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音乐在地域性高校教学中的形态研究
——以宁德师范学院为例

2016-02-04 09:02刘淳尹
黄河之声 2016年14期
关键词:畲族宁德民歌

刘淳尹

(宁德师范学院艺术系,福建 宁德 352100)

畲族音乐在地域性高校教学中的形态研究
——以宁德师范学院为例

刘淳尹

(宁德师范学院艺术系,福建 宁德 352100)

福建省宁德地区是畲族的主要聚居地,有着丰富的畲族民间音乐资源,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对地方经济的扶持发展,畲族人民的文化艺术现已被越来越多人所熟知,笔者从畲族民歌研究视角出发,结合自身在高校中的畲族音乐教学实践,对于畲族音乐如何融入地方高校的音乐教育,尤其是畲族民歌的教育形态问题进行探究。

闽东;畲族音乐;高校;音乐教学

福建省宁德地区地处闽浙丘陵地带中部,是畲族人民的主要聚居地,创造了独具风格的畲族民歌,在祖国灿烂的文化宝库中独放异彩,由于人口分布总体上呈现大聚居小杂居的特点,因而各地歌调又具有自身特色。宁德师范学院作为闽东地区重要的艺术教育和人才培养阵地,畲族音乐的文化传承应是高校音乐教育中不可缺失的一环,笔者结合自身在高校中的畲族音乐教学实践,对于畲族音乐如何融入地方高校的音乐教育,尤其是畲族民歌的教育形态问题做了以下探索。

一、充分认识闽东畲族音乐教育资源

畲族民歌是在畲族人民社会生活及生产中产生的歌俗文化,伴随着畲族风貌的真实写照流传至今。建国以来有多位学者对畲族音乐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单从畲族民歌搜集情况来看,早在70年代末《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福建卷》收入畲族民歌209首,80年代宁德地区群众艺术馆整理编辑的《闽东民歌精选》对闽东方言区的宁德、福安、福鼎、霞浦等地的畲族民歌有相当数量的采集。在此基础上,以围绕畲族民歌形态研究的课题也多种多样,有的是深入实地体验研究畲族人的生活,有的是借鉴其他民族的音乐作比较分析,还有的是对畲族文化历史价值的解析等。对其民歌研究涉及的领域包括歌词、衬腔的研究;音乐特点、基本规律的研究;民歌分类的研究;音乐结构的研究;复调特点的研究等,成果丰硕。

以宁德市畲族歌舞团为主的音乐工作者为了宣传畲歌积极开展新畲歌的创作,一些研究畲族音乐的学者、作曲家为畲歌创新付出了努力,积累了一批优秀畲族风情的音乐剧目,如《祥瑞畲乡》,《山哈魂》,其中不乏富有畲族元素受到大众喜爱的通俗歌曲和传统器乐,既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又能够受到大众的喜爱。为畲族民间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贡献,同时也能成为畲族音乐学习的宝贵资料,让古老的畲歌发挥时代作用。每年由宁德市艺术馆组成的编辑委员会,深入山区征集民歌,并邀请专业音乐工作者整理编写工作。树立传承畲族音乐文化的使命感

畲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自己灿烂的音乐文化,畲族音乐种类丰富,有多类不同风格的山歌,歌舞,器乐曲,但由于历史、社会经济等种种原因,这些深厚底蕴的民间音乐文化即使在本地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大学生们对于畲族音乐更是既陌生又好奇,对其认知仅停留在一些观看文艺演出时看到的畲族服饰和一点零星的感性音乐认识。由于畲族古老的民俗和畲族民歌中独特的假声、衬腔等演唱风格,在时代变迁的潮流中很难融入当代人的音乐审美心理,地方高校中的音乐教育往往在进行正常教学大纲的音乐学知识授课之外,没有在本土特色音乐文化教育上下功夫。

为了能够在地方高校中开展较为系统的畲族音乐教学,编写合适的教材是当务之急,可以选取代表不同地区音调特征的,不同演唱方式的,不同题材的传统畲族歌曲,如经典的《拦路情歌》,二声部的《时节歌》,对唱的《解放歌》等,让学生对畲族民歌各个体裁、题材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也应选编一些当代创作带有畲族民歌元素的新作,如歌曲《再唱山哈传家宝》,儿童歌舞《小小山哈本领大》,民乐合奏《畲山随想曲》等,注重音乐作品曲调民族性和通俗性融合,让学生接触一批这样优秀的“新畲歌”作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热爱身边的地方音乐艺术。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带领学生积极到当地畲族村、有关文化工作单位,开展采风活动,精选一部分歌曲编入教材,同时配上音响视频资料,并撰写畲族音乐文化及入编歌曲的介绍,达到拓展音乐视野,提升个人音乐素养的目的,也为畲族音乐的传播做出必要的贡献。

二、高校中的畲族音乐教学模式建构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地方文化的挖掘成为各地政府发展文化特色产业,旅游业的旗帜,畲族音乐被赋予了新的社会功用。在游客聚集的景区上演畲族主题的大型晚会剧目,政府主办的三月三歌会,旅途中畲乡的对歌、祭祖等音乐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无论是在其他专业学生中还是音乐学专业学生中,校园中的畲族文化活动往往过于强调音乐的“实用”功能,忽视了对畲族音乐本体的关注和了解。导致大学生作为学习者并没有真正走进畲族音乐,没有从理性出发系统认识畲族音乐文化的来龙去脉。

为使学生从本体出发认识畲族音乐,作为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可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和舞蹈形体课程中融入4课时左右畲族音乐文化和舞蹈的学习,还可在全校范围内开设畲族音乐文化和畲族舞蹈的选修课,开展包括畲族音乐的畲族文化主题学习活动,聘请当地畲族民间艺人进校园传授技艺,与学生们交流,当地的畲族歌舞团体也可安排校园专场演出,让在校师生真切体会到畲族音乐文化的无穷魅力。也可另设畲族音乐为专业选修课,让学生学习畲族的基本风貌和关于畲族音乐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学唱各种不同类型的畲族民歌,使学生拥有畲族音乐的基本知识,具备民族音乐素养,培养出具有表演,传承,研究和创作畲族音乐的人才队伍。同时学校积极搭建与当地民族艺术团体及相关文化单位人才相互输送的桥梁,使培养的人才能够较好的适应文化旅游产业需求和对中小学音乐地方音乐教育需求,形成高校音乐专业与文化特色产业互动机制的良性循环,凸显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办学特色。■

[1] 王耀华,陈新凤,黄少枚.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8.

[2] 李晨.畲族民间音乐.广西民族出版社,2007,12.

[3] 程远.功能在经历艺术教育洗礼之后——以高校艺术教育引入畲族民歌教学为例.音乐大观,2014,05.

猜你喜欢
畲族宁德民歌
非遗活态传承下畲族银饰创新设计及营销策略探索——以畲族银饰品牌“珍华堂”为例
唱支山歌给党听——记畲族三月三节
永安“三月三”
宁德:撑起脱贫攻坚“半边天”
宁德核电站火灾事故的情景构建
宁德时代价值几何
畲族民歌
上汽与宁德时代合作回收动力电池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