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策展与跨界合作模式研究

2016-02-03 14:33叶娜芬福州大学
浙江档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办展策展展品

林 林 叶娜芬/福州大学

1 引言

档案展览具有展示馆藏内涵、培养民众档案素养、传播文化知识、提供休闲娱乐、宣传档案工作、与外界建立沟通桥梁的功能[1]。档案机构以往办展大多单打独斗,展览工作存在许多问题,如受众面窄、水平不高、影响不大、交互功能弱、更新速度慢等[2],这些问题大多可以通过合作来解决。目前,联合办展已成为一种趋势[3],存在办展难问题的基层档案馆可以向其他机构寻求合作,实现联合办展。但联合办展也存在较多问题,如宣传少、互动差、合作办展多局限在档案馆之间,或为档案馆与文博机构合作、缺乏清晰的合作模式,等等。此外,档案界对展览合作的研究关注度较低,在中国知网检索“档案展览”“合作”等条目,相关论文多数是对办展实践的报道和介绍,缺乏对合作办展理论的研究,尤其缺乏对跨界合作的关注,仅有一篇论文探讨了档案部门和文物部门的跨界合作模式[4]。

当前,策展理念和研究在艺术领域已相对成熟,策展已经成为当下中国艺术界展览运行的一种常态[5]。经过策划的展览更注重观众的参展体验,在形式上能够更好地表达主题和内涵,有助于提升办展机构形象,增强宣传与教育效果等。顺应联合办展趋势,引入策展理念、强调跨界合作、研究档案部门如何策展、研究档案策展的合作对象及内容、为档案机构提供策展指南和模式,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 策展合作内容及可行对象

2.1 策展含义

策展最初被应用于艺术展览活动中,指以构思创意、整合资源等方式,将艺术或文化以新颖、生动的形式带入社会生活,发挥高效的经济、社会及文化效应。美国档案工作者学会出版的《档案与手稿展览》中,档案展览策划的步骤包括定义观众、选定主题、规划工作时程、选择材料与展品设计定位等。结合我国档案展览活动实践,策展活动主要包括主题确立、内容设计、展品布置、展前宣传、展览服务五个方面的内容。

2.2 合作内容

2.2.1 确立主题

确立主题是策展活动的核心,主题选择要立足办展单位实力,并关注社会热点和公众需求,重点突出馆藏资源或地方特色,注重主题的新颖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档案展览从最初的宣教、政治、经济类主题,逐步扩展到文化、体育、娱乐与休闲等方面的主题,主题的丰富性大大扩展了合作内容与合作对象的范围。根据展览的目的进行划分,档案展览的主题类型可分为宣传教育型、文化传播型、娱乐休闲型。举办宣传教育型档案展览时,可结合纪念日或社会热点事件,与政府部门、学校等单位合作办展。举办文化传播型档案展览时,可以和不同的机构合作推广风俗文化,如,台湾地区的档案机构联合高校举办《地方文化信仰》展览,把民俗活动、地方信仰与庙宇文化结合在一起,在当地引起了广泛关注,传播了民俗文化。

2.2.2 内容设计

内容设计是策展活动的重要环节,内容设计包括展品的选择、文字说明的编写以及展览内容的脚本设计。丰富的展品是举办展览的前提之一,专业的设计是展览成功的关键。在合作的基础上,应开阔眼界,从多角度选择展品,既可选择本地文博机构的实物档案,也可选择其他国家或地区各种载体的档案文件。如,黑龙江省档案馆、黑河学院与俄罗斯阿穆尔州地方志博物馆合作举办的展览中,黑河学院从实物档案中精选1000多件档案作为展品,俄方展出苏军出兵中国东北的200余幅相关图片和画作,这些展品真实地再现了历史场景,激发了观众的爱国情怀。此外,展览还可以选择切合主题的人物或故事作为展品。

