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探究——以新疆财经大学为例*

2016-02-04 15:08周倩娜张菊兰
山西青年 2016年2期
关键词:微博影响大学生

周倩娜 张菊兰

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探究
——以新疆财经大学为例*

周倩娜**张菊兰**

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2

摘要:自媒体时代,是一个真正实现双向互动传播的时代。自媒体时代的开辟,应归功于微博的出现。从2001年微博元年至今,微博发挥的影响力渗透于人们的各种领域中。大学校园中,微博已经成为一种校园文化并彰显它强大的影响力。本文通过对新疆财经大学的200位大学生微博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从中分析微博对大学生的双重影响,对于微博的消极影响提出实际性对策。

关键词:微博;大学生;影响

一、微博的定义及特点

(一)微博的定义

微博作为博客的一种发展形式,也被称之为“微型博客”。它是基于Web2.0的网络产品,也是用户在WEB、WAP以及客户端组建的个人社区。用户可以在微博平台中传播、分享信息。

(二)微博的特点

微博最显著的特征是:发布内容的文字信息不得超过140个字符,但是随着微博的发展,用户不仅可以发布长微博,并且可以加载图片、视频、音频,关联链接等方式来完成一条微博信息的发布。微博用户之间可以通过“关注”来收取对方第一时间发送的信息,并可以采取评论、私信、@等多种方式与其他微博用户之间进行交流。

微博之所以成为自媒体时代的新兴之物,带来整个传媒生态的变革。是由于微博不仅具有自媒体时代的特征,而且它具有自身的特性,这也是微博对大学生群体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微博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微博使用的便捷性

微博之所以被人们称之为“微型微博”,是由于微博的发布更加简单、便捷化。信息内容不只限制于文字,用户可以发布表情或转发等方式来发布微博。这种原创和非原创的发布形式,相对于博客来说,对用户语言组织上的要求不高。

2.微博的平民化

用户只需下载微博客户端或者手机客户端,注册个人账号就可以使用微博。由于微博发布没有具体字数的限制,发布内容也不仅限制于文字的形式,使得微博信息发布的门槛低,微博的平民化程度也相对较高。

3.信息的交互性

微博用户的真实身份具有隐匿性,用户可以在开放性的平台上与陌生人互相关注或进行交流。信息可以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形式,在用户发布与更新信息时,在不同的用户之间扩散。微博将桌面客户端与移动客户端相结合,用户可以在不同的平台上交流信息。

4.信息的即时性

用户可以通过随身携带的手机,将信息随时发布在微博上,粉丝可以在第一时间接收到发布者的信息,并且可以进行转发。这种一对多的发布形式,使得信息在较短的事件内进行大范围的传播。微博上的信息传播速度远远快于电视、报纸等媒介的信息传播。

二、大学生使用微博现状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2年1月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达到2.5亿,较上一年底增长了296.0%,网民使用率为48.7%”。而且根据缔元信(万端数据)统计分析,微博主要用户群中,63%以上的用户具有本科学历,用户以18-30岁年轻用户为主,其中,18-25岁(符合大学适龄阶段)的微博用户达36.4%。①由此看来,大学生已经成为微博用户的主要人群,为了能进一步分析大学生的微博使用情况及微博对于大学生的影响,笔者对新疆财经大学的部分本科生进行了微博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通过网络问卷形式,共随机发出调查问卷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85份,有效回收率为92.5%。以下是通过数据分析的调查结果:

(一)开通微博情况

通过调查结果显示,90.8%的大学生已经开通了微博,未开通微博的大学生占9.20%。

调查数据显示,微博在大学生群体中受到普遍关注,并且使用程度较高。而其中没有开通微博的学生表示,听说过微博,可能也会加入到使用微博的行列中。由此可见,微博在今后的发展会吸引更多的使用者。

(二)登陆及使用微博情况

就微博的登陆及使用情况来看,56.45%的学生表示每天登录微博,频率为三次以上;20.27%的学生每天一次;10.32%的学生两三天一次;8.82%的学生一周一次,4.14%的学生很久没有使用。上述数据表示,在所调查的大学生中,每天登陆并使用微博的大学生居多,微博已经逐渐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在对大学生每天使用微博事件方面的调查中发现,表示每天使用微博事件在半小时以内的学生最多,占比为58.24%;每天使用微博时长为半小时至一小时的占25.21%,10.35%的学生表示每天使用微博时长为一小时至两小时间,而使用微博时间长达两小时及以上的大学生占比为6.2%。

由此看来,微博成为大学生每天使用的网络交流工具之一,而原因在于大学生每天的自由时间相对较多,从而可以在闲暇时间内使用微博。

(三)发布内容及使用动机

调查数据显示,生活点滴、明星名人信息、新闻、转发他人微博等内容是大学生平时所关注的,其中以生活点滴和转发他人微博的内容居多。

调查结果显示使用微博是为了获取最新社会资讯,从而拓展课外知识的占比最大,为69.80%;占比第二的是为了分享自己的私人生活动态,获取他人的关注率;也有44.57%的学生表示通过微博可以与他人互粉,增强与他人的联系;58.76%的学生是了解明星、名人的最新动态;占比最小的使用微博动机是为了与现实生活中的朋友进行沟通,增进彼此的情感,占33.78%。通过以上的数据分析表明,微博通过其用途的多样化吸引了更多大学生的使用,大学生的微博使用率也越来越高。

