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无人机技术对新闻报道的影响

2016-02-03 14:48文/米
传媒 2016年11期
关键词:航拍新闻报道纪录片

文/米 莉

浅析无人机技术对新闻报道的影响

文/米 莉

2015年,无人机技术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各种新闻报道中。本文从新闻报道领域无人机技术应用的本质、带来的变化及其运用前景三个方面,探讨了无人机对新闻报道的影响。文章认为,无人机的运用给受众带来了更多的视觉体验,同时提高了新闻业在公共服务报道中的作用。随着技术的进步、法律的完善,无人机技术将在纪录片的创作、灾难报道、环境新闻报道等领域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

无人机 新闻报道 公共服务

2015年,无人机技术在新闻报道中崭露头角。无人机拍摄出的现场画面具有视觉性强、俯拍效果画面纵深感强以及长镜头纪实性强的特点。但除了拍摄画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之外,无人机技术在新闻中的运用给传统新闻报道带来了哪些变化?其在报道中的运用前景如何?这将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无人机技术给新闻报道带来的变化

从本质上看,无人机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使记者从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解脱出来,机器代替人去完成拍摄任务,为探寻事物的真相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从表现方式上看,作为一个新的拍摄技术,无人机使新闻报道的方式呈现多元化,受众看到之前看不到的画面,带来新的视觉体验。同时,无人机技术在环保等领域中的运用使得媒体在社会公共事务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1.航拍使日常新闻报道方式更趋多元化。在使用无人机技术之前,要想得到全景图像,记者需要借助直升机进行拍摄,其成本和对摄影师的技术要求都比较高,而且拍摄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出于成本和安全的考虑,航拍的方式一般只是在重大或者突发性事件中使用,很少运用到日常新闻报道中。而无人机的使用,使航拍的成本大大降低,在技术上,普通记者就可以进行操作,无须专业人员。在价格上,国内一些民用无人机的价格为2000~4000元,甚至不及智能手机。此外,无人机产品体积比较小巧,方便携带,记者可以随时拍下自己想要的画面。一些无人机生产厂商开发的软件还可以将拍摄下的画面直接上传到使用者的手机中进行预览,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些因素促使无人机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航拍镜头和画面的增多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内容。

2.全景画面给受众带来更强烈的视觉体验。首先,无人机拍摄的画面能使受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满足了受众对多元信息的需求。2015年8月,新华网无人机队带来的天津港爆炸中心的画面让人们感受到了两次爆炸的威力;2015年10月,国庆假期即将结束的时候,京港澳进京高速收费站的航拍画面显示,现场密密麻麻全是车,车辆拥堵近百公里。甚至有媒体推出这条新闻时在标题中标注“密集恐惧症者慎入”,可见画面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之强。

其次,传统新闻报道的拍摄方式多以仰视和水平拍摄为主,拍摄者容易操作,同时也可以获取一些特写或者近景的画面,突出细节。但也正是因为操作上简便,这些镜头中或多或少都带有主观色彩,拍摄者对某些特定画面的突出和强调反映了其本人的情感。但无人机俯拍所获取的画面则消除了这种主观色彩对新闻报道的影响,大量的全景再现了新闻事件发生地的全貌,画面的信息含量大,受众可以从中感受新闻现场开阔的视觉场景以及更多真实可靠的信息。

最后,无人机技术的使用弥补了传统新闻拍摄在俯拍镜头上的欠缺,极大地增加了图画(静态的画面和视频)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比例。对于已经适应了信息社会快节奏的受众来说,图画是接受信息最快的方式之一,也意味着一种更加直观的视觉体验。无人机技术拍摄下来的大量镜头和画面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内容,这种报道模式正好契合了受众“读图”和浅阅读的心理,成为“快餐文化”的新景观。

