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诗词中的音乐元素

2016-02-03 06:38
北方音乐 2016年11期
关键词:教坊霓裳李煜

路 程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710000)

李煜诗词中的音乐元素

路 程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710000)

南唐的诸位统治者对文学的喜爱和重视,推动了整个南唐文学环境的发展。李煜对词的重视也从先祖那里继承而来,作为南唐后主的李煜,在文学造诣上受人盛赞。他一生中创作的众多词作,都展现出精妙的文学功底和艺术价值。李煜的词的由于自身身份的特殊性,在生活和经历的独特环境下,培育了文学表达的人格特性。不同身份的变更,让李煜的心境发生了差异,反映到他的文学作品中,使得深层的内涵和意蕴也随之改变。同时,李煜对音乐也十分喜爱,并且在他的词中反复提及音乐的元素,本文以此为出发点,跟随诗词中的音乐元素感受李煜的艺术创作。

李煜;诗词;音乐元素

一、李煜的思想

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了他的行为,不同的经历会成就不同思想。李煜身为南唐后主,他的经历与“大众”的词人不同,这也是成就李煜诗词独特艺术色彩的原因之一。豪华的宫殿、舒适的生活环境,让李煜享受了良好的物质环境,但荣华的背后也有着普通人没有的痛苦。皇宫内为了权利波涛暗涌,亲眼看到了权利争夺之间的黑暗,让李煜产生了远离这一切想法,所以,自号钟隐、莲峰居士,表明自己的心境。相信李煜的个人追求就是在这个阶段确立下来的,环境上的复杂、经历上的黑暗,使他对政治漠不关心,更看重精神上和情感上的满足、自由,强调自我的感知,这正是他早期创作的作品中所显示出来的特点。

宫墙内的波涛汹涌,反倒成就了李煜进入文学和音乐的世界,用艺术文化来填充内心和精神的需求,在心灵上获得归属感。他留下的许多诗词作品,至今流传不衰。此外,李煜的个性和思想建设也受到了祖先性情的影响,同时整个南唐对文学的重视也无形中牵引着李煜走向文学,这些都是成就李煜创作的原因。

二、李煜文学中的音乐思想

古代的文人需要学习的内容远比现代人想象的要多,琴棋书画在某些程度上也算是文人的必修课,在某些时候,他们在创作诗词的同时也会创作相应的曲调,用以伴唱,但是由于古代记谱法的不够完善、落后的时代并没有发明出能够保存音频的设备等原因,只能够留下诗词这类纸质文物,也因此让现代人误解诗词仅是文字,但事实上,诗词本身就包含音乐。在李煜的文学作品中能够感受到他的音乐思想,也能够感受到李煜对音乐文化十分喜爱,通过诸多音乐元素的提示,用文学的创作手法,让人感受到了他文字中的音乐色彩:

李煜的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音乐性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在文字中直白的提及与音乐相关的信息。第二种,在语言表达的效果上受到音乐文化的影响,展现出音乐的律动。第一种方式的展现十分直白,也更为直观,如文字中出现的“笙、琵琶、箫、鼓”等乐器、“霓裳、清歌”等音乐作品和题材、“教坊”等音乐机构,这些名词出现并且渗透到诗词的内容当中,成为李煜表现文学色彩的工具之一。第二种方式的展现相较之下没那么直观,需要感受其中的韵律。南唐时期的诗词受到江南吴歌的音乐文化的影响,更重视内心的情感。在文字表达出来的效果上也追求江南吴语的话语方式和风格,“云一涡,玉一梭”就显示出了民歌的情趣。

三、李煜诗词中的音乐信息

在对李煜的文学创作手法有所了解之后,就能够清晰的看到李煜文学作品中的音乐元素是如何展现的。下面对具体的诗词进行分析,观察李煜的诗词中包含了那些音乐信息:

(一)乐器名称

《秋莺》中“浏亮如笙碎在后缑”将乐器笙的信息融入其中,这首诗的情境是李煜为了逃避残酷的宫廷争夺,毅然决然“隐居”之作。这首诗用没能避寒南归的黄莺的心情表达自己内心的所属,为了展现黄莺的“浏亮”音色,李煜形象的用笙的音色来表现秋莺啼叫时让人心碎的效果。这首诗中用笙演奏时的音乐效果作为引入的原因,让文字的画面感和音响效果立体起来。

《书琵琶背》这首诗词更是直观的将乐器琵琶的信息放在题目上,更是让琵琶承担了诗词发展的线索。李璟将所爱琵琶赠予大周后,当大周后病重之时又赠予李煜,在大周后死后,李煜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对妻子的情,整首诗的描述都是围绕着琵琶,诗词中“凤尾”、“槽”正是对琵琶形制的描写。琵琶实际上也承载了李煜对妻子的爱,也可以说琵琶在这里代表的是大周后。