2.2.3 展品布置

得当的展品布置能够让观众有更好的参观体验,并能提升观众对展品的理解。台湾的档案机构力求以简约、直观的方式向观众展示清晰的主题内涵,如围绕环境保护这一主题,在展览上展出一个包含各种不能降解的生活垃圾的大塑料包,展示了人们每天都生活在被层层垃圾包围的环境中的寓意,具有震撼的视觉效果。相比之下,大陆档案部门办展在展品布置方面侧重于应用新技术,如上海市档案馆举办“上海近现代历史发展档案陈列”展览,在“消逝的记忆”互动体验区采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老上海地标图片”,观众用手拂去屏幕上的“沙尘”就能看到展出的旧照片[6],给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

2.2.4 展前推介

策展活动是为观众服务的,如何吸引观众尤为重要,因此必须做好展前推介发展。除了利用传统的电视、报纸和新媒体(如微博、微信等)进行宣传外,还可采用形式新颖的推介活动,不断提升观众的参展兴趣。如,上海市档案馆在举办“城市记忆——上海近现代历史发展档案陈列”主题展之前,与东方网联合举办“寻找消失的城市记忆‘城市记忆@上海’”网络文化节活动,东方网通过网络征集网友关于上海的记忆,此举有效宣传了展览,吸引了更多市民前来观展。

2.2.5 展览服务

服务是展览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常见的服务有现场讲解、提供咨询和发放宣传手册等。在台湾的各项文化展览中,如由台北故宫博物院、基隆故事馆、澎湖生活博物馆等单位举办的展览中,展览的解说者多由志愿者担任,志愿者的服务态度更加热情,服务方式更为积极和主动,此外志愿者能把对展览的感情带入讲解中,这大大加深了观众对展览的理解。在合作策展中,档案部门提供主动服务,能够吸引大众的参与,并帮助市民深入了解展览。

2.3 合作对象

在策展过程中,档案部门可选择的合作对象有两种类型,即共同办展主体和辅助办展机构。共同办展主体指与档案部门共同策划主题、提供展品或服务的机构,合作对象包括其他地区的档案部门、文博机构、司法部门、高等院校等。如,博物馆具有长期的布展经验,它能为档案展览提供技术支撑[7];与法院合作有利于开发法院档案资源,将束之高阁的法院档案呈现给民众;高校拥有一定的参展观众和宽阔的场地,便于进行展前宣传和展后评估。辅助办展机构指协助档案部门进行展前宣传、展品布置的机构,包括专业设计团队、技术机构和各类媒介机构,其中媒介机构如大众媒体网站和新媒体平台等。选择辅助办展机构,源于档案部门存在技术力量有限、办展经费不足等问题,另外选择辅助办展机构,还能够迅速提升展览的质量和水平。

3 跨界合作模式

3.1 主题型

主题型合作模式是最常见的一种,指档案部门选择教育、宣传或休闲娱乐的展览主题,与其他相关机构合作策划展览。合作内容除确立展览主题,还包括展品征集或提供等。多元化的展览主题为档案部门开展跨界合作提供了多样选择,比如针对文化传播型主题,可与博物馆和文物局合作,由这两家单位为档案展览提供实物,并增添艺术性。福建省档案学会与中华公共事务管理学会联合举办了《中华姓氏文化与族谱档案图文展》,在高雄美丽岛捷运站穹顶大厅办展。展览展出了图文并茂的姓氏故事,展现了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吸引了许多台湾同胞驻足观看,提升了台湾同胞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2 交流型

交流型合作模式是指档案部门与其合作伙伴,在彼此所在的两个地区举办展览,合作内容包括策划主题、提供展品或展览场地、提供讲解服务等。常见合作对象是其他省市或国家的档案部门、高校等。交流型合作模式有助于不同地区的档案部门相互协助和借鉴,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资源共享,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方式之一。交流型合作模式更加注重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如,福建省举办了《百年跨国两地书——福建侨批档案展》,展览以侨批档案为线索,展示了福建海外侨胞造福侨乡、思亲孝悌的历史。展览不仅在福建省档案馆、泉州市档案馆、福州三坊七巷等地联合展出,还远赴泰国、柬埔寨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展出,此举进一步弘扬了中华文化。