3.提高了媒体在环保等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中的作用。进入大众传播时代以后,如何发挥新闻媒体在公共事务中的服务职能,满足受众的知情权一直是困扰新闻界的一个问题。西方新闻界甚至提出了社会责任理论来约束记者的行为,迫使其履行公共服务的义务,但效果并不明显。实际上,有些时候,面对公共事件,尤其是交通、爆炸等突发事件,记者对公共服务职能的放弃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无法进入现场获取素材、无法获知事件的全貌等。无人机技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新闻记者获取相关信息的概率,得到了更多之前无法获得的新闻素材,使记者能更好地完成新闻报道。在新华网公布的10幅无人机获奖作品中,有4幅涉及突发事件、交通、污染和自然灾害。无人机从现场发回全景照片,不仅能让读者更快地了解事件的进展和危害,同时为事件的解决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现场资料。此外,技术的引入也能促使记者更加关注社会公共事件。

二、无人机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前景

技术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无人机的引入虽然可以探知到更多的真相,能满足受众多元化的信息需求,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道德和法律问题。对待新技术,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任何技术的发明和使用,其初衷都是创造而非破坏。技术发明的结果都具有两面性,不能因为负面因素的存在而否定技术的运用,无人机技术也是如此。基于此,对无人机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前景可以做出更为乐观的判断。从目前新闻界对无人机技术的使用来看,笔者认为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运用的新闻领域有限,主要用于消息类报道,在新闻纪录片或者深度报道领域很少使用;二是其拍摄的画面更多用于展现现场的宏观景象,而不是发现问题。事实上,无人机技术的运用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

1.为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和纪录片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相比其他的新闻报道类型,深度报道和纪录片都是对现实的忠实记录。同时,两者所包含的信息量远高于一般的新闻报道,对新闻事件或者人物也可以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从而克服电视新闻报道碎片化的缺陷。但是在表现手法上,深度报道以记者对当事人的采访为主,有时会采用暗访的方式以获取事件背后的信息,但是对一些新闻题材,除了细节呈现之外,利用无人机航拍所带来的全景画面有助于读者对事件的整体把握。而对于纪录片来说,无人机在成本和技术操作上的低门槛,将使俯拍镜头得到大量运用,从而促使新闻纪录片在画面呈现上得到发展。国外,已经有学者在进行这方面的实验,2015年,北卡罗来纳大学的教师史蒂文·金将无人机运用到纪录片教学的课程中,并带领他的学生用无人机在非洲进行纪录片的拍摄。他认为,无人机不需要耗费使用直升机的成本,却可以拍摄很多漂亮的镜头。

2.更多运用到环保等公共领域用以发现问题。从目前使用的范围上看,无人机多被用在自然灾害、事故现场或者重大的节日、活动的报道现场。环保领域中的使用才刚开始,但已经有媒体开始这方面的实践。2015年,无人机摄影获奖作品《污染的颜色》,记录下了浙江杭州半山钢铁厂附近受到污染的池塘里植被的情况。画面中间是一块椭圆形区域,其中外圈约1/2的区域呈现鲜明的黄色,只有里圈一小部分是绿色。水域污染造成的后果一目了然。这些画面不仅仅呈现了现场,也发现了存在于我们身边的问题,为接下来的新闻报道提供了线索。

另外,媒体进行环境污染报道时通常会采取暗访的方式,暗访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记者能否进入现场并拍摄到画面。但一般涉及污染的问题企业都会做得比较隐蔽,而利用无人机进行俯拍却可以拍摄下污染的全景,低空飞行还可以拍摄到具体的污染场景。无人机灵活的拍摄方式将使其在环境污染等领域的报道中大显身手。

三、结语

与其他新技术一样,无人机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除了在认知上要坚持基本的原则之外,还应当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新闻工作人员的道德自律。任何新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都不会一帆风顺,无人机技术也一样,但我们相信随着法律和伦理问题的解决,无人机技术的运用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类新闻报道中。

作者系商丘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讲师

本文系商丘师范学院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手机新闻客户端与PC端门户网站新闻内容生产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15GGJS17)、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大数据时代河南省级媒体创新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62400410439)的研究成果。

[1]赖雨晨.中国无人机价格不及智能手机,低价竞争时代来临[EB/OL].中国军网,(2015-03-13)[2016-04-12].http://www.81.cn/ gnxw/2015-03/13/content_6396338.htm.

[2]龙鸿祥.无人机新闻,美国新闻传播新景观[J].编辑之友,2015(08).

猜你喜欢
航拍新闻报道纪录片
航拍巴彦呼硕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航拍,苍穹下的醉美视角
难忘的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