(四)浏览内容及关注群体

调查显示,社会新闻资讯、名人动态、朋友动态、科学常识、心灵鸡汤等都是大学生在微博上经常浏览并关注的信息。其中浏览社会新闻资讯的最多。

大学生关注群体的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关注群体大多为亲人、朋友,占比为68.67%;其次是名人、明星,占比为83.14%;专家,学者占68.67%;媒介微博占30.30%;品牌微博占29.47%;政府微博占35.43%;关注陌生人的占比最小,为27.65%。由此可以看出,微博在提供各种各样的资讯的同时,也为大学生提供了沟通、交友平台。

三、微博对大学生的双重影响

据缔元信互联网数据技术有限公司调查:微博用户以18至30岁的年轻人为主,占67%,趋于年轻化;以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为主,占63%,趋于高学历化。②微博作为自媒体时代的新兴产物,逐渐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从而产生对应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开拓视野,获取知识

调查发现,68.74%的学生认为通过微博可以浏览大量的信息,从而掌握社会最新动态。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对于专业以外的知识也要有所掌握。微博上多元化的信息满足了大学生的各种知识的渴求,在一定程度上多元化地充实了大学生。

2.增进人际关系,加强沟通

微博作为虚拟网络交流的平台,为大学生提供转发、互粉和私信的新功能,加强大学生与陌生人之间的沟通,从中结交新朋友,拓展人际关系。调查显示,朋友、同学成为大学生微博关注最多的人群,其中关注陌生人的也占据相当大的比重。

3.提供娱乐,缓解压力

调查显示,77.32%的大学生表示平时会选择在微博上发表自己的私人生活,进行个人的倾诉、感情宣泄,可以缓解平时学习和生活上的压力。通过调查显示,54.78%的大学生表示使用微博主要是表达自我情感,缓解压力的占67.90%。从中可以看出,微博为大学生提供了娱乐功能,满足了大学生缓解学业及生活上压力的需要。

4.提高对社会的认知能力

微博成员中有大量的知名人士,他们在微博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对社会舆论形成较大的影响力,从而对大学生的社会认知产生作用。调查显示,50.67%的大学生认为知名人士的观点可信度较高,对自己有很强的说服力。由此可以看出,知名人士作为微博中的群体,所发布的观点是大多是根据自身的经验而得出的,他们的言论对大学生有正面的影响力,从而影响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二)消极影响

1.迷恋网络社交,忽略了现实的人际关系

自媒体时代为人们带来了沟通的便捷,人际交往的便利,即便是不在同一个地区也能通过微博进行交流。但是,微博作为虚拟社区,人们原本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已渐渐被网络社交所取代。大学生长期进行网络上的社交,对于现实生活的人际关系表现淡漠。微博在方便大学生生活的同时,使大学生迷恋于网络,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日常交往能力。

2.不良信息对大学生造成不利影响

由于微博还没有实行实名制,不免会有大量的匿名人群发布一些垃圾信息,从而大量的色情、暴力的信息在微博中传播。当代大学生是有高中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思想尚未成熟,甄别是非的能力不足。对于微博上的大量信息无法进行筛选,全盘接受,不免会触碰到网络垃圾信息。调查显示,49.56%的大学生表示曾经在微博上浏览到不良信息。由此看来,微博中充斥的垃圾信息对大学生的成长造成了影响。

3.思考能力下降,养成惰性

微博的衍生物,即微小说、微电影、微相册的流行,使大学生们享受这种快速浏览信息的过程,使他们更加钟情于这种简便的网络工具。微博上的信息大多是碎片化的,这种碎片化的信息影响了大学生思维逻辑和思考问题的方式。长期浏览微博信息,使得大学生严谨的思考能力下降,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尤其体现在写作方面,让大学生对写作文、写论文感到陌生。

四、应对措施

(一)完善媒体微博的管理机制

微博作为一个开放的、参与度高的平台,应该经得起网民的考验,目前微博这种新媒体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媒体要利用好人才、技术、资源等优势建立良好的信息收集、信息审核和信息发放平台,必须进行24小时严格把关,并且针对微博的特点建立有效严密的管理流程,采用多种终端联动实施审核,尽快发布更正信息。

(二)提高大学生的自身能力

在复杂的网络世界里,大学生对于不利于自身发展的信息应该自觉规避,主动接受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信息。同时要有顽强的意志力、决断能力,抵制网络中不良信息与思想的诱惑,不受外界的干扰。

[注释]

①缔元信互联网数据技术有限公司.微博媒体特性及用户使用状况研究[EB/OL].

②关于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调查研究报告.百度文库.

[参考文献]

[1]宫承波.新媒体概论[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3.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朱海松.微博的碎片化传播:网络传播[M].广州经济出版社,2013.

[4]李永健.传播研究方法[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2-0013-02

**作者简介:周倩娜,女,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新闻学学术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传播学研究;张菊兰,女,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媒介管理与经营。

*新疆社科基金项目:“媒介文化对新疆社会发展的影响力研究”(14BXW097)。

猜你喜欢
微博影响大学生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微博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新态势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神回复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