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

2016-02-03 17:34王建国河西学院音乐学院甘肃张掖734000
北方音乐 2016年9期
关键词:民间音乐保护传承

王建国(河西学院音乐学院,甘肃 张掖 734000)



张掖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

王建国
(河西学院音乐学院,甘肃张掖734000)

【摘要】张掖民间音乐主要有民歌、小调、曲艺、音乐、小曲等形式。发掘、保护张掖民间音乐,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素质,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都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研究、收集、拯救、保护、宣传张掖民间音乐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做好这项工作将会使张掖民间音乐的保护与发掘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关键词】民间音乐;传承;保护

张掖地处河西走廊中部,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民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竞相绽放。民间音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张掖流传,张掖当地居民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融入了本地特色,形成了带有张掖民族风情与文化韵味的民间音乐,主要有民歌、小调、曲艺、音乐、小曲等几种形式,人们用它抒发情感、表达情意、反映生活、辅助劳动,成为了人们的日常伴侣和精神寄托,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通讯手段的丰富,曾经在张掖大地上辉煌的民间音乐却正在走向衰亡,民间音乐生存的危机日益严重。

在张掖,过去大街小巷的卖调,变成了今日的商铺,每条街道都被立体声音响设备播放的现代音乐“围绕”,功能性的轻音乐和歌星们的演唱,取代了昔日乡民劳作时慷慨激昂的号子和往年悠然自得的小调。如今,不管是大街小巷还是田间地头,我们都很难听到民间音乐。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各种音乐播放器的上市使得各种流行音乐在社会上被人们广为传唱,而流传了几千年的民间音乐却在随着流行音乐的侵入渐渐地销声匿迹了。民间音乐在当今社会里到底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民间音乐是随其自生自灭,还是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保护和传承?是采用“博物馆式”的保存方法,使其留住“民族魂”还是搞好民歌的转型使其流行化?这都是我们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

民间音乐不仅是人民群众情感宣泄的窗口,同时也是民间思想、民间文化的一种特殊载体。通过民间音乐,我们可以察民心、体民情、知得失、明兴替。民间音乐也是观察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因而保护与传承民间音乐既是文化多样性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历史上看,民间音乐作为一种与民间生活紧密相连的纽带,它的生存在当代社会受到了强力的冲击,它的生存空间在很大程度上遭到了破坏,其传承和保护也就受到了各种阻碍。民间音乐的保护,如同世界珍稀动植物的保护一样,最好的方式是让这些珍稀动植物能够自然生存繁衍,而不是将这些珍稀动植物制作成标本,以供“游客”观赏。同样的道理,民间音乐的最佳保护形式就是让其自然传承,但在现实社会里自然传承与保护是行不通的,所以我们就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张掖民间音乐进行保护和传承,才能使张掖民间音乐重新焕发出自身的生命活力,展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

我们要保护作为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的民间音乐,必须保护民间音乐文化的生态系统,而且至少需要几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保护和传承”的功用。要保护并传承民间音乐需要各方努力,国家的力量与学者的呼吁是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实际生活需求是基本保障,民间艺人的个性选择是产生决定作用的核心要素。民间音乐的传承可分为三类:其一,是民间自发性的继承,表示其能够得到一定地域中新生代的主动学习与运用。其二,是在国家、学者、地方等多方面努力之中有意识地培养。第三,提高对民间音乐及民间艺人的重视程度。但是,仅仅停留在重视层面是远远不够的,音乐院校有责任研究、考虑,并在高等专业音乐教育体系中增设学习民间音乐的相关课程或加大学习民间音乐的比重。我认为民间音乐艺术的保护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教育法。民间歌曲进校园,是促进学校音乐教育多样化的有力保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传统文化与音乐的责任,因此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与音乐的教育,能够有效地保证它们的传承。所以,学生走上民间音乐保护与传承的历史舞台是一种无奈之举,但却是历史必然的选择。民间音乐因民族、地域、语言的差异而不同。民间音乐的不同唱法,更是一种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音乐文化风格,它的形式千姿百态,各具特色。所以民间音乐的形式不能单纯追求技术化,也不应该用常规的民歌标准对其加以规范和要求,这就给音乐教育和科研提供了新的课题和发展的契机。在中小学教育中应该开一些民间音乐的歌曲传唱和欣赏的课程,让孩子们像学习儿歌那样去学习民歌,这样民间音乐就可以在孩子中传承了。

第二媒体传播法。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每一个人对媒体传播都不陌生。现在,电视机是最普遍的信息传播工具,此外还有DVD、VCD、录像机、电脑等,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工具进行张掖民间音乐艺术的传播。其中最重要的是电视机的传播,每个人每天都会看电视,所以,电视台工作者应该对张掖民间音乐艺术进行传播。

第三政策法。政府对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虽然国家加大了对民间音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越来越意识到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对包括地方民歌小调在内的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挖掘和保护,但是,当今世界文化娱乐方式多种多样,张掖民间音乐的演唱也走向了历史以来的最低谷,演唱的区域越来越小,演唱的规模也越来越小,参与的人员也渐渐减少,特别是目前年纪大一些的演唱者,由于身体等原因无法演唱,有的对过去演唱过的曲子无法回忆,这些老人去逝以后,一些在过去很有代表性的曲子也随之失传,年轻的一代人对张掖民间音乐很少知晓,对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缺乏了解,会唱的年轻人也很少。目前,张掖民间音乐已经面临失传的境地,所以政府应该对张掖民间音乐加大保护和传承的力度。

张掖古城历史悠久,各民族交流融合,荣辱与共,积淀了张掖丰厚博大而又独特的文化底蕴,留下了许多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其中,民间音乐就是祖先留给我们无比珍贵的文化遗产和万古不灭的精神财富。所以我们要重视和加大对张掖民间音乐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凡.民间音乐[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2]王小平.论紫阳民歌的发展论紫阳民歌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个案分析[J].杭州:远方出版社,2008.

[3]李彦荣.西部传统音乐的保护及其历史意义[J].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

[4]黎英海.继承与求索——中国民族音乐文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王建国(1979—),男,汉族,甘肃张掖人,大学本科学历,讲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现就职于河西学院音乐学院,主要从事声乐、钢琴调律与乐器维修、合唱指挥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民间音乐保护传承
当代土耳其民间音乐实践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衡水地区民间音乐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开发应用研究
浅谈中国民间音乐消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