《浣溪沙》这首李煜的早期作品中“别殿遥闻箫鼓奏”,以别的宫殿隐隐传来的“萧鼓”之乐,从侧面描绘出当时的场面是何等的喧嚣,同时也真实的再现了李煜早期帝王生活的极致奢靡的享乐生活。从这首词可以看出李煜写作时的洋洋得意,同时也可以看出当时整个统治阶级生活的萎靡状态。但也正因为统治阶级对于享乐生活的追求,间接促进了宫廷音乐的发展。从文化艺术的角度上,李煜对音乐文化的发展又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这些乐器名称的出现,不仅承载了李煜创作这些诗词时的思想感情,也从侧面反映了这些乐器在那一时期的发展水平,为后世研究唐代乐器的发展提供了可以参考的依据。

(二)音乐作品

音乐题材:《木兰花》中“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的描绘,级看到了“笙箫”的乐器,由此看到了“霓裳”的作品。霓裳指的是《霓裳羽衣曲》,是唐玄宗李隆基的著名作品,也是我国盛唐时期乐舞大曲中的一个代表佳作[1]。属于唐朝的大曲,法曲的代表。这首作品是由唐玄宗所作,相传某晚唐玄宗在梦中进入月宫听到的仙乐,梦醒之后却只记得半曲。后来,西凉都督杨敬述进贡了一首印度风格的乐曲《婆罗门曲》,主体部分与唐玄宗梦中听到的仙乐声调相符,玄宗大喜,遂做成《霓裳羽衣曲》。但这首乐曲在安史之乱中遗失部分,大周后机缘巧合下得到残谱,她“按谱寻之,尽得其声”[2]并将大部分空白补齐。金陵城被迫,李煜将曲谱烧毁。《木兰花》用霓裳的信息演绎了宴会的盛大场面,也表明了《霓赏羽衣曲》在当时的流传情况。

(三)音乐机构

在《破阵子》中能够看到“教坊犹奏别离歌”的描述,这首作品是李煜在亡国后进行的反思,“几曾识干戈”将内心中的悔恨表达出来。昔日的河山不复存在,教坊的离别歌声还在唱响,用这样的反差放大了沉痛的情绪。唐代在设太常及下属的太乐、鼓吹、清商诸署等传统音乐机构的同时,又设立了教坊、梨园这类新的音乐机构。这些机构是唐高祖在宫廷内所设置的,是为了适应唐代宫廷燕乐高度发展的客观需要而建立的。所谓教坊,也就是宫中训练、培养乐工的场所,用来专门教授歌舞,以雅乐表演内容为主。李煜的诗词中出现教坊的信息,能够看到在南唐时期教坊机构的生存空间。而这一信息,也为现代人研究唐代的音乐机构提供了文献参考佐证。

(四)音乐效果的影响

前文提到在语言表达的效果上受到了江南吴歌的影响,文字语言和表现的韵律都与之相对应。在《长相思》中,李煜用白描的创作方式将“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这样的女性姿态自然的展现出来,文字中出现了江南吴侬软语的话语方式。

南朝时期是江南吴歌发展的繁荣时期,江南由于地理环境的因素,歌词、曲调自然不同于北方的粗犷、豪放,处处透露着细致典雅。从音调上江南吴侬软语比较接近人的呢喃之声,而呢喃之声又比较接近人的音调,适合作为唱腔,带有江南特有的清幽雅致的独特韵味,勾人心魂。而李煜这首词中就运用这种话语方式,将江南女子的温婉气质表现的淋漓尽致。

四、结语

如果从李煜的经历来看,悲剧性缠绕着他,亡国的阴影也在缠绕着他,但他通过文字寻找到了情感的寄托,用文字的话语将他的痛苦示于人前。纵观李煜的词,还能够看到他对于音乐元素的广泛提及,这样能说明音乐对于他而言也十分重要。诗词中通过乐器名称、音乐作品、音乐机构和音乐效果等几个方面展现了音乐元素的运用方式,赋予了他的诗词展现音乐性的能力,成为李煜文学作品的特色。

[1]中国古代音乐史.陕西旅游出版社,20009(9).

[2]江表志.中华书局,1991.

[3]詹安泰.李煜词[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4]李煜全集.[M].湖北:崇文书局,2011.

[5]王延陵.唐宋诗词鉴赏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6]王岩,刘艺虹.南唐词人李煜词的艺术特色——李煜词的情感与意象[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2).

[7]陈波.简论李煜梦词的艺术特色[J].山东电大学报,2002(2).

猜你喜欢
教坊霓裳李煜
盛唐时期教坊音乐教育研究
唐代教坊综述
二十一世纪唐代教坊理论研究综述
李煜
鸟儿们的幻彩霓裳
李煜作品
霓裳羽衣舞
俞璐:一袭霓裳,留住绝世风雅
汉家霓裳美 八闽发新枝
唐仗内教坊及中唐教坊合署问题考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