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影像视觉传播的新特征

2016-02-03 08:50文/刘
传媒 2016年20期
关键词:受众时代

文/刘 念

自媒体影像视觉传播的新特征

文/刘 念

自媒体时代,影像已不再是单纯的传达信息,而是被赋予了更多的人文意义和时代内涵。自媒体作为当今传媒领域的重要代表,在影像传播方面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自媒体与影像视觉艺术的融合,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影像传播的垄断格局,实现了影像视觉传播的大众化。在自媒体影像视觉传播过程中,自媒体用户不仅扮演着受众的角色,而且自觉参与到影像内容的制作中,个性表达、原创叙事、多元互动等都使其呈现出自成一体的艺术特征。

个人化:私密性的大众传播

在传统媒体一家独大的时代,视觉影像的生产与传播具有非常强的“垄断性”,是少数专业人群的“专利品”,其迎合传统受众的行为和思维习惯,让受众成为被动接受者,这种单向输入决定了双方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隔阂,促使大众化色彩鲜明的影像生产与传播阶段的形成。

在现代化技术的强力支撑下,影像生产与制作的门槛越来越低,传播成本也全面下降。一种人人皆可参与的影像传播机制开始出现,并随着自媒体的崛起得以全面推进。这种完全有别于大众化影像的个人化影像,让视觉视角更多聚焦于个人视觉中的个性发现,强调的是个体的一种自我体验,影像传播的出发点更多是一种自我表达,私密性也就成为了其最显著的特征。

这里所讲的个人化视觉影像,就是以数字化技术手段为支撑,利用数字摄影工具,将个体感知的现实景象转化为具有精神内涵的视觉符号,并借此构建一个虚拟空间,同时赋予其强烈的个体情绪,并通过新媒体传播平台实现大众化传播。由大众化影像向个人化影像的转变,是自媒体时代影像视觉传播的一大鲜明特征,为受众呈现了一个属于创作主体独特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个人化影像视觉传播更多传达的是一种内在情绪与价值诉求,以真实的视角客观再现人生百态和生命体验,进而完成一种私密性较强的大众传播。

快餐化:张扬性的眼球传播

传统媒体时代,受众所接收的影像基本都是专业化水准较高的精良之作,根本谈不上可以拥有自我发布和传播平台。可以说,传统媒体时代的影像视觉传播属于“大餐式”的,普通人只能“望洋兴叹”。自媒体时代的全面来临,完全打破了信息传播格局,人们获取影像信息的渠道日益多元,现代通讯和数码技术的成熟将打破以往影像生产的垄断局面,在自媒体全面参与、分享传播的平台与技术依托下,人们已经完全掌握了影像视觉传播的选择权和主动权,并开始选择在自媒体上生产传播即时性、共享性的快餐化影像。快餐化影像以传播迅速、独特视角,或极具冲击性的图片博人眼球,一经出现便成功地吸引了受众,也迎合了移动化阅读时代受众的审美需求。从某种角度上讲,快餐化影像传播的根本落脚点是视觉冲击,是一种极具张扬色彩的眼球传播。

自媒体时代衍生的全新传播机制,不仅打破了以往影像生产的精英群体“垄断”局面,而且增强了影像视觉传播的世俗化和娱乐化,迎合了时代语境新变和受众习惯新变。具体来讲,电子复制在影像艺术领域的全面推广,并逐渐上升到大众艺术本体高度,成为了影像艺术的重要构成。此外,电子复制的全面介入实现了影像视觉生产机制的彻底革新,由以往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互动。同时,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撑下,受众的信息参与性和身份性开始变得愈加模糊,使得影像视觉传播打破了语言、地域、文化和身份等限制,能够随时随地实现现场复制,并进一步推动了摄影大众化发展,在社交媒体的人际传播机制下可迅速实现病毒式传播,成为了个性鲜明的艺术快餐。

人文化:主动性的关怀传播

对人性的关怀是人文精神的根本所在,若是影像缺乏人文关怀,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传统媒体时代,受众的信息获取具有较大的限制,是一种单向的被动接受,但这种单向流动的局面在自媒体时代被完全打破,尽管也带来了影像生产质量下降、艺术性不强等弊端,但它所产生的现实意义却十分重要,并通过影视视觉传播进行主动关怀。

