的艺术性、技术性充分体现。好的声音条件固然是声乐学习的优势,但不断地训练,所形成的美妙声音是在教学中不断学习所来。因此,在技巧课教学中,一是要强化低年级学生对中声区声音训练要点的掌握,能够在歌唱中注意气息的流畅、声音的保持;二是在中声区训练的基础之上,学生可以向低(高)声区扩展声域。在声乐教学中,声区的转换是学生声乐学习的重难点。对于主修声乐的学生而言,这是音乐学习的必然要求。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很大部分学生在中低声区易于出现唱的“过实”、“过重”的问题,于是在中声区向高声区转换之时,便会出现“两截”声音的情况。因此,对于出现这一情况的学生,教师应在中低声区的训练中,强化学生在音的上升(下降)中,能够调节好真假声音的比例,并且喉咙放下来、声音切勿着急加劲。此外,也有部分学生在高声区向低声区转入的时候,出现十分明显的音变,出现假声过多的情况。这样一来,学生在中低声区知识,便会气息不稳,出现声音“飘”着,“落”不下来。为此,在对这部分学生的教学中,高声区后的下行训练尤为重要,训练学生在下行音节的走向中,一是要气息平稳;而是要降低假声的成分,增大真声比例,让声音在中高声区向低声区转入时,能够“掉”的下来。

当然,在声区转换训练中,教师应选择一些中外艺术歌曲,让学生在歌唱中运用所学的技巧。一般情况下,中外艺术歌曲应选择中等难度的歌曲,强化学生在音乐线条、吐字等的规范化训练。在“声区转换”的难点教学之后,学生的发生训练要进一步强化,应加入复杂性的技巧训练。对于主修声乐的学生而言,跳音、顿音、连音等的训练非常重要。首先,复杂性的技巧训练,要强化学生辨音能力的训练,能够带着“脑子”去思考,如何将声音完美的演唱出来;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声乐素养,能够在每一条的训练中,发现并记住好的声音,进而形成自我的情感体验。在这样的训练之下,学生的演唱逐步从无意识向有意识转化;再次,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学应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能够让学生在扎实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通过“声乐演唱会”等活动,锻炼学生的演唱能力,也为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创造良好的基础。

二、声乐辅修学生的声乐教学

辅修声乐的学生,多以钢琴或理论作为主修方向,声乐课程的开设对于学生的主修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声乐辅修的学生,多半没有声乐基础,也没有专门的声乐训练,这就使得声乐教学基本要从零开始。为此,在对这类学生的教学中,教学计划有别于主修声乐的学生。在大二、大三期间,教学的重点在于强化学生对发声方法的准确认识、声音概念的正确理念;能够对一些中外歌曲进行独立的演唱;能够将声乐课程中的所学带入主修的专业之中。

在教学中,辅修学生的教学多以集体课或小组课的形式开展。在发生训练中,多采用简单的三(五)度音阶训练,学生能够掌握好发声的方法,以及演唱中呼吸的正确运用。中声区是训练教学的重点,辅修学生可“以唱为主”,通过歌唱向学生讲解如何用声、如何正确呼吸、咬字,以及音乐完整性的注意。辅修学生的声乐教学,应强化学生声乐素养的培养,向学生讲解基本的声乐常识、著名的声乐作品等,强化学生对声乐的正确认识,帮助学生在主修专业上的学习。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声乐教学践行“因材施教”理念,是课程教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针对学生差异化发展的集中体现。随着高校声乐教学的不断改革,建立特色鲜明的教学体系,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是满足不同主修专业学生需求的基本要求。针对声乐主修学生,教学应突出系统性、完整性,培养学生完备的声乐素养。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促进全体学生在声乐专业上的全面发展;而对于辅修声乐的学生,教学更多地是强化学生对声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主修专业。

[1]曾皓.因材施教理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戏剧之家,2015(12).

[2]刘喜梅.论因材施教理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戏剧之家,2016(04).

[3]李艳.因材施教——声乐教学的重要法则[J].铜陵学院学报,2014(12).

[4]唐博.普通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中“因材施教”原则的有效运用[J].戏剧之家,2016(05).

猜你喜欢
声区辅修因材施教
高校辅修专业教学现状与思考
——以天津理工大学英语辅修专业为例
我国高校金融学辅修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以西北大学为例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辅修/双学位专业学习的毕业生从业状况调查研究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浅谈声乐演唱中换声区的训练方法
浅谈声乐的歌唱技巧
论民族唱法教学的基本结构
搭建声音转换和统一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