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化产业中的建筑景观艺术及其传媒性研究

2016-02-03 08:50秦洪伟
传媒 2016年20期
关键词:媒介景观空间

文/秦洪伟

电影文化产业中的建筑景观艺术及其传媒性研究

文/秦洪伟

本文在阐述景观艺术、电影艺术与意象经济媒介背景与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电影中的地域化景观艺术创意对电影艺术产业的推动作用。提出以具有传媒属性的地域景观规划设计为载体,能更好地传播中国优秀文化,进一步适应和促进我国艺术媒介经济全球化。

电影文化产业 建筑景观艺术 传媒性

随着影像艺术的繁荣发展,电影艺术也成为一种媒介景观和形象资源,其成长和发展始终贯穿着信息技术、新媒体艺术等多领域的科技创造。尤其近几年来,电影艺术依托地域性特色景观艺术资源进入到人类文化艺术大生产的系统中,并高效地参与到其中的艺术创作中。在这份公众喜闻乐见的精神与审美寄托中,创作者如何立足受众内心的“意象”情怀,在创作中把握电影艺术创作的正能量文化发展方向?如何兼顾电影艺术产业发展和公众审美水平提升的社会使命,创作出好作品?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当下电影文化产业中建筑景观艺术的传媒优势与文化内涵。

一、背景与现状:景观艺术、电影艺术与意象经济媒介

“景观”本意是指可视的客观风景,或是人为艺术规划设计出可供游览观赏的景致,如地域特色的文化景观、人文风情等。在繁荣的市场经济环境和数字信息时代,可将“景观”概念引申为由环境、人物和事件构成现场感的、一种主体性策划的、有意识的“表演”和作秀,也指今天常见的活动策划。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商品“物的属性”开始逐渐被“景观”所替代,原来表现为“物”的价值转换关系,如今被影视中的影像做了“替身”,商品的影像开始主宰生产创造中相当一部分环节和价值。可以说,“景观时代”实质上就是意象主宰文化和消费的“意象经济时代”。作为一种将现实和想象进行交互表达的媒介, 电影这一艺术形式不仅通过风景与人物关系,多元的文化样式为人们提供娱乐性的想象空间,同时也将真实的地域特色环境予以再现,其以先进的制作科技,为地域特色再现和建构聚落景观的表达提供真实、完美的载体,引导人们创造了真实的“地域特色奇观”。同时,电影不受惯常思维定势和原有时空限制,能以蒙太奇的手段,建构起独特的社会景观和心理景观,从而建构出新的创作意义,如城市、人文、地理和风情能在长、短摄影镜头交互应用下得到艺术性展现。与低质感度媒介或是文字媒介不同的是,电影通过美术造型设计来设置逼真的道具和背景,以还原历史的真实或想象的生动空间,无需观众启用想象力去获得关于某一处风景的直观印象。例如,在公路电影中,就有很多关于聚落景观的描绘。根据人文地理学的观点,聚落是指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主要包括城市、集镇与乡村等。文化景观就是地域化的聚落构成和人文风情的表现。在各类题材电影艺术中记录并传达着各类独特的聚落形态、道路格局和建筑物的式样风格。

当下,由景观、电影所组成的意象经济媒介是一种巨大的文化资源,对于此媒介架构而言,媒介形象是形成于本体资源和社会资源组合基础之上的,本体资源是“硬实力”,它是文化艺术景观媒介形象形成的根基;社会资源是“软实力”,策划组织机构通过社会网络连接的资源,形成了自我资源整合效应,这些资源在社会上已然形成了很大的符号效用。

二、电影中的地域化景观艺术特色与传媒经济全球化

电影需要呈现在恰当的景观艺术空间中,而在创作过程中,景观艺术空间设计一直是困扰中国电影景观特色化呈现的难题,要么在特定类型中缺乏差异性和吸引力,要么忽略了所设计应用的景观空间在社会文化意识形态上的投射作用。根据电影地域化景观的艺术创作规律,地域特色鲜明的景观空间创意规划应用在电影创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其不要仅在特色上呈现,也要为观众创造一个可以弥补现实空间缺憾的理想性景观空间,来发挥文化形象、符号生产的作用。尤其是当电影产业把原生态地域特色之景发展成景观商业电影的时候,必然会产生景观电影特色化分类的趋势,以景观特色化分类的电影基本叙事成分而言,作品中的角色、情节和场景是最为重要的类别元素。作为托起主体人物和情节的景观空间,特色化的景观场景对影片某些特定的人物、故事情节能提供环境艺术的氛围。诸如当下的穿越片、科幻片等题材影片中,主要角色需要将外部世界某未知空间地域融进原有的秩序空间中,这是丰富地域特色景观方式的一种;而在现实题材类型的电影空间中,其视觉与文化特异性竞争的难度系数表面上似乎要更大一些,但实际上其仍是基于这些现实性空间范畴,在已经熟悉的领域中再次发掘以往从未意识到的异质性景观。在电影特色化景观分类的初始阶段,如何能从不留意的空间中提炼出值得进入银幕的景观,作为电影特色化景观分类创作中最为核心的内容,是非常重要且极易获得成就感的环节。其价值不是依赖地理特质的差异而造就的“电影景观”,而是启用了特异视角的观看方式,用镜头将“景观”从实际中提炼出来。