拍摄的自由化、普及化使得影视生产主体变得更加多元,而民间拍摄者更多地将视角放在对弱势群体的生存关怀上,并通过这种途径赋予自媒体影响人文生命,提高影像传播的人文张力。以客观地态度去关注底层民众生存与生活状态,并通过自媒体传播引发社会广泛的关注与共鸣,实现主动性的人文传播,这对于新时期的民生建设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有学者曾在微博上发布“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活动倡议,并迅速得到网友的肯定,短时间内形成大量转发,以期能够帮助那些被拐儿童家庭获得有益信息。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期,这次随手拍事件引发了社会对被拐儿童及家庭这一特殊群体的广泛关注,“和谐”二字的含义开始回归本位,而这种充满“正能量”的摄影活动也越来越多,如“环保随手拍”“交通违纪随手拍”等。另外,借助微博人际传播的巨大效应,会迅速形成影响力较强的舆论场域,进而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推动具体问题的快速解决。

自媒体时代的主动性人文传播,相比于以往自上而下的被动关怀无疑是一种进步,相信随着影像视觉的人文化传播,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必然会成为一种示范性较强的平台,为今后类似社会事件的解决提供有益参考,进一步推动民主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平等化:公共性的监督传播

在历史进程中,影像始终扮演着关键角色,当影像无法发挥自身历史记录的功能时,就很容易成为权力的“帮凶”。但在新的传播机制和语境下,传统自上而下的被动传播已经无法满足现实发展要求,并开始向自下而上的监督式传播转变。目前,人们逐渐意识到自媒体已经成为民众进行民主表达和公共参与的重要渠道,这不是新媒体时代,而是全媒体时代。在全新的传媒生态环境中,任何个体所传播的影像都可以表达出画外音、语气、表情等个人情绪,甚至能够与主流媒体分庭抗礼,甚至能够表达主流媒体不敢说的诉求。可以说,这种让公民平等发言的影响传播机制,就如同巨大的舆论杠杆一样,开始撬动新常态下社会的方方面面。但问题在于,单纯的思想刺激和舆论引导,无法保证会达到预期的实践效用。但若是与之相反,只是撬动了身体,但大脑却处于僵死状态,这将会带来无法预估的负面效应。因此,在自媒体时代语境下,对于转型期的中国来讲,影像视觉民主化传播的真正意义就在于唤醒民众的自觉意识,并切实赋予和维护民众的公共参与和监督权。

自媒体时代,人们时刻关注着社会动态,并用敏锐的触角及时捕捉相关影像,然后作出及时快速的反应。如“表哥”杨达才事件、女领导视察洪灾特警护船等事件,以及其他各种社会黑暗面,基本都是通过自媒体的个人揭露逐步扩大到社会讨论层面,并最终形成强有力的舆论场域影响现实走向。此外,许多现实中存在的民主问题,影像都可以通过自媒体传播更加有力地发挥作用,全面揭示相关问题的本质,并逐渐形成自下而上的监督性传播,最终促进相关问题的有效解决。

此外,在视觉化迅速发展的的今天,影像已经成为受众获取信息的核心载体,尤其是读图时代语境下受众审美习惯的助推下,影像网络化发展成为时代主流。但有利就有弊,在影像视觉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影像虚假传播的问题日益严重,而许多商业化影像为了博取关注以实现眼球效益最大化额走上低俗化道路,大量低质量图片开始充斥网络,对影像视觉传播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因此,在全面推动影像视觉创新发展的基础上,必须思考如何才能解决自媒体时代影像视觉表达与传播存在的问题,正确引导影像发挥其应有的正面效应。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自媒体时代影像将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也必然会产生时代新变,并探寻新的发展出路。但无论如何变化,我们必须明确的是,人才是社会进步的最终掌控者。因此,对于自媒体影像视觉传播的研究,必须与时俱进,尊重客观发展规律,在深入理解个人化、快餐化、平民化和平等化传播特征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其实际效用,在充分满足人们个性化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拓展自身的正面效应空间。

作者单位 湖北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受众时代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壮丽七十载奋斗新时代
壮丽七十载 奋斗新时代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融合时代的受众画像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