3.3 设计支持型

设计支持型合作模式是指档案部门确立主题后,寻找合适的艺术设计团队或机构,既可创新展览形式,也可大大提高观众的参展体验。在工作中,由相关团队或机构设计展品布置方案,包括选择展览地点和确定展览内容的表达形式。设计应围绕展览主题营造氛围,并借助相关道具与技术创新展览形式。如,台湾基隆故事馆举办《未竟之路》展览,陈列展出了几百根装着被污染了的水的试管,直观展现环境污染的可怕景象,警示人们要保护环境。此外,还可增加互动设计,如在档案内容中加入游戏元素,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3.4 宣传支持型

宣传支持型合作模式是指档案部门作为办展主体,寻找合作伙伴进行展览前期的推介与宣传。传统的档案展览存在“被动等候”的缺陷,往往落入“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尴尬境地,因此必须重视展前推介工作,重视宣传支持型合作模式。在策展活动中要制定推介方案,与合作的媒介组织开展宣传,可以让大众及时获取展览相关信息。除了投放广告经费进行宣传,或借助政府平台发布信息之外,还可以选择合适的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如上文所述,上海市档案馆与东方网进行合作,不仅在东方网网站举办城市记忆征集活动,还通过东方网的官方微博号召用户转发“城市记忆”话题,为展览做了有效的宣传。这种合作模式要求档案部门主动出击,定位展览面向的群体,有针对性地寻求宣传支持,这既可以提升档案部门的形象,也可以增加与用户的互动。

3.5 技术支持型

技术支持型合作模式是指档案部门与技术领域的机构进行合作,运用技术创新展览形式。目前,可用于网上档案展览的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多达十几种,在档案网上展览中使用最广泛的是Web3D技术与360度全景技术[8]。两种技术各有所长,其中Web3D技术适用于大型展览,360度全景技术适用于一般的展览,运用好这些技术,能够带来良好的视听效果。如,台湾澎湖生活博物馆在展览中,运用光影技术在地面制造出一群鱼在水中自由游动的映像,观众只需轻轻踩动地面游动的鱼影,鱼就停止游动,颇具趣味性。

3.6 资金支持型

资金支持型合作模式是指档案部门向其他机构寻求资金支持。目前,许多机构在办展的过程中通过设置专项经费的方式解决经费难题,如,台湾澎湖县文化局2016年举办《再见天人菊》文学特展时,上报财政部、文化部门立项,获得了用于支持展览的专项经费。档案部门可以通过合作获取资金支持,如在策划经济发展主题展览时,可以与当地有实力和参展价值的老字号企业合作,由企业赞助资金,档案部门在展览中宣传其企业文化。档案部门也可在展览的推介环节寻找合适的赞助商,在展览时注明赞助单位,或通过众筹来获得资金。

注释与参考文献:

[1]林巧敏.档案应用服务[M.].台湾:文化文华图书管理,2012.

[2]管先海,孙洋洋,王凤珍.1981年~2014年我国档案展览研究综述[J].档案管理.,2015,(04):61-63.

[3]张婧洁,李莹.档案部门举办档案展览研究综述[J].档案管理.,2014,(01):68-70.

[4]宋鑫娜.档案展览跨界合作模式初探——“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展览启示[J].中国档案,2012,(11):43-44.

[5]王萌.策展是否存在“元功能”[J].艺术评论,2015,(08):49-53.

[6]郑泽青.“城市记忆——上海近现代历史发展档案陈列”改版记[J].上海档案, 2014,(02):13-15.

[7]陈祖芬.档案与文博机构在妈祖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的合作——来自宁波实践的思考[J].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7(01):34-37.

[8]刘婷,高研,程熙.虚拟现实技术在网上档案展览中的应用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2,(05):37-49.

猜你喜欢
办展策展展品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展品展示第2辑
展品被盗了
《策展哲学》
关于策展
会展信息
2020年5月-2021年12月
中国鼓励企业线上办展参展
海德汉EMO2019展品预览
集中办展聚精华,海博会打造交易型专业展会
2017 艺术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