作为全新感受的文化媒介,电影中的特色景观地域形象是某一种人性和生存理念的全新发掘和表达,在数字信息与经济政治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具有高效的传媒特性。梁思成曾主张:“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艺术及思想特殊之一部,非但在其结构本身之材质方法而已。”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全球化”与“特效化”影片的生产呈现出一种全球合作的态势,全球景观电影便成为全球化的成果。与此同时,计算机图形技术在景观电影中大规模开发、使用,如影片《阿凡达》中60%以上的场景都依赖电脑特效制作,应用全新CGI技术,以取得震撼视听效果。正如居伊·德波所说:“景观是一种将人类力量放逐到‘现世之外’,并使人们内在分离达到顶点的技术样式。”电影艺术与景观文化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景观电影也实现了“以假胜真”的效果。今天,中国电影企业的跨国化、国际化渐成趋势,特色地域化景观电影作为传媒经济是一定要走向世界的。

三、造型艺术与景观创意推动电影艺术产业

在造型表现手段方面,电影是由特定的人物、场景和物象的形、光、色及画面构图等各种造型因素综合运用而成的。不同的形体、线条、角度,光的强弱、方向等,都将使欣赏者产生不同的感受。电影美术师充分运用色彩的对比与层次,和谐与冲突,基调与变调等手法,来引起观众的情感反应。在发达的传媒社会与数字科技背景下,电影美术师通常运用数字技术手段进行造型艺术设计,使机械设备不能完成的效果华丽转身。如影片《雅马哈鱼档》中广州小街的鱼摊布景造型制作,通过艺术新造型处理,创造了一个可信的、有感染力的,甚至让人仿佛能闻到浓重鱼腥味的生活场景。这就要求电影美术工作者要有接地气的生活体验、丰富的历史知识和艺术的修养,能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有所选择,恰如其分地提炼和概括处理,以创造出典型、有表现力和情景交融的艺术真实。电影作为综合艺术,其在制作中的美术造型工作是由静止的空间艺术演绎为动态时空的复合艺术,美术范畴中的透视学、构图学、色彩学和画面空间处理等基本美学法则仍然适用,但要求以美术手段发掘出更为丰富的表现力。通常,电影人运用缜密的造型艺术思维和各种先进的技术设备进行“电影概念设计”,以此构架来指导、调动各方面创作资源,这个过程与建筑艺术规划设计、施工相似,区别在于建筑师生产的是实体性空间形态,而电影生产的则是流动的声音与影像。电影主题公园作为电影产业媒介,在造型艺术与景观创意规划中,促进了电影以其内容传播、文化延伸、观光旅游和娱乐体验为一体的文化战略实施。电影主题公园中景观环境、体验场景和道具设备的设计依赖于造型艺术手段,各类电影衍生品、游乐设施的设计建造和主题内容生产,结合相应的经营管理模式等,都促进了电影艺术产业的发展。例如,随着电影《非诚勿扰2》上映效应的扩大,三亚热带天堂森林公园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批游客。电影艺术把蕴含于天堂森林公园这一文化媒介中的景色、科普知识与受众精神需求融为一体,使受众心中升华出更为美妙的景观意象,“意象经济”故源于此。从长远来看,电影主题公园景观创意设计,将给电影产业的发展以更重要的推动力量。

四、电影艺术引入景观形象设计的启迪

电影叙事着重以蒙太奇的艺术手法参与景观艺术空间和时间处理,与长镜头艺术手法一并对景观设计效果营造方面起到一些启迪作用。让人们在虚拟与现实交互的时空体验中了解景观。英国著名学者斯蒂芬希斯在其《叙事空间》中认为,造景和故事是电影艺术处理的两种空间叙事方式,用镜头进行空间创造,通过拍摄与剪辑造景语言,加上声音对意境的演绎,从而完成画内与画外的空间处理,有效解决叙事空间中叙述者与叙事视点的问题。英国知名设计师卡伦曾把电影、戏剧与城市设计的关系做了生动的比喻,他主张城市道路、建筑物和绿化带的规划可以借鉴影视戏剧编排的手法,以达成视觉和心理上的连贯性感受。城市环境规划设计中的景观作为事件和叙事发生的地点,也将运用其自身不断变化的属性开展景观叙事。综合而言,电影空间是从视觉和思想两方面同时展开的。

景观艺术和电影艺术同样作为表现时空的艺术方式,它们有着天然的联系。解构主义是当代景观艺术中与电影艺术的最大交集,导演和景观设计师通过充分研究人的视觉和叙事经验,来使观者的情感与视觉得以审美和功能的满足。影视导演通过电影的构架、故事演绎和镜头表现为观众讲述故事,带给观众充分体验感和感染力的多维空间,启发受众领悟电影中的情感。景观设计作为多重时空艺术中的一种,无论是方案形式还是内涵表述,都源于艺术家对当地环境文化密码的解读和凝练。影视叙事和镜头语言作为电影中重要的理论方法,结合长镜头和蒙太奇等表现方式,其作为艺术思维,能给特色景观规化中的景观轴线、景观节点空间序列及位置分布的设计策略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启迪作用。在景观规划中,现实生活一定是设计灵感的源泉,景观设计要在功能和精神审美上满足受众的需求,具有讲故事和情感共鸣的效能。景观与电影的艺术创作和产业特色创新都源于对地域性自然地理、资源禀赋、人文生活、经济与社会需求等方面的考量。作为当代文化传媒使命的重要担当者之一,电影艺术文化产业对地域性建筑景观艺术的传播,体现也提升着国家文化传播的创新力水平。

作者系天津城建大学城市艺术学院教师

本文系2014国家艺术创作基金结题项目《神龙马》和国家艺术基金立项创作项目《良渚人的家园》的研究成果。

[1]王恩涌等.人文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梁思成.梁思成全集·第十卷[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 [法]居伊·德波.景观社会[M].王昭风,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媒介景观空间
景观别墅
空间是什么?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创享空间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